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3. 第 23 章

作者:许百龄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状元郎弃子逆袭路》全本免费阅读


    午后俞慎思跟着钟熠去考场外接俞慎言。


    院试总共分三次放排,前面两次放出来的考生少,毕竟不是所有考生都能答卷又快又好提前交卷。


    俞慎思以为俞慎言谨慎沉稳的性子,会在后两次放排出来,却不想第一批就出来。见到他们就提着考篮快步过来,面上笑容轻松。


    “大哥肯定好得很好。”


    “尚可。”俞慎言谦虚道。


    俞慎思能感受到他的那份自信。


    高晰第一批没出来,等高晰的时候,钟熠问俞慎言的答题。听完俞慎言的作答,钟熠笑道:“这几篇文章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评,皆比你平素文章写得好。鲜少有人进了考棚还能够答出平常水准,优于平常更是寥寥无几。夫子说得没错,你是咱们师兄弟里,临阵最稳的一个。只要接下来两场不出大的差错,院试必能得中。”


    “承钟兄吉言。”


    高晰在第二次放排时出来,见面就询问“推贤而进达”此题俞慎言如何答,他担心这一题答得不理想。俞慎言和钟熠二人听完他口述后,相视一眼,没做点评,钟熠转问他其他题答的情况。


    高晰知晓这一题出问题,将其他几篇文章说来。钟熠宽慰道:“其他几篇文章和试帖诗都很好,后面两场不能出纰漏。”


    高晰心情有点低落,俞慎言拍了拍他,“只是答得偏了些,你的文章素来立意新巧,文辞练达,必能掩过几分。后面两场好好考,别被影响了心情。”


    高晰点点头。


    接下来两场,两兄弟考得如何全都写在了脸上的笑容里。


    考完,俞慎言便准备带着幼弟回临水县,钟熠说客栈钱已经付到十月初,让他们出了榜再回。借这几日在城内和附近逛逛,散散心。因为自己要回府学,特地给他们请了一位当地向导。


    来府城这些天,因为备考,并没有细看。上次来府城参加府试已经是好几年前的事,那时候年岁小,也没怎么逛。


    向导带着他们兄弟三人先在城内逛了两天,然后便出城到周边走走,爬山泛舟。


    几天下来几人皆疲累,休息两日,他们还是决定去书肆逛逛,看看府城有没有好的书。


    俞慎言和高晰翻看与科举有关的书,俞慎思则抱着一本地理志靠着书架蹲在一旁看起来。


    高明通当初送过来的一箱子“杂书”他已经看了一遍,最喜欢地理游记之类。这辈子不同前世,想去哪儿都不方便,只能在书中行万里路了。


    正看得入神,面前忽然蹲下来一个人,遮挡住他的光线。


    他抬头,见到了那日的青年书生,今日还是一身书生装扮,不过是将原本的棉布衣料换成了绸面,手中握着一卷书,看着更像个书生罢了。


    “叔,怎么又是你?”俞慎思很不客气地问。


    现在俞慎言院试已经结束了,不怕他搞鬼。


    “不希望是我?你大哥呢?”


    俞慎思朝旁边看,刚刚还在隔壁书架翻书看的兄弟二人,竟然都没了身影。他爬起身在几排书架间寻找,竟没有瞧见人。他心中升起不祥预兆,猛然回头,青年书生在四周张望,似乎也在寻找。


    他忙抱着书向柜台边人多的地方跑,此时俞慎言和高晰从旁边走过来,见幼弟慌张,忙询问出了何事。


    “我又见到那个书生。”


    俞慎言和高晰忙朝那边走去,青年书生从容地从书架后走出来,面带温和笑容,“高小郎,我们又见面了。”


    俞慎言见到此人,面露惊色,愣了一瞬,继而欣喜地笑着迎上去施礼,“见过白公子。”


    俞慎思:“……”


    不是人贩子?


    白公子朝俞慎思看了眼,笑道:“上次便遇见令弟,本来想见见你,奈何令弟戒备心重,你又院试在即,不便打扰你备考。未想到今日又有缘见到令弟。”


    俞慎思:这能怪我戒备心重吗?


    俞慎言转身叫幼弟上前,笑着问幼弟:“可还记得白公子?”


