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 鹤梦重续(2)

作者:临江有月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


    江砚行的眼眸与寻常人不大一样,是极淡的琥珀色,在雪天的明亮中更显清辉。他自报名讳时微微颔首,礼节无可指摘。


    江氏立于姜关百年,单单是提起便足够让百姓心安。将门之家,却唯独出了这一位精通文墨之人。


    这个年少时因才气而声名鹊起,才过及冠几年,便拜官太子太傅的江家次子,整个曲平自是无人不知。


    “既是逃犯,为何要杀我?”


    “大抵是为钱财。”


    见到他仍是这副如温水的性子,郁微挑眉轻笑,笑中的那点寡淡的嘲弄被风随之掩去。


    她开了口:“知道了,多谢。”


    郁微转身就要走。


    “且慢!”


    江砚行朝她走来,从袖间取出一枚精致的玉佩,递与她。


    即便隔着面前的纱,她也认出这枚玉佩曾是江砚行的随身之物了。


    他嗓音清润:“此物赠与你,若是在曲平有任何麻烦,自可持它前往江府。江家会竭力相助。”


    郁微的目光落在他掌心那枚玉佩之上,缓缓伸出手去。指尖已经碰到玉佩,感受到它的莹润之际,她这才意识到什么,旋即收回了手。


    这人已经跟了郁微一路,怎么也不可能只是个盯上她钱财的逃犯。


    江砚行亲眼见她与之对抗,又出手射杀了他,结果却什么都不问。


    既然不问,大概就是猜出了她的身份。


    认得出,却不相认。


    如此多半是因为心中有愧,或者压根不愿意和她有过多牵扯。


    无论是曲平江砚行,还是太子太傅,都不是会和她同路之人。


    郁微拢紧轻纱:“这太贵重了。离开了曲平,我与大人也就没有干系了。只要江大人能作证,明白不是我滥杀无辜就好。告辞。”


    江砚行没阻拦,而是目送她远去。


    离开半条街远后,郁微才发觉自己的指节裸露在外,变得格外冰凉。


    她永远记得那一夜。


    江砚行即将离京。


    她在宫门落锁的前一刻闯出宫禁,赶去拦了他回曲平的车驾,还把侍女好不易梳成的发髻跑散了,她问他:“你要走?你不带我回去了吗?你骗我?”


    车帘被风吹动。


    有一只瘦白修长的手挑开帘布,露出与过往温和不同的,冰凉的眼神。


    他道:“殿下,你已经回家了。”


    殿下……


    好怪的称呼。


    她在听到这两个字从江砚行口中说出的那一刻,就好似回到了青烈人来袭的那天,想起她跟从众人逃命时胃里泛起的酸痛。


    记忆中的江砚行永远如潺潺流水,寻常人见了没有不称赞的。世间人仰慕江家少公子者不在少数。


    可只有郁微明白,此人的心却与表象截然相反,不似温吞水,反倒是顽石,是竹刺。


    更何况,如今江砚行身为太子太傅,与她这个传闻中大逆不道的宜华公主,只会愈行愈远。


    昔日那点纠葛真到用时,怕是比水都淡。


    天幕被漆黑笼罩之时,姚辛知才折回来见她。


    而此时的郁微正在把玩从刺杀她的那人身上摘下来的令牌。


    很陌生怪异的纹路,她没见过。


    “殿下。”


    姚辛知的声音唤回了她的思绪。


    “您让属下捉拿的那几个匪徒招了,是受了薛逢的指使。薛逢寄去密函,说是只要他们截下那批丝绸,日后便不会受到曲平江家的责难。”


    薛逢,郁微听过这个名字。


    他是江奉理的部下,为江家做事少说有二十年了。江奉理若非对薛逢极为信任,也不会将一支凶悍的骑兵交由他的手里。


    如今他却甘冒大不韪,以曲平江氏的名义召集匪徒截下朝廷卖往西境的丝品,可知身后必有比江氏更硬的靠山。


    “缉拿。”


    郁微的面容平静到仿佛只是在说闲话。


    “可是依着薛逢与江家的关系,轻易动手,恐会惹怒了……”


