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76章 斩获和伤兵

作者:凶名赫赫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温越神情自若,指挥着清理战场。


    无需青牙军出手,神机营和曹变蛟的麾下主动承担起这份工作。


    他已与众人达成协议,无论战场上收集到多少首级,他都会慷慨地分享给每位参与者一份。


    对于明军而言,首级的收获至关重要。


    哪怕是神机营中那些养尊处优的战士,也兴奋异常,笑声震天,挥舞着短斧,一颗颗清军的头颅在欢笑声中落下。


    清军的伤兵也未能幸免,所有散落的兵器与旗帜被统一收缴。


    就连清军的战马,无论死伤,都被视为珍贵的肉食资源,悉心搬运至一旁,等待处理。


    马肉,其口感与酱牛肉相似,尤其是马板肠,堪称美味。


    当然,这得是烹饪得当的情况下,否则口感又酸又粗,难以下咽。


    不过在这个时代,肉食稀缺。


    因此,这些战死或受伤的清军马匹,被士兵们像珍宝一样抬至一旁,由火兵开膛破肚,准备晚上大快朵颐。


    清军仓皇逃窜,留下了许多来不及处理的尸体,需要砍下的头颅数量不少。


    砍下首级后,尸体上的盔甲衣物也被悉数剥下,裸露的无头尸身被扔入民夫挖掘的深坑,撒上石灰深埋,以防疾病蔓延。


    张霖若多次呕吐,面色苍白,却仍坚持陪伴在温越左右。


    此时,曹变蛟、吴三桂等人凯旋归来,个个面带笑容。


    众人心情急切,想要知道这场战斗的最终结果。


    随着战场的清扫工作接近尾声,负责统计的镇抚官前来向温越和张霖若报告战果:“报告大将军,监军大人,此战我军共斩首一千三百七十四颗,缴获战马四百八十九匹,骡马二百四十二匹,以及大量盔甲……”


    未等他汇报完毕,付崇英便兴奋地高呼:“一千三百七十四颗首级,加上先前的包抄战,这么说来,我军总共斩首一千九百六十五颗?”


    吴三桂的喜悦溢于言表,大笑道:“这还是有些建虏的尸体和伤员被他们带走了,不然,缴获的头颅还会更多,打得漂亮啊!”


    曹变蛟点头赞同:“光是斩首数就达到一千九百六十五,攻打我军大阵的敌军各旗,伤亡人数绝不会少于五千!”


    众人听闻到此,都是震惊。


    青牙军一出,全军斩首数竟高达一千八百多,这真是惊人的战绩啊!


    温越微微一笑,身旁的青牙军诸将也是神色平静。


    这样的战果对他们而言已不足为奇,似乎打胜仗、斩获颇丰已成为家常便饭。


    唯有监军张霖若,虽然内心喜悦,但见众将随意插话,缺乏臣子应有的礼节,略感不悦。


    他轻轻咳嗽几声,制止了众人的喧闹,示意镇抚官继续汇报。


    镇抚官正欲继续,却见后方尘土飞扬。


    原来是都督洪承畴与监军王恩宠闻讯赶来。


    他们听说青牙军大获全胜,更斩杀了敌方的郡王阿济格,再也坐不住中军,急切赶来。


    ……


    一见到温越等人,洪承畴先是关切问候,随即迫不及待地询问战况。


    当他听到报出的首级数目时,不禁放声大笑,身旁的其他将领们也个个喜上眉梢。


    然而,洪承畴心中更挂念另一事:“平虏伯说击毙清军郡王阿济格,此事确凿无误?”


    他由衷期盼这是事实。


    此战初起,己方就损失了一位总兵,这让诸将如何向朝廷交代?


    但倘若能斩杀清军一位郡王,不仅功过相抵,更是大功一件。


    温越点头确认。


    而张霖若面带得意之色,点头道:“确有其事,我亲眼目睹,阿济格被我青牙军的火炮轰死!”


    洪承畴环视四周,满怀期待地问:“那王师是否缴获了阿济格的尸体和军旗?”


    张霖若的神情,顿时变得遗憾:“并未缴获。”


    唉!


