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七十一章:府试开始

作者:山花泡枸杞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府试的报名亲供、考试场次与县试差不多。


    都是考五场,后面四场自愿。


    一道四书题、一首试帖诗。


    因为顺天府西路厅的县衙、同知厅都在宛平城内。


    所以府试考棚也沿用了县试的。


    贾琮可谓是轻车熟路,一来就填写完亲供。


    这日大清早就打灯笼来排队,手挂考篮。


    铁牛、曹达华买来了热乎乎的馒头、饼子。


    他的考篮装得满登登的。


    参加府试的人,不止是今年过了县试的考生。


    还有去岁过了县试、没过府试的,前年、大前年的.......


    反正符合条件的都可以参加,目测有数百人。


    考生不比县试少,看去就令人感觉压力倍增。


    “景之,这一关我底气不足,怕是要错大题。”秦钟担忧道。


    “无妨,即便考不过那也能积累经验,总比不考的好。”


    贾琮给他鼓励,秦钟能走到哪一步,主要还是看他自己。


    他可没有贾琮二十几年的人生经验。


    两世的应试思维、勤学不辍的国学底子。


    贾琮平时没少提携、交流、指导秦钟。


    他还是希望秦钟能中个秀才,最起码能养活秦业和秦可卿。


    沈同知宣讲了大体规则,搜查有条不紊。


    轮到贾琮时,考篮里的饼子馒头、笔墨纸砚都被翻得一通乱。


    衙役脱了他衣衫、裤子,还想要脱最里面那一条亵裤。


    贾琮一脸黑线:“要不我自己脱?”


    “哈哈哈!”


    排队的考生们笑成了一片。


    但是他们也笑不了多久,这一关每个人都一样。


    “嘿、你别说贾案首受不了,这大清早的,再不顾脸面。


    也要顾及这冷嗖嗖的风啊,谁也受不了呀!”


    “对呀!都什么破规矩。”


    “好了!这是府试,不用像乡试那般锱铢必较。”


    沈郜似乎认得这位风头小盛的贾案首,没有刻意刁难。


    进到考场寻找座位坐下,饼子、馒头都被搬开、揉脏了。


    衙役为的是防止携带夹带,就是作弊。


    贾琮此次被分到了阳字号桌,他皱眉:“根本没法吃了,考个试也是恶心人。”


    “景之兄,我这里有干净的。”周六合好心把自己的食物分他一半。


    贾琮没有立刻接过,疑问道:“他们有没有碰过?”


    一想到那些衙役布满灰尘的手,他可吃不下去。


    衙役只管工作,哪管你干不干净?人家才不管你死活。


    “没,排队的人太多,后面搜查都疏松了。”


    贾琮点头道完谢,双手接过,由衷温暖,没看错人呐!


    片刻后。


    他见到大脸宝也来了:唔.....贾宝玉果然通过了复试,还有好些赶考的。


    是考了好几次府试了,虽然以前不过。


    但是他们很有经验,贾琮陡然觉得压力山大。


    每场考试。


    考生都不得出考场,但每天可以休息三次。


    期间,可以让人送来饭食和清,也可在专人的引导下入厕。


    急的抓耳挠腮,两跑几趟厕所的不是没有。


    也不乏作弊的,不过那些巡考的都是高手。


    但凡见你举止古怪,基本上逃不过他们的眼睛。


    .......


    癸酉年顺天府西路厅府试命题出来了:齐饥一章。


    出自四书中的“孟子,尽心下”,这一章篇幅颇长。


    主讲齐国饥荒一事,齐鲁之地。


    后世泛指山东,山东也是常闹饥荒的省份。


    看来沈郜来势汹汹,不出什么人生理想的空谈之文。


    而是开门见山地直指儒家的赈灾策略!


    使得不少考生心里叫苦连天!又是一道大题!


    “从孟子的角度阐述饥荒与赈灾。


    此题有些难度.......


    沈同知不愧有刻板方正之名。”


    贾琮摆正纸张,他早经历过一回叛逆的年纪。


    心性被磨平了棱角,自然不似年少那般冲动。


    容易急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然而科举不许考生发表见解。


    只能以圣人的角度去自圆其说。


    把一篇废话说得活灵活现、煞有其事似的。


    那么恭喜你,你就成功了。


    但他已习惯了谋定而后动。


    从刘知县那儿得知,沈同知亦是喜欢方正平实的文章。


    毕竟大考小考磨练出来的人,身居考场。


    贾琮心静止水,抬头平视,眼见考棚栅栏外。


    有几只蝴蝶翩翩起舞地飘过。


    他似遁入空灵之境一般,积攒着腹稿。


    偌大的考棚安安静静,针落可闻。


    只余众考生的呼吸。


    贾宝玉少年心性,忍不住便下笔大发议论。


    上千字洋洋洒洒的写下来,自我感觉十分良好。


    秦钟则是一句三思。


    周六合废了好几张稿纸,重新写过。


    祁玉、顾恒二人年纪小,禁不住心浮气躁。


    连续写了错字,也是重头来过。


    目光扫一眼棚内棚外,甚至茅厕内外来回巡逻的差役。


    贾琮正襟危坐,目不斜视。


    即便左右有考生,心无旁骛之下,也全都视而不见。


    湖笔蘸上歙砚徽墨,手腕距离桌面几寸。


    字迹从上到下、从右到左:


