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章 有邪

作者:姜望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浮云远在天边,不敢相扰。


    山道严整,自有规矩,


    在不偏不倚的日光之下,有一个身披紫色侯服的昂然身影,直脊按剑,拾阶而上。


    天地之间,他风姿独具。


    山风掠过他的袍角,也有些小意的服帖,像是云雾中的一缕。俄而掠远,撞上山道旁边如卫兵高立的仪石。发出齐整整的、严肃的震响


    “威!”“威!”“威!”


    震摄不法、维护天刑崖威仪的声威石,并未使此人渺小几分。反倒回响于天地,应和其步履,似壮他行色。


    往前行,往高处走。


    河山万里,哪里行不得?


    在如撑高天的法碑之下,立着一个非凡的女子。


    仅以五官而论,她的容颜算不得出色。但她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


    头上所的法冠,不会比她的眼神更肃静。


    身上所披的仪服,也不会比她本人更威严。


    她是严肃的,超脱于姹紫嫣红,并不南献媚于芸芸众生。


    她是独特的,审视她所看到的人间,奉行她所觉知的道理,如仪石,如山风。


    用世俗的审美描述她,未免太俗气。她的美,在俗见之外。


    此刻她于此地迎来者,对着远道而来的贵客,持以规规矩矩的一礼一一


    “武安侯远行辛苦矩地宫卓清如,在此恭候。


    大齐武安侯姜望,展开大袖,拱手回礼:“原来是卓姑娘,前番得见文字,已有神会。今日幸会真颜,风采更胜想象多矣!”


    今日头戴流光澈影青玉冠、身披山河万里九麟袍的他,相较于平日里的从容平和,多了几分名势加身的尊贵。


    卓清如一板一眼地全了礼节,严肃地看着姜望:"大概可以想象得到,卓某在武安侯想象中是貌丑如何。”


    獬冠下,她的青丝前垂如弦。微风掠过,都是尴尬的琴音。


    姜望难得对陌生女子说几句漂亮话,措辞都是认真料的过了的。但卓清如的反应,显然不存在于他的任何一种设想中一一要是斗剑就好了,我一定把她算得极死。


    “天刑崖的风景真好。”姜望看了两眼远方的海平面,回过头来若无其事地重启话题:“有劳卓姑娘相候。”2


    卓清如静静地看了他一阵,终于将眼前的这个人,和传闻中的齐国武安侯重叠起来。


    开口道:“武安侯亲身赴险,万里逐杀无生教祖,为天下除一大害,德莫大焉。清如不过在这里站了一阵,怎堪一个“劳字?


    “杀张临川之事,非姜望一人之功,不敢独揽。若非三刑宫宣示天下,使无生教成过街老鼠,焉能将张临川逼入绝境?”姜望说着,从储物匣中取出一本薄册来,双手递出:“良友林有邪为张临川所害,遂成平生撼事。我思之良久,想来这份传承,应该传到更能应用它的人手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她生前已经决定来三刑官进修,可惜未能成行此事自林有邪起,也自她终吧。"卓清如接过这本薄册,但见书封上只写着两个字一一有邪。


    翻开封面,扉页底部有一行小字,写的是:林况、乌列合着,林有邪得传,姜望谨录。


    这位军功侯爷的字倒称不上多么好,但很见风骨,且笔锋顿折,非常认真。


    她几乎可以感受得到,这位名传天下的年轻王侯,是如何端坐在书桌前,一笔一划地抄录下这本书。


    对于林况和乌列这两个名字,卓清如是很尊重的。他们对刑名之术的贡献,三刑官里早有公论。


    此时认认真真地翻开这本书册,本只打算扫个两眼,对它的价值做个粗略判断,但这一看,竟然沉浸其中。


    良久,掩卷,一时无言。


    法家作为当世显学,随着国家体制的蓬勃发展、人道洪流的滚滚向前,正在高得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作为法家之术的一个重要部分,刑名之术探素至如今,早已经成为一门相当广博复杂的学问。


    九类十八科,从视、听、嗅、感,到匿、索、勾、明,共有五经七典,各类秘术无数。可以说前人几乎已经穷尽了每一个时代的刑名之妙。


    但随着修行世界的不断发展,各类道术的不断革新,在时代的沿革之下,它也必然拥有更多的可能。


    而非常明显的是这一部《无邪》,把握了当代的这种可能!


    出身矩地宫,作为法家大宗师昊病已的高徒,卓清如是何等眼界?


    她完全石得出来,这部林氏家传的秘籍,有资格成为刑名一道的又一部经典著作!


    对于一股的修行者来说,它并不提供什么战斗或者修行上的价值。


    对于专研刑名之术的法家门徒来说,它可以说是无价之宝。


    而对于那些在漫长时光里含恨而去、得不到真相的受害者来说它岂能用价值二字来衡量?


