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52章 启航兄弟们

作者:漫言红袖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加盟一家初创公司不难。


    从稳定的行业头部加盟一家初创公司很难。


    所以孙淼还需要时间考虑,李颜一直表示理解,但同时也表示“谁先加入谁先是6号员工”。


    孙淼哭笑不得,敢情在玩什么限定版营销吗?


    不过……说不定李颜会对早加入的人有倾斜呢?


    在他思考到这个问题的瞬间,他突然发现自己已经有了答案。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颜用这一套高压面试检验了不少人的含金量,并且得到了十三个“容我再考虑考虑”。


    十三个人无一例外都是技术型人才,跟孙淼具有一定的共性。


    都是技术骨干,相对年轻,在原公司相对不受重视。


    定位基本属于“听领导安排解决问题的技术工”,跟进设计院几年的高材生一个类型。


    能在大公司甚至总工旁边干实际活计的,技术水平说是行业内翘楚一点毛病没有。


    他们基本缺少经验与地位,所以满脑子思路用不上,终究有些憋屈。


    跟孙淼一样,他们都经历了被李颜思维速度压制的体验,从轻松写意到汗流浃背再到折服于李颜的能力——这是加入团队的必要属性,李颜并不希望他们在主思路上跟他有什么辩驳的想法。


    因为掌舵人只能是他自己。


    初创团队成员玩“彼可取而代之”那一套是不可能的,往后的日子里李颜会让他们意识到,什么叫一個团队里的灵魂人物。


    其实在他们提出考虑的那一刻,天平就已经朝李颜倾斜了。


    过了两星期,李颜得到了十个确定加盟的答复。


    不过他们还没法马上就位,最少都需要一个月的工作交接。


    好在这十个人里,除了两个上京的年轻工程师,其他人本身离新北都不算远。


    主力军是高新技术发展得如火如荼的新安,被李颜拉过来了六个人,其中不乏在新安科技型国企任职的研究员。


    被新北市的任江峰副市长调侃“帮新北从兄弟市挖掘了不少人才”。


    新安的科信局局长把状都告到左玉明那边去了,这李颜不在新安开公司就算了,还过来挖走他们的人才,结果被左厅长教育要“有为临江省考虑的格局”,别提多郁闷了。


    这批人里边最特别的两个,应该是周扬跟李光德。


    周扬曾在罗拉公司还能算手机巨头的时候负责硬件业务,算是行业内少有有资深硬件背景的人才。


    其实按理说,他也年近五十了,手里捏着一堆资源,应该不会看上李颜这种“只有想法”的初创公司。


    李颜的年龄乘以三都没有周扬大……这也导致了一开始两人见面时的尴尬。


    但最后,周扬表示被李颜的想法与掏出来的概念机打动,愿意在已经没有经济压力的情况下“试试”跟李颜一块造个传奇的手机。


    到他这个年龄,多赚几个子意义不大,但在史书上留名的吸引力是致命的。


    李颜那台概念机让他看到了无限的可能性。


    周扬一旦认可了李颜的想法,加入也就水到渠成了。


    其实也是李颜找的时机很对,罗拉手机已经没落,周扬刚刚从罗拉离职入职电脑品牌巨头,满脑子琢磨着这么干下去也没太大意义,就被找上了门。


    另一位是在临江省赫赫有名的李光德,曾一手组建了新安大学工业设计系,随后担任了两年系主任又果断离职,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这哥们四十出头,夫妇俩都是工业设计领域的大拿,在设计届有很高地位,早就财务自由了。


    在李颜联系他的时候,甚至问出了“需不需要我们提供资金支持”这种话。


    同样的,李光德也是被李颜精彩的想法与充满“工业设计美感”的概念机实体打动,在跟李颜面谈三天之后就致电表示加盟。


    这两个人跟李颜其实更像是合作关系,只是因为不缺钱又想干点大事,所以同意直接加入未来科技——拿股份的那种。


    他俩对于手机研发帮助有多大自不必说,李颜看中的除了他们本身的能力,当然还有他们背后的资源。


    只是跟他俩的交流都持续了六小时以上,说得李颜嗓子都要冒烟了。


    而且由于周扬跟李光德都在各自领域有很深厚的积累,李颜对话起来压力也不小。


    但正如李颜回应李光德“你需要什么样的人”时候的回答一样


    “要在逻辑性、专业性上压我一头,我才会考虑。”


