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十七章 李世民的试探

作者:兮如风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御书房内,李恪有些紧张。


    自从穿越之后,他还是第一次来到这里。


    这具身体原主人对于这里的记忆,也非常少。


    不过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历史上的李恪并不受宠。


    而御书房则是天家禁地,他不仅是一个书房这么简单,还代表着李世民的态度,在朝堂之上,也属于风向标般的存在。


    但这次不一样,这次是李世民亲自召见自己的。


    “坐。”


    看到他进来,李世民也是放下手中奏折,表现出一副亲切的样子。


    他这副样子,让李恪有些慌张。


    “若是公务繁忙,父皇可先行处理,儿臣等一会儿没什么的。”


    “处理了一天,也都差不多了。”


    李世民笑了笑。


    “来,喝茶。”


    “谢父皇。”


    李恪恭敬地接过茶杯,抿了一口。


    这个时代,茶叶的滋味实在是有些一言难尽。


    炒茶还要等到很久以后才会被发明出来,现在的茶水,是将生茶叶打成碎末,用开水冲制而成。


    若仅仅如此也就罢了,李恪也不是没吃过茶叶,权当给自己补充维生素。


    但问题在于,茶水当中,还存在豆蔻,丁香,肉末,盐和醋之类的东西。


    这种茶被称为煎茶,是李恪很讨厌的那帮魏晋名士发明出来的。


    这还是皇宫之中,所以调味品少了许多。


    若是处在文化人聚集的场所,茶中还会有牛油,羊油,花椒等等。


    根据善于煎茶的那些人所说,茶叶中包含的味道越多,就说明煎茶人的手艺也好。


    李恪是实在理解不了这种文化,但当着李世民的面,他也不敢戴上痛苦面具,只能少喝一点是一点。


    寒暄了一阵,李世民喝光口中茶叶,换了一副正式的语气。


    “听说你这次出关,发明了一个小玩意儿?”


    来了!


    李恪暗中集中精神,恭声道。


    “是的父皇,儿臣把它称之为燃烧弹。”


    “此物的造价,用料,威力……能否给朕详细解释一番?”


    李世民追问道。


    “没问题。”


    李恪点了点头,仔细对李世民叙述了一番。


    临了,他不忘加上一句。


    “关于此物的一切相关,儿臣已经写在奏折上,交给工部了。”


    关于黑火药的相关事情,他本来就没有想过瞒着李世民。


    这种事情不能瞒,也瞒不过去。


    在兵家一道上,李世民虽然不如李静,李季等人,但也不是他这个小白能比的,自然清楚,黑火药这种东西的重要性。


    这种东西,只能捏在皇家手里。


    任何私人想要拥有它,都是对大唐皇权的威胁,李世民不可能接受。


    “你做得很好。”


    果然,听到李恪的回答,李世民很是满意。


    相对于李承乾来说,他这个儿子说话做事都十分的成熟,让他心中感到熨帖。


    “军中的同袍,对你的评价都很好。”


    吩咐内监换一杯新茶,李世民又道。


    “如果你志在此的话,镇可下令让知节他们带带你,怎么样,有想法吗?”


    “父皇,你可饶了我吧。”


    李恪苦笑道。


    “这次去河西,可把我给折磨坏了,军中的饭食,我是一点都吃不习惯,这不刚回到长安城,就去天香楼大吃了一顿。要是再来几次,您就得去太医署看我了。”


    “你这小子,不是干大事的料,一点也不像朕。”


    李世民笑骂道。


    “想当年……”


    听着李世民开始了长篇大论,李恪悄悄松了一口气。


    他知道,对方对他的试探,到这里就已经结束了。


    刚才的提议,听起来很好,跟着程咬金这种大将学习,肯定能学到不少东西。


    但问题在于,现在天下太平,你学那种带兵打仗的法门,不是给自己找不自在吗。


    像兵法这种东西,只能由李世民信任的几位将领所掌握。


    他们就算烂在肚子里,也不敢轻易告诉别人,更何况是他这个地位敏感的皇子。


    李恪敢肯定,如果他之前答应了李世民的提议,那他的好日子基本也就到头了。


    父子两人,又看似其乐融融地聊了半个多时辰。


    天色已晚,王蒙前来催促,李世民这才不舍得放下话头,对李恪说道。


    “皇宫不是什么禁地,这也不是什么洪水猛兽,没事的时候可以多来看看,你母亲身体不好,你也多走动一番。”


    “是,父皇。”


    李恪恭敬点头。


    关于突厥人为何会出现在关外的事情,父子两人只字未提。


    李世民是一个骄傲的人,不可能为了这点事情去跟李恪道歉。


    他是一个好的皇帝,却不是一个好的父亲。


    这是史书上,各位史学家对于李世民的一致评价。


    而李恪心中也跟明镜似的,他志不在皇位,对于李承乾这种级别的对手,也不放在心里。


    有什么阴招损招,尽管来就是了。


    真正需要在意的,是站在他背后的长孙无忌那些人。


    不过算算时间,他们也不会支持李承乾太久了。


    今后的日子还长着,没必要为了这些徒增烦恼。


    离开了御书房,李恪去看了杨妃。


    杨妃也知道了他完成任务的消息,在称赞了他的同时,也斥责了他一番,告诉他以后不许再干立军令状这么冲动的事情。


    虽然话语非常严厉,在李恪心中还是有些温暖。


    身在皇家,亲情这种东西是非常奢侈的。


    但很庆幸,他有一个不错的母亲。


    若是跟太子和魏王一样,生母是长孙皇后的话,李恪或许还真的不知道该如何自处。


    正好明天是初一,杨飞要去金昌寺上香。


    李恪便答应她一起,顺便可以看看,那位让他没有多少好感的和尚。


    辩机十五岁时剃发出家,隶名坐落在长安城西南隅永阳坊的大总持寺,为著名法师道岳的弟子。


    后来道岳法师被任为普光寺寺主,辩机则改住位于长安城西北金城坊的会昌寺。


    几年之后,玄奘从天竺回来,辩机由于大小乘佛法研究的非常精妙,被众人推选进入玄奘译场。


    那个时候,他才二十六岁。


    李恪也不是十分明白,这么一个天赋异禀的人,怎么后来会做出那样的事情。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