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章 变法,变这天下的法!

作者:黑茶芝士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秦王政八年,八月八日。


    时隔两个半月,咸阳宫正殿内再次召开了大朝议。


    廷尉熊茂高声而呼:


    “传,长安君上殿!”


    一众廷卫口口相传,将熊茂的话一路传至宫外:


    “传,长安君上殿!”


    伴着声声高呼,嬴成蟜将秦剑和长戟交给宫门卫保管,身着将军铠、头戴圆盔,踏步入宫。


    一路走到正殿的高台之下,嬴成蟜轰然拱手,朗声开口:


    “末将嬴成蟜,拜见大王!”


    看着顶盔掼甲的嬴成蟜,嬴政目露欣慰,慨然赞叹:


    “王弟果真英武!”


    嬴成蟜拱手再礼:


    “谢王上夸赞。”


    嬴政身体微微前倾,担忧的发问。


    “王弟可已准备就绪?”


    嬴成蟜肃声回应。


    “末将已厉兵秣马,随时准备为王上而战!”


    嬴政欣然起身,朗声而赞:


    “甚善!”


    “今日王弟携我大秦军士出征,乃是为我大秦而战。”


    “寡人当长送王弟十里,为王弟壮行!”


    吕不韦:???


    你怎么突然来这么一出?


    现在外面多乱你知不知道?


    还出城十里相送?我替刺客谢谢你啊!


    吕不韦赶忙出声制止:


    “王上此举不妥。”


    “我大秦从未有大王为将军壮行而送十里者!”


    嬴政露出明显的犹豫之色,几秒之后才诚恳的看向吕不韦:


    “《吕氏春秋》有言:故善为君者,矜服性命之情,而百官已治矣,黔首已亲矣,名号已章矣。”


    “仲父您的书中就有说过:善于当君主的人,应该谨慎地保持住真情本性,因而百官就能治理了,黔首也就能亲附了,名声也能显赫了。”


    “仲父,寡人真的想送送王弟和将士们,这就是寡人的真情本性啊!”


    吕不韦大为诧异:


    “王上已经在读《勿躬》篇了?”


    吕不韦意外极了。


    根据他的教学安排,嬴政现在应该正在读《吕氏春秋·先识览》,现在嬴政怎么直接援引了《吕氏春秋·审分览》中《勿躬》篇的语句?


    难道嬴政正在主动学习甚至预习《吕氏春秋》?


    这孩子现在这么好学的吗!


    嬴政乖巧的点头回应:


    “上旬寡人便已熟读《先识览》,现在正在读《离俗览》。”


    “仲父所书,寡人多有不明。”


    “然仲父近来愈发忙碌,寡人也不愿打扰仲父,便在自行理解,许是有些偏颇之处。”


    吕不韦畅快大笑:


    “善!”


    “甚善!”


    “王上已有仁君之象啊!”


    吕不韦虽然一直将嬴政当做傀儡,但吕不韦却从来都没想过篡位,更没想过杀害嬴政。


    以他的政治智慧不难想到他现在的举动十分危险,更会让嬴政恨极了他,一旦得势就很可能会杀了他全族!


    那他图什么?


    其一,自然是权力,吕不韦渴望权力,也享受着权力。


    其二,便是实现他的理想,将大秦的以法治国改为人治当先、法治为辅、君主无为、有吕不韦特色的治国理念,然后帮助大秦鲸吞六国,进而将治大秦之道升格为治天下之道!


    为了完成这个目标,吕不韦编撰《吕氏春秋》,修订《秦律》,拖延嬴政亲政的时间,更殚精竭虑的教育着嬴政。


    可惜,大秦的法家理念深入人心,根本不是几年就能改变过来的。


    吕不韦已经是五十多岁的人了,随时都有可能死去,他的变法也随时可能因为他的死而停止。


    好在嬴政才二十一岁,正如初升的太阳一样冉冉升起。


    吕不韦设想的最好的未来,就是嬴政的思想完全变成了吕不韦的形状。


    嬴政接受《吕氏春秋》中任贤、择相、知人、纳谏等一系列约束君权的要求,吕不韦得以继续保持大部分权利,君臣二人合力变法,给这江山日月换个新天!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吕不韦都觉得这個想法只是一个梦想,甚至是妄想。


    但嬴政今天表露的态度却让吕不韦看到了希望。


    吕不韦迫不及待、无比诚恳的叮嘱:


    “王上切记,便是微臣再忙,王上但有不明也可随时来问。”


    “微臣所做之事较之王上的学习而言,不及万一!”


    “切莫因小失大啊!”


    嬴政赶忙拱手:


    “寡人知之矣!”


    “那,寡人为王弟壮行之事?”


    吕不韦避开了这个问题,只是温声劝谏:


    “道理从来都不是孤立的。”


    “正如德治当以法治为辅,无为却需有为而成。”


    “《重己》篇有言:有道者不察所召,而察其召之者。”


    “意思是说:祸患并非无故降临,而是人的所作所为招致而来,所以,君主应该修身以载道,尤其要重视招致祸患的原因。”


    嬴政若有所思:


    “便如孟子所言的: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


    吕不韦欣然颔首:


    “然也!”


    “而今天下纷乱,五国伐秦之战方才过去两年,各国对我大秦仍是虎视眈眈,咸阳城外并不安全,此乃岩墙也!”


    “王上若离城相送,那便是立乎岩墙之下,更是招致祸患之举。”


    嬴政恍然大悟的点头,又把话题拽了回去,诚恳的追问。


    “那仲父以为,寡人究竟该当如何?”


    吕不韦是不希望嬴政出宫的。


    吕不韦可以确定韩系外戚中一定有人想要刺杀嬴政!


    嬴政一死,王位就有了悬念,嬴成蟜和嬴扶苏都有机会。


    但他们是有机会了,凭着嬴政仲父身份才坐稳相邦之位的吕不韦可就没机会了,更别提实现什么理想。


    然而吕不韦同样不想打击嬴政的学习积极性,这可是嬴政第一次学《吕氏春秋》以致用,总不能让嬴政无功而返吧?


    略做思虑,吕不韦给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王上可送长安君至城门。”


    “如今大军已云集于城外,王上于城门处亦可检阅全军、全兄弟之情。”


    嬴政大喜拱手。


    “多谢相邦!”


    随即嬴政就快步下了高台,拉住了嬴成蟜的胳膊,雀跃而呼:


    “王弟,寡人送你出城,为你壮行!”


    嬴成蟜满是灿烂的笑容:


    “此乃全军将士之幸也!”


    看着两兄弟拉着胳膊往外走,吕不韦不由得露出笑容,轻声喃喃:


    “终究还是孩子心性。”


    长身而起,吕不韦看向群臣,朗声开口:


    “诸位同僚,王上亲送长安君,为将士们出征壮行,此乃仁君之举。”


    “我等身为臣子,自当随行相伴,为王护驾!”


    一众朝臣当即拱手:


    “唯愿同往!”


    他们想一起来,但嬴政却不想带着他们。


    吩咐蒙恬率侍郎围绕身周,嬴政就把吕不韦等人和自己隔离开来。


    确认左右没有外人,嬴成蟜笑着调侃:


    “以愚弟出征之事做契机,得那相邦欢心。”


    “王兄,你可得好好补偿愚弟!”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