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章 剥皮实草!

作者:翻个小白眼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喜气洋洋的大殿,随着梅殷话落音,瞬间寂静无声!


    无数人变了脸色。


    错愕,吃惊,不解,震动……诸多情绪,在这一瞬间涌上众人心头,并出现在了他们的脸上。


    就连那还有些害羞的宁国公主,也瞪大了眼睛,错愕转头,直直的望向梅殷。


    李景隆的嘴巴,更是张的能塞下一个拳头,手中的酒杯都掉在了地上,咕噜噜滚出老远。


    李景隆却仿佛未觉一般。


    在场的众人,可以说是大明现在,身份地位最高的那一批了。


    尤其是朱元璋,马皇后,李贞、李文忠这些人,都是经历过乱世,一路踏着尸骨走来的,经历了无数的大场面。


    可现在,还是集体懵了!


    这就是他们期待的高论?!


    这高论也太高了!


    这梅殷是傻了吧?!


    如今这种场合,只要说上一些祝福的场面话就行,保证朱元璋这个做岳父的乐呵呵。


    实在不会说话,那就把嘴闭上,默默的吃菜,那朱元璋也不会怪罪。


    过了今晚,梅殷只管安安心心的等着娶公主就行了。


    宁国公主是马皇后所生,乃是朱元璋的嫡长女,几个女儿之中,最受朱元璋疼爱。


    梅殷今日又被朱元璋破格对待,只要按部就班的下去,今后必然前途无量。


    过上多少人都羡慕不来好生活。


    怎么现在,他却偏要说出这样的话,当众触陛下的霉头?!


    陛下为了能迁去中都,正开开心心的破例设宴,招待众人,当众宣布这一好消息。


    结果,这梅殷却站出来,当众劝说朱元璋不要迁都?!


    找死也不是这样找的!


    营建中都,早就有定论!


    就连刘伯温那样的人,都在这事情上吃了大亏,官都丢了。


    那还是在商议营建中都的时候。


    现在,中都城都已经修建的差不多了,耗费无数财力物力,冬日就可以迁都了。


    结果这梅殷却跳出来阻拦迁都!


    他是觉得自己比刘伯温根基厚,还是比刘伯温命硬?


    就算是刘伯温,敢在此时跳出来阻拦,那也绝对落不了一個好,可不是丢官回家那样简单!


    朱元璋愣神之后,面色笑容已经不见,目光如刀一般的死死盯着梅殷!


    他是真的没有想到,这个被他如此看好的未来女婿,竟会在此时,当众给自己来这样一出!!


    大殿之中温度下降,寒气逼人!


    压抑!


    死一般的压抑!


    “父皇,梅殷他喝醉了,胡言乱语,说的都是醉话!


    您不要往心里去!”


    就在这时,有人站出来打破了沉默。


    这人二十多岁,身穿红色衮龙袍,脸有点胖胖的,正是太子朱标。


    “对,对,他就是喝醉了!”


    朱棡,朱棣李景隆也跳了出来,并七手八脚拉着梅殷往外走。


    其余人也都出声附和。


    朱元璋这才神色稍霁。


    众人心头都稍松了一口气。


    虽然事情过于突然,闹的不开心,但总算还是勉强揭了过去。


    经历了这一下,那脑子突然犯浑的梅殷,应该清醒了吧?


    但接下来的事,却远超他们想象。


    “太子殿下!几位殿下!别拉我!我没醉!


    我很清醒!


    我就是想要劝谏陛下,让陛下不要迁都凤阳!


    中都不能去!”


    梅殷剧烈挣扎起来,大殿之内,刚刚松了一口气的众人,瞬间就又将心提到了嗓子眼。


    一副活见鬼的了神情。


    这梅殷真的是脑子坏掉了!作死都没有这样作的!


    真的想要死了,找个地方自我了断,也比在这等时刻里招惹陛下好!


    “停下!将他给咱拉回来!


    咱今天就是要听听,他能说出什么来!


    偏要听听,为何就不能迁往中都了!!”


    李景隆都已经捂住梅殷的嘴了,朱元璋那冷冽的声音传了过来。


    朱标、朱棣、朱棡、朱樉、李景隆几人,顿时停下脚步。


    对视一眼,最终还是放开了梅殷。


    他们几个能为这个未来妹夫、姑父做到这一步,已经不错了,梅殷非要自己作死,他们也没有办法。


    “几位殿下,还有景隆的好意,我记在心中,但有些话,我今日必须要说。”


    梅殷对着朱标几人道了一声谢,便迎着朱元璋那杀气逼人的目光,向前走去。


    众人望向梅殷的目光全都变了,震惊不解之中,又像是在看一个死人!


    深吸一口气,梅殷站直身子,望着朱元璋道:“中都城凤阳,位置偏僻,又没大江大河相连。


    交通运输极为不便。


    都城建在那里,今后每年都会多消耗诸多银钱,用来维持京师运转。


    这些都是民脂民膏!


    这是其一!”


    众人变了脸色。


    陛下让他说,这梅殷竟还真的敢说?!


    他几个胆子?


    “其二,陛下、乃至朝中诸多勋贵,都是那一片出身,淮西勋贵占据了朝堂的半壁江山都要多。


    他们本就盘根错节,若是再将都城迁移到了中都凤阳,可以说皇权自此陷入了淮西勋贵的包围里!


    到了那时,皇权势必更加艰难!


    陛下为开国之君,能够压住这些人,可是陛下的儿子,陛下的孙子,陛下的重孙子呢?


