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金钟梵音

作者:楚韩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计议停当,南云当即将上善真经的运功心法尽数将与阿布,二人各自演练起来,期间又数度交流。


    南云的上善真经上篇也是新学自醉三年,虽得醉三年传授,也不太熟稔,然而南云经同意易理,相较阿布自然进展飞速,将烟波寒云功及金钟罩和上善真经两种心法尽数与武侯八式中坎位相融合,终于打通了八式之间内力沟通的渠道,将已有方位堆砌的绝学进行连贯,彻底为武侯八式融合各项绝技搭建起了脉络。


    而坎位的烟波寒云功也不再仅仅是凝水伤人的功夫,采上善真经之取水与自然而连通与自然,生生不息,取之不尽,可以说只要有水和水汽存在的地方这门功夫就可以使用,而不像烟波寒云功仅仅适用与江河之上。


    金钟罩的心法更是可以形成水罩保护自身,又得了金钟罩的运功法门且使这水罩坚不可摧,无形中提升了防御能力。


    南云明白了这一层道理,仅仅三日这门功夫已初具雏形,而眼见阿布进境不大,遂倾囊传授,阿布依样画葫芦,金钟罩也不再仅仅将真气附在皮肤之上,而是护在周身,宛若一口实质的金钟罩在身上,而上善真经的连通之法,可让其真气从四面八方自由回到体内,这就为融合狮吼功提供了基础。


    一身真气环于身体三尺之内,也就是阿布在使用金钟罩的时候,同时可是使用狮吼功,且声音由口中发出,经过金钟罩反复激荡,功力数倍增长,来日如果阿布内功精进,这套武功威力也成倍增长。


    经南云一阵解读,阿布的两种神功融合之路也踏上了正轨。


    二人既然知晓了运功法门,每日在山间打坐练习。


    数日之后,阿布伤势基本痊愈,二人也都掌握了两种武功的奥义所在。


    阿布道:“如今二功融合可谓取长补短,旧的名字已经不能适用他们了,侯爷可有名字授予?”


    南云淡淡一笑:“我对这两种功夫知之甚少,一时也无注意。”


    阿布:“这两种武功皆源自佛家,经由战争和佛教的传播方才传到大食国,后经前辈高人改进方才是如今模样。”


    南云道:“如此我到想起相传释迦摩尼说法如狮吼,有震慑人心的不可思议之威力,而此武功亦是如此。既是佛祖之音,两功各取一部,称之为‘金钟梵音’吧。”


    阿布随即运功,周身金光环绕,真气随心所欲,真个凝成一口宛若实质的金钟,大口一张:‘嗡’的一声,宛若撞击铜钟,声传数里,草木皆催,顽石崩裂。


    阿布见状兴奋不已:“就叫他金钟梵音。不过在下还有一事,听闻天南阁也有一门武功,其功效不亚于我这门狮吼功,且声音更强,传播更远。”


    南云道:“你说的应是‘龙吟功’,虽然这么武功也是十分神奇,可并无杀伤之力。”


    阿布:“侯爷可愿跟我相互交换此门功法,互补长短。”


    南云心道,这门武功虽然不能杀伤人众,因其发声独特,他人难以模仿,一直以来是我天南阁召唤高手的秘术,一旦战事开启倘若被异族利用,将是灭顶之灾,万万不能流传出去。


    南云道:“这套武功并无神秘之处,远不及王子的狮吼功威力巨大,王子大可不必为此劳神。”


    南云恐怕阿布再纠缠下去。


    南云道:“我已盘桓数日,我因一事要前往嵩山拜访一位故人,不便久留,临别有一个不情之请。”


    阿布:“侯爷尽管说,只要我能做到的在所不辞。”


    南云道:“前日用剑伤你之人乃是我的劣徒,看他跟你以命相搏,我实在想不通其中缘由,但请王子看在我的薄面上,日后相见留他一命,待我查明真相再做计较。”


    阿布:“前日遇袭之事我早已不放在心上,如今因祸得福,我早已知足,不日我将回国,恐与令弟子近期难以相见,侯爷大可放心。”


    南云:“既是如此我等后会有期。就此告辞。”说罢施展轻功,脚踏山石、山间树木,几个纵跃,已不见身影。


    南云来到嵩山僧遂居住的寺院,只见这寺庙被群山环抱,环境清幽。心道自唐太宗大封少林之后,少林寺风头日盛,不想嵩山之中还有这样一处庙宇,南云寻便遍各处却找寻僧遂不见,小沙弥道:“师父去给山下的人送药去了。”


    南云本欲等待,但想起前番阿布索要‘龙吟功’的秘法,暗道:“我也有数年不曾用到这门武功,皆因不曾珍惜自己的祖传之武功,方才引起他认得窥伺。”


    一年之下,运起‘龙吟功’,生若九天龙吟,震彻山谷,往来回荡。


    此刻僧遂正在和南潼、青霓在一起传授南潼武功,南潼、青霓吃了一惊。


    僧遂:“秦寒将军可曾传你枪法?”