    “客卿无救荒之策,援晋人以谢之焉。”


    “夫仁政不行,饥而发棠。


    其可在乎?孟子怠将去矣。”


    “且贤者之在人国也,道隆则隆......”


    考棚外。


    三班衙役各司其职,站岗的站岗、巡逻的巡逻。


    自科举制度兴盛以来。


    作弊与反作弊的斗争一直处于持续之中。


    只要有捷径可走、有利可图,总会有人甘愿冒险。


    递银子向考官买考题的、茅厕传信的。


    笔墨纸砚包子馒头双层衣物携带纸张的。


    还有写在肚皮、大腿上的.......屡禁不止。


    甚至还有一种较为危险的:用箭射进去。


    所以不论哪一级的考试,防范都极为严格。


    至少表面上是如此。


    联通街道的通道上。


    陆续不断地有交卷的考生出来。


    他们各自的脸色变换不同。


    有的如释重负,有的忐忑不安。


    纷纷走往不远处的茶楼、客栈。


    府试。


    名义上是一个府、几个县的考生。


    顺天府西路厅。


    有宛平、大兴、良乡、房山、涿州等五个县。


    故此,人流量颇为可观!


    临近考棚的坊市,生意也比往日里热闹了几倍。


    在一家小凉棚下。


    方桌上摆了天津卤煮、两盘豆腐,两碗面。


    铁牛、曹达华二人翘首以盼。


    铁牛嘀咕道:“咱们爷怎滴还不出来?可别考砸了。”


    贾琮名望的提升。


    他们奴才也跟着水涨船高、鸡犬升天。


    况且铁牛是亲信奶哥,不犯大错之下。


    理论上是要得用一生的,他最为关切。


    倒是曹达华没心没肺,只顾着胡吃海喝。


    旁边还有一桌是李贵、茗烟、扫红、锄药他们。


    李贵乃是李嬷嬷之子,贾宝玉的奶哥。


    是贾宝玉身边的男性领头,年纪也最大。


    他一直朝考场甬道的方向眺望,忽地瞧见一人摇头晃脑的出来。


    李贵两眼放光,道:“是宝二爷出来了,瞧那意气风发的样儿,定然考得好。”


    铁牛撇了撇嘴,不说什么,冷哼一声。


    紧接着。


    贾琮也考完出来。


    贾宝玉先过来一脸丧气地碎道:“死八股!烂八股!臭八股!磨死人了!


    还好我写完了,琮兄弟你考得如何?”


    这语气看似讨厌,却满是耀武扬威的味道。


    贾宝玉此人也不怎么记仇,原著中贾环推油灯烫伤他。


    也不见他怎样,心性倒是坏不到哪里去,不过脾气被娇惯坏了而已。


    贾宝玉信誓坦坦,今次轻易通过县试复试。


    势如破竹,大有争锋之意!


    其实以他的天资,只要肯下苦功夫。


    不说乡会殿,县府院三道是很有希望通过的。


    贾琮自然不会与他幼稚心性置气什么,随意道:“劳宝二哥牵挂,勉勉强强吧。


    至于结果如何,尚未可知。”


    李贵、茗烟说回客栈打点行装,要早些回去。


    贾宝玉不乐意:“难得出来一回,我也去逛一逛。”


    见自家小爷又耍起了性子。


    李贵软硬兼施道:“二爷可些得赶紧回去,还逛什么?


    二爷不见半天,老太太、太太就担心得不得了!


    已经这么些时日,还了得?


    府上派人催过了,快快回去才是正经。”


    “罢罢。”


    贾宝玉拗不过奶哥,顿时觉得索然无味。


    嘟嘴想了想,折扇往手心一敲。


    转过身道:“琮兄弟,你不是有梦靥灵光吗?


    既然都梦见淳于棼。


    那可有梦见武则天、杨贵妃、貂蝉之流?”


    贾琮逗趣他:“自然!”


    贾宝玉当真了,有些妒忌道:“难道你是与她们私通的李治、安禄山、吕布转世?”


