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58章 只能靠温越了

作者:凶名赫赫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这段消息犹如晴天霹雳,令洪承畴、张霖若和王恩宠等人大为震惊。


    往昔的沉稳不惊此刻荡然无存。


    柏恩光的战况出乎所有人预料,每当夜不收带回的战报刚至,新的战况又已发生剧变,每一次变化都迥异于前。


    柏恩光军中的连番溃败,让人难以置信。


    连温越也感到不可思议,柏恩光虽狂妄自大,但其部下战斗力不容小觑,何以会在首轮交锋中就被清军击溃?


    那些战车与佛郎机炮,难道只是摆设?


    更何况,曹变蛟近在咫尺,双方兵力相当,相互支援,理应不易落败。


    然而夜不收再次探查获得的消息,最终确认了最不愿接受的事实。


    京营总兵柏恩光确已战死沙场。


    其麾下亲兵全军覆没,但正兵营和车营主力尚存。


    在清军的追击下,柏恩光残部与那些挖掘壕沟的民夫汇聚成一股庞大的溃兵流。


    向着中军方向以及祖大寿所在处逃散。


    洪承畴等人的脸色阴沉如铁。


    松锦之战才刚刚拉开序幕,己方就已折损一名总兵,这场战争的前景,无疑蒙上了一层浓重的阴影。


    众人目光转向东南方,越过连绵的丘陵矮岭,一阵阵哭喊哀嚎隐约传来,如同悲歌在风中回荡。


    原野上,无数的小黑点如同蚂蚁般密布。


    那是溃散的人马,遍布山岭,数量之多,难以计数。


    看着这溃败的惨状,中军众人无不紧咬牙关,心中涌起无尽的愤懑。


    如此沉重的失败,不仅是对士气的沉重打击,更是对大明军威的极大羞辱!


    青牙军的将士更是怒火中烧,对眼前的景象深感痛恨。


    温越深吸一口气,心中涌起一股苦涩。


    他意识到自己对明军的战斗力评估过高。


    这种依赖家丁制的作战模式,已经与时代脱节,无法适应现代战争的需求。


    清军因他的影响,发生了巨大变革。


    普通明军与之交锋,优势荡然无存。


    回溯历史,松山之战初期之所以能有可圈可点的表现。


    实则是因为清军数量较少。


    明军以二三十万之众对抗四万五千清军,虽有小胜,但总体上陷入僵局。


    然而当前,当皇太极倾全国之力支援,双方兵力达到平衡时。


    明军再以之前战术临敌,大败是不可避免的。


    如今,明军整体实力并未显著提升。


    而清军却拥有了更为先进的火器。


    即便八旗军在前几年遭受重创,但当双方兵力相等时。


    清军可调动的兵力更加充裕,优势愈发明显。


    据温越所知,柏恩光部的溃败,实则源于几个车营率先败北。


    这些军中油子,即便手握重器,火力强大,却一触即溃。


    波及后方的正兵营,连累柏恩光陷入绝境。


    尽管温越对柏恩光个人并无好感,但对其力战至死的英勇,仍怀有深深的敬意。


    此役之后,温越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


    兵痞兵油子不可取,家丁制亦不可行。


    此刻,张霖若的神情不再有往日的飞扬神采,眼前的景象对他造成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作为一名文人,面对战场的残酷现实,他感到手足无措。


    他本能地向温越靠近,声音颤抖着说:“平虏伯……这,这我们该怎么办才好?”


    洪承畴虽内心惶恐且怒不可遏,但身为久经沙场的老将,迅速恢复了冷静。


    他转向温越说:“平虏伯,我们必须立即支援,绝不能让溃败的士兵冲击中军的阵线,更不能影响到攻山的祖大寿部和李鸣负部!”


    温越点头同意,眼下的清兵虽四处攻击各翼,但主要还是试探性质的行动。


    如果任由清军逐一击溃明军各部,误以为明军不堪一击,士气大涨,那么未来的战斗将更加困难。


    当前的首要任务是保护祖大寿的侧翼。


    防止溃败的士兵和随后而至的清军骑兵,对黄土岭战事造成影响。


    黄土岭的战略位置至关重要,必须坚守并迅速攻克。


    这样才能保证明军整体战略布局不受影响。


    同时将京营士兵溃败、柏恩光阵亡,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洪承畴作为一位深谙兵法的将领,他的冷静和敏锐判断得到了温越的认同。


