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九十二章:教坊司、救尤氏!

作者:山花泡枸杞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红楼:开局庶子,嫂嫂请自重!》全本免费阅读


    官府之所以不管太行山的强盗。


    一是因为强盗势力不大,抢完就躲起来了。


    他们只为财,也不扯口号要**。


    二是则是人数不多。


    太行山易守难攻,为几个**贼不划算打。


    **能干掉上百鬼子。


    就知道太行山多难打了。


    狼牙山是太行山北部余脉。


    至于蚂螂手。


    是古代与两广狼兵齐名的河北本土兵种。


    编制内的人,不好请呐。


    封完银子。


    贾琮眼神直勾勾盯着他们。


    铁牛赶忙跪下来,曹达华迟疑一会也拍胸脯保证。


    “琮三爷放心,俺荣辱系于小爷一身。


    若有背叛,天打雷劈,百死莫赎!”


    “我知你心性,否则当初也不会收下你,无需发这种重誓。”


    贾琮满意地挥了挥手,曹达华这山东大汉收拾包裹。


    连夜偷偷出门了,西府的守门奴才。


    只要用几两银子贿赂,他们就不会说出去。


    潘又安、司棋也是这样才能在大观园偷情的。


    忙完此事。


    晴雯进来狐疑地左右瞧瞧,开口道:“四姑娘来了,好像哭过呢。”


    贾琮揉了揉额头,感觉有些疲惫。


    真他娘伤脑筋啊!


    解决了一个**烦,又牵扯出来一大堆小麻烦!


    贾惜春左右双肩编两条小辫。


    身穿粉色亮缎上襦、红纱裙。


    往日睁得大大的黑白分明的眼睛。


    此时却哀然浮上一抹忧伤。


    自她有生以来。


    父亲(贾敬)便去了都外玄真观寻仙问道。


    炼气筑基结丹元婴,哥哥贾珍、嫂嫂尤氏。


    因为她自小被接过去西府与姐姐们同住。


    几乎懒得过来问,可他们被问罪。


    却是给了她浓重的阴影。


    说到底是一家人,血脉相连。


    贾琮与四妹妹交谈一阵书画。


    尽量扯开话题,转移她的注意力。


    贾珍的死局,是源于自己主导了这一切导致。


    但贾琮不后悔,哪怕重来一次,他也还会这么做。


    如果不这么做。


    贾惜春的结局也不会更好,宁国府的所作所为。


    只会让深明危机的贾惜春明哲保身、无情无义。


    最终像贾敬一样,出家避祸。


    两者也说不上哪一种更好一些。


    贾珍、贾蓉的本性是改不了的。


    在贾琮看来,二人死不足惜。


    贾惜春无情性格的形成,正是由于这种家庭环境。


    若想要改变惜春。


    除了多加关爱、交流之外,别无二途。


    其实在古代。


    无父母管教也有好处。


    特别像惜春、黛玉这种千金,不愁吃穿。


    而像贾宝玉、贾蓉,有父亲或者母亲剥夺**。


    其实是一种受罪。


    贾琮这一世有父亲、名义上的嫡母。


    又哪里谈得上爱之一字呢?


    爱,从来不会无缘无故。


    贾琮从来不会矫情地纠结在亲情、友情、爱情的“爱”上。


    这或许是经历过、漂泊过而更注重实际。


    事若求全何所乐。


    古今之世又哪有完美的东西。


    美玉有瑕,是缺憾美。


    失去了背靠的大树,至少还有土壤啊。


    “这张画好了?四妹妹果真有作画的天资。”


    贾琮夸赞,他不过教了些惜春素描的理论。


    这小姑娘果真画得出来。


    “嗯,还是多亏了琮哥哥的奇思妙想。


    原来作画有千万法门,竟有古人想不到的。


    这种炭笔作画,比各种毛笔、排笔简单多了。”


    贾惜春说起自身擅长,眼睛一亮。


    古代作画不是拿一支毛笔蘸了墨汁完事。


    其实繁琐得要死。


    要画出好画来,就很费银子。


    笔、墨、纸有很多讲究。


    惜春后来画大观园,宝钗开出单子。


    仅仅是排笔,就有五十多种。


    炭笔古人也是用的,古人作画之前。


    一般使用炭笔描摹大概轮廓,也就是打草稿。


    所以贾琮提出素描,惜春不觉得多么怪异。


    只是认为哥哥的才华深不可测。


    “千万法门?”