    南潼道:“这个倒是有过,不过舅父曾说枪法讲究灵活多变等奥义,而我当时年幼不能完全理解,后契丹数次犯关,舅父常年在军中戍边,仅舅母传授了锏法。”


    僧遂:“枪乃百兵之王,一个纵横沙场的将军怎么能不会枪法?既然如此,就由老夫代为传授你一些枪术吧,他日见到你舅父再学习他的枪法绝学。”


    这时一阵龙吟之声传来,山中众人闻声吃了一惊,只道有猛兽出没,只有僧遂明白其中含义。


    僧遂安慰两人道:“不妨事,是有故人到访,在召唤与我。”说罢从袖中掏出一根响箭射向空中。


    只听空中有人声传来,“师兄原来找了个好修行去处,让我一阵好找。”这声音由远及近,话音未毕,人已到面前。


    旁人看来,这南云、南潼倒是略有几分相似,不过二人倒是未察觉。


    僧遂:“阁主大驾光临,老僧未曾远迎,失敬失敬。”


    南云:“一别多年,师兄为何如此生分。”说罢二人双手相交,哈哈大笑起来。


    僧遂将几人请到寺庙之中。


    僧遂当先开口道:“阁主可识得这位少年。”僧遂手指南潼。


    南云反复打量南潼数遍,道:“虽看似有些面熟,却实在想不起何曾见过,我也不记得何时跟这样一个少年有所交集。”


    僧遂:“阁主可还曾记得南霄将军膝下有两子?”


    南云略一迟疑:“师兄的意思是……。”


    南云随即转头向南潼:“你是潼儿还是函儿?”


    南潼虽心里猜出了七八分,但却不敢肯定。


    南潼:“小子南潼。”


    南云:“潼儿,我是你的叔父,我是南云呀。”


    南潼此前已经听僧遂说起过南、秦两家的恩恩怨怨。当即跪倒在地。


    南潼:“侄儿拜见叔父。”


    南云激动不已,略有羞愧的道:“你都这么大了,多年来我不曾看望你兄弟二人实在是事出有因……”


    南潼:“个中缘由大师尽数告知,侄儿已知晓。”


    南云向僧遂投去感激的目光。


    几人寒暄过后,南云道:“潼儿你缘何至此?”


    南潼将护送姻缘伞及被潇湘门追杀的经过说了一遍。


    南云怒道:“潇湘门焉敢如此,几乎害了我的侄儿。潼儿你放心,你的仇叔父定让他们加倍偿还。”


    南云本欲说些什么,又仿佛想到一些事,猛然回头抓向南潼,南潼一惊,本能出手,南潼自幼学习铜锏,此刻虽无兵器在手,功法套路却是变不了。


    南云有意试探,二人打斗七八十回合,南潼才被南云拿住双手,压住腰垮动弹不得。


    南云随即放开南潼,南潼却一脸茫然的看着南云。


    僧遂道:“这是你叔父在考教你的武功。”


    待南潼、青霓离去。


    南云:“潼儿学习了秦家锏法我自不稀奇,但是身负易筋经内功却让我始料未及,难道师兄有意收其为弟子?”


    僧遂:“潼儿虽武功略有小成,但是却跟任何人无师徒名分,本来我收他为徒也理所当然,但今日已是佛门众人,收不的俗世弟子。”


    南云:“这易筋经是我天南阁首任阁主留下,是留给继任阁主的,师兄将这门武功传于潼儿是否不妥?”


    僧遂:“老僧机缘巧合之下学得此种武功,又见潼儿重伤难治传给了他,一切皆是缘分,这阁主之位也并非不能授予他吧?”


    南云:“师兄有意让他继我为下一任阁主?”


    僧遂:“如今天南阁人才凋敝,天下皆知,如若不能吸收新鲜血液,存在尚是困难,谈何保卫中原?我有意培养潼儿,让他在江湖历练皆是青年才俊,共保我华夏疆土。”


    南云:“也罢,我虽然曾收下一名弟子,但是发现此人虽然聪慧过人,但是心思飘忽,好高骛远,正道难寻。但我最近新收一人,人品倒是可圈可点。”


    僧遂:“阁主有心为天南阁计长远,这天下人之福。”


    南云:“南云惭愧,多年来只顾得一己之私,而荒废了国家大事,数年前游历成都拜谒武侯祠之时就决心痛改前非,以国家计。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此番前来确实有一事请教。”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