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4.姑苏甄家

作者:十弋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清穿+红楼]大清富贵闲人》全本免费阅读


    弃车登船后,御舟沿着大运河的方向往江南而行。


    运河悠悠千年,是连接南北的大动脉,粮食、货物从繁华的江南,顺着河水北上,为北方提供新鲜物事。


    浮光跃金,粼粼的河水上吹来的风已经带上江南的柔软气息,胤祺被乌若护着,靠着船舷,目不转睛地望着从水里跃出的鱼儿。


    “主子,风渐渐大了,咱们先回船舱里,等明儿再来看。”乌若温声劝慰。


    江南的风与北边不同,没有那么冷冽,是柔和的,如同温柔刀,慢慢将人缠住,不经意间回神,才发觉从骨子里都透出冷来。


    胤祺微微打了个哆嗦,从船舷旁离开,还不忘了吩咐:“令人将这鱼捕捞几条,奉给皇玛嬷、皇阿玛和额娘。”


    乌若连忙应了,只要眼前这祖宗别心血来潮,想着自己亲自捞鱼,其他的都不过是动动嘴皮子罢了。


    “对了,捕上的鱼别忘了给林大人也送去一份。”胤祺将迎上来的小太监挥退,迈着短腿费劲地往客舱走,还没忘了林海的份。


    这一路走来,林海对于他的教导很是尽心尽力,没有因为他年岁小而轻忽,也不像其他的夫子那般,讲课战战兢兢,只知道拿着书本干巴巴地念,每日里只会让他们读一百二十遍,又背一百二十遍(1),林大人讲课深入浅出,妙趣横生,胤祺甚至都想让林海成为他长期的先生。


    当然,这不过是想想罢了,胤祺也知道这不现实,江南盐政何等重要,能掌管盐政的,无一不是康熙的心腹,尽管天下盐商,扬州独占鳌头(2),但作为富贵乡的苏州,其盐业也颇为重要。


    从这可知,林大人简在圣心,如果用红楼梦类比,大概就如织造曹家、李家,这样的重臣,康熙怎么可能允许他回京,只为教导胤祺这个闲散阿哥。


    眼见着车队越走越南,能听林大人讲课的时候越来越少,胤祺颇为不舍,见着什么好的都不忘令人送去一份。


    运河中鱼儿不少,养得很是肥腴,皇太后及宜妃收到鱼的第一时间,便让御厨将这鱼好生做了,当天这鱼便上了餐桌。


    不远处缀着的船上,林海也收到了小太监送来的船,他捋着胡须的手一顿,在同船其他同僚羡慕的眼光中,遥遥向胤祺谢过恩,笑着对周边拱手:“承蒙贵人看中,依在下拙见,此鱼肉鲜味美,齿颊留香,不若今晚我设宴,共享阿哥恩赐,还请各位大人赏光。


    说完,林海从怀中掏出一个装满银子的荷包,将服侍他的小厮叫来:“你拿着这鱼,去小厨房里,和他们好生叮嘱了,好好整治出一桌席面来,我要与其他的大人们一道享五阿哥的恩典。”


    小厮踮着脚便跑去了小厨房,在大袋银子的开路下,没多久,好酒好菜便抬了上来,摆好了一整桌的席面。


    太阳挣扎着从天际落下,天空如湖水般辽阔,星星点点的星辉洒落,水面上也浮现出细碎光斑,也不知是天上星落入水中,还是水中星飞到天上。


    星光泄泄,流水汤汤,美酒佳肴,其乐融融。


    南巡路途到底是辛苦,途中乐事更是让人念念不忘,无心插柳之下,五阿哥胤祺尊师重道的名声,传得更远,这属实是胤祺没想到的效果。


    但能有个好名声总是件好事,胤祺对林海也有着感激,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听课更是认真,师生之间越发的融洽。


    龙船顺着河水悠悠而下,见了乌衣巷口的夕阳,赏了二十四桥的明月,终于到了人家尽枕河的姑苏。


    姑苏,自商朝开始成为“勾吴”之地,从吴越争霸到孙吴立国,占尽千古风流人物,到了清朝,已成苏湖熟,天下足之势,姑苏富庶可见一般。


    渡口处,天子御船在众船的拱卫下停了下来。


    姑苏织造甄忠早已殷勤地候着。早在接到康熙接驾旨意时,甄忠便忙了起来。


    接驾是何等荣幸,非康熙近侍宠臣不得,甄忠早几年是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承蒙康熙的恩典,调任成姑苏织造,不仅为宫中贵人们送去各色各样的料子,更是承秉密探之责,将江南诸事记录在案,时时给康熙汇报。


    甄家在江南盘根错节,一大家子守望相助,得知姑苏的甄家得了接驾的恩典,一时间各枝各脉的人全赶来了姑苏。


    康熙旨意过来时,车架已经在南巡的路上,要想新建一个园子接驾,那必然不成,好在甄家在姑苏经营许多年,底蕴颇深,甄忠稍一思量,便想起了老宅的园子。


    那是甄忠刚奉旨到江南之年所建,庭院占地颇大,院中假山嶙峋,碧波清幽,亭台楼阁以连廊相连,花窗将园子里的景色框成一副副绝佳的画,在姑苏都是数一数二的园子。


    但,这样的园子,接驾到底还是寒酸了些。</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