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0章 目标:地安桥畔

作者:正经不瘦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褡裢火烧是老京城常见的传统名点。


    制作时用面片装入馅,两面折上,另两面不封口,放入平锅中油煎至金黄色后,起锅上桌,趁热食用的话,味道最妥。


    成品的褡裢火烧其色泽金黄,焦香四溢,鲜美可口。


    又因其长条型,类似古代背在肩上的褡裢,故名褡裢火烧。


    可能是苏木抢先花了苏迎军计划买渔具的钱,也可能是苏迎军得知自家小弟收入还可以,且没了板车的负债,所以这次豪横了许多。


    最后粮票差点不够,苏木见状也主动凑了四两。


    大半盆褡裢火烧分成两个包装,还有一提麻豆腐。


    包装也很有意思。


    先是用荷叶包裹了,外面再用牛皮纸加上一层,最后用马莲,是一种跟稻草类似的东西捆扎好了。


    那些包装用的绿色大荷叶都是从圆明园、什刹海、积水潭等园林湖泊里采摘的新鲜荷叶。


    最初这些地方都种有大面积的莲藕,除供皇廷观赏及食、医用外,一部分荷叶就被用于民间装食品。


    包括月盛斋、天福号的酱羊肉、酱肘肉,现在也都用这种荷叶包好并用马莲系好。


    回家吃时不但肉香,还有荷香味。


    只不过因为这几年荷叶的产量供不应求,有些店采摘不到合适的大荷叶,就会用木纸来代替使用。


    而外面的牛皮纸也不是所有客人都会给包裹一份,实在是苏迎军买的太多了。


    属实是大客户。


    其实去年之前,商家除了牛皮纸外,还有更适合当做包装的东西,叫“蒲包”。


    其实就是用河边、水塘等处生长的蒲草编织而成的包装盒。


    将买的食品放入松软干净的蒲包里包好,上面再盖一张印有商家字号的红纸,用纸绳一系,又美观又实惠。


    京城的“蒲包”多是来自河北保定地区白洋淀出产的茁壮蒲草编织,蒲草柔韧结实,用它包装食物还能有多日不腐不坏的效果。


    不过去年因为政策的原因,那些村子里几乎都绝了搞小生产的事情,蒲包也就彻底断了供应。


    从褡裢火烧食堂再次出来,苏迎军骑着车,后面的苏木肩上对角斜跨着两套布袋渔具,双手各自拎着褡裢火烧和麻豆腐。


    这架势,哪像是去钓鱼啊。


    “哥,咱还没水桶呢,这要是钓上鱼来搁哪儿?”


    苏迎军一边骑车,一边沉吟了一小会儿。


    “要真能钓上来再说吧。”


    他不是考虑到苏木没法再多拎一个水桶,或者把褡裢火烧挂车把上,或者放进水桶里一并拎着,都能解决。


    苏迎军考虑的,主要是自己二人能不能真的钓的着鱼。


    要是没这本事,水桶不水桶的,也就没啥意义了。


    至于马扎,两兄弟还都没想起来。


    从平安大街一路骑行,过南锣路口,看到了过往攒动的行人。


    休息日,忙碌了一周的工人们也都纷纷出来过周末了。


    街道上人明显比往日多了起来。


    “小弟,完场休息日这天,你们的活是不是更多啊?”


    苏迎军现在知道了苏木的收入,也就随时随地的关心起来。


    他实在没想到越是不起眼的起重社一个普普通通的三轮车夫,收入竟然能跟自己差不多。


    他丝毫没有怀疑小弟苏木的话。


    不仅是他这段时间已经自我感觉了解了苏木的性子,而且真的是完全没必要撒谎。


    “块八毛的吧。其实之所以前段时间能赚的多点,一个是晓市,另一个就是酒坊那边。”


    一個谎言说出去,就需要更多的谎言来为之前的谎言做弥补。


    苏木有点后悔,但涉及到自己的金手指,苏木肯定是谁也无法挑明的。


    只能继续敷衍。


    这种就是善意的谎言吧。


    不一会儿,两人就看到了河道旁边有人在垂钓。


    京城里爱好垂钓的,和把垂钓当做一种营生的,都不少。


    十几个人并排着坐在河边,鱼竿拿在手上的,斜斜杵在地上的,垂钓的,有老者,也有壮年,还有穿着得体,明显是知识分子的……


    有的在垂眸打坐似的,默不作声,盯着河面上沉浮的水漂,也有三两个离得近的,笑着聊天。


    可能对于一些人而言,钓不钓到鱼是次要,主要是有个借口可以跟朋友联络感情,一起侃侃山,放松身心。


    “嗨,小弟,咱俩还缺俩马扎啊。”


    “到了地方先看看,找个石头砖头啥的凑合一下呗,实在不行就直接坐地上。”


    苏木不以为意的回道。


    连水桶都没准备的二无垂钓者,不配考虑马扎的事儿。


    前面的苏迎军抿着嘴,他心里琢磨到时候看看再说。


    要不是刚才有些冲动,花钱花冒了,他是真想路经百货商店时,进去买俩。


    谁说只有女人喜欢购物,苏迎军明显也是那种买东西上瘾的类型。


    这条河是玉河。


    元代时期被称为通惠河,现在因为年久失修更像个小河沟。


    就这从东不压桥开始,到万宁桥为止之间这段河湾边上,两兄弟骑行经过,起码看到了二三十个垂钓的人。


    一共也不到五百米的距离,一眼望去过,每相隔几步就是人。


    堪称人满为患了。


    苏迎军心中更加笃定。


    “要我说,这钓鱼的人,比河里的鱼都多了,你说是吧,小弟。”


    “嗯,估计就咱俩这水平,买水桶也真没那个必要……”


    “哈哈。先练练,兴许就运气好呢。”


    苏迎军对自己的气运莫名抱着一丝侥幸心理。


    这或许就是新入坑之前的垂钓新手都有的美好期望吧。


    苏木默默叹了一声。


    不远处传来一声粗豪的吆喝声。


    “我说你们俩可真是的,太阳都这老高了,你们才来!”


    是高翔。


    落座在万宁桥西侧。


    万宁桥,又称后门桥、地安桥,是位于京城地安门外,什刹海附近,坐落于京城中轴线上的一座古桥。


    其始建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


    相当有年头了。


    这也是昨个儿泡澡堂子时说起钓鱼这件事后,高翔提议的地点。


    可能昨天那一群人里,只有高翔是真的热衷这件事,其余人是随兴的。


    只不过苏木酒后说到了这件事,气氛到那里大家也就都附和了吧。


    这会儿天色已经大亮,对于很多垂钓爱好者而言,已经算是赶了个晚班的。


    钓鱼不积极,干啥都有问题。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