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五十七章 谋划野战

作者:中更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鹅的三国》全本免费阅读


    高陵城外,刘晔乘马检阅军容。


    最后一支青州兵正途径高陵前往池阳,这支青州兵七个百人队,配备了收编的三个辅兵百人队。


    青州兵卷甲轻装行军,辅兵百人队以车辆运输铠甲、器械。


    开战前,他的五千关中兵已经陆续拆解。


    一千人先去了黄白城协防,紧接着又分兵两千东调临晋,前两日天气晴朗后,再次调出一千向东入驻临晋。


    临晋那两千稍稍休息两日,又入驻侯选部曲所在的夏阳、颌阳等黄河西岸地区。


    调令频繁,可外调出去的四千关中兵态度积极。


    有了关中兵做替代,黑熊战前的军队得以汇拢向池阳集结。


    刘晔观看三個辅兵百人队,见兵员尽皆雄壮,几乎是渭北群帅麾下的精锐。


    这次收编,辅兵来源有两种,一种是各将亲兵、支党;一种是临时过渡,战后要裁撤的辅兵。


    显然,跟随青州兵移动的都是各将党羽亲信,只有把这些人随军调用,后方又控制家眷,才能让他们稳定下来。


    机会合适,这些人也会迅速编入战兵营。


    刘晔着重观察车辆运输的铠甲,这些铠甲才是此次征讨渭北诸将最先强化青州兵战斗力的关键因素。


    青州兵是俘虏转化,击溃、俘虏蔡瑁全军前,青州兵几乎没有什么装甲。


    之后获取铠甲,但也优先补充了甘宁、中垒营,青州兵入关中前披甲率不足两成。


    破渭南各县后,青州兵披甲率逐步上升到五成。


    而这次,青州兵全员披甲,此外淘汰破烂后,还有额外的两成替换备用战甲。


    但是,青州兵是七队老兵加三队辅兵,辅兵不装甲,所以青州兵千人队披甲率账面只有七成。


    刨除辅兵,刘晔看来青州兵已然全员装甲;又更新了渭北群帅积攒的各类战阵器械。


    例如长矛,此前青州兵长矛与荆州兵类似;而现在得到太多的老古董,以至于仅仅是步槊一项,就得到了两千余柄!


    而现在,这些两丈长的步槊装车运输,勉强用麻绳扎捆,一车车的从刘晔面前经过。


    他不敢想象,全副武装的青州兵抵达池阳,马玩还能坚持几天。


    一名临时配属给刘晔的书吏观察片刻后,感慨说:“辅兵不足用,三百辅兵勉强只能运输战具,余下军帐、器具、粮秣、弓弩箭矢都不得运。”


    这人荆州口音,另一个临时征发的本地士人也低声讲述:“你所见的只是步兵,若是骑士远征,辎重车辆当有三倍。”


    他们低声讨论,不见刘晔反应,其他临时征发的书吏也参与讨论。


    刘晔见他们很是推崇虎牙军的战斗力,对此他也只能默不作声。


    骑兵太过于复杂,配套工作做不好,还不如没有。


    所以鹰击骑士营目前只是空架子,以追索败兵、踩溃兵、吓唬、封锁为主。


    中垒营的二百骑士设立之初也是类似的作用,中垒营车骑混编,真正的战斗力其实是百余名重装步兵。


    不要被兵种和数量迷惑。


    最实用,最有效率的永远是重装步兵。


    一名信使自渭水码头而来,背着两条洁白负羽。


    这是用鹅羽缠绕在竹条之上制成的,长度四尺有余,插在一个披萨盒子类似的木匣子里。


    使用的时候将这个木匣子固定在背后,两条洁白负羽微微向两侧弯曲。


    汉军历来用红色的负羽,黑熊不缺鹅羽,就用白色负羽。


    使骑抵近,也不下马,就对刘晔呼喊:“军师!钟司隶正率部渡河!”


    附近书吏齐齐望着刘晔,刘晔蹙眉思索:“回城,通告城外各处快快回城。”


    “是!”


