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57章 连番噩耗!

作者:凶名赫赫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在后方的丘陵上,牛苛与汤通目睹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眼看着无数骑兵如潮水般溃退,神情惊恐万状。


    他们俩不禁目瞪口呆,心中充满了不解与震撼。


    牛苛清楚地观察到,建虏的火炮与火铳展现出超乎想象的威力,令他大吃一惊。


    这次夺炮行动的失败,对牛苛来说,无疑是一记重击。


    尤其是主力骑兵在对方的猛烈打击下遭受了惨重的损失,这几乎是他军中最宝贵的军事资源。


    失去这些精锐骑兵,牛苛不禁自问,自己还能否称得上是一军之总兵?


    更令他心痛的是,自己的亲信将领牛永志,似乎在战场上英勇牺牲了,这让他如何面对亲族的责问?


    牛苛的面容扭曲,失去了往日的镇定与从容。


    突然,他发出一声撕心裂肺的哀号,捶胸顿足,泪如泉涌:“苍天啊,为何建虏的炮火比我们大明还要厉害,这是何等的不公啊,悲哉哀哉!”


    汤通看着牛苛的悲痛模样,心中暗暗庆幸。


    幸好自己负责断后,没有直接参与主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想到当时的场景,汤通仍感到一阵后怕。


    清军的炮火之猛烈,即便是以骑兵的速度与勇气,也难以突破。


    虽然硬冲也不是不行,但又有哪位大明总兵,愿意将自己辛苦积累的兵力消耗殆尽,做这种赔本的交易呢?


    牛苛正兵营的损失,恐怕在一二千人之多。


    这些都是精锐的骑兵,是他的左膀右臂。


    这场战斗,无疑让牛苛的军力大受挫伤。


    而汤通则感到庆幸,自己麾下的骑兵安然无恙地返回。


    见牛苛悲痛欲绝,汤通连忙上前劝慰。


    尽量不让自己的话语中,流露出幸灾乐祸的情绪。


    不过,汤通心中也是五味杂陈。


    难以置信建虏的火炮与火铳竟在短时间内变得如此强大,让人防不胜防。


    难道是他们在与温越的交战中,深刻体会到了火器的威力。


    如今转而利用火器来对抗大明?


    未来战场,双方是否将火器对决作为常态?


    汤通不禁感叹,战争的难度日益增加。


    建虏原本就以精锐骑兵著称,如今再添厉害的火炮与火铳,这仗还如何打?


    他知道,包括自己在内,许多大明将领和总兵都是依赖亲信家丁打战。


    其他士兵往往一见战况不利便四散奔逃。


    一旦遭遇硬仗,伤亡一多,便是溃散逃命的结局。


    跑得快,全军得以保全;


    跑不快,便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


    然而,这种策略真的有未来吗?


    尤其在建虏日益强大的背景下,想跑得快恐怕越来越难。


    难道自己也要开始编练新军?


    汤通曾对曹变蛟和王宸霆编练新军的举动不屑一顾,如今回想起来,心中颇感后悔。


    过去只顾着用朝廷的兵饷招募士兵,来者不拒,不论素质。


    虽然人数众多,但能打硬仗的寥寥无几,更别提精良的火铳兵。


    想想温越的青牙军,再看看对面的清军,他深感悔恨。


    现在想编练新军,环境却大不相同。


    当时全国上下都在积极练兵,名正言顺,各方支持。


    而如今,想要编练新军,恐怕朝廷那边会忌惮起来了……


    谁也没料到,汤通的思绪在瞬息间竟如此翻涌。


    他一边安慰着牛苛,心里却满是焦虑。


    眼下的形势着实棘手。


    九千铁骑雄壮出征,却垂头丧气回归,损失惨重。


    这对军心的打击无疑是致命的。


    环视四周,从将官到士兵,人人面露惊恐之色。


    好在军未乘胜追击,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但那炮阵依旧在列,一旦再次开炮,配合铁骑冲锋,恐怕等待他们的将是全线崩溃。


    “该如何是好?”


    汤通心中盘算,是否应撤回营地?


    可如何面对众将与监军的责难?会不会遭受严惩?


    他暗自思忖:“如果其他出战将领表现不佳,自己或许还有转机,若他们表现出色,那自己等人可就糟了!”


    他考虑派遣探子前往黄土岭等地侦查。


    但距离遥远,等到消息传来,清军可能已再次开炮,一切都将来不及!


