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65章 祖不在乎!大兄,冤死弟也!

作者:黑茶芝士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当日晚,憨夫亲率一屯传令兵,策马扬鞭奔出阖闾城。


    行进途中,两支秦军传令兵擦肩而过。


    但身负紧急军令,两支传令兵不曾闲聊,只是拱手一礼,便各自奔赴目的地。


    秦王政十二年二月二十一日。


    咸阳城,御书房。


    魏缭沉声道:“臣再谏,只取下蔡、寿春、昭关一线以西。”


    “将广陵、淮阴等城并邗(hán)沟等地尽数留给楚国。”


    “如此,楚国方可自长江经邗沟入淮河,再由淮阴北上威胁齐国,逼迫齐国继续谨侍秦!”


    “否则,则齐国必定视我大秦为敌!”


    冯去疾当即驳斥:“齐,弱也!”


    “楚,强也!”


    “我大秦岂能因忌惮与齐国为敌,便放弃了灭楚的大好机会!”


    “一旦我大秦撤军,将吴地留给楚国,则楚诸百姓定会迅速恢复力量,二十年后,楚国将再次成为我大秦顽敌!”


    隗状拱手一礼:“大王,若果真全取楚境,则我大秦将面临严峻的官吏缺额。”


    “莫说大一统,便是维持最为基本的法治都做不到!”


    “这势必会令得楚地动乱,更会令得楚人对我大秦离心离德。”


    “万望大王三思啊!”


    李斯出列摇头:“左相谬也!”


    “官吏的培养需要时间,也需要人口,更需要人才。”


    “尽早夺取更多的疆域、更多的人口,我大秦方才能更快培养出更多官吏。”


    “若是待到我大秦培养出足够的官吏方才灭楚,彼时楚国也已培养出再战之兵!”


    “一场大战下来,我大秦精心培养的官吏定会死伤良多,又会重回官吏缺额的窘境!”


    一名名朝臣在御书房内争论不休、唾沫横飞。


    王贲歪坐在软榻上,对眼前这一切无动于衷。


    自鄂城大捷和寿春城大捷的军报传回,这样的场面便是每日保留曲目。


    随着嬴成蟜所部一封又一封军报的传回,朝中对于是否要趁机灭楚的争论声也越发嘹亮。


    而昨日那一封嬴成蟜和王翦联合请命是否要攻打阖闾城的军报,更是让朝中争论达到了白热化!


    可在王贲看来,结果早已注定。


    看了眼嬴政那沉凝的目光,王贲调整了一个舒服的身形,低声嘟囔:“待阿翁凯旋,就与阿翁商议一番。”


    “务必要将不与长安君一同出征定为王氏祖训!”


    “阿翁原不过是往陈城阻截楚军而已,此番竟是要背负灭国之功了!”


    “何其可怕!”


    “我王氏往后行事可是要愈发稳重才是!”


    高台之上,嬴政也终于开口:“诸位爱卿所言,寡人皆明矣。”


    随着嬴政开口,满堂朝臣尽数闭嘴,恭敬的面向嬴政站定。


    嬴政继续说道:“今大秦粮草匮乏、官吏缺额、丁口不丰。”


    “然,楚乃强国也!”


    “灭楚之机,不可错过!”


    “寡人知若现下灭楚,则我大秦的局势会愈发艰难。”


    “但困难,是可以克服的!”


    隗状、魏缭、韩仓等人诉说的一项项困难,嬴政都一清二楚。


    但纵观嬴政的执政方针便可知嬴政有着一往无前、破釜沉舟的狠厉和勇气!


    在原本历史上,秦王政二十六年时,迁陵县额定官吏为一百零一人,实际上仅有五十人在编,缺额五十一人。


    这五十名在编官吏还大多都是老秦地的残疾人,以及因犯罪而被流放至此的老秦公务员、权贵和权贵子弟。


    人数少、质量差也就算了,这五十人中又有三十五人因需要服徭役赎罪而不在本县,无法到岗。


    秦王政二十六年的迁陵县事实上仅有二十五名官吏在执行公务,仅是额定官吏数量的四分之一!


    这还只是官吏方面的缺额,亭卒、除贼曹等兵力方面的缺额更为严重。


    就在这一年,迁陵县出现了一个三十人规模的盗贼团伙。


    一个小区保安规模的团伙,竟狂妄到直接攻打迁陵县衙,迁陵县却也只能据守县衙。


    在盗贼团伙久攻不下、退出迁陵县时,迁陵县甚至都不敢追击!


    要知道,迁陵县可是江汉地区相对繁华的大县。


    其他县的情况能有多糟糕,可想而知!


    但,祖不在乎!


    在大秦基层官吏和基层兵力已经匮乏到近乎于无政府状态的地步时,已为祖龙的嬴政依旧没有停下扩张的脚步。


    在两年后和六年后,大秦又分别发起了秦攻百越之战和秦伐匈奴之战,继续开疆扩土!


    而现在,大秦的基层官吏缺额问题远远没有秦王政二十六年时那么严峻,嬴政又岂会因官吏缺额便停下征伐的脚步?


    不可能!


    仰望着嬴政那坚定的目光,魏缭心中轻叹。


    若大王始终如此,未来的大秦可怎么办啊!


