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2. 雪衔春信

作者:开心螺蛳粉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雪复衔春(重生)》全本免费阅读


    永元十三年腊月,上京及近畿诸州雪,沟洫复冰,草木不华。①


    九重宫阙被雪压了个素白,金銮殿的红墙前有一株开得正艳的红梅,殷红似血。


    上京城西有一高台,称“拜将坛”,天子授兵权,将士饮摔碗酒表其心。


    十七岁的景珩正跪在大殿前满地的碎琼乱玉里,永元二年西京封台拜将时,父亲景湛的字字句句言尤在耳。


    那日长空万里,军号嘹亮,鼓声齐鸣,景湛于高台之上俯身接过北疆兵符。


    一盅烈酒饮罢,瓷碗摔落在地上,碎得四分五裂。


    “臣,长平侯景湛在此立誓——”


    “戎马一生驻守北疆,敢以此身此心许之家国,御外敌,定边疆,定不负圣上,不负家国。”


    “愿大夏万里无硝烟,百姓安居乐业,国祚永延。”


    景湛进爵封侯,高坛拜将,由此开始了漫长的戍边生涯。


    十一年如一日,枕戈待旦。


    大夏水情一直是夏汛冬枯、北缺南丰,疆土以北接壤回阙国,因着气候影响,回阙自古为游牧民族,生活主要是以驾马牧羊和狩猎为主,未发展种植农业,每当秋冬就面临粮食稀缺的问题。


    入了仲秋,大夏边境开始频繁出现回阙人,数日后,回阙人大量南侵入境,掠夺粮草,抢劫百姓,长平侯率军于北疆边境隘口鹿鸣关,与回阙人打响“秋收之战”。


    不日,长平侯景湛于“秋收之战”不幸身死,长平侯夫人赵微月因伤心过度自缢而亡。


    噩耗传回上京时,举朝哗然。


    景湛驻守边疆十一年,熟知回阙人习性与作战手段,怎会突然……所幸寒潮将来,回阙人没有卷土重来,边关的百姓暂时能安稳地度过这个冬天。


    上天未留给景珩痛心与哀悼的机会,他与七岁的幼弟远在上京,家已不再成家,北疆局势尚且不明,父母尸骨未寒,遗体不知所踪。


    众人上奏恳请圣上寻回长平侯夫妇遗体,以棺椁安葬京中,以慰其在天之灵。


    明德帝下令禁足景珩与景澄。


    那位高高在上的天子认为此事仍有颇多疑点,长平侯有通敌之嫌。


    天子说什么就是什么。


    “给朕查,若为属实,连带同伙诛之。”


    他更像是在提醒某些人。


    明德帝喜猜忌与权术,于他而言,大夏朝只是少了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此诏的弦外之音再明显不过,朝臣噤若寒蝉。先前为老侯爷求情的人立马偃旗息鼓,唯恐多言引得明德帝猜疑,招来杀身之祸。


    抚恤的金银锦缎一箱一箱地抬进长平侯府,府内外挂满白幡,府邸正厅悬挂着挽联,案几上摆放哀章。


    七岁的景澄一身孝衣跪在灵堂里,时不时往火盆里添些纸钱,火光跳动,清晰映出他脸上的道道泪痕。


    冬夜的冷风穿廊而过,灵堂的两具金丝楠木棺材里,空空如也。


    冷夜萧索,支离破碎。


    景珩同样身披孝衣,打点好府中一切后同景澄跪在一处,他目光怅然,不知在想什么……


    景澄年少却知事态严重,眼眶中满盈的眼泪终是如簇跌出,他抽噎着,磕磕绊绊地终于说完了一句话。


    “阿兄,娘去北疆之前说,今年要接爹回来过年的,他们回不来了……”


    景珩替景澄擦去泪花,他将幼弟抱在怀里,轻拍他的背,说:“会回来的。”


    他要去千里之外的北疆接父母回家。


    “阿兄,我们没有爹娘了。”


    “乖,还有阿兄在。”


    次日,景珩换上朝服,入宫觐见。


    “臣景珩恳请陛下收回禁足敕令,允许臣寻家父家母遗体归京。”


    明德帝不曾理会他,将他晾在殿外。


    又过一日,天上铅云密布,过了午时空中霞雪飘落,宫道前密密匝匝落了一片素白。


    “禀皇上,外头落雪了,景小侯爷还跪在殿外,您看……要不要下个驱逐令,将他赶回去?”苏公公甫一入殿,驱散了周身的寒气。


    金銮殿内炭盆炽热,火光跳跃在精致的铜炉上,与殿外的寒风呼啸截然不同。


    明德帝正坐在精雕细琢的屏风后看书,闻言,头也没抬地冷哼一声:“年轻人的身子火气大,沉不住气压不住事,晾他个两天,待凉快了自然就回去了。”