    其他人的加入原因各异,其中也不乏看中倪院士与李颜合作而加入的,但总而言之,李颜用近一个


    月的时间收获了一支非常强悍的核心队伍,效率已经非常高了。


    离新北中学只有一点几公里的荣西区科创园1栋,便是新北市为李颜准备的5层办公楼——每层有8个标准化办公室,除了一楼大堂与会客室之类的地方,合计有32个办公空间。


    其实挺尴尬的,对于现在的李颜来说有点多,以后发展起来了又肯定不够。


    不过反正免租金,自然是越大越好,至少让倪院士手底下的团队入驻是一点问题没有。


    具体的办公设备李颜花钱置办了,上的都是顶配的工具,让未来科技的2到5号创始员工们兴奋异常。


    实验室则又从别人那边掏了一大笔。


    李颜找了左玉明,说省里给倪院士团队准备好了研究室所需要的一切,而倪院士团队届时也会在未来科技搞研究,是不是要表示一点?


    又再次找了任市长,说省里都给他实验室添砖加瓦了,市里是不是要支持一下?


    两个领导都对李颜手里的三千三百万用途表示了疑问。


    “以后要用钱的地方多了去,可要用在刀刃上,我现在就把钱花在实验室的建设上,以后缺钱了不还得找领导们要钱?”


    任江峰很想说你直接找韦易力再要三千万得了,不过还是麻利帮李颜争取去了,实在不行可能还得动用他手上并不多的专项资金。


    这个小故事传到了倪院士耳朵里,他对此哈哈大笑,并示意“新北光标数字实验室”的负责人,也就是本次合作项目里真正跟李颜对接的麦文教授出面,帮李颜游说一下省里。


    “毕竟你总不能一直待在咱们这,也得去他那边交流。”


    于是的未来科技数字实验室就此落成,在省市两级领导都感慨这小子不好对付的时候,李颜却又给了他们一颗糖


    以后未来科技发展起来了,会投入升级现在的数字实验室,并直接交付给新北市使用。


    这一套操作下来,贺子翔、邓宇迪、赖一宁跟陈凡四人组,是彻底懵逼了。


    光是那顶配电脑都迷了眼,更别提数字实验室还有那堆看着就目眩的“同事”。


    “我就说把自己的名气打出去还是很有用的,你想想要是给电话过去说‘我是李颜’,对面‘你谁啊’,这下一步还怎么谈?”


    李颜正在办公室里跟贺子翔感慨。


    贺子翔表示根本不敢接话。


    旁边刚刚完成一波测试的邓宇迪躺在沙发上,“现在我真觉得你是个老总了,真的震撼,我一想到颜总还是初中生就忍不住想捏一捏自己。”


    “看是不是在做梦?”贺子翔问。


    “我是高中生了。”


    “离谱程度并没有丝毫减少,”邓宇迪说道,“哥,认真说,后天麦教授就要带队过来开研讨会,我真的压力好大。”


    “那是过来跟咱们合作的,又不是过来叫你答辩。”李颜笑。


    “你问问子翔压力大不大。”


    他们互相之间已经不称“神”了,因为他们觉得自己都不配与“颜神”共享此等名号。


    “别说麦教授……我光是看着颜神招揽过来的那批人,就已经瑟瑟发抖了。”


    “咋的伱们一个个的,自信点。”李颜离开了他的硕大办公桌——他本人并不喜欢这么搞,不过当初办公资产购置找了代理公司,人家默认给老总巨大办公桌,只能勉为其难接受了。


    “我就是觉得自己啥都不够看。”贺子翔捂脸。


    “你们可是青信奥国际赛的金牌!”李颜大声道,“那些什么工程师啥啥的,在你们这年纪可远没有你们厉害,无非早生几年,你们还怂起来了?”


    “说是这么说,但是这经验不是我们能比的啊……”邓宇迪也表达了一点不自信。


    “你们是2345号员工,公司地位都比他们高的。”


    “诶,就是这一点。”贺子翔突然激动,“颜神,我认真说,现在暑假我们还可以在这边闹腾闹腾,开学了我跟宇迪、一宁都要去华大,来不了未来科技了,占着2345号员工的位置是不是不太好?”


