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3. 年终考试

作者:月白作秋衣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寒门新贵(科举)》全本免费阅读


    对于谢熠的回答,惠正阳很满意。


    “我去跟许老说。”


    第二日书院进行统一年终考试。


    惠正阳另外拿了一份考卷给谢熠。


    谢熠丁班同窗的试题主要是默写和墨义,墨义是解释四书五经的意思。


    至于谢熠的试题,默写有之,墨义有之,但最后面有一题试贴诗,一题八股文。


    谢熠听董墨言说过,这是甲班才有的年终试题。


    不过这一年惠正阳已经教了他贴诗和八股,这对他来说也不是不能写。


    由于要自己写贴诗和八股文,谢熠的考试时间反而要比丁班的同窗久,丁班其他同窗都交完卷了,谢熠才开始写八股文。


    惠正阳却道:“不用急,还有很多时间,你可以写到晚上。”


    谢熠点了点头,开始认真审视八股文的题目,由于太过专注,他没理解惠正阳说“可以写到晚上”这句话的意思。


    他只管埋头苦写,八股文要讲破题承题等等规矩,谢熠才学一年,因此需要先在白纸上打一遍草稿,然后再修改,自己读通之后再润色,确定为完整的一篇文章才誊抄到卷纸上,如此一来就要花费多些时间。


    不知不觉,已经临近傍晚。


    谢熠将最后一个字写完,吹干墨痕,自己也松了一口气。


    惠正阳在台上边批改丁班同窗的考卷,一边等他。


    “先生,我写完了。”


    谢熠起身,恭恭敬敬行了礼。


    惠正阳放下手中的卷子,过来看了看,说道:“嗯,不错,后天你再来一趟书院。”


    谢熠行礼说道:“先生辛苦。”


    惠正阳点了点头,谢熠收拾东西,出门去找董墨言。


    董墨言比他早考完一些,在书院门口等他。


    “考得怎么样?”


    董墨言问谢熠,他知道惠正阳给了谢熠另外的考卷。


    谢熠道:“感觉还可以,先生让我后天再来,到时候再看结果吧。”


    董墨言道:“嗯,我们也是,出了成绩书院就放年假。”


    谢熠想的倒不是年假,而是跟董墨言交流考题,他将自己刚才考的题目跟董墨言说了,董墨言听罢,一脸震惊。


    “什么?你考的是这道四书题?”


    谢熠:“有什么不对吗?”


    董墨言道:“这是去年县试的题目,我们也考过!”


    去年县试的题目惠正阳拿来给谢熠考了!


    谢熠这才明白惠正阳说“你可以写到晚上”是什么意思,因为县试的考试时间就是一天,从早上六点开始进场到下午六点全部结束


    惠正阳说谢熠可以考到晚上,就是让他模拟县试了。


    谢熠颇为无奈的笑了笑,惠正阳和许益山对他的期许或许太高了,这才一年就拿县试题目来试他,真真是难为他了。


    不过既来之则安之,既然已经考了,他安心等待结果便是。


    和董墨言讨论了一下县试题目之后,谢熠回到了炼盐房。


    经过这一年的历练,谢富对炼盐早已是娴熟无比,他比谢熠年长两岁,身体也强壮许多,每天炼三十斤粗盐对他来说轻而易举,加之他自己肯动脑子,又做了更多的过滤竹筒,并且学会了分锅蒸发,大大提高炼盐效率,自己一个人干,一个多时辰就可以将盐炼制好。


    剩下的时间谢富也没有闲着,不是到商行上帮忙,就是自己读书学字,谢熠和董墨言上学时间不多,他便跑到商行那边去跟董紫宁请教,他有这样上进的心,脑子灵光,嘴巴也灵活,一来二去,倒跟董紫宁成为了“知己好友”。


    谢熠这天回到炼盐房,平日这个点谢富基本都在等他吃饭的,今天却还在忙活着炼盐。


    谢熠放下书本过来看,发现房里摆了好几个箩筐的盐,便问他:“二哥,今天怎么怎么多?”


    说罢就上去帮忙,谢富道:“我自己来就行,差不多了,我要提前将这个月的盐炼完。”


    谢熠问他:“有什么事吗?有事可以跟董掌柜告假。”


    谢富道:“不用,你后天书院放年假?”


    谢熠道:“是。”


    谢富道:“那正好,后天我们一起回家,今天娘托长坤叔捎话来了,我们后天去大姐家。”


    谢熠:“说了什么事没有?”


    谢富:“大姐家那边决定盖新房,选了大后天破土动工,我和大哥过去帮忙,在年前帮他们打好地基。”


    谢熠当即表示:“好,我也去。”


    他没想到姐姐和姐夫家怎么快就盖房了,这是件大好事。


    谢富道:“我就差一点了,待会吃饭细聊,你别忙活了,弄脏你衣服。”


    谢熠笑道:“没事。”


    谢富便由得他,两兄弟弄了小半个时辰终于完成,两人又来到那家面摊。


    谢富凑近谢熠的耳边,说道:“今天董掌柜将上个月的钱也结清了,我拿到钱庄存了,顺便看了下户头里面的钱,已经有三百两银子。”


    谢熠点点头,这笔账其实有得算,一天炼三十斤粗盐分到他们手上的钱就是一两银子左右,谢富炼盐十一个月是三百三十两银子,每个月他会留出和谢熠两人的花销,也会给家里人一些,这么算起来三百两没错。


    谢富道:“这笔钱放在钱庄吃那点利息不划算,不如我们自己拿来钱生钱。”


    谢熠:“说说你的想法。”


    谢富:“我是这么打算的,这笔钱拿部分出来给爹娘买田地,不用多,买个一两亩就行,自家的田种着安心,也不用交租,我打听过行价了,五十两左右能买一亩地,爹娘这边给一百两预算。”


    很显然,谢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剩下的钱我们给大姐和姐夫,他们家里的人和村里的人不是跟着他们养蚕么?我们是索性将他们的蚕茧都收了,然后买上几架缫丝织布的机器,等他家明年建好了新房,他们那三间老房子就用来缫丝织布,一举两得!”


    谢熠听罢,欣然笑道:“既然你都考虑好了,就照你说的办。”


    谢富:“好,我留意过丝绸布匹的价格,许多商队经过我们青川镇,他们运送的货物就有丝绸,要是我们这里有了规模,直接把丝绸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