    “嗯,差不多吧。”贾琮哭笑不得点头。


    这小子脑子里,一天都在想什么?


    贾宝玉闻言,怏怏不快地走了。


    走时,连连感叹“古来美人怎么会选了这么个俗人”!


    大是为那些世间美人们鸣不平!


    他一身华服美冠,胸前的通灵宝玉在阳光反射下闪闪发光。


    说起来。


    贾宝玉与晚明的张岱很像:好美食、好玩乐、好吃喝.......


    满清入关。


    孙承宗、卢象升、史可法等人守节而死。


    张岱怕死,遁入深山做隐士了。


    天下文宗的钱谦益,本来跳水又说水冷。


    最终投降满清,一口一个奴才,叫得那是一个顺溜。


    至于说两人的过节:只能说一切对事不对人。


    倒是茗烟临走前提醒了一嘴:“听说琮三爷与罗秀才有过节,您可要提防着点。”


    ~~~~~


    晚霞映天,一片火红。


    贾琮、王浩、周六合、秦钟一道儿漫步卢沟桥。


    周六合叹气道:“此番考完出来,再谈时文真是扫兴。


    景之,虽说你案首必取秀才。


    可这回五个县,可是有五个案首啊,


    罗秀才的事儿,你打算怎么办?”


    “秀才动刑不便,等我考中生员,陈学台下来。


    剥掉他功名,立马说动他所有仇家。


    再击鼓鸣冤,让县衙把他抓进大牢再说。


    就他犯的那些事?还缺罪名发落吗?”


    贾琮说着面色发冷,充满肃然。


    当然,这其中最大的问题是沈郜如何定卷。


    他受不受罗奇才要挟?


    万一不取贾琮了呢?


    王浩皱眉,思虑及此,“景之,此事我会助你一把。


    罗奇才此人祸害乡里,人人得而诛之。


    此次由你带头,号召民众。


    再有陈御史之助力,不愁他不落马。”


    “多谢。”贾琮郑重点头。


    “君子喻于义。”


    王浩儒雅一笑:“周兼达是我宛平孝子,你既能出手帮他,我为何不能帮你?


    目今天下学社林立,子礼公府之后。


    雅量非凡,文章高义,有没有结盟的打算?


    赵北斗的燕社、江南蒋化蛟的南社,蔚为风尚。


    若要结盟,将来互为臂助。


    网罗北方才子,入我彀中,非君莫属。”


    贾琮闻言眼前一亮,登时升起一股沸腾的血液,只是一瞬间又被他强制压下。


    “再说吧,一切....总要等到乡试之后。


    有举人之名,行事也方便些。”


    同知厅,等同外地知府衙门。


    配备有通判、经历等官,经历官掌文书。


    现为同知大人移交、整理糊名的考卷。


    府试的卷子较县试增多。


    沈郜特此召集刘知县、各房书办帮忙。


    按照五个县的地名分门别类地整理出来。


    沈郜首先从本县看起,北方卷子普遍不如南方。


    他是江苏松江华亭人,进士出身。


    因上奏折时机不对,才降级留用。


    贬为顺天府同知。


    一目十行的老练眼观,速度很快地看了数十份。


    沈郜不停摇头,太差了,比起松江府试差了太多。


    但他不得不酌情录取几个,差生中不也有鸡头吗?


    抽出相对好一点的。


    一边批,一边道:“这两份错解圣人之言,可见四书都未读通、读熟。


    不过!刘知县,你怎么录取的县试考生?!”


    “大人,兴许是临场发挥不当。


    县试案卷在本县礼房存有抄录,大人若有疑惑可查查......”


    刘华谄媚地笑,自从进来后。


    脸上的笑容从未停下来过,面皮都笑酸了。


    这时,一位经历官撕掉糊名。


    糊名是为了防止考官看到考生姓名。


    从而徇私枉法,批阅之后,便可揭开。


    那经历开始录名,小声讶然:“京县双骄也铩羽而归......真是发挥失常。”


    刘知县心里咯噔:“祁玉、顾恒都没指望了吗?


    顾恒还是大兴案首。


    看来案首必取秀才的惯例,要破了......”


    宛平、大兴皆属于西路厅管辖。


    县试之时。


    祁玉是宛平第二!


    顾恒是大兴第一!


    但谁能想到沈同知作风严厉,又是南方人。


    看不上北方的卷子,京县双骄纷纷败下阵来。


    正在刘知县暗冒冷汗之际。


    沈郜又冷冷丢下一份不过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厮偏偏拿老庄之学议论,玷污圣人!


    还是等明年再来考过罢!”


    那经历揭开浆糊,头一个便是“贾”字儿。


    刘华心里一咯噔,变色道:“坏了,贾琮怎会犯此等没档次的错误?”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