    “我也觉得,压力好大。”邓宇迪今天第三次提压力。


    “你们意思是开学了就不准备参与系统研发的事情啦?”李颜笑着问。


    “那当然不是!”邓宇迪激动得直接站起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肯定是想一路跟进到系统开发完善,也是有感情的好吧,问题是到时候人在上京又要上课,投入时间肯定多不了。”


    加盟一家初创公司不难。


    从稳定的行业头部加盟一家初创公司很难。


    所以孙淼还需要时间考虑,李颜一直表示理解,但同时也表示“谁先加入谁先是6号员工”。


    孙淼哭笑不得,敢情在玩什么限定版营销吗?


    不过……说不定李颜会对早加入的人有倾斜呢?


    在他思考到这个问题的瞬间,他突然发现自己已经有了答案。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颜用这一套高压面试检验了不少人的含金量,并且得到了十三个“容我再考虑考虑”。


    十三个人无一例外都是技术型人才,跟孙淼具有一定的共性。


    都是技术骨干,相对年轻,在原公司相对不受重视。


    定位基本属于“听领导安排解决问题的技术工”,跟进设计院几年的高材生一个类型。


    能在大公司甚至总工旁边干实际活计的,技术水平说是行业内翘楚一点毛病没有。


    他们基本缺少经验与地位,所以满脑子思路用不上,终究有些憋屈。


    跟孙淼一样,他们都经历了被李颜思维速度压制的体验,从轻松写意到汗流浃背再到折服于李颜的能力——这是加入团队的必要属性,李颜并不希望他们在主思路上跟他有什么辩驳的想法。


    因为掌舵人只能是他自己。


    初创团队成员玩“彼可取而代之”那一套是不可能的,往后的日子里李颜会让他们意识到,什么叫一個团队里的灵魂人物。


    其实在他们提出考虑的那一刻,天平就已经朝李颜倾斜了。


    过了两星期,李颜得到了十个确定加盟的答复。


    不过他们还没法马上就位,最少都需要一个月的工作交接。


    好在这十个人里,除了两个上京的年轻工程师,其他人本身离新北都不算远。


    主力军是高新技术发展得如火如荼的新安,被李颜拉过来了六个人,其中不乏在新安科技型国企任职的研究员。


    被新北市的任江峰副市长调侃“帮新北从兄弟市挖掘了不少人才”。


    新安的科信局局长把状都告到左玉明那边去了,这李颜不在新安开公司就算了,还过来挖走他们的人才,结果被左厅长教育要“有为临江省考虑的格局”,别提多郁闷了。


    这批人里边最特别的两个,应该是周扬跟李光德。


    周扬曾在罗拉公司还能算手机巨头的时候负责硬件业务,算是行业内少有有资深硬件背景的人才。


    其实按理说,他也年近五十了,手里捏着一堆资源,应该不会看上李颜这种“只有想法”的初创公司。


    李颜的年龄乘以三都没有周扬大……这也导致了一开始两人见面时的尴尬。


    但最后,周扬表示被李颜的想法与掏出来的概念机打动,愿意在已经没有经济压力的情况下“试试”跟李颜一块造个传奇的手机。


    到他这个年龄,多赚几个子意义不大,但在史书上留名的吸引力是致命的。


    李颜那台概念机让他看到了无限的可能性。


    周扬一旦认可了李颜的想法,加入也就水到渠成了。


    其实也是李颜找的时机很对,罗拉手机已经没落,周扬刚刚从罗拉离职入职电脑品牌巨头,满脑子琢磨着这么干下去也没太大意义,就被找上了门。


    另一位是在临江省赫赫有名的李光德,曾一手组建了新安大学工业设计系,随后担任了两年系主任又果断离职,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这哥们四十出头,夫妇俩都是工业设计领域的大拿,在设计届有很高地位,早就财务自由了。


    在李颜联系他的时候,甚至问出了“需不需要我们提供资金支持”这种话。


    同样的,李光德也是被李颜精彩的想法与充满“工业设计美感”的概念机实体打动,在跟李颜面谈三天之后就致电表示加盟。


    这两个人跟李颜其实更像是合作关系,只是因为不缺钱又想干点大事,所以同意直接加入未来科技——拿股份的那种。


    他俩对于手机研发帮助有多大自不必说,李颜看中的除了他们本身的能力,当然还有他们背后的资源。


    只是跟他俩的交流都持续了六小时以上,说得李颜嗓子都要冒烟了。


    而且由于周扬跟李光德都在各自领域有很深厚的积累,李颜对话起来压力也不小。


    但正如李颜回应李光德“你需要什么样的人”时候的回答一样


    “要在逻辑性、专业性上压我一头,我才会考虑。”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