    使骑拉扯缰绳,控马就去向城外各处工作的队伍传令。


    刘晔也带人返回高陵城,准备封闭城门,拒绝钟繇入城。


    反正渭水北岸有之前马超建造的营垒,钟繇不缺宿营过夜的地方。


    现在高陵城太过于紧要,他不敢放钟繇入城。


    钟繇在城外,刘晔还能勉强压制城内留下的一千关中兵;真把钟繇放进来,高陵城肯定是钟繇说了算。


    刘晔入城后也派遣信使,向黑熊通报。


    此刻的黑熊,抽空去了一趟黄白城。


    黄白城之南的白渠上,四十多艘船正缓缓向上游航行,运输粮秣、军帐、各类器械。


    白渠岸边,黑熊驱马缓行。


    思索着梁兴,心中多少有些懊悔。


    董卓、李郭旧部加起来十几万人混战,存活到最后的关中群帅,任何一个人都是万里挑一的人才。


    这种严酷的吃鸡大赛活下来的人,不说文武双全,起码不会存在太过明显的短板。


    如果把曹军目前中坚的曹洪、曹仁、夏侯惇、夏侯渊放到关中,恐怕早就被消磨干净了。


    例如梁兴,黄白城内囤积的各类战争物资,顺着白渠,能直接运到池阳城下,为前线大军建造了完整的营垒。


    各类军帐齐全,虽然陈旧,但明显经过有组织的修缮和保养。


    别说现在,就是冬天使用时,也能避风保暖。


    但这种


    懊悔情绪很快就消散了,自己体量太小,核心力量没有绝对优势。


    突袭杀死梁兴兼并他的部众,已经是目前最好的结果了。


    没有第二种解决办法,不吃掉渭北群帅,自己冬日勉强能熬过去,可明年青黄不接的时候,吃什么?


    趁着内部粮食充足,外部袁谭没有整合河东、弘农之前,先下手就有优势。


    越是拖延,战略优势越小。


    哪怕三个月后可以再有三支道兵十人队,这种战术优势到时候有没有施展的条件也是未知的事情。


    先把能抓在手里的抓了,后面才不会被动。


    思索间,船队渐渐靠近池阳城东十里。


    池阳城北就是白渠,十分的接近。


    远远眺望,白渠码头废墟几乎是跟池阳相连的。


    以池阳为分界,下游是白渠,上游叫做六辅渠。


    六辅渠上游与郑国渠的渠口一起连接泾水,这些年马玩、梁兴也疏浚、修葺过周围水力河渠。


    如今秋雨浇注水量涨溢,各处河渠水量充沛。


    船队靠近临时码头,等候这里的辅兵、青州兵拖拽船绳,卸载物资。


    目前营垒并无栅栏,于池阳方向挖了许多陷马坑,至于能起多少效果,只有实战时才清楚。


    黑熊返回营地,张定端来一盘军书,简单讲述:“渠帅,池阳自晨间至今,北面来三骑而入,出五骑;西面与长平观阎行往来密切。仆传信庞德,庞德已布兵截杀。”


    “不要过多干预庞德,他的任务是盯死阎行。阎行跑不掉,马玩也难跑。”


    黑熊解下盔带,将头盔递给张定,才伸手拿军书阅读各方通报的进展。


    最近一封军书是来自高陵的刘晔,报告了两件事情,第一是青州兵黄队已经过高陵,第二是钟繇渡河,刘晔决定闭门拒绝钟繇。


    见刘晔如此识趣,黑熊忍不住露出笑容,当然也不能排除刘晔演戏的嫌疑。


    如果打掉马玩,或许更多的人会识趣、积极起来。


    不由想到了杜畿,前后两次邀请,这人都拒绝了他。


    开始期待下次面见杜畿时的模样,到底是战后见杜畿,还是从曹操那里勒索一个公府后,再以官方身份见杜畿?


    还是先见杜畿,态度恶劣一些;拿到公府后,再见杜畿?


    始终都晾着这个人?


    将这个念头压下,又翻阅其他军书,翻出一份来自茂陵长史陈震的公文。


    <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