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 36 章 小说杂书(二更)

作者:顾四木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昏君就要君主离线制》全本免费阅读


    “请帖?”


    朱祁钰将还带着桂花香味的帖子递给于尚书。


    于谦看完,不免又确认了一遍:“陛下的请帖?”


    这是何意?


    朱祁钰也不懂,只得摇头。


    他收到这封来自安宁宫的请帖,是今日常朝后。


    上面很简略的写了几句话:病榻恫痛之中,凭窗揽月之余,思及古之文人,心有浮茫之忧,故邀王弟至安宁宫一叙。


    来送这封请帖的小宦官还道,陛下请于尚书也一并过去一趟,亦有事相商。


    这会子,朱祁钰还以为皇帝找他和于尚书是同一件事,就令人去兵部传话。


    在于谦来之前,朱祁钰还把这张请帖拿给兴安,让这个在宫里呆了四十多年,服侍过三代皇帝的人精看看,能不能瞧出什么隐藏含义。


    兴安翻来覆去读了两遍,心道:我只看出了‘朕无聊,要搞事’六个字来。


    心中虽如此想,但面上却很是憨厚,表示圣心如渊,实难揣测。


    而于谦到后,对这一张‘想到文人就忧愁’的请帖,一时也难以明白皇帝想做什么。


    朱祁钰起身道:“那就先过去再说吧。”


    于谦有些郑重地点头。


    不得不说,哪怕面对瓦剌也能够冷静沉着,运筹帷幄的于尚书,在面对当今皇帝的时候,也无意识在心底多了不少慎重之情。


    毕竟,瓦剌的目的也好,进攻手段也好,还都是可以推演预测的。


    而对于当今陛下,唯一能够推测的就是——其言行举止没法预测。


    就见招拆招吧。


    反正,这一刻郕王和兵部尚书,一同冒出来的念头便是:只要不是陛下又觉得自己身体好到可以亲征,别的都好商量!


    **


    朱祁钰和于谦快到安宁宫的时候,正巧遇到数位宫人和乳娘抱着的大公主。


    “郕王叔!”


    大公主朱淑元伸出手,要常见的王叔抱一抱。


    朱祁钰带笑接过才三岁的小女孩。


    他倒是知道皇兄自打眼睛不好后,把四个孩子都接到了西苑来住。但除了三岁的朱淑元外,其余两个皇子一个公主,一个比一个小,基本每天就是吃了睡睡了吃。


    于是陛下只能常陪长


    女一起玩,三岁的孩子,跟成人对起话来,就已经很有趣了。


    听宫人说陛下大概是病中人心肠软,舐犊情深,对大公主非常纵容娇惯。


    而朱祁钰近来常见这个小侄女,也很亲近。


    以至于朱淑元迫不及待搂着他分享好消息,说起她将要有正经讲师的事情。


    “哦?那淑元就要正经读书识字了,明儿王叔送你一套文房四宝。”


    朱祁钰就着这个话题又哄了她两句,才把朱淑元交给乳母。


    于谦在旁看的亦含笑。


    稚女可爱,让他想起自家女儿璚英年幼时。


    只是此时,他还想不到,女儿也是今日话题之一。


    **


    到了安宁宫,小宦官八宝请两人在外殿稍坐,他进去通传。


    朱祁钰坐下来,正对着墙壁上悬挂的字画。


    与兵部职方司挂着的《晚归早出》一般,安宁宫中也挂了几句白居易的诗词。


    但诗句的内容大不一样——


    “架上非无书,眼慵不能看。


    匣中亦有琴,手慵不能弹。


    腰慵不能带,头慵不能冠。”*


    主打一个,我就是懒得不能动。


    朱祁钰想起昨儿加班的兵部:……乐天居士的诗还真是很有弹性。


    “殿下请。”


    “于尚书请。”


    朱祁钰与于谦往殿内走去,就见寝殿内,皇帝也正以符合这首诗的精神状态,仰面躺在一张晃晃悠悠的宽大摇椅上,衣冠很是随意,还把一块帕子盖在脸上遮挡秋阳。


    要不是摇椅在有规律的前后晃着,皇帝手里也在抚摸着心爱的黑猫,他们简直要以为皇帝已经睡着了。


    听到脚步声,皇帝拍了拍手里的猫。


    黑猫伸爪把皇帝脸上的帕子撤下来。


    朱祁钰一时不知该惊叹宫中驯兽师的技术,还是该感叹皇兄竟然懒到了这个程度……


    “小钰。”皇帝的声音听起来虚虚弱弱。


    无端就勾起了朱祁钰不太好的记忆,他下意识上前握住了皇帝抬起来的一只手。


    这一握,那不好的记忆就更清晰了。上次就是这样,皇帝说看不见了……


    朱祁钰还没有想完,就听皇帝有气无力道:“朕


    觉得自己快要死了。”


    一句话惊的屋里另外两人都一时有些大脑空白。


    对于谦来说,这绝对是极罕见的状态。


    当于谦反应过来开始思考脑子里十句要紧话先说哪一句,朱祁钰反应过来眼泪都飙到睫毛上的时候——


    皇帝睁开了眼睛,坐直了身子:“啊,朕快要无聊死了。”


    “所以邀你来商议下官刻和外头坊间‘小说杂书’之事。”*


    朱祁钰险些被这大喘气晃个踉跄,直接放开了皇帝的手:“陛下!”


