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6. 清风朗(二)

作者:一袖桃花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


    沈荠一早就与景安收拾好行装,交付房钱后,让掌柜的找了马车,两人趁着晨光熹微,往这莲平县方向去了。


    与一道黑影正好错身而去。


    客栈掌柜在清点一番项目走出柜案时,差点与闯入店门的一道影子相撞,那人问昨日绿衣公子的去处。


    掌柜疑惑,“怎得一个两个都在问他?”


    黑影惊愕,继而厉声道,“还有谁?”


    掌柜回想,说是有姓季的小厮昨夜里来找他,可惜人清早就走了,去的何处也不知晓。


    这些话原封不动地都带到叶亭贞处,他正坐在知府府邸,与段玉章商议寻一稀罕之物,待离先帝驾崩三月后赠予二皇子。


    “既然是献未来皇帝的,那必得是极好极新鲜的,还得讨得了欢心。”


    叶亭贞把玩着玉盏,那段玉章连连称是。


    “不知王爷以为何为珍贵之物?下官定要各商队寻了来。”


    两人正说着,叶宵进得门来,略一行礼,在叶亭贞耳际细细说道。


    他略一变了脸色,复而又笑道,“有点意思。”


    那段玉章见此,颇有眼色道,“那下官必上心为王爷寻得此物。”


    叶亭贞见周遭人一空,猛地“砰”一声将玉盏摔在地上,四分五裂!


    叶宵见王爷发怒,大气不敢出,“想必也是季沉按捺不住,也想找些人手。”


    叶亭贞眉头微皱,摆摆手,“你且查查那景安是何底细,若真是投了季沉那边,就除去罢!要是还没有倒戈任何一边,你就暗中留意着,要真是个聪明可靠的,于本王也是一重保障。”


    倒是没想到季沉也存了这心思,笼络人心,想为太子翻案。


    叶宵却道,“只不过那客栈掌柜说早晨走的时候,不止景安,还有一人跟着。”


    “哦?还有谁?”


    叶宵踯躅片刻,这才开口,“似是一位女子,名叫沈荠的。”


    叶亭贞向来对人名过目不忘,此时也忆起沈荠何许人也,不由得暗结眉心。


    “这事真是越来越有趣了。”


    莲平县位于姑苏城东,向来花好水清,水路发达。因盛产莲藕而得名,其粉质细腻,入口清甜,向来是供皇室专用。


    沈荠与景安先是坐着马车走的陆路,后来贪着新鲜走了水路。这一尾船似鲤鱼般在湖中穿梭,四周都是清凌凌的水,仰头看着蓝天白云,只觉荡漾的不止是水,还有心。


    “现下莲花还没长出来,等入夏,两位再来,这里美的哟!泛舟湖上,这衣裳都带了荷花香。”


    沈荠给这船夫付了钱,两人走了大半日才到县里,待到日头西斜,二人寻了几家布庄后,仔细评选起来。


    这里的布料果然奇特,听掌柜的说这布夏日穿着凉快,冬日里也不透风,说着就要拿出一批货出来,把定金下了。


    沈荠与景安对视一眼,心道哪有这么草率的,就推辞道再拣选着,言罢欲走。


    那掌柜也是热心肠,“我看二位远道而来,也不能砸了莲平县的招牌,若姑娘诚心要料子,何必在这几家店里呢?倒不如往东边去,有个叫水莲镇的地方,专供蚕丝,不瞒姑娘,我们也是从那里进的货。”


    她思量着此话真假,又觉这掌柜言辞恳切,不像是作假,去看看也无妨,如果真有不对劲的,也不枉走上一遭。


    二人又往水莲镇方向去,终于赶在夜色迷蒙时看到了有人家烟囱淡淡的炊烟。


    此行很是顺利,沈荠寻得正拾柴的农妇说明来意,那农妇自是惊喜,还为二人收拾了一间空屋子,她推脱不得,但又想着这里偏僻,实无处可去。


    “那就太感谢甄婶啦!”


    那农妇头上半包着头巾,给沈荠房中点了盏灯就去景安那屋里招呼了。


    他们若再挤在一处终是不妥,还好甄婶家够大,能许得了两人容身。


    一轮圆月正上枝头,沈荠半分睡意也无,卧在榻上辗转反侧,她自离京也有小半月未归,若是这笔买卖顺利,过几日也可踏上归程。


    正想着,忽闻道有呜咽之声,这深更半夜令人心伤落泪。


    她诧异,这大半夜的不睡觉,在这里吓唬人?


    拿被盖了头,那哭泣声不止,听着莫名像是甄婶的。


    沈荠握紧随身携带的匕首藏入袖中,以免发生上回醉汉打人之事,她不再莽撞直接露面,而是借着月影藏一檐柱后面。


    甄婶呆坐石阶下,双手掩面而泣,好不凄惨。


    沈荠心下叹气,不由得联想自身也是逐水飘零,肩膀冷不丁被人一拍,把她吓的一激灵,手忍不住就往身后捅去,就被反手擒住!


    匕首寒光乍现,一下恍了那双桃花纷飞的眼。


    “景安!你吓到我了。”她用气音道。


    她抽回手,看清来人后松口气,幸好这檐柱够宽供两人藏身。


    “大半夜不睡觉,来这看星星?”


    今夜月亮多个缺口,缺的这块化成繁星点点,好似一束光照在这忐忑命运中,给人一星半点的希望。


    “甄婶丈夫和儿子都在京中修皇陵,不光是甄婶,这个地方皆是如此。”他看着沈荠起疑的眼神,又补了一句,“她给在下送灯的时候提到的。”


    “怪不得,没大看到有男子在。”


    沈荠不明其中缘故,但景安自幼就去监造皇陵,懂这其中曲折。这大启有风俗,自皇帝继位起,就大肆征民建皇陵,其工程之庞大,几十年也建不完。


    “为何?”


    还能为了什么,自然为这雪花银。只要皇陵一日不竣工,上头这款就源源不断拨下来,进了谁的口袋还有谁会查呢?自然是不会的,没有人会触这个霉头的。


    景安以前不明白为什么明明一日可以完成之事,要拖至三日,就好比一根精美坚固的木头料子,里面全都被虫子蛀透了。


    “景安,你说蚍蜉撼树,能成吗?”


    伴随这幽幽呜咽声,他仿佛头一次看清她的脸,眼中蓄着光,好似神女下凡尘。


    “沈荠,他们不是树,我们也不是蚍蜉。”


    ……


    翌日清早,甄婶招待人吃罢早饭,就匆匆召集起村子姐妹说起要售布料之事。


    沈荠知道做手工不易,尤其这一针一线的活,根根都费了心思。若是她们卖到城里布庄去,那掌柜的也得压下价格,卖不出甚么好价钱,所以打算将其都买下,只是见堆至地上的存货如此之多,叫她琢磨起来。


    “哎呀,咱们可怎么弄回汴京去?”


    景安检查着布料的质量,发觉手感细腻,虽是个半成品,但若是真的制成成衣的话,定然受到追捧。


    “可否雇商队护送着回京?”


    沈荠暼了眼妇人们满是希冀的双眼,又有些不忍心,若是平常接触的掌柜那便罢了,肯定让他们想法子送回京就是,但这些妇孺一没银钱,二无人脉,这叫她犯起了难。


    “眼下仅凭你我二人,确实犯难……”


    她在心里算计一番,忽然灵光一现,就算寻得商队在这山高路远的也极为显眼,难保不会被人惦记。于是让这些妇人们先回去,待寻得两全之法后再做商议。


    沈荠看这些料子的确极好,与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