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十六章 不言之言

作者:赤心巡天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姜无弃在生前所做的最后一件事情,是以身为饵,扫尽齐国境内的平等国奸细。


    神临境的厉有疚、洞真境的阎途……全部都被清除。


    以如此智慧、魄力,什么样的仇家解决不了?


    杀母之仇,他为何沉默,为何不报?


    寒毒入命之恨,他为何不雪?


    甚至于,为何在去年除夕,就让公孙虞离开?


    而矛盾的地方在于……


    姜无弃绝口不提,公孙虞断舌以绝言。


    冯顾最后却为何,以死倒逼当年的真相呢?


    姜望凝神苦思,他隐隐觉得自己已经非常接近线索了。但如雾里看花,始终隔着一层什么。


    是什么呢?


    姜无弃,冯顾,公孙虞,杨敬……


    公孙虞……断舌!


    口不能言,曰为“哑”。


    脑海中困塞已久的那扇门户,轰然洞开。


    那些混乱的线索里,突然有一条明晰起来,跃然于眼前。


    姜望转身出门,立即让管家备车,直接赶赴长生宫。


    他恨不得自己直接飞过去,但身在临淄这种地方,又是在这么微妙的时候,不得不讲些规矩。


    心中已经疾如奔马,在平缓的马车之中,姜望的表情依然平静。


    愈是急时,愈要求静。


    静而能自守,不失本心。


    他甚至摒弃杂绪,开始修炼。


    在道术的演练之中,时间向来流逝从容。


    长生宫不算远,没花多少时间就到了。


    姜望自觉也已经平复下来情绪,掀帘下车。


    直往长生宫里走。


    “大人。按照规矩,得有人陪着您,才能进去。”领头的青牌捕快拦道。


    守在长生宫外的青牌捕快,已经换了一批。当然,临淄的青牌捕快,没有谁不知道姜望。就算没有见过他本人,也该见过他的画像。虽是职责所在,却也恭恭敬敬。


    “那你陪我进去。”姜望直接道。


    领头的捕快摇了摇头:“我们都没有进长生宫的资格。”


    心思都在线索里的姜望,这时候才恍然想起来,作为案发现场的长生宫,在封锁的这段时间里,只有他和林有邪、郑商鸣这三个具体负责案子的青牌才能进。


    还不能单独进入,至少要有两个人互相监督。


    当然,他也完全有能力悄悄潜进长生宫,料得这些捕快也发现不了。但在这种风声鹤唳的时候,没有必要做坏规矩的事情。


    有时候近在眼前的“捷径”,是无比曲折的“远路”。


    若是悄悄潜进长生宫,无论最后得到什么证据,都不会再可信。


    “去请郑商鸣。”姜望直接吩咐道:“就说我让他来陪我搜证。郑商鸣不在的话,林有邪林副使也可以。总之你先看到谁,就请谁。我在这里等。”


    以他今时今日的分量,在青牌体系内,不买账的也是少有。更别说还隐隐传言他要接任北衙都尉。


    几乎话音刚落,立即就有一名青牌捕快疾行而远,去往北衙请人。


    姜望则站在宫门外,不多时便神魂沉海,开始了修行。


    时间虽少,用于等待是空耗,用于修行总有一点进益。


    积跬步以至千里,小流以成江海,超凡绝巅,也是从山脚下一步步攀登上去。


    郑商鸣匆匆赶来的时候,姜望刚好睁开眼睛。


    “怎么了?”郑商鸣问。


    姜望只道:“进去说。”


    负责这起案件的三个人里,同时有两个人在场,长生宫的宫门于是打开。


    这座宫殿愈发寂冷了,人气散得干净。


    姜望目标明确,直接往那座画着众生相的照壁走去。


    “你有什么新发现吗?”郑商鸣又问。


    姜望站在照壁之前,细细看着姜无弃留下的这幅壁画,没有吭声。


    郑商鸣于是也沉默。


    这幅众生相里,人物太多,场景太繁杂,几乎囊括了姜无弃对“人”的所有观察。


    任何人只要细心观看,都能察觉它的不俗。


    但如果说里面藏着什么线索,则又千头万绪,非有“钥匙”不可得。


    姜望一直在想,自己是不是错过了什么线索,他此前也反复研究过这幅壁画。但直到今天想到公孙虞的断舌,才突然间联系起来。


    在这幅众生相里,肢体健全者且不去说,还有盲人对聋子滔滔不绝,有聋子对盲人指手画脚,有无嗅之人河边垂钓……


    可谓刻画众生。


    但所谓“聋盲痈哑,四缺也”(yong),姜无弃画众生相,既有聋盲痈,怎么会漏掉一个“哑”?