    魏缭突然萌生了一股去意。


    他可以陪伴这个国家一同成长,但却着实不愿为这個国家陪葬!


    就在嬴政说完铺垫,即将说出自己的决定之际,一阵高呼自御书房外传来。


    “启禀大王!长安君所部军情急报!”


    嬴政到嘴边的话都忘了说,当即喝令:“传!”


    殿门开启,憨夫在两名宦官的搀扶下飘进御书房。


    嬴政眸光猛然一颤:“长安君可无恙?!”


    对于这名追随嬴成蟜多年、屡次用身体为嬴成蟜挡箭的家兵百将,嬴政记忆深刻。


    嬴成蟜竟然派出家兵百将负责传讯,由不得嬴政不多想!


    憨夫挣开宦官,跪倒在地:“启禀大王!长安君无恙。”


    “长安君并上将军翦二部军报在此。”


    “长安君手书在此。”


    “请大王过目!”


    憨夫刚一进门,蒙毅就已自觉的走下高台。


    待憨夫从怀中取出两枚竹筒,蒙毅直接将竹筒取来,核验过封泥印信后将其转呈于嬴政手中。


    倒出桶内竹简,嬴政迫不及待的展开查阅。


    【启禀大王,我二部于十二年二月六日合兵向东追杀楚军溃兵。】


    【十二年二月十三日,我二部抵达楚都阖闾城,长安君往阖闾城与楚王商议罢兵和谈,却被楚王所拒,后长安君所部于阖闾城周边安营扎寨,上将军翦所部于阖闾城西二十里扎寨,并将战况上禀朝廷、等待王令。】


    【王令抵达之前,我部不曾有半点异动,始终保持围而不攻之势!】


    【然!十二年二月十五日晚,楚诏安军主将庄仇遣使往我军大营商议倒戈之事,并试图以夜袭我军军营之策诈楚,臂助我军入城。】


    【因夜袭先至、使臣后达,长安君不知庄仇意欲归降,衔尾追杀以搓楚军威。】


    【却不曾想!因楚国内乱,我军被楚军裹挟入阖闾城。】


    【为免我军将士战死,长安君被迫继续攻打阖闾城。】


    【十二年二月十六日,长安君被逼无奈、无可奈何、无计可施,不得不大败楚军、夺取阖闾城。】


    【此战,长安君所部阵亡将士三万两千六百二十人,阵斩楚军四万八千一百九十一人,阵斩楚太宰屈禾等执圭以上者十八人,俘环尹熊苌等执圭以上者六人。】


    【楚王请降!】


    【十二年二月十六日,秦长安君公子成蟜、秦上将军翦于阖闾城遥拜王上!一并请罪!】


    鼓鼓囊囊的竹简承载着王翦的惶恐和嬴成蟜的委屈。


    但嬴政看过之后却是双眼瞪大。


    寡人攻城的命令还没下达呢,你们就已经把城都打下来了?


    嬴政强压嘴角,将竹简交给蒙毅:“念与诸位爱卿!”


    蒙毅赶忙接过竹简,用最为嘹亮的嗓音将竹简上的文字念诵而出。


    随着蒙毅的话音,殿内群臣一片哑然。


    饶是他们通过观察嬴政的表情就知道嬴成蟜的战事必定顺遂。


    但他们万万没想到,竟能顺遂如斯!


    仅仅只是大半天时间,便夺下了阖闾城?


    那可是楚国的都城啊!


    他们本以为嬴成蟜攻破淅城的速度已经够快了。


    合着嬴成蟜还能更快!


    待到蒙毅念诵完毕,御书房内沉默数息后才爆发出一阵哗然:


    “打下来了?这就把阖闾城打下来了?那可是楚国的都城啊!竟可半日而下!”


    “长安君不愧为天下名将!本将着实打不出如此战役,本将自愧弗如!”


    “我等正在与大王争论是否要攻打阖闾城之际,长安君便已夺了阖闾城?那我等这些日子是在争论什么啊!”


    “长安君固然悍勇,只是这言辞……不愧亦为说客也!”


    所有将领的嘴角都在抽搐。


    他们已经习惯了嬴成蟜的速战方式。


    但他们不能接受嬴成蟜一边灭国一边道歉!


    被逼无奈、被迫灭国俘王?


    这是能被逼成的?


    怎么就没人逼着本将去灭国呢!


    扎心了啊长安君!


    魏缭等朝臣则是心生哀叹。


    他们光顾着劝说嬴政了,却忽视了在前线领兵的可是嬴成蟜啊!


    长安君一旦出笼,那是能拽的住的?


    就算是他们劝住了嬴政,也拽不动嬴成蟜啊!


    群臣心思各异,嬴政却早已拆开第二枚竹筒,满怀期待的取出了嬴成蟜的手书。


    【大兄!弟坦言,弟有过攻破阖闾城的心思,但却绝无攻破阖闾宫的心思。】


    【只是意欲如寿春城之战时那般逼降楚王而已,着实不曾想过俘获楚王啊!】


    【此战发展至此,皆是被逼无奈。】


    【弟实冤也!冤死我也!┭┮﹏┭┮】


    【大兄一定不会生气的对不对?ヾ(▽)】


    【大兄肯定不会生气的!()】


    (本章完)


    .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