    “是。”苏公公不敢多言,讪讪退下。


    “父皇,儿臣有些累了,”一旁摹字帖的萧钰扶了扶额头,“想回去小睡一会。”


    “去吧。”


    “儿臣告退,晚间再过来陪父皇用饭。”萧钰声音轻柔甜嫩,将明德帝方才的不悦驱散了几分。


    景珩长跪雪中,心情复杂。


    他无依无靠,京中无人能帮他。他更不能贸然出城,若真遭遇不测,景澄怎么办……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上京繁荣,长街奢华,边境的战火从来蔓延不到国都,帝台是的君王怎知千里之外的疾苦悲怆。


    长平侯一生忠良,鞠躬尽瘁,却无端沦为御座上天子“杀鸡儆猴”的借口,死后连个棺椁陵墓也没有。


    何以为家,何以为国?


    雪幕中远远走来一人,矜贵优雅,侍女跟在她身侧,为她撑着伞。


    漫天风雪迷眼,他看不清那人的脸。


    景珩以为此人也是路过金銮殿前的看客之一,待走近他,那人突然停下了步子。


    “你是景小侯爷。”少女的声音尚有些稚嫩,似在询问,确实肯定的语气。


    景珩不为所动,没有出声回答。


    “听宫人说,你在这跪了一天一夜。”


    少女的身量尚且不高,此时景珩跪着,堪堪比她矮一小截。


    她朝侍女递了个眼神,接着那把纸伞向他这边倾斜了一些,挡了雪絮,全然将他也遮在伞下。


    景珩稍稍抬眸,便对上了少女的眼睛,那是较淡的褐色,其中映有素白的雪,像是剔透的琥珀,冰冷漂亮。


    她长着一张清秀的脸,五官还没长开,羽睫纤长,樱唇小巧,鼻尖被冻得微微泛红。


    景珩久住京中,自然知晓这位是今上嫡公主萧钰,封号“长宁”。长宁公主封邑千户,自小养在皇后身边,好习医理,性子淡泊。


    他心生疑窦,不知这小公主要做什么。


    萧钰垂眸,一双眼静静地看着他,似是在观察他的神色,而后她犯难般道:“可父皇心意已决,不会收回成命,请节哀。”


    景珩不言,移开了视线不再理会她。


    萧钰意料之中,她再次开口:“你若是愿意,可拿着本宫的合符出宫,将侯爷与夫人安葬于青州。”


    青州是她的封地,不是军事要塞,不是权力中心,只是个钟灵毓秀、风景漂亮的地方。


    景珩瞬间怔住。


    “本宫没什么能帮你的,能否寻到侯爷与夫人,全在你了,这合符只能助你通行无阻,行事方便些。”


    一语罢,萧钰蹲身,将一块鎏金合符放在他的袍摆边。


    景珩神情木然,没问长宁公主为何要帮他。


    不是不想问,此刻他已经冻得毫无知觉,说不出话来,加之毫无措辞,不知如何开口。


    萧钰瞧出了他的惊愕。


    “此事多半源于皇室操戈,伤及了无辜。”萧钰知分寸,点到为止,继而她的声音软下来,似在安慰他:“老侯爷是忠信之人,夫妻二人不该是那般归宿。”


    “别怕。”


    萧钰的声音很轻,像纸伞边沿拂过的落雪,却重如千斤,实实在在地落在了人心上:“你尽管出城去,若有人追责,本宫担着。”


    景珩难以置信,这一番话竟出自一个只有十二岁的少女,出自这样小小的一个身子。


    一阵冷风袭来,吹乱了她鬓间的乌发,素色锦绫披帛迎风鼓动,愈加惊心动魄。


    萧钰身子微俯,将揣在怀里的手炉递往他的手上:“天很冷,早些回去。”


    他有些发懵,却也颤颤巍巍地接了。


    “臣景珩不胜感激……”景珩尽量平复自己沙哑的声音,忽然不敢抬头看她,他垂头,说:“公主殿下此后若需要我,不论何时我都愿为公主所用。”


    话音湮没于风雪,侍女春雨替萧钰撑着伞,离开了。


    景珩后知后觉,感受到了手上那个小物什散发的热意。


    许久,他才敢抬眸,远远地望着她上了轿辇。


    结草衔环,以报恩德。虽然景珩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