    您也不想今后,您子孙后代处处被人掣肘吧?”


    朱元璋面色更加阴沉,在场众人,许多都是变色大变!


    完全没有想到,这梅殷竟然敢说出这等话!


    直接将淮西勋贵和皇权之间的争斗,给说了出来!


    他这是在同时挑战皇权,以及谁都招惹不起的淮西勋贵啊!


    见过不要命的,没有见过这样不要命!


    曹国公李文忠,这位战场上杀的无数敌人丢盔弃甲的人,心中都掀起了滔天巨浪!


    有心想要说些什么,但犹豫了一下,还是明智的闭嘴不言。


    不敢在此时找倒霉。


    “其三呢?”


    朱元璋开口,声音淡漠的宛若从地狱里传出来的一样。


    在场众人出气都不敢大声,那怕朱元璋不是冲着他们来的,他们的心都揪到了一起,生怕会被牵连。


    但梅殷却接着开口道:“其三就是,修建中都,花费钱粮无数!


    征召劳役无数!


    无数百姓因此而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那雄伟的中都城下面,是累累白骨,是斑斑血泪!


    是无数的民脂民膏!


    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陛下出身贫寒,知民间疾苦,也说要尽量让百姓过的好。


    为何现在却忘了本?!”


    梅殷现在是什么都不怕,什么都敢往外说。


    短短的几日大明生活,对于他来说,不过是一场梦幻的旅程而已。


    如今将要离去,自不会有什么顾虑。


    “你放屁!!”


    朱元璋的面色阴沉如锅底,再也忍不住,宛若一头发怒的雄狮一般,直接就对着梅殷大骂。


    说他什么他都可以忍,但梅殷说他忘了本,不顾百姓死活,挥霍民脂民膏,他是真的受不了!


    “不论是之前修皇陵,还是现在营建中都城,都是从朝廷这里调拨的钱粮。


    咱还下令,让那些前来做工的百姓,每日都可吃两顿干饭,管饱的那种。


    又让人寻找郎中,给那些生病的民夫,免费治病。


    众多民夫可以分批每月休息三天!


    咱还下令,不可让人对民夫逼迫过甚,一日最多干五个时辰的活。


    天热之时,还有清凉解暑的绿豆汤供应。


    参与营建中都的人,今后家中都可免五年劳役。


    这哪一条不是在为百姓着想?


    你哪里看到中都城白骨累累,血泪斑斑?!


    你说!


    你与咱说!


    自古营造都城,皇陵,哪个有咱给出的待遇好?!”


    朱元璋瞪着泛红的双目,身子前倾,盯着梅殷质问,身上气势骇人!


    “陛下你规定的是很好,可你不会不知道,什么叫做阳奉阴违,什么叫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吧?”


    梅殷直视朱元璋。


    “呵呵呵……”


    朱元璋冷笑起来。


    “咱就是怕修缮中都出乱子,所以就专门让韩国公挑大梁!


    还让中山侯汤和,江阴侯吴良作为副手盯着。


    这都是咱信的过的老兄弟,陪着咱一路尸山血海中杀过来的。


    伱说他们会在这事情上,对咱阳奉阴违?!”


    “那可未必,人都是会变的!尤其是利益牵扯巨大的时候。”


    梅殷淡淡的说道。


    一言说出,满座皆惊!


    梅殷这是直接将矛头,对准了韩国公李善长啊!


    梅殷将众人反应收到眼中,却并不在乎。


    李善长又怎么了?


    自己马上就要返回现代了,哪里会在乎什么李善长?


    “你!”


    朱元璋被噎的要说不出话。


    他深吸一口气,缓了一下心情:“就算是真如你所言,他们会对咱阳奉阴违。


    可几个前,咱凤阳来的老乡亲给咱过寿,来了之后,咱还专门问了他们。


    他们都说中都城修的好,韩国公做事有章法。


    他们总不能说谎吧?


    他们还给咱唱花鼓。”


    说着,朱元璋目光一扫,落在了晋王朱棡身上。


    “老三,你来说说那花鼓词是咋唱的!”


    朱棡记性好,闻言稍一思索便道:“说凤阳,道凤阳,手打花鼓咚咚响,凤阳真是好地方,赤龙升天金凤翔,数数天上多少星,点点凤阳多少将。


    说凤阳,道凤阳,手打花鼓咚咚响,凤阳真是好地方,皇恩四季都浩荡,不服徭役不纳粮,淮河两岸喜洋洋。”


    “听听!你给咱听听!这花鼓唱词是怎么的?!!”


    朱元璋盯着梅殷冷声说道。


    “陛下,为何我听到的花鼓唱词,和您听到的不一样?”


    梅殷望着朱元璋毫不畏惧。


    “有何不一样?说来让咱听听!”


    梅殷思索一下,调动记忆,开口道:“说凤阳,道凤阳,手打花鼓咚咚响,凤阳真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上,十年倒有九年荒。


    三年水淹三年旱,三年中都劳役忙,大户人家卖骡马,小户人家卖儿郎,咱家没有儿郎卖,当牛做马苦役长。”


    坤宁宫大殿里,随着梅殷声音落下,是死一般的寂静!


    许多人都是满目骇然的看着梅殷。


    朱元璋更是血灌瞳仁!出气声粗如牛。


    显然已经是愤怒到了极致。


    “放屁!你放屁!!!


    “来人!将给梅殷给咱拖出去剥皮实草!!!”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