    答案其实非常简单,那哑者应在的位置,就是姜无弃的“哑”,是他的不言之言!


    而哑者应在的位置也很好找,姜无弃并没有故意藏得多深。


    将这张众生图分割以九宫。


    聋者与盲者在这幅画的左下角,位在艮宫。


    那痈者则在右侧中间的兑宫,一条小河自兑宫而至乾宫,穿出画面外,河岸上农夫担粪而走,痈者持竿垂钓。


    以聋者与盲者在整幅画面上的位置为基础信标,痈者所在的位置,对应的地方,应该是离宫所在方位,也就是这幅画上层的中间位置。


    而在这个地方,画的是一片荒山,绵延山脉一直延伸向画面之外。


    具体以痈者所在的位置来参考,精准对应的位置,是荒山之上……


    一座孤坟!


    这是一座并不起眼的孤坟,姜望之前当然也看到了,但只是匆匆掠过。


    此时锁定这个位置,细细察之,才注意到坟前那一座墓碑,碑上只刻了四个字。


    与任何墓志铭的格式都不相同。


    这四个字,就是姜无弃要说的话。


    刻的是——


    “逝者已矣。”


    姜望一时愣住了。


    在他的分析之中,想来公孙虞割舌,既是为了割断当年的真相,也是在暗示照壁上姜无弃留下的答案。


    其人的哑,本身即是一柄钥匙。


    因而姜望理所当然地以为,姜无弃把当年那起要案的真相藏在这里。


    但姜无弃只是在这里留下了他的选择……


    这是雷贵妃的墓……


    而墓碑上的“逝者已矣”,就是姜无弃的选择,也是他对追究真相至此的人,一声劝阻。


    那个没有画出来的哑者,是姜无弃自己。


    他在一幅画里描绘众生,讲述了太多故事。轮到自己,只有一声“罢了”……


    姜望不知说什么好。


    当年那起刺杀案,导致雷贵妃身死,导致姜无弃生下来就寒毒入命。当然也导致了名捕林况之死,导致了林有邪的惊惧症。


    其制造的巨大漩涡,一直到十七年后,还在卷进人命。


    他放弃唾手可得的北衙都尉之位置,选择真相二字,也不无答谢姜无弃的英雄相惜,为其寻觅真相之意。


    但案情的真相,姜无弃早就已经查到了。


    这位十一殿下,选择了沉默。


    如此也就能够解释,公孙虞为什么离开长生宫,为什么跟杨敬说“恐难戒言”。


    想来公孙虞是当时调查真相的重要成员之一,在得知真相后,姜无弃选择沉默,并要求所有人保密。


    公孙虞担心自己守不住秘密,所以主动割舌,并且年纪轻轻就退隐碧梧郡。


    什么真相需要如此呢?


    那个真相……


    到底是什么?


    此外,姜望也明确了另一个关键的问题。


    冯顾用自杀来追溯旧案,果然并不是姜无弃的决定。


    更多是冯顾的自作主张。


    冯顾的确对姜无弃忠心耿耿,但他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也有自己独立的意志。


    他说姜无弃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这话并不虚假。他说他自己想要的还没有得到,这话亦是真心。


    姜无弃选择沉默。


    而他想要张鸣。


    为什么他会做出和姜无弃不同的选择?


    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随着他的死去,再也无人知晓。


    也许是对雷贵妃之死耿耿于怀,也许是在姜无弃死后,他也已经心死,不想再考虑政局……


    总之事情就这么发生了。


    而姜望需要考虑的是——


    现在还要探究真相吗?


    雷贵妃遇刺案最大的苦主,最有资格追究的人,都已经做出了选择!


    “这幅画很复杂,也很生动。”郑商鸣在这个时候问道:“里面有你要的线索吗?”


