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5.荤素蜂糕

作者:狸花不白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她还没有灶台高(美食)》全本免费阅读


    “好!我答应。”


    没让梁翁等待太久,史如意爽快应下了。


    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这罗娘子和梁翁公婆,看上去都不像那等市侩奸诈之人。


    她心里琢磨着梁翁会提什么要求,最多也不过是把那四季花点的方子要过去。


    这花点实际做法并不难,只是法子新奇,一般人琢磨不出罢了。


    便是真把这花点法子给了祥和斋也无妨……左不过结个善缘,先搭上这层关系,日后就算史如意再来死皮赖脸地求,梁翁也不好再赶人出去。


    史如意的小算盘在心里打得啪啪响。


    见她上钩,对面的梁翁咳嗽两声,借机按下嘴角的笑容。


    “只有一事,先前我听闻罗娘子说,梁翁手脚似乎不方便……”


    史如意犹豫地望向梁翁,若真要比试,她便要赢得堂堂正正,欺负一个身子不好的老人家算是怎么回事?


    梁翁听她这问话,眉头微舒,心道这女娃娃倒不是个趁人之危的。


    希望这回他没看走眼。


    当下转过身,摆摆手,一马当先朝着厨房走去。


    “小丫头,这你无需多虑。


    我老头子虽然手脚不灵活了,便只拿出当年七成功力,对付你一个女娃娃还是绰绰有余。”


    这一番话倒是说得硬气,是老一辈手艺人多年实力累积而成的自信。


    史如意幼时在爷爷身边学厨,和那一群老师傅都处成了忘年交。


    她听这番话听得亲切,丝毫不恼,笑眯眯地跟着梁翁走进厨房。


    “既然您都这么说了,如意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如果您老真的输了,可不要怪我不敬长辈……也不能倚老卖老不认账哦!”


    梁翁从鼻孔里哼一声,没理她,对后头跟进来的罗娘子发话了。


    “罗儿,你带这小丫头到你的位子上去。”


    史如意左右打量,这祥和斋的后厨,倒比云府的大厨房还要大些。


    案台上蒸屉码得老高,一排排的竹匾里摆着半成型的点心,角落堆着几麻袋的米面粉和酒罐。


    梁婆婆搬了小板凳进来,怀里抱了只肥硕的狸花猫,正懒洋洋地伸着懒腰打哈欠。


    梁婆婆笑眯眯地在板凳上坐了,拍着胸脯向史如意保证。


    “那老婆子我啊,就坐着等好吃的了。


    小如意你放一百个心,我这人最公正不过,如果老头子敢赖账,我第一个不饶他!”


    罗娘子微笑着,带史如意看过厨房里的一应食材器具。


    史如意一个个用心记下了。


    梁翁等罗娘子给她介绍完了,才开口说比试的规矩。


    一个时辰之内,梁翁和史如意同做一道点心,做完由在场的几个人分吃,味道是好是歹,一试便知。


    梁翁让史如意来选想做的点心,选她自个儿拿手的即可。


    只一条,不能是似那四季花点一般,做成花里胡哨的。


    梁翁是自信乃至于自负的,他做这传统点心做了一辈子,没有哪样是他做不趁手的。


    便让让这女娃娃又何妨?也好让她输得心服口服。


    史如意原来心里还打着鼓,一听梁翁这话,却瞬间安定下来。


    单论做点心的手艺,她可能不及梁翁。但她脑子里装的,可是经过上千年岁月,不知多少大厨琢磨锤炼而成的方子。


    史如意在脑海中过了一遍外头祥和斋里摆的点心。


    “嗯……


    那便比这蜂糖糕罢。”


    麻团需入油锅炸至金黄,火候掌握极难掌握得当。栗子糕虽是上笼屉蒸熟捣烂来做,到底青黄几层,显不出点心的精致好看来。


    只有这白蜂糕,长方白玉,切开来里头糕发如蜂窝,好吃又好看。


    蜂糖糕分荤素两种。


    素者制作时多用白糖,色泽白润,味道清香松软,又称为米面蜂糕,梁翁拿手的应当也是这种。


    有珠玉在前,她只能另辟蹊径。


    史如意挑挑拣拣,弃了粳米粉,取粟米面和栗子面来。


    先用细箩细细筛上几遍,加入老面肥,慢吞吞拌和成肥面。


    这时的面粉远远比不得后世精细,要把杂质统统筛掉,后面做出来的点心才会细腻。


    但古人也有自个儿的爱用讲究,比如这老面肥,发起面来,比一般的发酵粉都要醇香可口,不仅不会蓬松太过,还带着一股原味食材的香。


    她问了罗娘子,在柜子里寻着一大罐枣蜜。


    毫不客气地挖了一木勺出来,加入鸡子、杏仁大小的猪油丁,搅匀后分几次揉和进面里。


    最后形成的面糊,颜色如鹅黄凝脂,肥润稀松。


    因着做这蜂糖糕的经验少,史如意特意放缓了揉面的速度,不图快,只求稳。


    本以为会被梁翁远远甩在后头,等着面团发酵的功夫,史如意抹了一把汗,抬起头来,惊奇地发现梁翁竟然比她慢了一步,现下还在揉面。


    她皱眉观察一阵,才发现罗娘子之前所言不虚。


    梁翁的手指比常人的都要肿大,屈伸困难,动作僵硬不说,每一次揉面的动作似乎都用上了全身的力气。


    身体条件受到限制,梁翁恍若未觉,面上的神色极为投入,一丝不苟。


    千百次的重复,速度虽然慢,动作中却透出格外的郑重来。


    这一刻,世界上仿佛只剩了梁翁,和他面前这碗白面。


    像年迈的侠客重新握起宝剑,似那颤巍的读书人,在病床上还要挣扎着提笔,哪怕写下的字迹已经潦草到不成形。


    在这场和岁月无声的对抗之中,要认清事实,放弃并不困难。


    但只要这一刻还在继续揉面,只要他还是被需要着的,他身上就有一股不会被打倒的力量。


    史如意心头一颤,恍惚间意识到了自个儿的残忍。


    她在逼梁翁承认……承认他自个儿的老迈,承认他的不被需要,承认他努力奋斗了一辈子的祥和斋江河日下的事实。


    史如意想起上辈子,她早早学会了爷爷的拿手菜,在日复一日的融会贯通中超越了他。


    高高兴兴地跑到爷爷面前炫耀。


    爷爷当时的神情甚是复杂,似是欣慰又似是难过,他夸了她半天,微笑着喃喃自语,“我们史家后继有人啊……”


    转身,脊背却一下子弯了下去。


    仿佛卸下了肩上的重担,终于可以不用挺那么直。


    后来没过多久,爷爷就病倒了。


    史如意怔怔地看着梁翁,他揉面的身影和记忆中的爷爷不断重合。


    人活一口气,这口气不能散。


    她那时候年轻,并不晓得这些。


    时间一点一滴,碗中的面糊已经发酵完毕,表皮呈出细密的纹路。


    史如意垂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