    贾琮失笑道:“四妹妹不会又看了佛经?”


    “闺中闷得无趣时,倒也看看,老太太。


    太太都常教人抄佛经的,怎会不知?


    《楞严经》背得


    下来《金刚经》也看过一些。


    水月庵的智能儿常和我说呢......”


    一谈起这个,贾惜春便津津有味。


    《楞严经》是佛门日常念诵。


    前几段朗朗上口,背下来也不难。


    贾琮撇撇嘴,有些无语。


    惜春悠然神往,不知背的是哪一本。


    “惟愿世间万物。


    凡受身心之折磨者。


    皆可获无尽之幸福与欢乐......”


    贾琮想了想,寻思道:“也不止是佛教,西洋有一个教和你说得一样。


    要爱你的敌人,要善待那些怨恨你的人。


    要赞美那些诅咒你的人,要祝福那些痛骂你的人......


    如果你希望别人怎样对你,你就要怎样对他。”


    没搭理小姑娘愈发泛起光彩的眼神儿。


    贾琮继续说道:“尽信书,不如无书,看得进去不是最好的。


    难得的是跳得出来,不要受那些话蛊惑了。”


    闻言至此,贾惜春好像得到纶音一般默记。


    门口贾迎春笑道:“你看他两个在谈什么,什么教也说来我们听听。”


    贾琮道:“是基督教。”


    大明有不少天主教徒,大楚也有西洋传教士。


    因此贾琮所说倒不是怪异的事。


    只不过这些闺阁小姐不得在外见闻。


    听得新奇罢了。


    这番三言两语地拉扯下来。


    贾惜春再也没去想哥哥嫂嫂的事了。


    三春坐了一会。


    贾探春拿贾琮贴纸看:“琮三哥的馆阁体,不如我写得好。”


    探春爱好书法。


    贾琮应声道:“你只攻一样,我还要看书背书。


    以己之长,比彼之短,可不光彩。”


    迎春抿唇笑了笑,探春听后很不服气,感叹道。


    “下月琮三哥会选上秋闱乡试吗?


    要是男儿身,我也想考八股,出人头地。


    为什么我们女儿家就不能考呢?”


    贾琮闻言挠了挠头。


    一向言辞犀利的他,这会儿倒有些无言以对。


    迎春眨了眨眼,站出来解围道:“三妹妹是怨你去年告发了琏二嫂子。


    告发她原本不干我们的事,但琏嫂子不管家了。


    珠大嫂子和三妹妹自是忙不过来。


    况且三妹妹未及笄,还小呢。”


    “你们谈,我去秦老师家。”


    贾琮一阵头皮发麻,选择三十六计走为上。


    和女人讲道理,扯不清的。


    ......


    ......


    贾琮借出府游学之故,又带上铁牛跑出去了。


    将近两年陆陆续续的事情和人。


    异世灵魂的恐惧不安。


    在如刀岁月的涤荡中磨平。


    演乐胡同、本司胡同、勾栏胡同。


    粉子胡同的琴声、曲声,似乎是为他唱的。


    整座东四牌楼陶醉在乐声中。


    南北胡同皆是一片靡糜之音。


    富家公子、赶考秀才以至达官贵人汇聚于此。


    千金买笑、醉生梦死。


    “女儿愁,妈妈打骂何时休!”


    “女儿悲,将来终身指靠谁?”


    “女儿喜,情郎不合还家里......”


    “琮三爷,我要跟进去么?”


