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24章 府试奇才

作者:爱吃酸甜腌黄瓜的许长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翌日一早。


    诸葛亮那边,就派人过来了。


    说是发现了一个奇才。


    乃是潼关那边出的。


    还是潼关那边府试的第一人。


    潼关那边,是直接进行府试,乡试,为一体的。


    据说,还是吴与主持的。


    当听到诸葛亮派来的人,说是奇才后,独孤言顿时便来了兴趣。


    能被诸葛亮称为奇才的,那肯定不简单。


    想来,诸葛亮,是要让他一起去看看那位才子的答卷。


    于是乎,独孤言便直接去到了内阁办公的地方。


    内阁是以诸葛亮这个丞相为首办公的。


    其余六部尚书,也皆是在那里,以及一些六部的一些侍郎。


    等来到内阁后。


    独孤言便直接进了里屋。


    刚进门,他就看见,一群人,围在一起,叽叽喳喳的讨论着。


    赫然就是徐庶诸葛亮,还有李严。


    以及刘巴,黄权,张飞,关羽。


    李严是礼部尚书。


    张飞则是兵部尚书。


    而关羽,是刑部尚书。


    刘巴是工部尚书。


    徐庶是吏部尚书。


    这会儿,就是这些人,围着诸葛亮手中的一张纸。


    在叽叽喳喳的说着。


    这时,独孤言走进来的脚步声,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然后立马朝着独孤言望了过来。


    看到是独孤言来了。


    诸葛亮连忙招呼独孤言。


    “阳明,你快过来,快看看这份卷子。”


    一边说,诸葛亮还一边招手。


    见状,独孤言走了过去。


    诸葛亮立马便将纸张,递了过来。


    独孤言接过来之后,张飞他们就朝他围了上来。


    见状,独孤言心中无语。


    至于么……


    一份答卷而已。


    于是,他便拿在手上,开始看了起来。


    然而这一看,他便愣住了。


    因为,这答案,简直就是绝了。


    只见上面的题目。


    是这样问的。


    说是,假如一个地方,发生天灾,然后引起饥荒。


    然后你是当地最高的官员,那你该如何做,才能解决灾民,不让灾情继续升级,最终怎么能让灾民能渡过这个难关。


    而且现在的粮价,达到了平时的三倍。


    普通老百姓,如何能买的起粮食?


    整个问题,就是这样的。


    让学子们来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非常的难解决。


    古代交通不便。


    要去别的地方运粮,损耗更大。


    而且,整个地区都是灾民,按照这个时代的地方财务情况,用钱,根本就没办法解决。


    因为没有那么多钱。


    一个人,如果一天吃的,要三钱。


    那几万个人,就是十几万钱。


    这样的消耗,怎么能负担得起呢?


    其实这个问题,还是很难的。


    地方上的钱财解决不了。


    粮食的价格,还翻了几倍,


    加上,朝堂根本帮不上忙。


    试想一下,这个地方,都出现天灾了。


    那其他地方也是会有的。


    路途又遥远,朝庭帮不上什么忙的。


    大概率,只能靠地方自己去解决。


    当然也不会说什么都不帮。


    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回到答卷上。


    这个学子回答的,那就有意思了。


    简直就是绝了。


    独孤言看完之后,才明白,难怪诸葛亮会说发现了一个奇才。


    只见,这人是这样回答的。


    如果,粮食的原价,在一百钱一石的话。


    现在涨至三百钱一石。


    那他作为地区最高官员,就朝那些粮商购买粮食。


    原本三百钱一石,那他就三百五十钱,向那些粮商购买粮食。


    这第一步,是先主动继续抬高粮价。


    那些粮商,见到有利可赚取,当然愿意啦。


    上面的答案是这样写的。


    而独孤言他们,也当然认为,那些粮商,会出售给官府粮食。


    继续往下。


    按照这个学子描述的。


    只要粮商肯卖粮。


    那就已经差不多成功一半了。


    接着,只需再次利用舆论,抬高粮价,将一石粮的价格,抬高到四百钱。


    然后继续收购那些粮商手中的粮食。


    写到这里。


    其实这个学子还给出了两条可能会发生的情况。


    第一,那就是,粮商手中的粮食,有可能会被官府收购得差不多了。


    等到没粮可卖的时候。


    这个时候,那些粮商,很有可能,会从外地拉粮食过来。以此来赚钱。


    等到他们敢拉大量粮过来的话。


    那就停止收购粮食,然后开仓放粮。


    接着,在设立一些卖粮点,将粮食的价格卖到天灾还未出现的价格。


    随即,在用官府的宣传手段。


    让那些粮商知道官府的粮食,已经足够渡过这次天灾了。


    当然,还可以,制造假像,派遣一支人马,从帝都的方向,往这边运粮。


    让粮商们心慌。


    他们自然会以为,官府之前收购了那么多的粮食,再加上朝廷的救援粮。


    可能是真的足够渡过这次危机了。


    如果他们再不低价抛售手中的粮食,那等粮食一坏的话,他们就血本无归了。


    到这里粮价的问题,算是解决了。


    这第二条可能,则是,粮商手中的存粮,还有。


    官府的府库,无法做到买空。


    这就需要实行另一个办法了。


    那就是,在外地,制造舆论。


    说这里的粮食价格,已经飙到天价了。


    等到外地的粮商,来到这里打探,发现真的如此。


    那就会把他们手中的粮食也拉过来。


    趁此机会,发一笔大财。


    然而等他们到来这里后,也像第一个办法那样,停止收购粮食。


    路途遥远。


    那些从外地拉粮过来的粮商,最终的结果,也只会是像第一种情况那样,低价抛售那些手中的粮食。


    如果他们不抛售,那样的话,拉回去他们那里。


    粮食早就坏掉了。


    不得不说,这两种情况,无论是哪一种,都能解决粮食的价格。


    而且还不是空谈。


    诸葛亮他们,一看,便知道这个办法,是真的可行。


    接着,往下还有。


    解决粮食的价格,还不能真正的解决天灾造成的饥荒问题。


    因为很多人,其实是根本连低价粮食,都买不起的。


    所以,这位学子,接下来写下来的答案,更是妙极。


    按照他的意思,只需利用他地区高官的身份。


    邀请那些当地豪族的人,整天吃香的喝辣的。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