    在场众人齐声叹息,特别是曹变蛟等人,脸上满是懊恼。


    哪怕斩杀阿济格的事实确凿,可没有尸体和军旗,将来论功行赏时,难免会遭受质疑。


    就算有监军王恩宠和张霖若的证实。


    但未来朝廷的纷争和言官的争论在所难免。


    张霖若道:“虽未缴获敌首,但击毙敌酋之事,确凿无疑。


    “相信圣上自会有英明决断,不会让忠勇将士心寒。”


    王恩宠也表态:“本监军自会如实向圣上禀报,为前线将士请功。”


    诸将对此事极为关切,都纷纷向张霖若与王恩宠行礼,诚恳地说:“如此,就拜托两位了。”


    显而易见的是,监军张霖对军功的渴望溢于言表,无需他人提及,他自会积极争取。


    而监军王恩宠尽管性情冷峻,但对皇上的忠诚无以复加。


    前线战况,他会据实呈报,毋庸置疑。


    尽管如此,温越认为仍需适当用银钱活动一下,以确保功绩得到应有的认可。


    在众人沉浸于对胜利的喜悦与功勋的憧憬中时。


    温越却向镇抚官问道:“我们在这场战斗中究竟损失了多少人?”


    镇抚官回答道:“禀报大将军,盟军的伤亡情况尚在统计中。


    “但青牙军的损失已经明确,共有六百多人受伤或牺牲,其中包括一百七十六名阵亡者,一百十九名重伤员,其余为轻伤,多数在治疗后短期内即可康复。”


    在温越的指挥下,青牙军的损失情况得到了迅速统计。


    这一点与曹变蛟等其他将领形成鲜明对比,他们似乎并不太关心自己麾下的伤亡。


    青牙军的伤亡主要集中在骑兵中,尤其是多死和重伤者。


    而轻伤者多为步兵。


    骑兵在短兵相接的激烈交锋中,生死往往只在一瞬间,要么战死沙场,要么重伤倒下。


    相比之下,步兵阵地由于装备精良的火炮,能够有效阻止敌骑接近。


    加之身着坚固盔甲,面对敌军箭矢,大多仅受轻伤。


    除非被标枪击中或在与敌军枪兵的直接搏斗中受伤,否则重伤或阵亡的情况较少。


    而青牙军在战场上斩获的敌首,却大多来自骑兵。


    甚至一些被明军火炮和火箭击毙的清兵尸体及伤员,也被他们夺回。


    在步兵阵线,斩获敌首的情况相对较少。


    这主要是因为清军骑兵撤退时,他们往往将己方的死伤者拖上马背迅速撤离。


    而青牙军的步兵,受限于速度,难以追击。


    面对清军骑兵的逃窜,青牙军虽有心拦截,却也力有未逮。


    毕竟车阵的每面仅有数十杆火枪,火力覆盖有限。


    让温越感到欣慰的是,根据的统计,尽管青牙军有伤亡,但没有出现阵亡将士的头颅被敌军割走,用以邀功的情况。


    根据得来的情报,为了应对青牙军的崛起,皇太极甚至颁布了专门军令。


    任何斩杀一名青牙军士兵的,普通士兵可立即晋升为专达,甚至分得拨什库;


    而包衣出身的士兵,可以立即抬旗,身份质变,可见对青牙军的斩杀之心。


    幸运的是,直到战事进行到现在,还没有一个青牙军士兵的首级落入清军之手。


    听到镇抚官的报告后,温越默然片刻,随后道:“带我去看看伤员和阵亡的军士。”


    洪承畴亦深感悲壮,慨叹道:“将士们在沙场血战,为国捐躯,我等理应亲自探望,以示慰藉!”