    不过,洪承畴没有特别提及前线的曹变蛟部队,显然对他们的战斗力仍抱有信心。


    事实上,尽管清军攻势猛烈,曹变蛟的部队依然阵脚未乱。


    果然这历史上的知名人物,确实有其独特之处。


    ……


    在黄土岭下,祖大寿敏锐地捕捉到了柏恩光败军的动向。


    正向东南方撤退,形成一道弧线,车营与骑兵交错。


    而黄土岭的战事依旧胶着。


    经验丰富的老将自有其沉着冷静。


    祖大寿迅速调整部署,应对突发状况。


    然而,神机营的士兵们却显得有些慌乱。


    付崇英竭力安抚,才勉强稳住了军心。


    洪承畴环视四周,深吸一口气,向温越郑重其事地说道:“平虏伯,前线告急,唯有你出马,方能扭转战局,重创敌军!”


    说罢,洪承畴躬身行礼,周围众官员与将领,包括王张二监军在内,也纷纷向温越鞠躬致意。


    温越连忙回礼:“各位太过礼遇,我也是大明的将士,理当竭尽所能,抵御外侮,确保大军安全!”


    此时,中军大阵尚有兵力三万余人。


    其中温越麾下的青牙军便有一万三千之众。


    哨探急报,东南方向数里外,清军骑兵竟达两万余众,战斗力不容小觑。


    尤其在他们刚击败京营军,使得各部士气低落的当下。


    要想稳住侧翼,救援曹变蛟部。


    放眼望去,唯有温越可堪此任。


    尽管众将领心中各有盘算,不愿温越独占鳌头。


    但形势所迫,也不得不让他领军前往。


    温越自是义不容辞,他麾下的青牙军兵力一万三千有余。


    其中包含两个骑步营、一个骑兵营,合计一万余人。


    另有炮军营两千人,哨探营与护卫营共计千人。


    孙截散的辎重营,除在长岭山留守两千余人,另有两千人随温越抵达松山,负责往返运输粮草辎重。


    辎重营的主力虽驻守营地。


    但其中四百人的掷弹队,随青牙军行动,另有数百人负责战车的推送。


    面对两万余清骑,温越并未退缩。


    前方曹变蛟的大阵尚有万余兵马。


    届时两军会合,兵力将接近三万。


    即便曹变蛟部协同不力,温越亦有信心独力击退来敌。


    经过紧急商讨,温越奉命率领整个青牙军,前往东南方向。


    根据温越掌握的情报,祖大寿与李辅明部可以自保。


    至于松山堡西侧的牛苛与汤通,尽管战力有限,但至少能退回营寨,确保不致溃败。


    松山堡四周,明军各镇的精锐部队星罗棋布。


    虽然在旷野交锋中或许力有未逮,但在固守城池和营寨上,他们却是行家里手。面


    对清军意图绕开重重防线,直取松山堡东侧的计谋,显然不是易如反掌之事。


    温越与洪承畴的共识是,要像猛虎扑兔,倾尽青牙军之全力。


    对东南方向的清军骑兵发起雷霆一击,力求重创敌军,甚至斩杀敌将。


    此举不仅能够提振士气,还能一扫军中颓废之风。


    他们还决定,一旦战线稳固,就由大量民夫,继续在战场挖掘深沟,以彻底阻断黄土岭与松山岭之间敌军的联络。


    同时,预备了数百辆土车,随同温越的青牙军行动。


    一旦清军使用火炮,即可迅速构建防御工事。


    至于祖大寿的大军,则暂不急于扩大战果,只需稳守黄土岭首道防线即可。


    李鸣负的部队,则需加大力度,向黄土岭的清军施加最大压力。


    洪承畴等人与温越商议后,心中都感到一丝安定。


    温越似乎已经成了他们无形中的精神支柱。


    而青牙军的出征,更让其他将领们都跃跃欲试。


    他们预感,温越的精锐部队出击,必将大有斩获。


    若能随军而行,在这场战役中,无需费力,丰厚的战功便会唾手可得。


    监军张霖若率先站出,慷慨激昂地表态:“面对贼寇的猖獗,我身为监军,岂能在后方坐享其成?我愿随平虏伯左右,同仇敌忾。


    “即使我力量微薄,无法亲上战场与敌人肉搏,也誓要为大军擂鼓呐喊,鼓舞士气!”


