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7章 公主和亲

作者:风清雨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朕曾经答应过父皇,无论如何是不能让淑儿和亲的。”梁青云揉了揉眉头说道。


    李安这时才知道,女帝竟还有个妹妹,梁青云他那逝去的兄长是双胞胎,过两年之后先皇后就给他添了个妹妹。


    不过这个妹妹生性顽皮,现在在武林之中,已经很久没回过皇宫了。


    李安也觉得,不应该任由匈奴这样发展,秦始皇北修长城,他们大梁为何不能?!


    李安正想说些什么,下一刻一个侍卫匆匆忙忙地冲了进来。


    “皇上,皇上不好了,800里急报!薛将军已经被匈奴杀了!目前前线一片混乱!李副将请求朝廷增援新的将领!”


    梁青云揉了揉眉心,在科举考试还没有开始,如何选拔出新将领。


    匈奴之战真是愈发复杂,薛将军死于前线,梁军就没了主心骨,而他们守的城正是议城,议城沦陷,离京城便也不远,那是一处军事要地,易守难攻,而一旦攻下来便是长驱直入,直奔京城。


    梁青云当了三年的皇帝,第一次觉得事情如此棘手,这已经不是她能单独决定的了,立马,便召集了内阁来议事。


    这内阁说白了就是皇帝的智囊团,其中也有赵丞相的人,没办法,内阁选拔是一起选拔的,也不能不让丞相的人参选。


    内阁的大臣们收到召集纷纷前往皇宫,路上一行人还在好奇是什么事儿。


    “皇上已经许久没有召集我们去那个内阁议事了,这次莫不是遇到了什么大事儿?”


    “没有可能是江南水患?”一个大臣胡乱猜测道。


    另外一个连忙摇了摇头:“不可能,皇上已经派人找到了可以在水里种植的粮食,这件事不足以叫咱们过来。”


    几个人商讨的结果是都摇了摇头,想着一会儿到皇上面前自然知道是什么事。


    不一会儿,几十个人就都聚集到了内阁,他们到的时候,梁青云正愁眉苦脸地看着奏折。


    “爱卿请起。”他们给梁青云行礼,梁青云也顾不得这些,现在匈奴的事情令她更着急,礼教不礼教的也就不在意了。


    “皇上可是有要紧的事?”一位老臣颤颤巍巍地说。


    这位老臣已经年近九十高龄,已经退休了,若不是今天皇帝议事,他也不会再次来到内阁。


    梁青云叹了口气:“薛将军,在战场牺牲了,现在朝廷急需派一位将领去支援前线,大家可有人选?”


    几个人你看我,我看你,他们相当震惊了!


    薛将军可是大梁的名将,居然死在了和匈奴的战场上,大家都不胜惋惜!


    可,随即,难题又出现了,薛将军这样的大将尚且对付不了匈奴,朝廷中又有何人选呢?


    况且大梁一贯重文轻武,朝中的武将更是寥寥无几,张王云峰这样的统领能也称得上武将了!


    一个中年男子左看看右看看,最后心一横说道:“皇上,要不然,就降了匈奴吧,匈奴也只是要求我们和亲…没有割地,没有赔款,这是再合适不过的!”


    “匈奴已经退后一步了,我们不如也退后一步,这样对双方百姓都好,况且大梁才刚刚起来,实在再经不起颠簸了!”那大臣跪着说道。


    看似是为大梁好,实际上说的都是大逆不道的话!


    大梁,何须向匈奴退让一步?


    梁青云冷冷地扫过他,这人是不是忘了,是匈奴先对大梁发动的战争,若是有错也是匈奴错在先,怎么现在反而让大梁后退一步?


    “不行!”九十岁的大臣魏文臣说道。


    “我大梁开国以后,不纳贡、不和亲,秉承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血誓,祖宗定下的规矩岂能说断就断!”魏文臣风烛残年,牙都掉没了好几颗,说话却是铿锵有力。


    “匈奴明知道大梁有这规矩,却还是要求大梁和亲,这分明是挑衅!”


    说完,九十岁的老臣咳嗽了好几声,梁青云对他有些不胜感激。


    梁青云是万万不想将自己的妹妹送去和亲的,而魏文臣的威望,只要他开口发言,所有人都要掂量掂量。


    梁青云心中一腔热血,立马铿锵有力说道:“对,魏太傅说得对!我大梁开国皇帝立国威,不纳贡、不和亲,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大梁国威又岂能在朕手中断送?”


    无论如何,他是不可能同意匈奴的和亲。


    “那皇上要派谁去前线呢!”那人仍然不死心!


    在他看来这些没用的国为都是虚妄,重点是赶紧让匈奴停战,否则匈奴攻下议城,直指京城,到时候恐怕大梁想停战,匈奴也不会允许!


    “过几天不就是科举,看着选拔出来一批人,或许可以重用。”梁青云说道。


    那人立马反驳。


    “万万不可,皇上,刚选拔出来的科举人才都是幼才呀!怎么能和老将比呢?皇上还是选拔一位老将吧!”


    梁青云皱眉,这人分别就是给她添麻烦,大梁哪里还有什么老将?跟着她父皇打天下的那群人纷纷卸甲归田了!


    不过梁青云又不得不承认他说得有道理,科举选上了新人终究是新人,哪里有带兵作战的经验呢?


    可后来为了抑制武官发展,大梁逐渐重文轻武,现在朝廷之上也挑不出几个武将了,像王祭酒的父亲,早已解甲归田,九十几岁的高龄万万不可能再次出征。


    李安把这一切听在耳里,在那个气氛沉重的时候,李安不经意开口:“奴才,倒是有个推荐的人。”


    梁青云有些诧异,心道,李安能推荐什么人?


    梁青云这边还没说什么,刚才一直向他提意见的那位大臣却炸了。


    “你一个太监!怎敢议论国家大事!”大臣指着李安说道。


    李安翻了一个白眼,心道,听你在这里讨论这么久,也没看你讨论出来个所以然!


    “你说。”梁青云抬眸,看了李安一眼。


    不知怎么的,她现在对他有一种信任感,虽然他知道这不是好事,但无法控制,她总觉得李安能办好任何事。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