    铁牛站在教坊司门外。


    主仆二人都戴了帽子、穿黑色披风。


    帽子围到耳朵下面,一张脸也围得严严实实。


    于此进出的人。


    有很多是他们这种打扮,做人留一线。


    有些官员认为去教坊司玩人家妻女缺德。


    也有的好这一口,不想让人知道。


    偷偷摸摸地过来,其中不乏六部九卿官员。


    贾琮大楚第一神童地声名在外。


    自然也不想被人认出。


    “你就别进去了,我自己去找。”


    “琮三爷,珍大奶奶年纪尚轻。


    模样儿很是艳丽,没准还真有人抢。


    咱们又没有刑部赎籍文书,怎么办呢?”


    铁牛欲言又止道。


    “废这些话做什么,走一步看一步了,我进去了。”


    贾琮鬼鬼祟祟地走进教坊司大门。


    目不斜视,他虽然身高不够。


    但客人也有矮子,蒙了脸面,倒是好办事。


    步入教坊司正大门,甬道人群熙熙攘攘。


    贾琮系紧披风、帽子、蒙面黑布。


    倒像夜黑风高的强盗。


    然而他这副模样并未遭受阻拦。


    有好多人的打扮与他类似。


    教坊司是官办场所,合


    法经营。


    并非仅仅**亦或者卖艺。


    宫廷礼乐时常召唤教坊司的优异女子演奏。


    此乃教坊司兴办之初衷。


    因是官营。


    首先就无人敢骚扰、**。


    其次出入必有所凭证,这是民间的烟花场所少有的特权。


    又因来往官员往往隐匿身份、藏头露尾。


    门房便一概只收门槛费、开牌票。


    所以也有不少富商大贾混进来。


    教坊司女子价格不低,不是富人也不会来。


    贾琮也是花了银子才得以进去。


    古时无论官方衙门,还是大家族办事。


    一律有开牌、票的习惯。


    大门一侧交十两银子得票又进二进大门之前拿票换对牌。


    出来留下牌票,才能走人,管理极其严格。


    “花了十两银子,我连个母的都没见着!”


    有不少客人与贾琮一般心理。


    官营的行业。


    国企?


    果然是坑钱啊。


    但当他们见到正大门、二进大门皆有威风凛凛的守卫之时。


    谁也不敢公然抱怨了。


    充进教坊司的都是犯罪官家的妻子、侍妾、女儿。


    那容貌、气质、模样、身份,天下找不到第二个。


    虽说秦淮河的女人出名。


    专门为吸引士大夫而培养。


    某些方面比富家千金都规范。


    但烟花终究是烟花,身份低贱。


    教坊司的女人可都是货真价实的有过高贵身份。


    这种刺激、满足感何处可寻?


    来此之人,谁会缺几百两?


    四盏大油灯在院子四角亮得明晃晃的。


    楼上楼下的琴箫声、歌声萦绕徘徊。


    似此星辰非昨夜,别有一番凄切婉转。


    二进门口竖立四棵铜浇大柱。


    教坊司的顾司正面西而坐。


    身边除了本司守卫之外。


    尚有经历、照磨、检校等文职小官。


    眼见不少人簇拥在台阶下窃窃私语。


    贾琮便也缩在黑袍之中,两手围紧全身。


    只露出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睛,坦然无惧。


    领了牌票。


    正匆匆前走,忽然同样一个黑袍人撞到了他。


    贾琮眉头一皱。


    对面黑袍传来略显苍老的声音:“对不住,兄台是哪个部门的?”


    贾琮眼珠一转:“哪个部门不好说,倒是和抡才大典有关。”


    抡才大典就是国家高级考试。


    贾琮说的倒是实话,可却含糊不清。


    这位不知名官员认为他是主考官了。


    乡试、会试主考。


    一般人可胜任不了。


    那人拱手道:“失敬!我等公平竞争吧!”


    “公平竞争个吊啊,谁和你们争风吃醋,小爷是来办正事的。”


    贾琮心里腹诽。


    那人也在嘀咕:“这个和抡才大典有关的人,怎么这么矮呢?


    这样短小的身版,到底是谁?”


    十二岁的贾琮,身高已然大于同龄人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