    正当汤通焦虑万分,进退维谷之际。


    丘陵后尘土飞扬,几骑信使疾驰而来,正是中军大阵的使者。


    见到两位总兵,目睹两镇狼狈不堪的景象,几位信使无不惊骇。


    再听牛苛哭诉,大军遭受近百门红夷大炮的轰击,伤亡惨重,信使们的震惊更是无以复加。


    领头的信使震惊不已:“清贼已从西面杀来,对你们的军阵发起攻击,还动用了数十门红夷重炮?”


    他望向远方,又环视四周,确认牛苛所言非虚。


    随即,不禁摇头叹息:“祖大帅、李大帅率领的部队在攻打黄土岭时,车营军阵同样遭受了红夷炮的轰击,伤亡惨重。


    “平虏伯想出了妙计,用装满土的土袋和土筐,放在战车和军士前方,便可以此抵御炮弹。”


    “祖大寿的部队也遭受重创?”


    汤通心中一振,几乎要跳起来。


    但旋即强行克制住自己的激动。


    牛苛也是一愣,心中的伤痛突然减轻不少,眼泪也瞬间止住。


    信使继续说道:“卑职前来时,遵照中军的命令,已通知了松山堡的兵备大人。


    “让他带领民夫,挑选合适的车辆,上面装载麻袋和土筐,紧急送往此地。


    “就是为了防止清贼用大炮轰击二位将军。


    “可惜,还是来晚了一步。”


    中军大阵虽以哨骑和信使保持与各翼部队的联系。


    但牛苛和汤通的部队远在松山堡西面。


    彼此间的消息传递并非即时。


    信使道:“中军严令,二位将军必须死守松山堡西侧,绝不允许清贼一兵一卒越过,否则,将依法处置!


    “就在卑职身后,已有大量民夫赶来,运送众多土车。


    “有了这些土车,就无需再惧怕清贼的红夷大炮!”


    此时此刻,牛苛与汤通才注意到,信使提及的防御红夷大炮的土车。


    顿时,二人懊悔不已,温越的长岭山防线,他们不是也曾亲临观摩?


    那时,温越的防御工事中堆满了麻袋等物,声称是用来抵御建虏的火炮。


    为何自己竟没想到?


    若早有此策,何须去抢夺火炮?


    也不会遭受如此惨重的损失。


    牛苛越想越气,猛然吼道:“温越既然有此妙计,为何不早点告知?难道他是存心害我们?”


    众信使面露不悦,他们作为中军的信使,一向受到各官将的尊敬与奉承。


    牛苛对他们怒吼,这是何意?


    领头的信使更是心中不快,暗想:“这牛苛损兵折将,疏于防范,待回到中军,定要向告他一状。”


    汤通见状,心想牛苛是气急败坏,怎可对信使们如此无礼?


    有句老话,小鬼难缠。


    得罪他们绝非明智之举。


    他连忙出面调和,领头的信使冷哼一声,道:“中军之令,下官已传达完毕,就此告辞!”


    说完,几位信使跃上马背,尘土飞扬,疾驰而去。


    牛苛面带寒霜,目送信使们离去的方向。


    隐约可见,在那边有大量车辆正缓缓推进。


    想必那些就是能够抵御红夷大炮的土车了。


    牛苛的神情愈发阴沉,这些土车,偏偏在自己损兵折将之后才姗姗来迟,仿佛在嘲笑他的无能。


    他猛地转过头,冷笑道:“汤将军,你说,那温越是不是故意拖延的?”


    汤通并未接他的话茬,沉吟半晌才缓缓说道:“牛将军的话不无道理,不过那温越毕竟不可能事事算无遗策。


    “他能想到用麻袋土筐堆在营寨上防炮,但这在车上堆土以抵御炮火……


    “我们大家之前都没能想到,这不也情有可原吗?”


    牛苛闻言大怒,这个汤通,之前对自己恭敬不已。


    一见自己兵马受损,立刻就转了态度。


    一时间,他对温越与汤通二人都生出了怨恨。


    ……


    在松山堡西侧的战场上,峰路山城的皇太极与诸位大臣目睹了一场震撼人心的对决。


    黄土岭上的激战更是将清军火炮的威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山城内,君臣们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


    皇太极感慨道:“火炮,真是战场上的主宰者啊!”