    身旁众人纷纷表示赞同。


    于是大家一同前往丘陵后方,这里已经搭起了数顶帐篷,形成了一个小型战地医院。


    此时,大量的青牙军医士穿梭其间,紧张地为受伤的各军将士进行救治。


    由于青牙军医士数量众多,医术高超,不仅本军伤员得到及时救治,就连曹变蛟部、神机营、吴三桂等部的受伤将士也被抬到这里接受治疗。


    当然,青牙军的伤员总是被优先安排救治。


    受治疗的主要人群是军阵左翼的神机营战士。


    虽然交战时间不长,但在清军骑兵的箭雨下,受伤者众多。


    他们的简易盔甲连清军骑兵的弓箭都无法完全防御,若不及时救治,许多人将因失血过多而丧命。


    在青牙军医士的紧急救治下,这些伤员得以迅速止血,稳定伤情。


    当一行人踏入这片战场的临时救治所,耳畔立刻被伤兵此起彼伏的痛苦哀嚎所充斥。


    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血腥与消毒药剂的混合味道。


    大批的辎重部队和民夫,在青牙军医官的指挥下,如同流水线一般,将一担担伤兵从战场上接力运送到这里。


    每个救治帐篷外,熊熊燃烧的火堆上,大锅里的沸水翻滚,这是为即将进行的消毒工作准备的。


    幸运的是,这场战斗中,各军并未遭遇清兵的火炮部队,因此大多数伤员都是箭伤。


    只要不是致命部位,只要救治及时,大多数士兵还是有望重获生机。


    然而,清军的箭矢设计残忍,处理这些伤口绝非易事。


    它们箭头宽大,血槽深邃,导致伤口缝合异常困难。


    更甚者,箭头带有倒刺,直接拔除将导致无法控制的出血。


    救治时必须先扩大伤口,再小心翼翼地取出箭头。


    在缺乏麻醉药的时代,士兵们在忍受割肉之痛时的哀号声震耳欲聋。


    除了青牙军将士们可以忍受剧痛的同时,咬牙不哼。


    神机营等其他部队的士兵,则是痛哭流涕,令旁观者心绪不宁。


    血流成河的场景,更是让胆小者望而生畏。


    洪承畴一行人,目睹了青牙军的医疗手段,不禁为之震惊。


    在救治前,他们先用沸水和盐水彻底清洁伤员的身体和伤口。


    这一过程要反复进行多次,使用大量洁白的棉花,浸透一种名为酒精的液体,仔细清除伤口上的血块。


    对于重伤员,所需的棉花数量更是惊人。


    酒精,据温越所说,是从白酒中提炼出来的,能有效预防伤口感染。


    这些方法无疑都是先进有效的。


    但救治一名普通士兵所消耗的资源之巨,如何能够长期维持?


    如今这时代,战场上的救治条件简陋到令人难以置信。


    除了少数家丁和正兵营的精锐,可能用布条勉强包扎伤口。


    其他寻常士兵,使用食盐水或白酒清洁伤口的情况极为罕见。


    原因无他,只因将领们吝啬于消耗这些宝贵的资源。


    而目睹青牙军的医疗手段,众人不由得心生敬佩。


    他们这才明白,正是这种不惜代价的医疗保障,消除了士兵们的后顾之忧,铸就了青牙军的无畏精神。


    但同时,他们也知道,诸将中只有温越才会如此大手笔地投入于士兵的救治。


    救治流程远不止于此。


    在反复清洗伤口后,医生们会精心敷上药膏。


    再用名为纱布的材料,将伤口包扎得严丝合缝,确保伤口在愈合过程中不受感染。


    随后,定期更换药物,配合口服药物,直至伤员完全康复。


    洪承畴一行人,以及周围围观的民夫,对青牙军的医疗条件表现出既羡慕又惊讶的复杂情绪。


    温越对此却显得淡然。


    在他看来,生命的价值远超于任何物质财富。


    对于明末时代的将领,士兵的伤亡不过是冰冷的数字。


    但对于温越,每个数字背后都承载着一个鲜活的生命。


    毕竟,培养一个成熟的士兵,需要的不仅仅是时间,还有无数的心血与资源。


    从婴儿到成年,至少十八年的成长历程,背后是难以计量的投入。


    哪怕末世中,人命往往被轻视。


    可在温越眼中,每条生命都弥足珍贵。


    尤其是那些受伤的士兵,他们若能康复归队,将再次成为战场上无价的财富。


    青牙军的医疗团队,以其专业和效率,为战场上受伤的将士们带来了生命的希望。


    那些原本绝望,认为自己即将步入死亡的士兵,在得到及时救治后,无不感激涕零。


    在明军各部,或许有人对青牙军的优越条件心生嫉妒。


    但没有人会对这些挽救生命的医士,抱有不满或嫉妒之情。


    温越一行人巡视了各个救治帐篷,受伤的青牙军士兵们安静地躺在担架上。


    当其他将领经过时,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的是淡漠。


    但当温越出现在视野中,他们的脸上立刻显露出激动和崇敬之色。


    总医官王学田向温越汇报:“我青牙军的伤兵中,轻伤者全部有望痊愈,而重伤者中,接近一半的人也能够被救回。”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