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52章 魏叔玉正式上朝

作者:磕磕绊绊的我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咚咚咚……


    随着鼓楼敲响,假寐的魏叔玉睁开了眼睛,然后跟随群臣进入了皇宫。


    一系列繁杂的流程后,魏叔玉被安排到了殿外。


    监察御史有上朝之权,但那也仅限于弹劾之时进谏。


    寻常时候,他的位置还是在大殿之外。


    今天的国事可不少。


    尤其是松赞干布臣服于大唐,这件事办的很隆重。


    光这一项仪式,约摸着就得小半天。


    然后就是处理国事。


    朝堂开会的流程分四步……


    一,朝集:就是百官进谏。


    二,开言:皇帝发言,强调治国方针,阐述朝廷政策。


    三,奏章:群臣轮流上奏本,汇报自己所管辖的事物。


    四,议事:根据群臣的奏本,展开讨论。


    这些完了之后,皇帝基本会问一句,群臣还有没有事,没有就退朝之类的话。


    这时候差不多就是弹劾的时间了。


    而像魏叔玉这样的谏臣,如有弹劾的话需要提前告知太监,太监自会在即将结束的时候,引领着带进大殿,不过还是站在最后方。


    “诸卿可还有本要奏。”


    李世民坐在龙椅之上,自然看到了魏叔玉。


    “启奏陛下,臣有本奏!”


    群臣不由往后看了看,只见魏叔玉手持笏板,对着李世民躬身。


    “是叔玉啊。”


    李世民和善的笑了笑:“这是你第一次正式上朝吧,可有紧张?”


    群臣闻言,不由在心中翻了个白眼。


    魏叔玉都在太极殿闹过好几次了,紧张个屁的紧张啊。


    该紧张的是我们好吧。


    “谢陛下挂念,臣还适应。”魏叔玉回应一句。


    “你且上殿前来,站后面朕听不太清。”李世民笑着说了句。


    听不清?


    李世民这话音落下,群臣纷纷提起了心神。


    殿前奏事,无大事不可,无大功不可……


    莫不是又要拿谁开刀了?


    “诺。”


    魏叔玉领命,紧接着昂首挺胸,步履从容的从诸官身边经过,走到了大殿最前方。


    “叔玉,说说吧……”李世民语气故作轻松的问道。


    “陛下……”


    然而,魏叔玉刚想开口,长孙无忌却率先发难了。


    “陛下,象牙笏板乃是五品以上官员才能持有,魏叔玉区区八品御史,手持象笏,已是坏了仪态。”


    随着长孙无忌的话音落下,群臣这才注意到魏叔玉手中的象笏。


    朝会能进入太极殿的,基本都是象笏。


    长孙无忌不说,他们还真没注意到这个细节。


    “长孙司空,我手中这象笏,乃是我父亲之物,不过是借用一下罢了。”


    魏叔玉不慌不忙的回应一句。


    “借用?”


    长孙无忌冷笑一声:“自太上皇定下五品以上官员才能手持象笏之后,已有了明确划分,何来借用一说?”


    “今天你能借笏板,是不是明天你就要借官服、借官职?”


    “这是朝堂,不是小孩子过家家。”


    长孙无忌一席话说得铿锵有力,引的群臣皆是点头附和。


    长孙无忌亦是自信满满。


    这下看你还有什么话说。


    “这么严重吗?”


    魏叔玉看了看手中的笏板,在众人不敢置信的目光下,对着李世民一躬身:“陛下,臣弹劾吏部尚书高士廉玩忽职守、有渎职之嫌!”


    群臣傻眼。


    啥情况?


    说你笏板问题,你扯什么高士廉?


    虽然他是长孙无忌的舅舅,但也没你这种弹劾法的吧。


    “魏叔玉,你休要胡搅蛮缠,现在说你笏板之事,关吏部何事?”长孙无忌愤怒的质问。


    魏叔玉直起身:“封官不是吏部的事情吗?他们只给了我文书、官服,没给我配备笏板啊。”


    “……”


    群臣无语。


    就这么点破事,你就弹劾人家。


    “混账!”


