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十章 清河崔氏

作者:兮如风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对于系统的秉性,李恪十分清楚。


    关于奖励的事情,从来就不会空穴来风。


    从他刚穿越到吴王府那天开始,任何系统给他的东西,都是他能够对自身现在的处境有所帮助的。


    现在突然来一份牛痘接种法,这代表着什么?


    身为历史老师的他,对这个东西可太熟悉了。


    一把抓住辩机的手,李恪表情严肃的问道。


    “最近有没有听到关于天花的风声?”


    “天花?”


    辩机愣了一下,回答道。


    “前两年河南倒是出现过大规模的瘟疫,那次死了不少人,最近的话……我不知道有没有,但我确实没有收到任何消息。”


    听到他的回答,李恪不仅没有长出一口气,反而把心紧紧地提了起来。


    天花这种病,是有持续周期的。


    今年在某地发现了大规模的感染者,消灭之后,明年说不定能安稳一些。


    但是到了后年,说不定又会卷土重来。


    天花传染性极强,通过呼吸道粘膜侵入人体,任何接触过它的人,都可能是传染源。


    在医学上,它被归结于烈性传染病。


    发病期在十五到二十天左右,死亡率在百分之三十以上。


    这个病并不可怕,感染了天花,也就是脸上留下几个麻子而已。


    可怕的,是天花的并发症。


    败血症、骨髓炎、脑炎、脑膜炎、肺炎、支气管炎、中耳炎、喉炎等,都是它可能引起的东西。


    而这些病症,在这个时代大都属于不治之症。


    一旦发病,家里就可以准备后事了。


    看到李恪严肃的表情,辩机也是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吗,不由得道。


    “这次是哪里?”


    “我还不知道……但,基本可以确定出现了。”


    李恪脸上露出一丝苦笑。


    “只希望,覆盖面积不会太大吧。”


    ……


    太极殿中,李世民的脸色不是很好看。


    身为天子,他一不高兴,其他人也别想开心起来。


    太监宫女们皆是战战兢兢地立在门外,不敢大口出气。


    生怕触了霉头,赔上了自己的性命。


    天灾人祸,向来是各位帝王将相最怕的东西。


    李世民不怕人祸,突厥那么狂妄,逼迫他在渭水立下白马之盟,但结果呢?还不是在唐军的铁蹄下化作齑粉。


    吐谷浑也是排得上号的大国,同样被李靖和薛万彻等人打得落花流水。


    李世民一生中碰到的困难坎坷很多,但都没有给他造成太大影响。


    唯独天灾这种东西,他不被人力左右,出现的时机也飘忽不定,完全没法预料。


    最让李世民不能接受的是,每当出现天灾,就会有人上书批评天子不修德行。


    仿佛平民百姓遭灾,全都是他这个皇帝的问题一样。


    李世民就想问问他们,老子都让魏征逼得连养个蛐蛐都得偷着摸着的了,还得怎么样才能让你们满意?


    “陛下,房相他们到了。”


    门外,有小太监心惊胆战地汇报道。


    李世民平息了一下心中的怨气,挥了挥手。


    “宣。”


    几分钟后,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等人的身影坐满了大堂,李世民率先开口道。


    “关于河北这次大规模的天花,众爱卿是怎么看的?”


    “陛下,天花这种病并不会在乎我们怎么看他,当务之急,是做好封锁措施,以及妥善处理那些死者的尸体遗物等。”


    魏征义正言辞地道。


    他说话,向来不去考虑李世民的感受。


    只从最实用的地方入手,也因为此,被朝中的很多人所不待见。


    此刻的李世明就气的不行。


    你妈的,老子当了这么长时间皇帝,还能不知道你说的这些了?


    问题是,面对这种大疫,即使你做的再好,也堵不住那些唯恐天下不乱的人的嘴。


    看出了李世民的不满,房玄龄急忙打圆场道。


    “魏公,今早我便看到有数队人马往东去了,想必就是为了此事,陛下圣明,出了事肯定是第一时间想着救灾的。”


    听到他这么说,李世民的脸色才好了一些。


    “那些人是怎么说的?”


    “回陛下,其他几家都表现的挺安分的,唯独清河崔氏那边……”


    长孙无忌何等精明的人,虽然李世民没有明说,但还是在一瞬间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妈的,这群衣冠禽兽,当初朕就应该狠一点……”


    李世民重重地拍了下桌子,发出一声爆响。


    没有人说话,即使是魏征,也不敢在这种事情上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姓七望,一直是李世明的心腹大患。


    事实上,有这样的搅屎棍在,即使是脾气再好的统治者,也不会感到心安。


    几大世家传承已久,在天下士子眼中都有着极高的威望,他们说的话,虽然比不了圣旨,却在民间有着不俗的影响力。


    这也是李世民不敢明目张胆地朝着他们动手的原因。


    汉代的主父偃提出推恩令,将先秦时期的分封制所产生的异姓王处理干净。


    但随之而来的,就是这些豪门世家。


    他们在魏晋时期发展到极致,著名的王羲之,谢灵运等人都是世家中人。


    隋朝的杨广同样发现了这个问题,只是还没等他动手,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路烟尘就给他老家偷了个干净。


    李世民自然也是其中一员,所以烂摊子也就交到了他的手里。


    对于五姓七望的处理,其实他做的算是比较好的。


    像是太原王氏,也就是王珪所在的家族,现在已经不会给他添堵了。


    不然李世民也不会如此放心的让他呆在皇宫内,教授一众皇子皇女。


    但清河崔氏又不一样,作为五姓七望之首,他一直是李世民的眼中钉,肉中刺。


    唐初制定宗族谱,排名第一的不是李氏,而是崔氏,可想而知,崔家在平民心中有着怎样的地位。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被骂成那个样子,这其中,也没少了崔家的推波助澜。


    发了一通脾气,李世民也是冷静下来。


    “依诸位之见,这场风波该如何平息?”


    大家都面面相觑,看到没人说话,长孙无忌只得站出来,硬着头皮道。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