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122章 反戈一击(下)

作者:厉元朗水婷月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罗谦在前农县调研时,栽种一棵红豆杉。


    李高林视若珍宝。


    专门成立一个部门负责,把树的四周围起来,派人二十四小时值守不说,就连浇灌用的水都是纯净水。


    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无非这棵树是罗谦亲手栽种,好像看到树,就像看到罗谦本人一样。


    材料中还枚举老百姓送给罗谦的那面锦旗。


    李高林汇报时,强调这是老百姓自发,念罗谦的好,用业余时间亲手缝制而成。


    然而,事实真相恰恰相反。


    这面锦旗出自个人之手不假,但绣制锦旗却非老百姓,更不是自发行为。


    而是找了几名专业织补人员,昼夜赶工。


    明眼人一看就能发现漏洞,只是罗谦被李高林的花言巧语蒙蔽,没想那么多。


    另外,材料里还有举报李高林的信件。


    反映他大搞一言堂,形式主义和官僚思想严重。


    为了讨好领导,不惜损害老百姓的利益。


    举报信的出现,说明纪委已经介入。


    可就这种劣迹斑斑的人,罗谦还把他当成优秀人才向省委极力推荐,力图提拔。


    不光黎献策如坐针毡,罗谦更是挂不住脸。


    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饭还怎么吃?


    黎献策看完后,把材料往桌子上一放,面色阴沉的说:“郭书记、厉省长,我还有事,先走一步。”


    说罢,起身一把拽开椅子,头也不回的大步流星而去。


    罗谦见状,冲着郭、厉二人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跟在黎献策身后,也出了包间。


    看得出来,厉元朗提供的这份文件,犹如晴日里突降狂风暴雨,把黎献策和罗谦浇个透心凉。


    本来,黎献策给罗谦站台,不成想,被厉元朗来了一个反杀,杀得他灰头土脸,狼狈不堪。


    就连身后罗谦不住呼叫黎献策,他脚步也不停,压根不愿意搭理这个手把手教他的老大哥了。


    实在太丢脸,都丢到姥姥家去了。


    你罗谦让我帮你,可你也得提前把工作做好。


    看你提拔的是什么人?


    一身毛病不说,还被人家抓住小辫子。


    最让黎献策印象深刻的是,厉元朗这个人太厉害了。


    不声不响搞到李高林的铁证。


    一开始,黎献策还志得意满,以为他掌握到郭启安和厉元朗联手打压罗谦的迹象,准备以此做切入口,好好理论一番。


    不成想,自己却钻进人家设好的圈套里。


    自己还上蹿下跳,结果却弄成跳梁小丑,丢人现眼。


    黎献策越想越气,实在隐忍不住,终于驻足站定。


    直到罗谦快速走过来,没等他开口,黎献策冷声道:“我一直尊崇你是我的前辈,我的老大哥。”“可你却不能利用我的善心,大做文章。罗副书记,你是时候该自我反省了,我也要认真考虑,你在洛迁省的所作所为,是否得当。”


    “我这就走,希望你汲取教训,好自为之,再见。”


    随即,黎献策直接钻进车里,手一挥,车子在黑夜里闪烁着尾灯,驶出省委招待所大院,扬长而去。


    黎献策终究没把难听的话说出来。


    可他的这番态度,已经表明,这事他不会汇报,但对罗谦的认识,已然发生改变。


    罗谦站在原地一动不动,信心满满的胜券在握,却在交锋中落入下风,还把黎献策给得罪了。


    罗谦后悔不迭,却难以挽回。


    火冒三丈的他,要求秘书高震马上联系李高林。


    他要把火气全部撒在李高林身上。


    可高震的一句话,却引起罗谦的警觉。


    “书记,这时候联系李高林,恐怕不合适。”


    该死,真是给气糊涂了。


    罗谦马上警醒过来。


    省纪委介入,说明李高林的事情不小,已然上升到纪检层面。


    有问题的官员,避之不及,自己却主动联系,岂不是没事找事。


    为今之计,就是要彻底和李高林划清界限,自保为上。


    罗谦长出一口气,顿了顿说道:“回去吧,在这里待着,我喘不过气。”


