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39. 我也认了

作者:若水未央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诱权臣》全本免费阅读 []


    晏楚回头,徐漪已经停住了脚步。


    “怎么了?”


    晏楚走过去,徐漪拉着他往后躲了躲,两人藏在桂花树下,用枝丫挡住身子。


    “那是什么?”徐漪指着前面,“别是桂花成精了吧。”


    晏楚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但见一个女人背对着他们,静静地站在那儿。


    尽管没有看到正脸,但仍感觉到女子身段窈窕,气质雍容,气韵典雅,绝非常人能比。


    在寂静无声的深夜,偶然撞见这么一位绝色。


    难怪徐漪会以为是桂花成精了。


    相比徐漪的小心,晏楚大胆许多。


    他拨开缀满枝头的桂花,缓缓走过去,徐漪正想要拉住他,却听晏楚唤道:“娘亲?”


    徐漪怔愣住了。


    同时,晏楚和徐漪都看到原来在暗夜的阴影处,还有一个人。


    由于角度和光线的关系,他两之前都没有发现。


    刚刚晏楚叫了素姬,素姬回身,那人才匆匆离开。


    晏楚亦是愣在原地。


    “陛下?”


    晏楚指着远去的身影,怔怔地问:“母亲,方才那是陛下吗?”


    此时所说的皇帝陛下,指的是前朝大元皇帝。


    素姬脸上残存点滴泪意,眼中还有些惊诧,但她很快回过神来,冲晏楚一笑,温柔地说:“看错了,不过是个宫人。”


    既然母亲这样说了,彼时晏楚并没有多想。


    他亲昵着拉着母亲的手,道:“这么晚了,母亲怎么还在这里。父亲呢?”


    因跟随大将军出征,晏楚立了功,封为果毅校尉。他的父母有幸被邀请到宫里来赴宴。


    “你父亲他喝醉了,早就回房休息了。”


    “那您呢?”


    素姬抿嘴不语,似乎在思索怎么回答。抬眼间,看到了站在桂花树下的徐漪。


    素姬莞尔一笑,朝徐漪招了招手。


    徐漪提裙走过去,此时月华如水,照亮了这方亭台,整片清辉似乎照耀在素姬身上。


    徐漪从未见过如此美丽不可方物的女人。


    徐漪此时已有十四岁,自认容貌在众多贵女中已属佼佼者。


    而眼前的素姬让徐漪心甘情愿地自愧不如,没有嫉妒,没有艳羡,唯有折服。


    尽管素姬已生育两个儿女,但风采逼人,光彩夺目。


    徐漪简直不敢想象,二八年华素姬是如何美得不可方物。


    难怪素姬能成为宫中梨园行的顶梁柱,名动长安。


    难怪晏父宁愿与家族决裂,也要决心迎娶素姬。


    本来以为晏楚已是郎艳独绝,清俊非常了。


    可相比母亲,晏楚仅继承了十之一二罢了。


    面对绝美的素姬,年少的徐漪像还没发育完成的花苞一般,竟生出些许自卑之心,缓缓地垂下头。


    素姬朝徐漪行礼,温柔地笑道:“你就是徐女君吧?”


    她的声音很是好听,细软绵绵,犹如天籁。


    徐漪脸颊微红,仰起头来:“夫人认识我?”


    素姬含蓄地点头,“阿楚常提起你...”


    还没说完,晏楚突然叫起来:“哎呀!母亲这个就不用说了吧。”


    素姬知道儿子害羞了,她抿嘴笑了笑,携着徐漪的手道:“昨天女君的一曲月琴弹得是极好的。民妇有幸闻得。”


    在前一日的宴会上,皇后来了兴致,邀请诸位贵女展现才艺。


    要知这样的聚会,亦是为了王妃和命妇为自家子侄相看媳妇,故而各人几乎都使出挥身解数。


    徐漪既然在场,就免不了俗,弹了一回月琴。


    这是徐漪的保留曲目,她只会三首,但凡能用到的场合她都弹那三首曲子,所以已然轻车熟路。


    故而赢得些许掌声和赞美。


    但在素姬面前,可谓班门弄斧了。


    梨园的素姬可出了名的琴艺超高,歌舞独绝。


    素姬道:“女君自谦了。况我都离开梨园十几年,都十分生疏了。”


    晏楚突然插嘴道:“你什么时候会弹月琴了?”


    他问徐漪。


    徐漪:“怎么了?”


    “我走的时候,没听你说过会弹呢?”


    “今年学的啊。”徐漪如是说。


    晏楚顿感时间匆匆,他出门一趟,就是大半年。徐漪的很多事他都错过了。


    走的时候,徐漪这般高,回来的时候,徐漪那般高了。


    本觉她还年纪小,可若是再出门几趟,徐漪都要谈婚论嫁了。


    晏楚想到这里,居然还有些心慌,思绪纷乱间,脚下一滑,摔了出去。


    ——


    “我记得你摔倒了。”


    时光拉回到现在,拉回到眼下。徐漪指着额头,轻声道:“磕到了额头。把你母亲和我吓了一跳。”


    晏楚皱了皱眉,“谁叫你回忆这个了。”


    “那你是要问什么?”


    “你那天对我说的话。”


    “我那天说了很多话。包括跟你母亲...”


    晏楚松开徐漪,“母亲就不要再提了。”


    徐漪趁机与晏楚保持一段距离,坐到窗户的另一旁。


    她知道父母在晏楚心中是不能随便提及的伤痛,便转了话题:“那还有什么?我不记得了。”


    晏楚只好提醒她:“我说,我犹豫下次出征还要不要去。你怎么说的?”


    徐漪想了想,未及答言,晏楚抢白道:“你说,征战沙场,于国来说,能巩固山河,保卫百姓。于个人来说能开拓眼界,开阔心胸,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多看看,是有好处的。”


    徐漪点点头,“我是这么说的。”


    晏楚一歪头:“怎么?!上阵杀敌,我去得,你表兄去不得?!这般有好处的事,怎么现在不舍得叫柳明江去呢?”


    原来他在这儿等着呢。


    面对晏楚的质问,徐漪并未生气。


    她正色道:“因为人和人不一样。以我的了解,你的性格潇洒跳脱,不拘一室,倘若命你埋首书案,只会束缚了你。你就适合在开阔的天地里挥洒。而柳明江性格温和,柔糯寡断,不喜争斗。如外祖父和舅舅强迫他继承家业,不得已从武。他是愿意畅游书海,做个文人。他这样的性格上了战场,是做不到雷厉风行、杀伐决断的。”


    难以想象,柳明江如此平和善良的一个人,如披甲上了沙场,亲手斩杀鲜活的生命,他内心该有多大的震动和煎熬。


    听完徐漪一席话,晏楚思忖许久,认真来说,徐漪分析得极有道理。


    当年晏楚自认文武兼备,徐太傅一直想要培养他,将他拉拢在自己的阵营,为文官言官的队伍再添一员“大将”。


    但思来想去,晏楚选择跟随叔父,投身军旅。


    也是性格使然。


    而柳明江适不适合带兵打仗,晏楚也曾考虑过这个问题。


    他沉声道:“中郎将确实阴柔温吞,不像个军人,倒像个书生,不愧人家给他一个“儒将”的称号。”


    “但是,虽然你的话对我有所启发,但最终是我自己做的决定。”


    晏楚这般说道。


    徐漪:“自己的人生当然自己做决定。”


    “所以,不需要你给柳明江做决定,我给他个选择的机会。你去问他,他如若真的不愿意,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