    显然不记得,原身的记忆本来就不多,又是零零散散的片段,里面并没有此人,否则他也不会误会。


    俞慎言给他介绍:“白公子便是当年在禹州救下大姐和我们,并将我们送回临水县的恩人。”


    原身的记忆中有这么个人,但是很模糊。这几年也常听俞慎微姐弟提及这位恩人。若当年不是此人心善救下他们,且不说他们何年何月才能回到临水县,很可能已经客死异乡。此人对他们姐弟有大恩。


    他愧疚地朝白公子作揖施礼,“晚生不识是恩人,数次无礼,恩人恕罪。”


    白公子自不会与一个孩子计较,笑着道:“你何错之有,是我没有与你说清楚,让你误会。”又欣赏地口吻道,“你小小年纪有这般警觉之心很难得。”


    书肆不是闲聊之地,对面便是一家茶楼,几人来到茶楼,叫来茶水点心坐下来说几年阔别之事。


    高晰被俞慎言支开。


    高晰心中失落,当年的事,堂兄还是不愿与他说。这几年他问过几次,当年为什么半道走失,每次都是敷衍过去,不愿再提。询问大伯和父亲,他们只一句“你该问他们自己”将他打发。


    他不知真相,他相信堂姐堂兄定有苦衷,这是他们性情大变的原因,也是他们过继给俞家的原因。


    茶楼中,白公子关心地询问他们当年回到家后的情形,俞慎言除了隐瞒高明通欲杀他们的事情,其他如实相告。


    当年一路相处,他对白公子的人品信任。


    白公子不是高晰,他年纪和见识摆在那里,他们姐弟的身份和经历他也知晓一二,俞慎言短短几句话,他已经能猜到这背后的来龙去脉。不免感慨。


    他宽慰兄弟二人:“如此也好,如今一家人心在一起,和和乐乐,百事可兴。”


    俞慎言也关心询问白公子功名之事。


    当年白公子赴京赶考,落第而归,看现在的情况,今年春闱亦是名落孙山。


    白公子笑道:“这几年家中也出了些事,今年未有参加春闱,待三年后吧!”


    俞慎言道:“白公子又沉心苦读几年,三年后必然金榜题名。”


    白公子笑着点头,倒了杯茶祝道:“先预祝小郎此次院试高中。”


    “多谢白公子。”


    俞慎言又想到在京城的二弟,现在已经十岁,待白公子去京城时也十二三岁,那时候年纪大一点,会懂事点,有些事可以自己去做了。


    他开口道:“晚生有件事想拜托白公子。待两年后白公子入京赶考,可否替晚生捎封信。”


    “给令弟?”


    “是,我们姐弟都很想他。”


    知晓他们姐弟情况,白公子没多问,答应下来。


    -


    十月初院试放榜,看榜的人太多,他们没去凑热闹,在客栈等着消息。


    不多会儿小厮就火急火燎奔回来,人没到跟前,声音已经传到耳边,“中榜,二位少爷全都中榜。”


    客栈中住的都是参加院试的童生,听到这消息不由望过去,见到那高中的两兄弟竟然不过是十二三岁的少年。投去羡慕目光。


    小厮抹了把汗,声音洪亮道:“少爷高中八十六名,言少爷高中第九名。”


    “没看错?”俞慎言有点不敢信。


    “小的确认好几遍,是第九。”


    这时钟熠和宗承文也笑着进来,道恭贺,“是第九,我二人刚刚去凑个热闹看了榜。”


    俞慎言提着的那颗心终于放回肚中。院试第九,他就能补廪生的缺,以后读书再不用家中的钱,还能贴补家中,幼弟今后也能有书读。


    他搂着身边幼弟,激动得手都在抖,“大哥考中了。”


    俞慎思也发自内心地高兴,“恭喜大哥,以后大哥就是秀才,有功名了。”


    很快报喜的差役便举着喜报过来,客栈中的人纷纷上来恭贺。


    来宁州城时一行七人,回去时三人中榜。


    回到大俞村,县衙差役已经过来报喜讯,满村的人都知道。他们回到村子时家中坐了不少邻居,满院子说说笑笑。


    俞纶和卢氏面上全是自豪。


    这么多年家中人丁单薄,俞纶体弱,他们又成婚多年无子,不知道受村上族人多少欺负,这里面的辛酸无法言说。就是三个孩子过继过来,也有人在背后指点,说人家三个官家小姐少爷,他们将人家过继过来,只想着自己后继有人,却耽误人家孩子,太自私,孩子的娘九泉之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