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5.美色所惑 “我不喜欢!”

作者:明春鸢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被嫡姐换亲之后》全本免费阅读


    幸好, 五更很快来至。


    今日是崔珏在陛下身边记注起居的日子。


    他停止再想昨夜的梦。


    他起身更衣、整理仪表、出门至上阳宫大明殿,在只有幽微星光与灯光的路上,竟然体会到了一丝轻松。


    昨日已和温姨母议定尽量推迟婚期, 成婚尚早, 且不必为这等事忧虑。


    上午如平常一般度过。


    至正午,皇帝又赐给今日随侍翰林午膳。


    饭毕, 崔珏与同僚一起往陛下面前谢恩。


    皇帝又留他问了一句:“昨日匆匆去了安国公府,是有什么急事?”


    “是因近日京中无稽流言不少, 恐有损纪二姑娘清誉,故与安国公夫人商议, 推迟婚期。”崔珏答。


    皇帝便道:“这些人成日不干正事, 只知碎嘴传谣!”他便命身旁太监:“若知道在朝官员有谁平白议论崔家和安国公府, 坏人名声, 只管报给朕!朕也想看看都是些什么人!”


    崔珏谢恩道:“些许臣子家中小事,本不敢劳烦陛下, 只是女子清誉要紧, 臣便含愧领受了。”


    皇帝笑道:“何需‘含愧’?你既为大周臣子, 朕自该体恤关怀,不令小人有所毁损。”


    从前看崔珏虽才识过人、进退有度, 只是人过于年轻了,恐不够稳重。但近两日观他在婚事上的行动考量,的确是个不卑不亢、少年老成、心怀恩义之人,倒可以用他看看。


    他略作思索, 便道:“既你婚期延后,恰有一件差事给你。”


    崔珏肃然静听。


    皇帝道:“去年冬日北疆多地雪灾,朕虽派下钦差赈灾,只恐尚有不到之处, 使民生不安。朕欲再派数人到受灾地验看,你便与钟御史一同到定凉去罢,一路好生**学讨教、勿负朕之苦心。”


    崔珏领命谢恩。


    出宫后,他便至都察院寻见钟御史,请教出差诸事。


    因两日后便要离京,辞别钟御史,他又忙回家中,将此事告知兄长。


    崔瑜不禁喜笑颜开:“竟想不到陛下如此栽培你!好、好啊!”


    换了个亲事,虽不能赶着叫阿珏成家,竟也叫他多了个机会!


    崔瑜是做过外任的,忙叫亲信人等去预备出门行装,又挑了几个常出门的仆从跟随,又亲手写拜帖给钟御史,要提前谢他教导幼弟。


    终于粗糙打点了大概,已在夜间门。


    崔瑜心中思索还有无遗漏处,忽想起因由在昨日之事,忙细问:“昨日是安国公府突然叫你去的,我回来得晚,也没来得及问你。他家……真只是因流言,才叫你去商议婚期推后?”


    纪家再要变动婚事,崔家可要不依了!


    对皇帝,崔珏隐瞒了徐老夫人的谋算和纪二姑娘与温家人相见一事。


    对兄长,他亦然不提。


    他只道:“正是因此。”


    纪二姑娘的私事,不必让兄嫂知晓。


    她说——崔珏忽然想起——她说“家丑不可外扬”时的神情。


    兄弟如此,崔瑜不好深究,也就不问了。


    他便只说:“定凉远在数千里外,来回只怕不止数月,也该告诉你岳家一声。”


    崔珏道:“明日去说。”


    夜色已深,崔瑜便回妻子院中歇息。


    他与嫡妻孟氏成婚七载,已有两个女儿,长女六岁,**三岁。


    已在二更,两个女儿都睡下了。


    崔瑜同孟氏看过孩子们的睡颜,才相携回房,商议道:“本以为会在秋日前办阿珏的亲事,便不及修缮大院落。如今再看,只怕婚期要到明春了,不如把西跨院都修整起来,给他成亲吧。”


    崔家虽早已交还开国时赏下的侯府,现下在京中的崔宅却也不小,是个南北足有五进、东西各带跨院、向北还有花园的大宅。


    家中人口少,兄弟两人的官位又只在正四品和正七品,都不算高。前岁崔瑜升任回京时便低调行事,且封了东跨院不住,他与妻女住正房,崔珏未成亲,独身住在西边一处书房。


    去岁崔珏专心读书举业,家里不敢动工吵闹。至今春他金榜题名,虽立刻与安国公府定了亲事,却也来不及大动工程。


    与他商议后,崔瑜夫妻便只命将他书房后的院子细加修缮,以作新房,待新人进门,再慢慢修整其他院落。


    现在是全来得及了。


    孟氏先答应着,却又说道:“只是当初说的,等弟妹进门再大修别的院子,也是怕咱们修的不合人家的意,到底是新妇居住,也要合她心意才好。我只怕咱们出力不讨好。”


    她说得崔瑜又犹豫起来:“我是看阿珏竟比从前在意这婚事……又恰有时间门。照你说的,咱们该去问问安国公府。”


    他笑道:“正是明日也要告诉他们府上,阿珏要出远门了。”


    孟氏才真正答应下来:“小半个月了,我也该去安国公府走动走动了。到底还是亲家呢。”


    她神色算不上好,崔瑜便忙问:“他家给过你委屈受了?”