    长孙无忌都快被气疯了:“你到底懂不懂官场规矩,象牙笏板吏部自然会准备好,可你一个八品小官,只能使用竹笏,竹笏是什么知道吗?就是竹子。”


    “自己劈个竹子,自己做不就行了吗?”


    魏叔玉恍然大悟。


    “你是说,竹笏都是自己搞的啊。”魏叔玉问道。


    “陛下,魏叔玉君前失态……”


    不理会魏叔玉,长孙无忌对着李世民躬身。


    “长孙司空且慢。”


    魏叔玉笑着制止道:“你说我手持我爹的笏板不对,那不知这属于什么罪行呢?”


    “君前失仪,属不敬!”长孙无忌想也不想的回道。


    “哦,是吗?”


    魏叔玉笑着道:“这也是太上皇当初定下的?”


    “这……”


    长孙无忌麻瓜。


    当初李渊只说了五品以上持象笏,倒也没说什么罪名。


    象笏只是记录东西用的办公用品,谁吃饱了撑的造这玩意破坏规矩。


    官阶到了,吏部自然会有安排。


    “既然太上皇没说什么罪名,又何来失仪一说?”


    魏叔玉眯起眼:“亦或者,咱们把太上皇请来,看看他到底怎么定罪?”


    长孙无忌再次语塞。


    现在整个朝堂谁不知道你跟太上皇穿一条裤子的。


    玺印那批发的那叫一个流畅。


    群臣见状不由摇头。


    得,长孙无忌又败了。


    这也是个铁头娃,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就没见他赢过一次老魏家。


    “行了。”


    李世民终于出声制止:“不过一点小事就别揪着不放了,叔玉第一次上朝,可以理解。”


    然后李世民又看向魏叔玉:“念你此次初犯,朕既往不咎,以后就别犯这种小错误了。”


    “诺。”


    “谢陛下。”


    两人齐齐躬身。


    “时间不早了,叔玉,有奏就赶紧禀奏吧。”李世民又说道。


    魏叔玉的面色终于凝重了起来,他缓缓躬身,将笏板置于面前,挡住自己的脸,眼望笏板,开始阅读……(挡住脸,以示对天子的敬意,顺便看小抄)


    “陛下,臣以为当今天下虽有盛世之象,却仍拮据,百姓虽不至于饿死,却依然清贫,朝廷沿袭上古之治,做到了一切,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百姓疾苦之问。”


    “臣以为,若说盛世,倒不如说是假盛!”


    “就好比这次天灾,仅两地,就耗光了大量国库积蓄,若是再来一场、两场呢?”


    “朝廷还能拨的出赈灾物资否?”


    “若是此时外邦又对大唐发起进攻呢?”


    “朝廷又是否还拿的出粮饷?”


    “臣以为,大唐虽强,却只是表面,实际经受不住多重打击……”


    随着魏叔玉的话音落下,不少臣子亦觉得有理。


    不说其他,光这两次的天灾就是最好的例子。


    所有臣子万众一心才堪堪度过去,属实不易。


    若是魏叔玉能在不影响他们利益的情况下,想出一个办法,他们自然会全力支持。


    “哦?”


    李世民配合的点点头:“依爱卿之言,大唐应该做出何等改变?”


    魏叔玉深吸一口气,眼神逐渐坚定,他对着李世民郑重的施礼。


    平稳而豪迈的声音一字一字说出,犹如一颗颗炸弹在太极殿炸响,惊的百官齐齐变色……


    “民富国强,民殷国富。”


    “臣恳请陛下重商,提高商人的地位,并实行商税之策,以增国库收入!”


    (唐朝无商税,仅有关市税。关:过关卡的时候需要交钱。市:在互市做买卖的时候需要交钱。)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