    与此同时,厉元朗正向郭启安解释。


    这些材料,是在他参加晚宴的前一刻才拿到,来不及汇报,请郭启安谅解。


    郭启安并没过多追究。


    不管过程如何,结果是好的就行。


    “李高林的问题,来意那边应该加紧推进,宜早不宜迟,时间长了,恐生出变数。”郭启安喃喃自语。


    这话是说给厉元朗听的,也是他的下一步打算。


    省纪委归省委领导,简来意再与厉元朗关系密切,可这是省委管辖的一亩三分地,厉元朗不方便插手。


    事实证明,凡是这种阿谀奉承之人,肯定不干净,一查一个准。


    从副县长、县长,再到如今的县委书记,李高林在前农县工作十年之久。


    早已形成他自己的小圈子。


    针扎不进,水泼不透。


    但凡他决定的事,很少有人提出反对意见。


    哪怕县长都不行。


    之前就有位县长,对他独断专行的做法颇有微词,常委会上,提出过不同意见。


    结果不出三个月,县长就被调走。


    大家都看出李高林的能耐大,敢怒不敢言。


    现在,省纪委带走李高林之后,各种揭发信件铺天盖地,短短几天工夫,多达上百条。


    其中包括:违反有关规定精神,公务出行乘坐头等舱,违规超标宴请,违规使用公车。


    违反干部选拔任用规定,为他人谋取人事利益。违反组织纪律,不按规定报告个人有关事项。


    违反廉洁纪律,违规从事营利性活动,收受礼金、礼品。


    违反工作纪律,干预和插手司法活动。


    违反生活纪律,长期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


    把权力当成敛财工具,任人唯亲,任人唯利,以权谋私,违背社会公德。


    其所作所为,在群众和干部中造成恶劣影响,败坏干部形象。


    省纪委快刀斩乱麻,仅用不到一个月时间,李高林所有罪行纷纷落实,迅速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李高林的落马,着实给罗谦的脑袋上挨了一记闷棍。


    让他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向省委做出深刻检讨,承认他的错误。


    一晃,时间到了六月中旬。


    随着李高林出事,前农县委书记一职,出现空缺。


    本来,一个县委书记还不至于引起省委注意。


    可前农县毕竟是汉林下辖县,重要性不言而喻。


    罗谦在李高林的问题上吃了亏,自然没有参与人选的份儿。


    郭启安和厉元朗私下里谈话时,形成一致意见,这次将从省里派人去前农。


    一个是稳定局势,彰显省里对前农县的重视程度。


    二一个,这里是汉林市地盘,委派一名郭启安或者厉元朗看中的同志工作,对罗谦也能起到一定制约作用。


    说明白点,这个人选不是郭启安的人,就是厉元朗的。


    郭启安之前就有外放赵兴的意思。


    可赵兴兼任省委副秘书长,出任一个县委书记,大材小用。


    赵兴要去的话,必须兼任汉林市委常委。


    思考再三,郭启安决定暂时不动赵兴。


    希望有朝一日,安排赵兴去一个地级市,担任常务副市长或者组织部长之类的职务,对于赵兴将来发展,大有帮助。


    既然赵兴不合适,那么郭启安就把注意力放在陈先身上。


    他意味深长的问:“元朗,陈先同志跟随你好几年了吧?”


    厉元朗感触道:“快五年了。”


    郭启安启发说:“时间不短,是应该放出去锻炼了。我看,不如派他去前农县工作。”


    其实,厉元朗考虑过这个问题。


    前农距离汉林不算远,一个小时的车程。


    来往方便,照顾家庭和罗佳,影响也不是很大。


    可厉元朗有他的担忧之处。


    罗谦不是一个心胸宽广之人,接二连三的吃瘪,他对厉元朗肯定抱有很大敌意。


    陈先是厉元朗最信任的人,在罗谦手下工作,势必要顶着巨大压力,要遭受难以想象的困难。


    陈先能不能适应,厉元朗心里没底。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