    于谦的语气也是又无奈又郑重:“陛下乃天子,这等戏言实是不妥。”


    哪怕中元节面对满朝文武也不虚的姜离,面对这两位实实在在担着朝廷重任的人,难得老实抬手表示以后不这样说话大喘气了。


    等朱祁钰喝了几口茶,平复完心情后,才想起皇帝刚才那句话。


    官方刻印和小说杂书事?


    哦,皇兄果然是无聊了,想找些乐子。


    但……


    朱祁钰不由看向旁边于谦,那该来的不是兵部尚书啊,向来关注坊间各种文学闲书的,都是国子监、礼部,暗地里还可以再加上负责监控舆论的东厂和锦衣卫。


    “请于尚书来倒不是为了这件事。”


    皇帝道:“朕请于尚书来,是想为女儿聘请令爱为西席。”


    莫说于谦怔了一下,朱祁钰也惊讶道:“方才大公主说起皇兄要为她延请讲师,竟是于尚书之女吗?”


    不由又问道:“可宫中不是有女秀才和女官?应当都可以教导公主。”


    是,明宫中的宫女是可以考女秀才的。


    且要考的科目还不少,要通读的除了如《百家姓》、《千字文》的启蒙书,《女则》《女诫》等训导书,还有《论语》《中庸》等四书五经也要读。


    学的好的宫女,就能通过考核升女秀才,升女史,或升宫正司六局掌印。[1]


    但,升到这种级别,也只是在宫中有典仪时,负责礼引礼赞等事。


    姜离是见过几位年长稳妥的女秀才女史的,但觉得不适合教小女孩。


    于是对朱祁钰摇头道:“女官都是自入宫再不知宫外事,言行皆是禁中方寸之地。朕不想女儿如此。”


    “虽


    说朝中命妇原多,但都不如于尚书爱女合适。”


    “一来,朕信任于尚书家的教养:年节下女眷都要入宫,朕听太后皇后提过,于尚书之女行止出众。”


    “二来,他们夫妻可同进同出,外面也就无甚闲言碎语。”


    姜离自己倒不太在意名声事儿,但世情如此,不能不为别人考虑。


    虽然经过几个月过去,朝臣们已经默认了皇帝不行……


    于璚英之夫是锦衣卫朱骥,如今皇帝住在西苑,他原就是常要来西苑当值的。夫妻二人可以一起上下班,外面也就没话说。


    姜离是认真要请来于璚英的。


    且绝不仅是作为公主的老师。


    而是为了她要做的事儿,必是需要更了解外头世情、甚至了解军伍战事的女子帮忙。


    没有人比兵部尚书之女更合适了。


    *


    于谦略微沉吟。


    他自然很了解自己的女儿,她与夫人一样,都是诵读诗书胸有丘壑的女子,并不是囿于一阁之内的人。


    想着他近几个月几乎是住在了官署中,女婿亦然(马顺死后锦衣卫内在大洗牌),璚英却只能独个呆在家中。


    上回还与自己道家中藏书都已读尽,可惜他近来忙的无暇为女儿去馆舍借阅藏书。


    若是来做公主老师,旁的不说,必可多阅宫中藏书,想来她是愿意的。


    于是在经过一番‘小女学浅规矩粗疏’等传统谦虚流程后,姜离终于顺利敲定了这件事。


    她心情大好。


    因兵部事多,于谦见皇帝要拉着郕王说官中刊印之事,他就告退了回去。


    也得尽快写一封书信托人送去给女儿,告知此事。


    想到璚英看到这封信时的神态,走在路上的于谦也不免笑了——她的眼睛必然又会骤然亮起,像是晴朗夜空中的星子。而在于谦心中,女儿的笑容可是比加了蜂蜜和糖霜的牛乳茶还要甜。


    那孩子会高兴的。


    **


    这边,姜离跟朱祁钰抱怨起各类娱乐文学的匮乏。


    “小钰,你不知道那些道学儒生,照着板子写出来小说和戏文有多难看。”


    不是为‘明君盛世’歌功颂德,就是写孝子贤孙,恨不得要指点着所有人跟这个学


    。


    朱祁钰点点头表示认同,


    这也没办法嘛——


    从太祖就定下过规矩:“今学者非五经、孔孟之书不读,非濂洛关闽之学不讲。”[2]


    太宗年间更是规定了连戏文也只得写伟光正,若写了亵渎帝王圣贤的戏曲,从写的到印的到唱的,一条龙进牢里蹲着去。*


    那儒生们也好,寻常文人也好,自然不可能放开了去写什么缠绵悱恻的故事。


    姜离托着腮道:“时移世易,祖宗的规矩该改改了。反正……”


    她没有说完,但朱祁钰已经明白了皇帝的未尽之意:反正祖宗的铁碑都拔两块了,还差这一两条例律?


    朱祁钰原本下意识要点头赞同:皇兄这是病中无聊的紧了,想寻些有意思的事儿。且找些机灵文人来写小说,不比整令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