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54. 第五十三章

作者:挑灯看文章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不肯栖》全本免费阅读


    第五十三章


    书室里话音刚落,门外又响起阵脚步,德庆领了一干人来,在外面道:“陛下,伤药备好了。”


    文令仪还在等拓拔宪答覆,琥珀眼中很是诚恳,“陛下认为呢?”


    “朕觉得……”拓拔宪向她靠去,逼近她时,身上的气势将她紧紧包围,鹰眸中是她倒影,插了凤簪的娇花美人。可单是看着她、逼她顺从,总让他觉得不够。


    他一侧头,长臂绕过她,取下她两手间的兵书,就桌案一丢,将她凌空高高抱了起来。


    文令仪腰间的佩环急促相击,陡然升腾的高度让她忍不住两手勾住男人的肩膀,“你……”


    拓拔宪被她柔掌依偎般地一攀,心神微荡,唇角扬了扬道:“朕考虑考虑。”


    文令仪大喜过望,“真的?”


    拓拔宪抱着她走到桌案附近的太师椅,弯下了腰,轻放在椅面上,顺手抚平了她的裙面,成天握笔拿弓的大掌做起这些事来,倒不显得生疏。


    文令仪并了并膝,莫名感觉怪异,刻意忽略了,还要继续问他说的话算不算数,只见他朝门口直直走去,高大背影还是那样威严凛然,看不出是会照顾人的。


    不知道为什么有点难受,喉中哽住了般,委屈不已。


    当初他为什么一定要赶尽杀绝?往前数几朝,不乏退位让贤的事,朝廷里那么多的将领都投向了魏国,还不足以安他的心吗?哪怕……是将母后和太子哥哥一辈子圈禁,只要一家人还活着,她都不是孤身留在世上。


    母后走了以后,谁还会记得她第一声叫的“阿娘”,六岁时换下的第一颗牙,晴朗的天气中由宫人们攀着竹梯子,妥帖地放到了屋顶上,还有她被鹅软石绊倒的哭,绣了第一只香囊的笑,不盖被子躺在玉簟上着了凉,当夜就发起高热……


    “那些石头不乖,襄襄不哭……”


    “原来襄襄是小织女……”


    “襄襄不怕,明日,等到明日就病好了……”


    不会再有了。


    真的。


    最后一面时,父皇让她一定要找到文洛,有文洛才有希望。母后悄悄对她说,逃出去,不要回头,宫里最珍贵的是襄襄。


    她没有听母后的话,在所有人都以为宋国的公主去了南方时,重新回来了。


    后来的一切发生的顺理成章。她打听到文洛被囚在掖庭,等候发落。彼时的太子妃又要寻女奴固宠,她说自己自小入宫,父母离世,战乱一起不知道去哪里,只想有个落脚地。学了些服侍男人的规矩后,就被送到了拓拔宪身边。


    一转眼,已经过去了八年。


    有时候她不愿意回头想,总觉得不想,母后就还在身边,她还是有人疼爱的襄襄。


    文令仪视线向下一垂,柔掌握住压裙角的佩环,丝丝凉意让烧灼的心口减了些疼意。


    其实她现在渐渐习惯和他的相处。他是马背上长大的鲜卑人,游牧族人,重欲喜美色,大概对她的身子很满意,她能感受出来。时间长了,倒没那么难受,反而摸清他放松之后会好说话些,便觉得也是个机会。


    但今日这样她看不透,特意叫了她来,什么也没做,就是陪着他,到后来竟然还翻阅起了兵书。心情要是不好,绝不至于这样。


    明明她才挠打了他,留下的痕迹不知情的人看了都会怕。


    总让人觉得,他在谋求别的什么东西。


    不管是什么,她不能给。


    是他下令屠戮宫闱,她知道。


    文令仪一阵冰凉,熟悉的恐惧从衣袖钻入,像夏季多密的纱帐都挡不住的黑虫,熏起浓浓的艾草也无用,无孔不入。


    “襄襄。”


    拓拔宪已把治外伤的药拿了过来,药瓶摆在两椅之间的高足方桌,伸出古铜色的手臂,坐着叫了她一声。


    文令仪打了个寒战,如梦初醒,见到他,像是从冰室突然回到了艳阳底下。


    无论冷与热,他都是始作俑者。


    她忽然笃定一件事,如今他不会伤害她,就如同当初他若得知她是宋国公主、绝不会放过她。


    原因很简单。


    君王富有四海,追求锦上添花,想获得天底下所有不属于他的东西。乱臣贼子则只求大局为重。


    也不是他变得仁慈了,而是局势变了,宽容于如今的他而言,不过举手之劳。放过她,放过吴池那些人,放过哥哥与舅舅……


    如果她因此大受触动,就太愚蠢了。


    “妾给陛下敷药。”文令仪淡淡一笑,从四五寸高的白瓷药瓶倒出药粉,把着细长银匙,认真地铺在他手背上。


    拓拔宪被她专注的神情吸引,在她给自己系上布带时忽而问道:“有没有这样给绍儿换过药?”


    “没有”,文令仪笑得无奈,“他不愿妾在旁看着,说怕妾只记得他狼狈样子。”


    拓拔宪原本没多在意,却在她神情变化间敏锐意识到了些许不同,不动声色道:“刚才你说想去东宫陪他?”


    文令仪收了笑,淡淡抬眼,“陛下考虑好了吗?”


    其实她已经不抱任何期待,好不容易夺来的,他怎么会轻易让与旁人。即便那人是他的亲生儿子。


    果不其然就听见拓拔宪道:“朕答应你每日都可以见到他,但去东宫陪他,不妥。”


    文令仪没有失望,收拾着瓷瓶,摆正银匙,眼睫停在一个正好的位置,叫人看不出她眼底情绪,“好。”


    拓拔宪原以为她会追问如何不妥,想借机提起这些日子在筹备的事,没想到她轻易就接受了。


    “襄襄,你不问问朕……”


    文令仪打断他,“陛下,时辰不早了,一起去绍儿那里用饭罢,他还请了客人,不能叫他在人前失了面子。”


    拓拔宪定定看了她一会儿,眸色转浓,也笑了笑,“贵嫔所言甚是。不过朕还有些事,你去陪那两个孩子罢。”


    不止一次,每每与她要更进一步时,她就警觉地推开他,循环往复,周如复始。


    他不能这样陪她兜一辈子。


    ……


    吃过饭后,文洛又停留了会儿,眼看日光薄了,起身提了告辞。


    拓跋绍刚换过药,不宜走动,便留在了屋里。


    文令仪送文洛到了仪门,“文小郎君,回去之后该把夏衣预备起来了,洛阳天气变得快,春天眨眼就过了。到那时再准备,只怕来不及。”


    文洛回了个礼,“多谢贵嫔娘娘,微臣知道的。那臣这就走了。”


    他往外行了十几步,又扭过头看,发现贵嫔娘娘还在,且身影越发像姑姑了。


    “微臣走了,娘娘请回去罢!”他站住了,大声说了声。


    文令仪见他眼圈微红,却只能道好,走了几步再回头看他,发现他抱起衣袍跑了出去。


    “娘娘是在想文洛?”拓跋绍捧了本诗经,挨着文令仪坐下,问了句有僻字的句子怎么读、什么意思,紧接着道。


    文令仪道:“殿下怎么会这么想?”


    <p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