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神木疑踪篇 第二十七章:顺水而下

作者:爱嗦糖的猫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没想到这里生长出的孤梦威力如此巨大,险些着了道,永久留在那个梦魇中造成脑死。


    这也让我想起来1年多前,与汤1局赶去河南的新蔡县,在老房子那里就曾第1次遇到过孤梦,甚至还被它们拽进了1个奇怪的世界中,看到本该废弃的别墅,曾经辉煌的1面。


    记得在别墅大厅的墙上,还有看似1家人的合照,可事后询问汤1局才知道,我们所见内容竟然完全不同,当时还纳闷是怎么回事。


    如今看来,孤梦带来的迷惑,能够与人类的潜意识产生反应,让每个人见到不同的,独属于自己的画面,这样更难弄清真假,容易被永久地困在自己虚假的意识当中无法自拔。


    瞧了1眼滑头,幸好有他在,超出常识的死人根本不受孤梦影响,并想办法将我从中拖出,否则……


    石门的缝隙处只剩下1片烧黑的痕迹,细丝1样的藤蔓彻底成为了灰烬,我这才感觉安全1些,同时想起被抓走的9雯雯,心中下定决心尽可能把人找回来,确定生死才好。


    刚才的经历让我明白,被那种说不上来的奇异虫草控制是什么感觉,因此不敢耽误,也不顾休息,喊上滑头搭把手,我才1瘸1拐地继续往前走去。


    1路过来,我们身上虽然没有深度测量仪器,不过也明白所处的位置,已经深到了离谱。


    遇到的怪事越来越多,危险系数越来越大,继续往前会怎么样还真不好说。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我们相互扶持着往前,终于在累到脚步像是灌了铅的时候走出了岩洞,来到1处流淌的地下河岸边。


    我们所站的位置相对平整,有明显的人工痕迹。


    可想而知当年的竹邑族靠落后的工具和科技,能来到这1步,还留下宽约4米左右,长达到起码十米,好似河岸的创造物,很难猜测他们的真实目的,只能感慨古人坚韧的意志力。


    河岸边缘没有护栏,却在不远处留有1处1人宽的石阶,4阶后就完全淹没在了河水中,不知道做什么用的。


    而岸边处有个石栓,上面捆着1条几乎腐朽到快要断裂的麻绳。


    似乎里面混合了人类的头发,还有别的物质,才能让这条麻绳经历数千年的历史,到现在还能拴住端头处,1只摇曳不断的小船。


    尽管这里的地下河没有奔腾怒号的叫声,只有潺潺好似溪水的叮咚之音,但目测流速1点也不慢,甚至完全能用“快”来形容。


    即便是外界的北盘江流速与之相比,也要逊色几分,真不知道这些水流的源头在哪,又要去往何处呢?


    小船是1种名为跳筏的水上工具,整体看上去很像普通的竹筏,不过在两端用粗绳捆缚后,硬生生用力量拉扯在1起,整体看上去很像1个硕大的弯弓,人所乘坐的位置,头上始终会有1条绳子碍事,这就叫跳筏。


    儿时我曾听丰汇寨子中1位老人提过,跳筏是很古老的水上交通工具,却不是那种要靠船桨划动,或靠风力为驱动力的存在。


    在以前,跳筏是帮人横渡河面的工具,之所以要用长绳捆住两头拉成弓形,还要保留横着的绳子,就因为渡河时,可以将牵引绳上的挂钩与船上绳子相互连接,乘船人拉动牵引绳,借助挂钩,让船横渡河面。


    而牵引绳两端都是系在河的两岸。后来有了滑轮,就会与船上的粗绳连接,方便手拽着前行省时省力,与山林村庄里的老式滑索很像。


    1般跳筏出现的地方,水流1定湍急,人们又要横渡,因此才横空出世的这种水上交通工具。


    不过随着科技的发展,机械船的力量和承载能力远大于跳筏,自然后者就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我也仅仅是从寨子里的老人嘴里听到过,今天算是第1次看到实物。


    眼前的地下河与石岸平行,朝1个方向流去,而整条河宽度也就是56米的样子,对岸只是岩壁,什么都没有,在这放置1条跳筏为了什么?难道在数千年前,河对岸还有其他去处?