    “那倒没有!”孟氏忙道,“安国公夫人真真是慈和大度,我没有二话,只是他们家的老夫人……”


    这话她也忍了多时了。


    对着丈夫,她实话气道:“我不喜欢!”


    她出身不高,父亲只做过按察副使,是因与公公同在一地为官,两家才结了儿女亲事。


    徐老夫人——安国公老夫人——自是身份尊贵远过于她,可她孟安然就该被人用鼻孔看吗?


    若是再无往来还罢了,偏偏崔家和安国公府也成了亲家。家里婆婆又不在了,她是长嫂,以后少不得多上安国公府的门,可一想到还要常见徐老夫人那张脸,她心里就不舒坦!


    “也亏得有安国公夫人在!”孟安然真情实意道,“不然,我看哪家的女眷都不肯与他家往来!”


    崔瑜好笑又心疼地抱住妻子,叹道:“终归是我能为不足——”


    “这与你能为、官位如何有什么干系?”孟安然打断他的话,“若只有身份高才能得她正眼相待,我还不稀罕呢!”


    崔瑜到底不舍得妻子多受委屈,便说:“明日也不必非要你去,我与阿珏过去便是了。”


    骂过几句,孟安然心里已然舒坦不少。


    她笑道:“该去还是得去呀,躲也躲不过一世。况且我该去的。”


    她又说:“徐老夫人最多也只是给几个冷眼罢了,真言语为难是没有的。我又不是琉璃水晶做的人儿,那么脆,当没看见就行了。”


    收拾一番躺在床上,想着兄弟的婚事,崔瑜又问妻子:“你看咱们弟妹……纪二姑娘,到底怎么样?”


    不管哪位姑娘,他从阿珏嘴里是一句都问不出来,只能从他行动、神色上窥见一二,也未必准。


    还是得听听夫人的。


    孟安然陷入思索。


    “二姑娘啊……”


    过了半晌,她却只笑道:“总归是温夫人养出来的女孩子,我看错不了!”


    崔瑜等了半天,就等来这一句话,忙问:“就没有别的了?”


    “别的——”孟安然斟酌着,又只说出一样,“二姑娘模样是极好的!真是从没见过那么清丽又娇媚的小姑娘,用古人的话说,就是‘淡妆浓抹总相宜’——但你是做大伯子的,怎好与你多说这个。”


    崔瑜也的确不好多议论未来弟妇的样貌,却还是追问了一句:“那模样是与阿珏极相配的了?”


    “那是相配得很!”孟安然笑道,“她只需当地一站,整间门屋子便都亮了——”


    她霍然坐起来:“我明白了!!”


    “你明白什么了?”崔瑜忙问。


    孟安然恍然道:“怪不得从前去安国公府,我总见不着二姑娘——原来是她生得太好了,只怕是、只怕是徐老夫人防着她与咱家人见面呢!”


    “照这么说……”她自言自语,“我听见的那些话,也未必是真的了?”


    “什么话呀?什么话?”崔瑜真是好奇得很了!


    “说二姑娘生性惫懒……不敬尊长……”孟安然看着他说,“还有……因几件小事就把奶嬷嬷撵走了,脾气差得很……”


    夫妻二人面面相觑。


    过了有半刻,是崔瑜先开口,说:“都是一家的女孩子,何必在亲家面前毁人名声?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若真是‘误会’,怎么二姑娘长了如今十五岁,竟只有我听见了这些话,别人都没有?”孟安然说,“过年的时候我也问过几家夫人,还有说他家大姑娘和二姑娘都被先皇后赞过的呢!”


    她竟这么简单就被骗了……还险些真信了!!


    “那也是亲孙女啊!”崔瑜仍是不敢信。


    “亲孙女又怎么样?”孟安然说,“十根手指还分长短,老人家偏心的也多了。大姑娘是徐老夫人身边养大的,那些话也都是我在安庆堂听见的,管你怎么想,我是觉得这话未必是真。”


    崔瑜深深发愁道:“就怕真是真的,不是误了阿珏一辈子吗?”


