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1章 和中新的合作意向

作者:方格化十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2005从拿走苹果气运开始》全本免费阅读


    两天后,杨振终于送走了提着大包小包的刘知白和何蕊。


    反倒是韩筱,被老师拉去帮忙了,所以没有跑过来送他们。


    客串司机的则是许家荣。


    从西站往回走的路上。


    他也顺便说起了中新国际的事儿,“景总对于和咱们昆仑的合作,还是抱有很大期望的,倾向性也比较明显,我觉得真要展开来谈,还是没有大问题的。”


    他自从先后和京东方、福耀完成合作协议之后,就把第三个目标对准了中新国际。


    于是借着天行者科技把SoC芯片的订单,交付给了对方,他也趁机表达了和中新国际在技术层面上的合作意向。


    几天之前,才刚刚从那边回来。


    杨振就嘴角微微挑起,“所以,是因为IBM那边有什么问题?你和对方照过面了?”


    这事儿,许家荣在电话里和他提到过。


    但只是说了个大概,并没有说到细节上。


    许家荣却摇着头,“应该不是IBM吧,好像是一家顶级的Fabless公司。”


    Fabless公司就是IC设计商,也就是无晶圆厂模式的半导体公司。


    杨振却“呵呵”笑了两声,“不用怀疑了,肯定是IBM没跑了,而且,对方这次和中新国际正在商谈的,应该就是65纳米制程芯片的合作与开发。”


    他对这個是很确定的。


    因为记忆里,就有这个事儿。


    但他却并不怎么在乎。


    因为对方的合作,和昆仑接下来要寻求的合作,基本上是没什么冲突的。


    反而很可能,会让IBM和中新国际双方同时受益。


    毕竟,IBM之前在和岛积电的对垒中,已经很明显处于下风了,因为岛积电已经在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上,开始试生产65纳米工艺技术了。


    这才是IBM找上了中新国际的主要原因。


    所以,只要能在65纳米制程上不被拉下,他们甚至是可以付出一些代价的。


    而中新国际这边,目前的主营业务,还大多是像DRAM、NAND、基带芯片、移动电话处理器、机顶盒的卫星接收芯片、电视和PCTV的数码陆地接收芯片、MP3芯片这样的订单。


    而这其中,更多需要的,其实是更为成熟的130纳米制程工艺。


    所以,中新国际虽然也已经掌握了90纳米技术,但却称不上有多成熟。


    相比于岛积电和英特尔,还是存在一些差距的。


    而昆仑这次流片的几款90纳米芯片,能得以顺利成功,还是多亏了陈亚军带过去的小团队,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和支持,才最终顺利搞定的。


    这也让景汝京以及中新国际,见识到了昆仑的底蕴实力和技术积累。


    估计,这也是景如章私下里表态,愿意和昆仑达成合作的原因之一了。


    所以在杨振看来,不管是IBM还是中新国际,其实这会儿,都在一门心思盯的,着65纳米制程工艺技术呢。


    就算是昆仑这边,其实也在等。


    只不过,他们等的不是别的,而是相关一些技术专利的申报流程的落地。


    这也是为什么,许家荣虽然人过去了,却始终没有亮出来真正底牌,而是一直在考察的原因所在了。


    否则的话,这些专利技术直接丢过去,估计这会儿都应该签订完授权协议了。


    当初和京东方、福耀的合作,就没有一个例外……


    所以许家荣听杨振说的这么肯定,就更觉得自家老板有些讳莫如深了。


    大半年的时间不算长,但也足够他对杨振有个大概的了解了。


    说实话,不管是那款让他感到惊艳的智能手机,还是研究院里在这么短时间里,所做出来或者正在研发的那些技术成果,都对他冲击巨大。


    甚至可以说,有些颠覆了他的认知。


    毕竟,专利的申请,可是经由他手走了一遍的。


    所以,他很清楚这些专利成果意味着什么!


    他都搞不明白,什么时候搞科研的,都能成批量的出成果了?


    但是不得不承认,从他手上流过的每一份技术专利,在他看来,其实都和一个个宝贝是差不多的。


    之前和京东方、福耀的合作,已经很清楚的证明了这一点。


    所以他相信,这次的中新国际,估计也不会是那个例外……


    于是笑着说,“那下次再过去,我估计就不需要再跑第三次了。”


    杨振笑了笑,算是默认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