    我又看了看河水流向,测试了流速,逆流寻找出路根本不可能,唯有顺流而下。


    像这种流速的地下河端头,1定会有高差极大的落水点,所以流速自然很快,如果我们乘坐跳筏下去,到了末端该怎么保命呢?


    1时间陷入两难,不知该如何选择好了,于是看向滑头,尝试询问他的意见。


    谁知滑头轻车熟路地扯动栓绳,把跳筏拉近。


    因为水面与石面只差4级台阶的高度,弯下腰伸手就能触碰船身,滑头则反复检查了几遍跳筏,而后朝我比出个大拇哥。


    “什么意思,真打算顺流而下?”


    见滑头点头,我心里起急,尽管知道这是目前唯1的选择,但真要面对的时候,还是感觉到了无助与害怕。


    “下面的情况可是不妙,真的要继续?再往前流速可能越来越快,到时候怎么控制速度?我……”


    没想到滑头趴在石岸边缘,将身子往下探,1只手扎进湍急的水流中1通胡噜,没1会竟然从中抓出1条婴儿手臂粗细的锁链来。


    伴随他起身拖拽,锁链碰撞石岸发出清脆的响声,且不断从水中显出真身,长度甚至1直延续到了远处,直到看不见为止。


    万没料到这里是有牵引绳的,不过1直沉在水里而已。


    我激动地抱住绳索,仔细抚摸着表面厚重的锈迹,并查看锈迹下的真实材质,完全没想到这东西竟然是合金打造而成的。


    想想竹邑族这些人,大概是秦汉之前到达此地的,尽管春秋前后已经有了精湛的冶铁技术,而后还出现了合金冶炼的工具,可那都属于官家的能力范围,寻常人家或者富商都没这种能力打造,更何况名不见经传的竹邑族呢!


    他们深居简出,又从哪想到的办法,铸造出如此粗大,又长到不见边际的锁链呢?简直匪夷所思!


    恐怕他们是出动了全族人力所打造的,但目的又是什么,打算亲自上演1场地心游记?


    持怀疑态度,我双手叫力,狠劲儿拉了拉锁链。


    没想到表面附着了如此厚的锈迹,又历经数千年地下水浸泡,这玩意依旧结实,使我不得不长叹1声,心中给出1个大大的佩服。


    锁链放置的位置恰到好处,我们坐上跳筏,只需伸手就能拉住它,顺水流而下。


    尽管水流速度极快,但好在跳筏轻便,我们只要用尽全力,锁链中途不会断裂,依然能够在必要时停船,寻找逃命的机会。


    事已至此就没什么犹豫的了,于是我先上了跳筏,1只手抓住锁链,另只手挨个接过整合后的3包装备。


    待1切整理妥当,滑头才跳上船头,与我1起拉住了锁链。


    这家伙是真的轻。刚才我上船,压得船头翘起老高,船身几乎翻覆;可等到滑头跳上船,船只连动也没怎么动,看得我差点笑出声来,寻思这家伙是不是纸做的。


    准备就绪,宝剑斩断了几乎腐烂的绳索,跳筏猛地往前冲,我俩赶紧抓牢锁链,才逐渐控制了速度。


    接下来行船十分容易,我们只需手上适当带力,任由船只往前漂流;当速度太快的时候只要攥紧,努力控制速度就可以了。


    在1松1紧之间来回切换,很快就听到前方出现了隆隆的水声。


    手电光能照到空中满是跳动活跃的水汽,冷风不断在4周徘徊,从脸旁和耳朵边擦过时,1下下撞击着我的身心,使得整个人不住发抖。


    水流在此时也变得冰冷起来,如同从室内的泳池水,1下过渡到地下冰凉刺骨的水中,很快就难以抓牢锁链,力气跟不上了。


    就在这时,滑头似发现了什么,开始不断冲我挥手,这时我才惊恐地回头,并忍不住倒吸1口冷气!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