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 26 章 太后疑心(二更)

作者:顾四木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昏君就要君主离线制》全本免费阅读


    西苑安宁宫。


    待皇帝的情绪恢复后些,太医们奉命上前诊治。


    可惜无论诸位太医是摸脉,还是斗胆上前翻起了龙眼皮,都没有发现皇帝有任何异常。


    说实在的……好几个太医腹内默默道:陛下这健康状况,比熬了好几个大夜的我们还强呢。


    于是太医也能说出些干巴巴的‘陛下放宽心,兴许明儿就好了’这种安慰语录。


    好在皇帝看起来备受打击以至于蔫掉了,并没有任何医闹的打算,只是挥挥手,太医们如蒙大赦退了下去。


    *


    太医们退出去,以英国公为首的群臣,亦请旨探视陛下。


    最终因内间窄小,只进来五六个人为代表。


    英国公自然站在最前头,进门行礼后,就对皇帝的病情表达了情真意切的关怀,与期望陛下早日康复的美好祈愿。


    语气之诚挚,若不是姜离实在了解他的内心,都要相信英国公是真盼着奇迹降临,皇帝现在就康复如初去上朝。


    好演技。


    姜离也是好几天没有跟外面的人说话,还有点寂寞。


    此时遇到英国公,正是在戏路上棋逢对手、将遇良才——不像方才面对朱祁钰,姜离才开了个头,他直接真情实感落泪,搞得姜离都不好意思再给他添加心理负担。


    非得英国公这种切黑才有趣。


    于是圆满致辞完毕的张辅,正准备退后让其余同僚也表表态度,就见皇帝对着虚空伸出了手,虚弱道:“英国公……”


    张辅忙应声上前,扶住皇帝的手。


    只见皇帝一脸动容,紧紧握住他的手道:“英国公方才言辞这样恳切,只盼朕痊愈主持大局。可见朝上局势何等危急。”


    “朕虽为天子,比起万民,一己之身又有什么要紧!”


    “扶朕起来,朕还能上朝!”


    姜离明确感受到老英国公的手抖了一下。


    啊,在这一秒,他大概比知道紫薇瞎了的尔康还要紧张和心碎吧。


    又是一秒窒息般的寂静。


    “陛下!”


    英国公缓了口气,语如泣血:“陛下为天子,乃大明的国祚根基,只要陛下圣躬安康,臣等便是昼夜无懈,死而后已也是甘之如饴!如果陛下不肯爱惜


    自己,竟要伤己为政,今日就从臣的老骨头踏过去吧!”


    好口才!


    姜离越发兴奋起来,刚要回应这段话,就听殿门口传来一声女子的呼唤:“我儿!你可算醒了!”


    一时外殿的群臣集体退后,按矩行礼:“见过太后娘娘。”


    进门的不只有孙太后,她身后还跟着一个乳娘。


    乳娘怀中则抱着一个才一岁多点,脸像包子似的小孩子。


    正是由周贵妃所出的,皇帝庶长子朱见深。


    皇家的婴孩都养的娇气,平时伺候的人恨不得一点风不敢给吹,哪里一下子见过这么多人。


    何况孙太后方才那一声也吓到了他,当即嚎哭了起来。


    而已经快走到内间的太后,此时却也能止住步子,先不去看内间昏迷才醒的儿子,而是转身亲手将孙子接了过来,口中道:“好孩子想父皇了是不是?”


    孙太后亲自抱着孩子走进来,坐在了皇帝的床旁。


    见皇帝醒了过来,她着实松了口气。


    至于皇帝视物不能的问题,因没有人敢现在趴在太后耳边说一句‘皇帝瞎了’,她一时倒也没有发现。


    毕竟孙太后的注意力在另一件事上,当着重臣都在,开口唤道:“英国公。”


    英国公:……


    张辅早在太后来‘救场’的时候,就趁机把自己的手从皇帝掌中抽走,迅速闪现站到了一边,同时决定今日再也不说话了,免得皇帝误会朝臣们‘需要’他。


    然而什么叫‘树欲静而风不止’,没想到太后才坐下,竟然也开口叫他。


    你们母子俩怎么回事啊,今天怎么都找我!


    但太后都点名了,张辅也只得应声,无比心累再次上前。


    “英国公是四朝元老了,这玉璧很熟悉吧。”孙太后指了朱见深戴着的金项圈上所镶玉璧:“这还是从太宗皇帝传下来的,先帝是太宗皇帝钟爱的圣孙,立太孙的时候赐物里就有这块玉璧。”


    “皇帝此番骤然受惊,哀家心里不安的很。”


    “父子连心,皇长子也是夜啼不止。倒是哀家拿了这块玉璧给他安枕后,这孩子就好些了。可见是有缘。”


    孙太后见自己已经说了一大篇话,而英国公简直是老僧入定一样不说话,索性直


    接当着朝臣都在,把话说明白。


    “‘太子者,国之根本’,早定才能安天下民心,英国公以为如何?”


    其意昭然若揭。


    姜离没出声,她相信英国公的段位。


    果然,英国公肃穆道:“国本是紧要事,若现在不是战时,若皇长子再大几岁,太后娘娘不急,臣等也要急的。”


    一手太极圆满打回来。


    太后略微蹙眉。


    姜离靠在软枕上,只静静‘看’着这一幕。


    这还不算完——


    与英国公叙过‘闲话’后,孙太后又看向朱祁钰:“郕王这几日忙得很?昨儿贤太妃还在哀家处念叨你呢。”


    “你该多去看看生母才是,且她素日身子又不太好,三病两痛的。到底,孝道要紧。”


    孝道二字重,朱祁钰只有垂手应是的份,绝不能分辩什么自己忙的宵衣旰食,每日被朝臣们抓着议完朝事,紫禁城都落锁了。


    “好了。”皇帝开口:“都走吧,朕与太后好生说说话。”


    *


    出得安宁宫的朝臣,想到方才太后娘娘的言行,心内不免犯愁:无论什么职业,都不愿意上头总换领导啊。


    更不愿意现在换成孙太后。


    当然,作为明代封建士大夫不愿女子主政是一个原因,但此时朝臣们心中更重要的缘故还是——


    在他们心中,孙太后的段位不够。


    要知道,在正统七年前的数年,皇帝年幼可都是太皇太后张氏垂帘听政,主国家大计方针。


    那时候朝臣们不但接受了,对比如今的日子,还甚是怀念。


    因张太皇太后有这个让他们接受的能力。


    都不用多说旁的,只拿王振这一件事来说:太皇太后活着的时候,压着王振一点儿不敢动。


    就算如此,太皇太后都敏锐察觉到了王振对皇帝的巨大影响力,提早进行了威吓。


    甚至有一回当着皇帝和内阁的面,就让人把王振压来,直接让女官把刀架在王振脖子上诈他:“皇帝年幼,你就敢哄骗皇帝,以宦官之身干政?”


    表示哀家今日就剁了你。


    给王振吓完了。


    还是朱祁镇当即跪了苦苦哀求祖母放过王先生,而当时王振也确实没有什


    么实罪,才逃了一命。


    这件事在正统朝的臣子中流传甚广,时常被提起——主要是每个人都非常遗恨,太皇太后当时坚决一点,直接剁了王振岂不是大好特好!


    可以说,太皇太后活着的时候,王振就算是狐狸,也得把尾巴藏得严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