    这话孟安然就不好再驳了。


    她便劝道:“你想想,温夫人亲手养大的孩子,就是再不好,应也错不到哪去。何况还是阿珏自己见过的,你还说,他还更在意这婚事了呢!”


    “我也正想这话!”崔瑜更愁了,“你说阿珏他……是不是被美色所惑才——”


    “这可过了!”孟安然忙捂他的嘴,“人家好好的没过门的小姑娘,怎好被你这般议论。再者,你这么说,也是把阿珏给看低了。”


    崔瑜想了想,把妻子的手拿开,叹道:“这话虽没意思:但当初就不该应安国公府的。”


    他说:“阿珏这岳家可真糟心。”


    再不睡就要睡不成了。


    崔瑜怀着愁绪闭眼,孟安然也没立时入睡。


    不但大爷愁阿珏的亲事,她也愁啊……


    纪大姑娘人称是满京最端方有才的闺秀,无人


    不赞,她见了几面,却觉得人颇有傲气,不似很好相与。


    但傲气并非女子的缺处,也或许是她与大姑娘还不甚相熟,多心多想了。


    但不管是否为她错看了人,纪大姑娘不会再来崔家。可纪二姑娘又究竟是个什么性情?


    崔家就大爷和阿珏兄弟两个,一母所生的亲兄弟,父母都不在了,大爷是“长兄如父”,与阿珏互相扶持至今,自然千好万好。


    可她与未来弟妹只是妯娌,将来至少十年内,家里也只她们两个女人。若未来弟妹是不好相与的,出身又尊贵,有国公府娘家做靠山,这崔宅里,她和孩子们还能过安生日子吗……


    ……


    次日并非休沐,崔家兄弟两个都要先去衙门,一早便是孟安然先带了礼物到安国公府拜会。


    府上四位姑娘,一位是从前快成她弟妹的,一位是将要做她弟妹的。听见迎她的嬷嬷说,徐老夫人病着不见人,孟安然心里先是一喜,却又担心,若纪大姑娘和二姑娘同在一处,她都该是什么态度才不失礼、少尴尬,可到了温夫人正房,只有三姑娘和二姑娘在!


    看见温夫人温柔含笑的神色,孟安然立刻就觉得,一定是温夫人为了免她为难,才没叫大姑娘也在身边!


    她心里更放轻松了不少,与温夫人和两位姑娘都见了礼。


    温夫人便叫三姑娘先去:“你先回房歇歇吧。”又叫一个丫头送三姑娘回房。


    孟安然稍觉奇怪:怎么三姑娘回房还特特派了人送?自己家里这样……倒像是押送……人一般。


    但这是人家的家事,又与二姑娘无关,孟安然自然没多问,也没深想。


    寒暄两句,她先将阿珏要离京一事讲明,赔笑道:“他说前日已与夫人议定了婚期推后,我们还不知,陛下已先知道了。若有不妥之处,回去我告诉他哥哥,一定教训他。”


    她一面留心温夫人的神态,一面更关注着纪二姑娘。


    二姑娘……她努力从二姑娘的容色中抽离精神……二姑娘面上看不出太多,倒竟没有丝毫遗憾不舍……难道、难道是在高兴吗?


    孟安然先怔了怔,随即便明白过来:


    她再觉得崔家好,觉得阿珏是好亲事,可女孩子只要过得不是太差,哪有甘心情愿舍了自家,到人家做媳妇的?


    就是她自己,出阁的时候也哭得昏天黑地。大爷再好,孩子们再贴心,她也还时常想家想爹娘呢。


    何况一看便知,温夫人一定疼爱二姑娘。


    温夫人欣喜笑道:“他能得陛下看重,这样大的喜事,哪里还教训他?何况的确是前日说定了的:一则是为免去流言纷扰,二则,我们二丫头年纪还小,我也舍不得,正好多留一年在家里陪我。”


    孟安然忙笑道:“果真如此,竟是两相便宜了!多谢夫人体谅。”


    这一节议定,她便说起修缮房舍的事:“我们先把西跨院都修整好,二姑娘来了便省了事,只是又怕不合二姑娘的心。”


    说完,她等着温夫人交代。


    温夫人看向纪明遥。


    纪明遥……当然是认为,有人帮忙干活还不愿意吗?!


    前后好几进院子,全要她自己收拾布置,得费多少精神!


    她起身一礼,笑道:“就请……恭人修整布置了罢。”


    连崔珏她都还只称“崔翰林”,这就叫孟恭人“嫂子”好像有些早……


    孟安然还是没品出纪二姑娘这算什么性子。


    她先忙笑道:“姑娘太客气了,何必还称我‘恭人’?我比姑娘年长几岁,如不弃嫌,请……先称‘姐姐’罢?”


    这话出口,她不免觉得紧张。</p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