    郁微坐直了身子,淡声道:“丝品被截一案事关朝廷,再如何不情愿,江奉理也会断尾求生。此刻无论如何他也绝不会保全薛逢。谁若站出来鸣不平,那不叫情深义重,那叫自投罗网。”


    “明白。”


    姚辛知应声而去。


    又起了风,方才打斗时散落在鬓间的发丝拂动着。她取下帷帽,抖着积落的残雪。


    她自小流落在外,及笄年岁才被江砚行送回京城。


    母后另有女儿养在膝前,虽思她成疾,却与她这个半途捡回来的长女着实亲近不起来。


    小公主的生辰宴上,京中达官显贵皆到场,这些人恭维赞美之词说了许多,然后共赏画作,抚琴弈棋。


    问到郁微时,她答了一句不会。


    气氛冷了下来。


    所有人这才想起,一个流落在外的孤女,能活着就已经是天大的造化了。


    那次之后,郁微再没去过这样的宫宴。除了偶尔拜见皇后,她也不再出门。她好像一个完全无法融入其中的异类,被人观察,被人怜悯。


    她厌恶那样怜悯的眼神,好似她这么多年为了活命的挣扎都没有意义,好似她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


    皇帝见她聪敏,特赐封号宜华,闲暇时常考问课业。能跟随夫子学习诗书是唯一宽慰她的事。


    郁微珍惜这样的机会。


    即便如此,仍有人容不下她。


    回京才一年,她便被人构陷伤害太子,最后于中秋之夜被皇帝打发去了连州历练。


    宫中都传,这哪里是历练,这大概是皇帝觉得半途捡回来的女儿不堪教化,所以放得远远的,也少了在跟前碍眼。


    初到连州时,她又变回了那个谁都逗不动的冰块。入了春,她在廊下看两只雀互啄,就这般能看上一整日。


    这样消颓的境况持续了一个多月,终于有人叩响了她的门。


    是连州总督崔纭,送来一柄新锻的剑。


    他说:“听闻你喜欢这个,试一试,若不趁手,我这就着人去改。”


    自从离开曲平之后,就没人问过她喜欢什么。


    宫中的教养嬷嬷只会一边嫌恶一边无奈地告知她,如何做一个得体大方的公主。


    郁微摩挲着剑穗,道:“我喜欢,多谢。”


    崔纭往她的跟前一坐,说着些可有可无的闲话:“我在连州待了大半辈子,戎马倥偬,周围都是些莽夫粗人,不懂照顾人。若有哪里做得不好,殿下要体谅。”


    郁微摇头:“崔大人不必照拂我,我不会变成任何人的拖累,也不会拖累你。”


    “谁说你是拖累了?”


    崔纭笑了,“分明还是个孩子,怎么如此心思重?明日起别在这儿看麻雀了,入军中来帮我的忙,可好?”


    “可我不会。”


    崔纭认真道:“没有谁一开始就是会的,只有你想不想去做,愿不愿意去做。”


    后来的很长的一段时日里,崔纭都对她郁微为欣赏。


    逢年过节写进京城的奏疏中,也常会提及公主在连州的近况。


    他总觉得,公主年少可怜,只要不让皇帝忘了她,就总还有出头之日。


    只是如今连州因竭力抵抗海寇而军费空虚时,又赶上发了大水,粮食没结下几粒,连果树都淹死了百亩。最后只能凭借桑蚕织丝以易钱财。


    就是这批救命的丝,途径曲平时却被人所截,不翼而飞。


    崔纭于郁微有照拂和知遇之恩,她万不会在他深陷困境时不管不顾。


    郁微若不查清此案,是不能安心回去的。


    *


    夜色冷淡清凄。


    打更人已经途径了两回。


    窗外大雪压檐,梅枝暗香涌动,细细地贴着人。窗内的郁微只点了一支白烛,对着幽微的烛火瞧了许久那枚带着怪异纹路的令牌。


    有人叩门,是锦衣卫到了。


    前段时日此案呈报朝中之后并未受到重视,内阁只是草率地定义为匪患,加了道旨意让江奉理剿匪。


    连州亏空补不上,崔纭也不依,一封封折子跟雪片一样往内阁送。被缠得没了法子,朝中这才派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