    然而,他心中也有一丝遗憾。


    这几场战役,温越的青牙军未曾参与。


    否则在清军的炮火洗礼下,他们也必将遭受重创。


    皇太极下定决心,无论面临多大的挑战,都必须壮大自己的火炮部队。


    然而,明军的应对策略——利用土车,让肆虐一时的清军火炮失去了大部分的威力。


    紧接着,祖大寿率领的军队突破了黄土岭的第一道防线。


    皇太极勃然大怒,立即下令多尔衮等人,务必坚守后续阵地,并想办法夺回第一道防线。


    正当皇太极怒火中烧之际。


    一个好消息传来。


    清军铁骑已经击溃了明军总兵柏恩光的部队,战争的进展远比预期的顺利。


    回想起在清军火炮轰击下。


    明军总兵牛苛和汤通的部队狼狈不堪的情景,皇太极陷入了深思。


    他意识到,明军的实力似乎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强大。


    能与清军抗衡的部队屈指可数。


    而那些曾经不堪一击的明军,在清军火炮与铁骑的分击或协同下,似乎比过去更加弱小了。


    皇太极的目光中闪烁着寒光。


    一旦摸清了明军的整体战斗力和各部之间的实力对比,接下来的战好打多了。


    ……


    黄土岭第一道防线处。


    在震耳欲聋的呼喊中。


    数不清持刀盾的士兵从战车后方蜂拥而出,迅速填满寨墙的每一处裂口,直捣清军的主防线。


    “明军已突破防线?”


    在主峰上,多尔衮及其随从紧握双拳。


    难以置信地望着原本固若金汤的防线,被祖大寿的军队强行撕裂。


    “我们的大军已侵入寨墙之内了?”


    祖大寿嘴角勾起一抹微笑。


    站在战车上,通过千里镜,他看到自己的部队如潮水般涌入寨墙,战场上充斥着厮杀与呐喊。


    “祖将军的部队,已经攻上山岭了?”


    在中军大本营,温越,洪承畴、张霖若等人手持千里镜,远眺黄土岭的战况,无不欢欣鼓舞。


    随着消息的传播,整个中军大营沉浸在一片欢腾之中。


    根据哨骑的报告,各翼的明军似乎都在与敌军激烈交战。


    其中,王宸霆的部队距离中军最近,负责保护攻山明军的西北侧。


    该区域靠近峰路山,地形复杂,丘陵起伏。


    王宸霆巧妙地利用车营,以战车和新军为盾,成功抵御了一轮轮清军骑兵的冲击。


    甚至不时主动出击,取得了显著战果。


    总兵李鸣负的部队则主攻黄土岭的左侧。


    起初,如同祖大寿部一样,他们在清军红夷大炮的轰击下遭受重创。


    但通过依靠土车,他们顶着炮火迅速逼近山脚。


    这段山岭地形险要。


    李鸣负的部队仅有了四百支青牙军火铳和少量威力强劲的火药。


    因此虽然此处寨墙只有清军较少的兵力守卫,但攻取依旧艰难。


    然而,随着祖大寿的部队已从右侧突破。


    众人均认为,李鸣负的左侧部队也将迅速跟进,攻破防线。


    在中军大营东南方向数里外。


    曹变蛟与柏恩光的军队驻扎防守。


    两军合计有三万余人。


    前不久传来哨探报告,听说有大量清军骑兵正逼近他们。


    但由于两军都装备了大量的战车和火炮。


    加之两位将领身经百战,众人也普遍预计他们能够坚守阵地。


    至于松山堡西面的牛苛和汤通两军。


    最新的情报显示,似乎有清军骑兵正从西面逼近。


    两军可能在野战中难以取得优势,但预计他们固守阵地应无大碍。


    纵观局势,温越暗自思量:“除了最开始的清军红夷大炮猛烈轰击,这场战役总体上进展还是不错的!”


    然而。


    很快,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传了过来。


    顿时,让中军陷入一片寂静。


    众将都是目瞪口呆。


    京营总兵柏恩光的车营,在与清军交锋的第一个回合中,竟被彻底击溃!


    再紧接着。


    一连串的坏消息接踵而至,令人应接不暇。


    在很短的时间里。


    柏恩光的几个车营崩溃,全军覆没,中军陷入重围。


    洪、张等众人尚未从震惊中回过神来。


    一个更加惊人的消息传来。


    柏恩光的正兵营在清军的猛攻下溃散!


    柏恩光当场阵亡!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