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章之八 心猿之意难琢磨

作者:修行真知未曾更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神诡异仙》全本免费阅读


    南奕已事先打探清楚孙九执过往经历。


    当孙九执问起真气武道修炼之讲究,南奕立即取出刊载有《志士仁人》文章的那期《明报》。


    他将报纸递给孙九执,并说道:“受我武种,即可修炼真气武道。真要说来,其实无甚门槛可言。但在下传武,重心性,看品行,不传心术不正之辈。”


    “更著有一文,阐述义理,或可称为武侠精神,为麾下武者修炼武道定下方向。”


    孙九执接过报刊,细看《志士仁人》。


    南奕则是仔细观察着孙九执神色变化。


    认真说来,为踏破齐天城元家,孙九执化妖之举,正符合“杀身成仁”一说。


    南奕所著《志士仁人》,几乎完美契合孙九执脾性。


    倘若两人只是江湖中人,单凭此文,便可称得上当浮一大白。


    可惜两人都是修士。


    就算文章能写进孙九执心里去,也不会因为一篇文章,便让孙九执引南奕为知己。


    相反,看完《志士仁人》的第一眼,孙九执心中第一反应,即是此文甚好,或可用来调动群妖情绪,助其修行。


    说白了,此世修士,入道修行之始,即要求心智独立,强调自我。


    即便拜入仙门,也只要求修士不负宗门即可,不会说什么一定得为仙门做奉献。


    所以,即便孙九执完美契合《志士仁人》所说武侠精神,愿意出于公义杀身成仁,也不等于孙九执会心向人族。


    在南奕看来,能让修士为求念头通达,而愤然出手之公义,从来不局限于人族本身,而是类似天地不仁的大仁大义。


    不论孙九执是人身还是妖修,都有可能会为某些不公世道生出不忿,进而仗义出手,不顾后果。


    可既已化妖,孙九执绝不会为了恢复人身而置己身修行于不顾。


    南奕一直观察着孙九执神色变化。


    虽然他并未从孙九执脸上看出明显的表情波动,但这正好说明孙九执道心如铁,并不会一听恢复人身便失了分寸。


    “真气武道,是以在下武种为基,生成内力;再以源炁或血脉异力为引,化生真气。”


    “修炼微有小成,即可分出武种传予他人不说,还能得享所传者修炼真气之加持。”


    “不过,若在人族地界,分发武种传予凡人,可让凡人随修自身之真气。但在海外,即便传予其他小妖武种,血脉不同,亦难作助力。”


    南奕如实开口,略作说明。


    言下之意,孙九执要想转修真气武道,唯有重回大离传武,才好修行。


    而听完南奕所说,孙九执则是暗自思索:


    分发武种以传武,可让他人随修真气,得享加持,进而使己身真气积累更快。此等神异,定是以天赋神通为基,方能造就。


    若真气武道仅有传武之效,于南奕而言,不过是主干分支,看似千变万化,实则万变不离其宗。


    可南奕之前使出广寒冰焰,分明是向麾下武者借法,而非己身神通。


    换言之,南奕开辟真气武道之天赋神通,不仅能向下传武,聚众加持;更是有着借法之效。


    南奕天赋神通再是玄奇,在借法手段上都应有着相应限制,不可能叫他轻易融汇万法于一身。


    所以,孙九执断定:除却神通灾厄外,南奕可借之法,必然有着数量限制。


    而南奕开辟真气武道,折服凡人自然容易。但想折服修士,让修士屈居南奕之下,为其所使,必须给出足够利益,以为交换才行。


    孙九执进一步推断:修炼真气武道,虽可中和血脉异力,却需海量真气,方可成功中和。


    所以,南奕还是在拿真话忽悠他。


    一旦他轻易答应南奕,转修真气武道,多半会尴尬发现,单凭自身之力修炼真气,想要修出足够真气中和血脉异力,恐怕耗时不知会多久。


    如南奕身旁之宋忠,被迫受了凤凰传承,为凰族血脉之力侵染不久,或许不须太久便能成功中和。


    但他这种妖修,怕是十年都未必得成。


    至于说靠着传武来积累真气,孙九执不用多想,便知鸡肋。


    真气武道,虽可分发武种传予他人。但为了避免强枝弱干,南奕一定会在武种分发数量上做限制,不叫麾下武者反客为主,借鸡生蛋。


    再联想到南奕借法手段也会有数量限制,孙九执心下猜测:或许,在南奕真气武道中,只有有数之位,可以广为传武,快速积累真气;而与之相应,可广为传武者,则会借法于南奕,由南奕融汇诸法于一身。