    “你也已经看到了,不是吗?”姜望反问。


    郑商鸣摇了摇头:“我没有看懂。”


    他或许是说,他没有看懂这幅画。或许是说,他没有看懂姜无弃的选择。


    总之关于雷贵妃遇刺案的真相,在姜望拒绝北衙都尉的位置之后,他就不会再跟姜望分享。


    而姜望之所以今天来长生宫没有瞒郑商鸣,甚至主动请郑商鸣作陪,也是因为知道瞒不住。他来长生宫,郑商鸣一定会跟来,索性就大大方方,不遮不掩。


    “想好让谁来接任北衙都尉了吗?”姜望问。


    郑商鸣苦笑一声:“你以为我爹到底是有多大的权力,这件事情是我们关起门来商量几句就能决定的吗?我们找你是因为你能坐这个位置,因为你是姜青羊。你难道以为我点谁的名字,就可以是谁?”


    姜望并不相信郑世会没有备选方案,那样一个把青牌体系玩得明明白白、在临淄如鱼得水的人物,怎么可能把所有的宝都押在一个人身上?


    终归他拒绝了北衙都尉的位置,和郑商鸣的交情,也就止步于普通好友。


    “走了!”


    姜望转身往外走。


    “不再看看其它地方了?”郑商鸣跟在后面边走边问。


    “不必了。”姜望道:“打开真相的钥匙,只差最后一把。”


    “我以为只有重玄胜喜欢打哑谜的。你怎么好的不学?”


    郑商鸣语气轻松,或许他笃定姜望拿不到那最后一把钥匙,或许他自己离真相更近。


    总之他现在更操心的事情,还是谁来过渡他和他父亲之间的权力真空。


    不厉害的人坐不上北衙都尉,但太厉害的人一般也都有太大野心。人家上了位,转身就把他踹开,不给他接班的机会也不是不可能。


    两个人在长生宫里只待了很短的一段时间,短到宫门外的那队捕快,第二个话题都还没结束。


    这段时间也很长,长到足够让另一名报信的青牌捕快赶到长生宫外。


    “郑大人,最新消息!”


    郑商鸣快步上前,接过这名青牌捕快手里的急信,拆开看了一眼。


    略顿了一下,就把信转给姜望。


    姜望倒是很好奇,是什么紧急消息不用避讳自己,接过来,展开一看——


    “离职神捕乌列确认死亡,尸体在海门岛附近海域被发现,已经加急送回临淄。”


    乌列死了……


    乌列就这么死了?


    至此曾经煊赫一时、名扬东域的“南乌北林”,竟都成空。


    对于乌列的死讯,姜望出奇的并不意外。


    早在知道乌列独身调查大泽田氏,且田焕文已经袭击过乌列之后,姜望便隐隐感觉会有这一天。


    乌列走的,本就是一条不归路。


    如其人所说,生死早已置之度外。


    只是姜望没有想到,来得这样突然。


    过了这么多年。


    多少大风大浪都熬过去了,却倒在真相眼看就要浮出水面的时候。


    “尸体谁去接的?”郑商鸣问。


    那捕快答道:“杨未同杨副使亲自去接的,都尉大人在北衙迎棺。”


    乌列大半辈子都奉献于青牌体系中,在林况死后,才脱离青牌。他对于青牌体系的贡献,对于北衙的贡献,永远无法被抹去。


    杨未同这等掌握实权的巡检副使前去迎接遗体,北衙都尉亲自守在巡检府迎棺,原也是应有之义。


    哪怕严格来说,乌列已去职多年,腰间已无青牌,但谁能否认他是青牌体系中图腾一般的存在?


    所谓捕神岳冷,在他面前,也不过是末学后进。


    时至今日,青牌办案中有太多的规矩,都是乌列那一代的人定下来。有太多的办案手段,沿袭旧时。其中又以乌列、林况两大神捕的影响最大。


    乌列林况齐名,乌列年长于林况许多,双方是忘年之交,可以说亦师亦友。


    相对来说,乌列也在青牌体系中,有更高的地位。


    巡检府必然要对乌列的死,表达足够的态度。所有腰悬青牌的人,必然要对乌列本人,表达足够的敬意。


    这甚至无关于个人情感,而是一种对过往历史的传承。


    郑商鸣看向姜望,语气复杂:“走吧,我们一起去北衙等着。”


    “是该去等着。”姜望说。


    然而他知道。


    霸角岛顾幸的线索……应该是断了。


    也就是说,他和林有邪,失去了打开真相的最后一把钥匙。


    ……


    ……


    ps:


    痈:yong,鼻不知香臭曰痈。——汉·王充《论衡·别通》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