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4章 银子,和脸面哪个更重要

作者:明末:崇祯你先别登基容我诈个尸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响亮的耳光,回荡在空旷的皇极殿内。


    百官愣住了!


    孙承宗、秦良玉、温体仁和朱由检也愣在了那里。


    这是陛下第几次掌掴魏忠贤来着........


    郭允厚更是陷入了石化状态,脸色也变的更红了几分。


    只不过,刚刚是因为被魏忠贤驳斥羞恼。


    而此刻,却是因为皇帝替他说话而感到激动!


    那可是魏忠贤!


    曾经只手遮天的存在,现在,陛下竟然为了自己,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抽他耳光?


    看看魏忠贤脸上的掌印,清晰的一批!


    两行清泪,刹那间涌出眼眸,他深深一躬,言语哽咽:“臣,谢陛下体谅!”


    朱由校摆了摆手:“不必如此,你刚刚的后面想说的,是让朕为各卫所祠堂出把力吧?”


    “这事儿,朕可以帮忙!”


    “什么?”


    郭允厚大感意外,其他的本意,不过是想借这个理由让朱由校增加拨款,却不想竟被一口答应了!


    身为兵部尚书的孙承宗也站了出来:“陛下,此事可开不得玩笑!”


    朱由校淡然说道:“朕乃一国之君,自然是一言九鼎!”


    “卫所乃大明根基,能够让为国战死的士兵们有个归宿,这也是朕份内之事。”


    说到这里,他回到龙椅上坐下。


    “今日是朕万寿!”


    “诸位爱卿难得共聚一堂,朕便借着这个机会,将此事定下!”


    “兵部!我大明如今共有多少卫所?”


    孙承宗忙道:“回陛下,两京十三省,共计四百九十三卫,两千七百八十三个千户所!”


    “工部!按照岳王庙的规制,建一座祠堂需银钱几何?”


    工部尚书吴淳夫脑袋瓜子都快转冒烟儿了,延迟了数十秒后,才出列答道。


    “回陛下,至少要白银七千两!”


    “若是四百九十三卫各建一所,需耗银三百四十五万一千两!”


    朱由校的嘴角抽了几下,这个数目,有些出乎他的预料!


    但既然话都说出来了,再反悔岂不是在打自己的脸?


    三百多万两银子,和脸面哪个更重要?


    不!


    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花了这三百多万两银子,能收拢一批忠心!


    只是抱着能省才省的想法,他清了清嗓子,向吴淳夫道。


    “近来工部要忙着为京营打造新的装备,所以,朕觉得建造祠堂之事可以外包出去!”


    “外包?”吴淳夫愣了片刻,但很快就反应过来,“陛下的意思是,让民间的匠人来负责此事?”


    朱由校点头道:“没错!传诏各省,公开竞争,在保证质量和工期的前提下,谁给的价格最低,祠堂便交给谁来建!”


    “谁敢在这件事情弄虚做假,定斩不饶!”


    “有罚便有赏!能够保质保量的完工,朕不吝赏赐!”


    郭允厚的脸色很难看。


    貌似自己才是大明最大的包工头?


    明朝立国之初,沿用了元朝对匠人的政策,将手工业者一律编入匠籍,隶属于官府,世代相袭,实行轮班或住坐为国家服役。


    虽然自嘉靖四十一年起,轮班匠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让轮班匠制度名存实亡,可工部还有大量在册的住坐匠能够调用,而且还是只用管饭,不用发饷的那种!


    可现在陛下竟然放着不要钱的匠人不用,反而要把工程交给民间的那些泥腿子去做?


    这让他感觉自己被嫌弃了........


    殿内的地火龙烧的很热,他擦了把额头的细汗,决定再争取一把。


    “陛下,给京营打造兵甲,只需铁匠和皮匠等匠人。”


    “泥匠、木匠、石匠之类的匠人还是能够抽调一些的。”


    朱由校摆了摆手,一脸神秘的说道:“抽调?没必要!这些匠人朕还有别的用处!”


    “祠堂之事就此定下,不必再言!”


    匠人再多,他都不嫌多!


    他只怕到时候不够用!


    大明的科技之路还有很长,他脑子里有太多太多的东西,只有遇到合适的人才能拿出来!


    比如,蒸汽机——王徵,热武器——孙元化,青霉素——吴有性,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总之所有的匠人,在他的计划中,都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竞标的决定一出来,朱由校暂时连那五万两银子都不用出了,就很奈斯!


    他很享受国库穷的跑耗子,而自己的内帑盆满钵满的感觉。


    虽然该出的钱还是要出,可他就是享受这种感觉,特别是当户部尚书可怜巴巴向自己讨钱的时候.........


    此事敲定,殿内的武官们纷纷拜谢。


    “臣代将士们谢过陛下!”


    自古以来,纪念将军的祠堂有很多,纪念某一支军队的祠堂也有不少。


    但每个卫所,都设一个祠堂,还是从未有过的先例!


    大明在,祠堂在,香火永不灭!


    这让他们大为受用,这种被人放在心里的感觉,很棒!


    而孙承宗更是捋着胡子在一旁不住的含笑点头,他看向朱由校的目光里,也多了些赞赏。


    没错,就是赞赏!


    老师对学生的赞赏!


    这是咱老孙教出来的弟子,果然不一般..........


    本该是皆大欢喜的结果,却有一部分文臣们,脸上却显的不太高兴。


    文贵武贱,或是穷兵黩武!


    这似乎是历朝历代都无法摆脱的,二选一的宿命!


    如今皇帝重视武人,那么,文人的地位必然会受到影响!


    只不过,今日是万寿大典,皇帝刚用祠堂收了武人的心,若是此时提出意见,定会引起那帮子勋贵和武官的众怒。


    所以,他们只能硬着头皮,和勋贵武官们一起高呼陛下圣明。


    至于他们心里的真实想法,只有日后才能知晓了。


    这件事情刚告一段落,魏忠贤又从门外的侍卫那里得到了消息。


    继秦良玉之后,袁可立和郑三俊也进宫了!


    除了他们二人之外,还有洪承畴、张福臻、王徵、吴有性、张景岳、方国梁等一众之前曾下旨召回的官员!


    此刻,这些人都在殿外侯着,像是约定好的一样。


    不过这也能够理解,毕竟今天也算是个大日子,天知道皇帝召自己进京干啥,趁着皇帝心情好的时候面圣,总好过他发脾气的时候见面不是么?


    万一.........


    皇帝一高兴,直接封自己一个内阁大学士呢?


    这也不是不可能的嘛!


    那温体仁便是最好的例子!


    听了魏忠贤的禀报,朱由校闻言大喜。


    “快!让他们进来!”


    “朕等他们等的花儿都谢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