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121章 反戈一击(上)

作者:厉元朗水婷月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厉元朗料事如神,接下来,黎献策都不装了,直截了当敲打起郭启安。


    “郭书记,按说,有些话我不应该说,可我又不得不说。


    您是老书记了,资历和阅历都很强,想必懂得识时务为俊杰这句话的深刻含义。”“罗副书记在上面工作时,深受领导器重。


    他年轻,工作能力强,尤其忠诚度极高。”“当初外放他的时候,可能您有所不知,多少地方抢着让他去,可罗副书记为什么偏偏选择洛迁省呢?”“说句实话,论地理位置,洛迁不如南方暖和,论经济发展,也不如南方有前途,综合各方面实力,都远远低于南方的经济强省。”“但罗副书记却认为,越是落后地方,越能锻炼他。


    好的省份,很容易出成绩。


    相反,洛迁省也好,汉林市也罢,要想达到瞩目政绩,可谓难上加难。”“需要付出数倍努力,花费巨大心思,还不一定达到理想效果。”“要干成一件事,需要省委强有力的支持。


    据我了解,在这方面,郭书记您要放弃一切思想包袱,不要有任何的顾虑,全力以赴支持罗副书记的工作。”“我曾经听领导说过的一席话,在这里和大家共勉。


    领导那句话原文我记不太清楚,就说个大概意思吧。”“领导说,我们现在有些干部的政治觉悟不高,这类干部不光只在基层有,包括级别比较高的干部,或多或少的也存在。”“何谓觉悟不高?那就是嫉妒心很强,嫉妒比他强的下属,想方设法采取手段各种打压。”“不管对的还是错的,一律按照错的对待。


    这种现象非常不好,严重制约干部的勇敢思维,使得他们束手束脚,难以施展。”说到这里,黎献策故意停顿,眼睛不时观察郭启安和厉元朗的表情变化和反应。


    其实,他的这些话并不新鲜。


    内部刊物上面,已经有过这段话的详细记录。


    以厉元朗和郭启安的级别,全都有幸亲眼目睹过。


    还深知这段话出自何人之口。


    而那个人,正是罗谦的老领导。


    郭启安感慨道:“黎秘书所言极是,我非常赞成。”他也只能这么说。


    黎献策很满意郭启安的态度,继续说道:“郭书记,既然您赞成领导讲话,不光要表现在口头上,还要付诸在行动上面。”“不瞒郭书记和厉省长,领导十分关注洛迁省,要是没有罗副书记在,领导怎会有时间和精力关注你们?”“他日理万机,有很大的工作量,每天若是能睡五个小时都是奢望。”“再者,那么多的省份,还包括很多部门,操心的地方很广。


    洛迁经济不突出,地位也不重要,能够博得领导关注,还不是因为罗副书记在这里工作吗?”“就拿前不久,罗副书记计划提拔一名优秀的县委书记来说,在常委会上形成一股强烈的反对声音。”“郭书记,您是洛迁省的第一责任人,又是班长。


    这种风气好与不好,您最有发言权。”“的确,我们提倡各抒己见,鼓励有不同的声音发出。


    但要有个度,要看具体情况而定。”“我感觉,洛迁省存在很大问题,是专门针对罗副书记的扭曲态度。


    个别人用有色眼镜看待罗副书记,凡是他提出来的事情,一律全盘否定,管他对不对的,就是对人不对事。”“那名县委书记叫……”黎献策看向罗谦,轻声问他。


    “他叫李高林。”罗谦马上回答。


    “嗯,就是这个李高林。


    为了扑灭山火,亲临一线并参与灭火行动,还把自己烧伤了。”“这是一种什么精神?是不顾个人安危的大无畏精神,是为了尽快扑灭山火、挽救国家财产损失的奉献精神。”“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因为个别不了解事实真相的同志,别有用心的横档竖拦,从而使得他的晋升没被通过,演变为变了味道的声讨。”“郭书记,您不觉得这么做,有失公允吗?”说起来,郭启安这个书记当得的确窝囊。”“郭书记,您不觉得这么做,有失公允吗?”说起来,郭启安这个书记当得的确窝囊。