    孙九执思索良久,虽不发一言,却大概能猜出南奕真气武道现状。


    不过,他并未急着就此与南奕谈条件,而是看向南奕,忽地开口:“依君之见,在下心猿之身,转修真气武道,可有必要?”


    一听此问,南奕还未接话,一旁的杜衡却是心中暗叹。


    在杜衡眼中,南奕真气武道之妙处,于修士而言,在于可使法力更为柔和温顺,不易走火入魔;于妖修而言,则在于中和血脉异力,可保持人身。


    这些妙处,说有用也有用,说没用,却也确实没多大用。


    至于其他方面,


    相较仙道法门,真气武道无甚稀奇,更是十分粗糙。


    毕竟,南奕不过黄阶修士,说是开辟新道,但他折腾出的真气武道,在仙道法门前,无疑是根本不够看。


    当然,考虑到南奕天资出众、才情上佳,于真气武道上还能继续完善,若叫杜衡锐评真气武道,他也愿意称赞一声“未来可期”。


    只是,如果中和血脉异力这一点不能打动孙九执,杜衡口才有限,也不知该如何才能说服孙九执。


    毕竟,孙九执若修真气武道,某种意义上相当于居于南奕之下。


    而此世修士,少有愿意居于人下者。


    像南奕目前给出的真气法脉,裘长生乃是南奕分身,自不必多说。


    陶知命属于南奕投桃报李,分出一道真气法脉,不过问陶知命是否传武,只作为两人半师半友情分之见证。


    剩下四人,燕青云与郭来,本质上都是散修,而非仙门正道之修士;裴清雪与宋忠,受了凤凰传承,亦只得修真气武道,才能中和血脉异力。


    虽说宋忠本人一开始就是宁练内功不修道,但总的来说,正常情况下,即便许诺真气法脉,南奕也很难拉拢仙门修士转修真气武道。


    比如谢迦南,与南奕关系也算亲近,南奕亦从未想过让其舍了仙门转修真气武道。


    当孙九执反问南奕可有必要时,杜衡听在耳中,听出孙九执对中和血脉异力之效不以为意,心里顿时暗叹。


    不过南奕倒是依旧从容淡定。


    南奕早就猜测孙九执对人族之身无甚眷恋,单凭真气武道中和血脉异力之效,绝难打动其心。


    甚至于,南奕心中也知,孙九执未必不会分析出武种分发与真气法脉之限。


    但谈判嘛,本来就是一点点地谈条件,万没有上来就亮底牌的说法。


    所以,南奕略一思索,说:“道友是否转修真气武道,不在于我,而在于你。”


    “我可以许诺道友真气武道护法之位,与道友同享权柄,于真气加持之力五五分润。”


    “可是这些皆不重要。”


    南奕看着孙九执,目光清澈:“一切,只取决于道友,道在何方。”


    “依在下拙见,道友之心,正合在下所著《志士仁人》,若见世道不公,便会生出不忿。”


    这种不忿,并不一定是源于圣母之心或恻隐之心。


    在南奕看来,若见不平之事,会想起自身小时候的不公遭遇,也有可能生出不忿,念头不通达。


    然后殊途同归,不管是为何生出不忿,只要本身性情不会欺压良善与弱小,愿意锄强,论迹不论心下,都可以称作是行侠仗义。


    在前世,提起志士仁人,总会联想到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仿佛只有牺牲,才配称作仁义与侠道。


    但那是因为前世没有修士,无修行一说,以个体面对强权大势,多只有牺牲一途。


    而在此世,伟力聚于一身,个体修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