    卓清如退了一步,规规矩矩地持礼道:“我要代表三刑官,感谢侯爷送赠此书。江山不改,玉有其质,它一定能够成为刑名经典。"


    姜望侧过身去,不受此礼,颇为认真地说道:“姜望没有一字之功,不敢领谢。三刑宫若要感谢,便谢著作此书的林况大人、补完此书的乌列大人,以及传承此书的林有邪”2


    他看着卓清如:“这本验尸之书,我一字不漏地抄录了两份,一份留在都城巡检府,还有一份就在你手中我谨代表林有邪,将它送予三刑宫。望世间恶徒,皆能缚以天罗,以法绳之。”


    卓清如忽然间明白了,传闻中并不如何在意排场的姜望,今日为何华服来此。


    正是为了此刻,为了郑重其事的这一句。


    此书定名《有邪》。既是“尸有邪,故验之”,也是“思有邪”。


    以后法家弟子千千万,有读此刑名经典者,皆要记得,这世上曾有一个名为林有邪的捕快,她公心秉义、巡查不法,认真地路过人世间


    “此书必然传世,此名必然不改。"卓清如认真地承诺道。


    姜望只把大袖一展:“如此,我心能安这便告辞。“


    卓清如讶道:“此书干系重大,侯爷就这么放心地交在我手里,不督视一二?“


    姜望道:“昔日姜某之清白,是三刑宫所证。这次无生教之恶行,亦是三刑宫所证。姜望完全相信三刑宫的规矩,也相信卓姑娘对法典的尊重。“


    卓清如握着手里的薄册,又道:“天刑崖上风景独具,武安侯也没有欣赏的心思么?历来无论何等英雄,来这法家圣地,没有会对这里完全不好奇的。毕竟风雨世间多少年,是它一直屹立,始终维护着现世的规矩。所谓规天,矩地,刑人。


    姜望抿了抿唇,只道:“意已尽达,就不叨扰了。“


    说罢,拱了拱手,转身往台阶下走。


    此来天刑崖,盛装华服,拾级登高,至法碑而止。三座法宫,一座未见。法家高徒,见卓清如一人而已。


    只为送一部《无邪》。


    符文钢柱所铸的囚笼中,有一个戴着独眼眼罩的、盘腿而坐的老人。


    他的身周,缠绕着雷电锁链的光影。他的白发,在空中漫无目的的盘旋。


    忽然,他睁开了完好的那只眼晴。眼神中有些莫名的骄做。


    他的声音穿透了四笼:“姓姜的那小子,总算想起来看我了?"


    一个刀刻斧凿的声音回道:“齐国武安侯的确是来了天刑崖。"


    伴随着声音出现在囚笼外的,是一个身披法袍、中年人横样的男子。五官给人的感受非常强硬。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他的眉心。那里有一枚白色的闪电之纹,神光内蕴,使他更添几分威严。


    在他出现的同时。


    囚笼中雷电锁链的光影已是隐去,独眼老人盘旋空中的白发,也重新贴服地垂落。


    “咳。”独眼老人撩了撩发丝,很有排场地道:“让那小子等两个时辰再说,我余北斗可不是这么好见的。“


    出身规天宫的当世真人剧匮,只是看了囚笼里的老家伙一眼,并不说话。


    “倒也不是摆谱。”余北斗认真地解释道:“做咱们这一行的,就得有个抑扬顿挫,有个拉锯。拉锯你懂么?有时候你太好说话了,人家反倒不信你。”


    “别咱们。”剧圆道:“我法家门徒,岂会跟命师同行?”


    “天下大道,殊途同归,剧真人,你悟不透啊。”余北斗高深莫测地叹了一口气,又道:“你把铁律笼打开,容我拾掇拾掇自己,免得我那姜小友见之伤情。”


    “他已经走了。"


    “是啊,这孩子重情重义,这不是来了.https:/


    ..,什么?"


    “我说。"剧贾重复道:“齐国武安侯美望的确是来了天刑崖,但只是送来了他朋友的遗物,与矩地宫真传卓清如说了几句话,就马上又走了、”


    “没有问过我?是不是他们矩地宫的人,不知道我在规天宫啊?镇压血魔这等大事,你们要保密也是情有可原的,不过美望不是外人,我与他老少同心、并肩作战,在断魂峡一"


    “没有问过你。"剧圆当场截断。剧贾不是个会开玩笑的人。


    所以余北斗沉默了。


    良久,又道:“来,把铁律笼打开。"“呃,又没人来看你,还打开干什么?"剧问道。


    余北斗一边撸袖子一边起身,面无表情地道:“我要打死那个签孙。"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