    一个年龄比自己小十多岁的晚辈,级别还比自己低一级的秘书,大言不惭的一个接一个的反问句,等于一通拳脚相加,把他彻底逼到死胡同,任由数落。


    不就是自己背景不强,底气也没人家足吗?可他还要陪着笑脸,一个劲儿的表现出低姿态。


    别提多尴尬了。


    无奈之下,眼角余光不由自主的瞟向厉元朗。


    那意思很明显,老弟,你可要替我说几句话了。


    要是按照现在趋势,保不齐黎献策还有更刺耳的话说出。


    厉元朗明白,是时候他出手了。


    不然的话,郭启安恐怕难以招架。


    于是,厉元朗以劝酒为名,专门敬了黎献策。


    尽管黎献策喝的是矿泉水。


    喝完一小杯白酒,厉元朗右手摆弄着酒杯,别有深意的说道:“黎秘书,关于李高林扑火的情况,经省安监局和自然资源厅联合组成的调查组实地调查,与事实严重不符,我现在向您反映真实情况。”“首先,古安乡一开始的火势不大,可前农县前期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在第一时间调拨全县的消防力量救援,导致火势迅速扩大。”“其次,救火现场混乱。


    由于指挥不当,现场混入很多无组织的个人,这些人不是去参加灭火,而是拿着手机等拍摄工具,纷纷对着火点拍摄。”“为了博得眼球和流量关注,掐头去尾、断章取义,在网上歪曲报道事实真相。”“还有个别网红,打着支援灾区的旗号,他们的车辆进入火灾现场,造成拥堵,严重影响救援车辆进入,延误最佳救援时机。”“第三点,关于李高林烧伤一事,调查组已经掌握证据,李高林故意点燃自己衣袖,造成受伤假象。”“第四……”不等厉元朗往下说,罗谦抬手阻止道:“厉省长,你说的这些是真的?”厉元朗微微冷笑着,冲门外喊道:“陈秘书,你进来。”陈先很快亮相,他将手中公文包递给厉元朗。


    厉元朗打开后,亮出档案袋,从里面掏出一摞纸张,在罗谦和黎献策眼前晃了晃,直接扔在桌子上,指了指,“所有证据全在这里,请你们二位过目。”随即,给陈先递了个眼神。


    陈先心领神会,马上把这些拿给罗谦、黎献策观看。


    厉元朗则胸有成竹的端起茶杯,轻轻吹着。


    突如其来的这一幕,也把郭启安看得目瞪口呆。


    他心里直犯嘀咕,厉元朗什么时候弄到这些?怎么事先也不跟自己通个气,省着被黎献策颐指气使的一通数落,差点没下来台。


    不过,腹诽归腹诽。


    剧情的突然反转,朝着有利于他这一方倾斜,郭启安心里还是挺高兴的。


    以他对厉元朗的了解,这些证据肯定经过核实,属于铁证,难以推翻。


    他倒要看看,刚才还趾高气扬的对面二人,被啪啪打脸是什么反应。


    便也学着厉元朗的模样,悠然自得观察起来。


    果然,黎献策越看,脸色越难看。


    而一旁的罗谦也好不到哪里去,脸色铁青,使劲咬着后槽牙。


    想必此时的他,恨不得把李高林撕成碎片,方才解心头之恨。


    不仅如此,厉元朗趁机又把李高林所谓“事迹”,对着他们两个一一道来。


    李高林为了政绩,搞了一个全县农民兴建山产品加工厂的活动。


    要说这本来是件好事,可李高林急于求成,给全县各乡镇下达硬性指标,要求每个乡镇务必建立山产品加工厂。


    他不按实际出发,致使那些不具备成立山产品加工厂条件的乡镇,仓促上马。


    结果就是,不少加工厂收不上来山产品,从而荒废闲置。


    造成大量资源和资金浪费,农民苦不堪言,怨声载道。


    不仅如此,李高林还干了一件荒唐事,把他阿谀奉承的嘴脸,展现得淋漓尽致。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