    在张霖若的坚决请求下,温越和洪承畴最终点头,同意他随军而行。


    实际上,张霖若麾下仅有不到百人的亲卫家丁。


    他之所以能在众人面前说上话,全赖兵部的庇护和扯崇祯的虎皮。


    张霖若抢走了文官随军的先机。


    众将见此,也开始纷纷请战,希望也能参与这场即将到来的战斗。


    但温越喝洪承畴一一否决了他们的请求。


    紧接着,神机营前营副将付崇英急匆匆赶来,请求率领部队随温越出征。


    由于祖大寿的部队已经攻占黄土岭的第一道防线,且暂时不急于扩大战果。


    付崇英的神机营火炮便暂时闲置。


    营中的火铳手们无所事事。


    一听说青牙军将要出击,他们个个心痒难耐,都渴望跟随出战,以博取军功。


    温越对此表示欢迎,其实若光是他的部队出去,他内心还有些忧虑。


    温越担心,由于自己参战,清军可能会从其他地方调来援兵,甚至搬来火炮。


    比如正在松山堡西面攻击牛苛、汤通部的汉军火炮部队。


    尽管清军火炮行动迟缓,但总会有抵达战场的时刻。


    而神机营的加入,让温越信心大增。


    他们军中装备了二十五门“神威大将军”炮,五十门大口径臼炮,近百门小口径臼炮。


    还有三百辆火箭车,二百辆佛郎机轻车,还有近千发的“神火飞鸦”等重火箭。


    士兵们则统一装备了燧发火铳,武器装备堪称豪华。


    加上温越自己的炮营,有着七十门红夷大炮,三十五门大型佛郎机炮,五十多门中小佛郎机炮。


    只要这些火炮运用得当,给予清军沉重打击几乎是必然的。


    温越欣然同意了付崇英的请求。


    付崇英大为高兴,向温越赞道:“平虏伯真是够意思,我记下了!”


    说完,随即带着亲卫,匆匆赶回不远处的炮阵,开始集结将士。


    此时,尘土飞扬,有一队骑兵顶着主岭清军的炮火,从黄土岭脚下疾驰而来。


    领头的正是祖大寿的侄儿吴三桂。


    他一见到温越,便大声喊道:“温大哥,祖大帅听说你要出援打建虏,让我带一千精骑来助你,我可没来晚吧?”


    温越心中涌起暖流,他知道祖大寿是出于纯粹的好意,毫无功利之心。


    仅仅是担心温越的骑兵不足,因此派吴三桂来支援。


    温越关切地问:“你领了一千精骑出来,祖老哥攻打黄土岭,兵力是否吃紧?”


    吴三桂答道:“放心吧,眼下我们军只有新军前营在作战。


    “还有两个步营,两个车营作为后备,数千骑兵未动。


    “攻打这样一个小小的土岭,兵力绰绰有余!”


    温越这才放下心来。


    此时,他又注意到西北方向,有尘土再次腾起。


    原来是总兵李鸣负,得知温越将出兵援助,便派遣了五百精锐骑兵,由其心腹大将率领,前来助阵。


    见此,温越有些意外。


    不过,无论李鸣负的初衷如何,温越都由衷地感谢这份援手。


    指挥来源兵马集结在自己的军阵一旁。


    张霖若骑马来到温越身边,看见又有千余多骑兵集合,同样满心欢喜。


    他感慨道:“将士们如此尽心尽力,何愁贼寇不灭?”


    前方战事正紧,温越来不及多说。


    向留守中军的洪承畴等将领略一抱拳。


    随即,便策马奔回自己的军阵,张霖若等人紧随其后。


    此时,一万数千名青牙军士正严阵以待。


    骑兵、步兵、炮兵、战车,排列成一个个整齐的方阵。


    即便阳光炽烈,天气炎热。


    也无人敢稍动分毫。


    强军的气势,展露无遗!


    阵风吹过,各千总把队间的日月浪涛旗翻滚不已。


    尤其是中军位置的大纛旗,沸滚翻腾,如同火焰般炽热,充满激情。


    温越凝视着自己的军阵。


    阵中从军官到士卒,所有人都在注视着他。


    每个人的眼神中,充满了崇敬与狂热。


    铮!


    剑鞘中传来一声清脆的龙吟!


    温越猛地抽出自己的佩剑,高声喝道:“我青牙军!”


    瞬间,如无边浪涛的回应声,从军阵中四面八方传来:


    “威武!”


    “我青牙军!”


    更大的回应声随之响起:“威武!”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