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2章 一触即发

作者:浮沉的命运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初冬午后,阳光照进院子,驱散寒冷,洒下一片温暖。


    南宋后期,大气候温暖,汉中的初冬,也并不寒气逼人,温度都在十几度左右,午后可达二十几度,比起秦岭以北寒冷的陕西,大不一样。


    院子中间的花圃中,几丛菊花争奇斗艳,洁白如雪,金黄灿烂,红得似火。


    赵竑尤其喜欢红色的菊花,那充满了生命的热情、奔放,赋予卑微的心灵以勇气,抗争外来的残酷世界的勇气。


    很多时候,人就是被现实禁锢,缺少那一份挣脱困境,挣脱束缚的勇气。


    如果一切如常,宋蒙大战一触即发。他坐镇汉中,在这里督战,是不是有些事必躬亲?


    这些事情,让余玠、曹友闻、吕文德们去面对就是,他又何必亲力亲为,多此一举?


    还有,他为什么不御敌于国门之外,在陕西和托雷们决一雌雄,非要劳心劳力,在汉中布局?


    归根结底,他还是缺乏勇气,缺面对失败的勇气。


    胜了好说,花团锦簇,一团和气。但若是败了,以蒙古大军的冲击能力,西北边军很有可能元气大伤,甚至一蹶不振,数年难以恢复。


    这或许就是他左顾右盼、优柔寡断,亲自来汉中的原因。


    “陛下,陈隆之在大堂等候,说是有要事禀报。”


    董宋臣进来,轻声向赵竑禀报。


    看到赵竑疑惑的目光,董宋臣赶紧禀道:


    “陛下,好像是武休关出了事,武休关的守将潘福也在。”


    董宋臣的话,让赵竑心里浮起一丝不祥的念头。


    武休关的守将潘福出现在兴元府城,莫非武休关真出事了?


    那可是固若金汤的雄关啊!


    “陛下,初冬大雾,鞑靼大军趁机潜入了关内,又用震天雷炸开了关门,上万大军一拥而入,火器犀利,末将也是没有办法啊!”


    武休关统领潘福跪在大堂上,向赵竑颤声禀报。


    丢关损兵,只能把责任都推到天气和蒙军的火器身上了。


    “陛下,这应该是鞑靼大军万户刘黑马麾下的汉军所为。武休关撤回汉中的有1500人,其余的将士,恐怕是回不来了。”


    陈隆之看了一眼脸色铁青的赵竑,黑着脸在一旁奏道。


    大军尚未作战,先失了易守难攻的武休关,损兵折将两千余人。这也难怪赵竑脸色难看了。


    “陛下,明新成明副将炸了关上的辎重库房,将火药和火器付之一炬。他让臣禀报陛下,他无愧于金陵讲武堂,无愧于陛下的教诲!”


    薛晓宇眼含热泪,向赵竑禀报。


    “明新成?金陵讲武堂第三期的学员!”


    赵竑轻轻点了点头,脸色缓和了许多。


    金陵讲武堂的军官们,终于又让他骄傲了一回。


    “潘福,是你下令炸的辎重火器吗?”


    赵竑看着头脸包扎的潘福,温声问道。


    被蒙古大军偷袭,还能想着撤军之前毁掉火器,不给蒙军留下国之重器,算是不错。


    赵竑心里都思量着,是不是可以提拔一下这个潘福。


    “陛下,这个……”


    潘福看了一眼薛晓宇,讪讪不语。


    “陛下,是明副将自己决定的。那个时候,潘统领已经……离开了。”


    薛晓宇抱拳回道,“逃”字差点脱口而出。


    “什么?”


    赵竑惊讶地看了一眼薛晓宇,目光回到潘福身上,开始变得冷厉。


    不用问,主将勇气不够,以至于群龙无首,死伤无数了。


    这样的庸才,怎么能担任武休关的守将?


    “潘福,你身为武休关守将,被鞑靼大军偷袭破关,而后不做任何抵抗布置,仓皇出逃。你知罪吗?”


    陈隆之指着潘福,怒声呵斥了起来。


    身为利州西路守将,丢关后的第一时间跑到利州东路皇帝所在的兴元府城来,保命的目的太强。


    大约他也知道,一旦去了沔州,恐怕要被他的上官吕文德直接砍头吧。


    “下官也想抵抗,实在是鞑靼大军势大,没法抵抗。末将不得已为之,没有考虑周全,还请陛下恕罪!”


    潘福跪在地上,连连磕头,额头碰得地面“邦邦”作响。


    “赎罪?潘将军,那折损的两千多将士,他们的死伤谁来负责?”


    孟珙黑脸发红,怒斥起潘福来。


    赵竑冷冷看了一眼潘福,目光转向了孟珙和陈隆之。


    “孟卿、陈卿,依你二人看来,潘福应该如何处置啊?”


    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真是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啊!


    大战在即,要不要又临阵斩将,以正视听?


    曹友万这家伙,究竟给他埋下了多少雷呀?


    “陛下,临阵脱逃,按律当斩。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杀如何告慰抗争捐躯的将士!”


    孟珙一张黑脸正气凛然,声音在大堂上回荡。


    “陛下,孟将军所言不错。请陛下将潘福明正典型,以慰藉明副将和那些战死的将士!”


    陈隆之接着说了出来。


    赵竑还没有开口,潘福却已经叫起冤来。


    “陛下,确实是事无可为,臣不得不撤兵!”


    他指着孟珙和陈隆之,有几分气急败坏的惊慌。


    “孟珙、陈相公,我和你二人无冤无仇,你们可不能冤枉好人、公报私仇啊!”


    潘福的话,让孟珙和陈隆之一时间面红耳赤,赵竑一拍桌子,怒喝了起来。


    “把潘福拉出去,就地正法,传首三军,以儆效尤!”


    这个时候还推卸责任,迁怨于人,不杀不足以平民愤,难以面对那些屈死的亡魂。


    “陛下饶命啊!”


    潘福目瞪口呆,随即磕头求饶,却被卫士上前,拖拽了出去。


    “任用潘福为武休关统领,朕有罪,朕对不起明新成,对不起死难的将士啊!”


    潘福被拖了出去,赵竑长长的一声叹息。


    看来,并不是所有的将领都不怕死,都是硬汉。


    “陛下,这怪不得任何人。潘福以前也是边塞的一员猛将,丁亥年曾随曹友闻立下战功。想不到短短几年功夫过去,他已经打不了仗,连胆子也没了!”


    陈隆之低声劝慰着赵竑。


    大战未起损兵折将,也难怪赵竑暴跳如雷了。


    “陛下,你无需内疚。有些将领就是这样,酒色财气,用不了多久,也许就是一两年,就会变得面目全非,没有了斗志。潘福这样的边将虽然少,但也不可避免。陛下,事已如此,还是向前看吧。”


    孟珙感慨而道,似乎有些心得。


    “陛下,孟将军所言极是。鞑靼大军顷刻即至,陛下还是忘了这事,大不了再打回来就是!”


    陈隆之附和起孟珙来。


    “陛下,此刻不宜悲伤。陛下运筹帷幄,明副将和死难将士的仇,我们一定会报回来!”


    薛晓宇在下面抱拳说道,话语铿锵有力。


    “你们说得没错!武休关所有死难将士的仇,咱们一定要报回来!”


    赵竑点点头,目光中隐隐的狰狞。


    君子报仇,从早到晚。况且蒙军已经兵临汉中,正好来一场轰轰烈烈的对决。


    “陈卿,明新成的事迹,告诸全军。明新成在忠烈祠立碑做传,以供世人瞻仰。妥善安置明新成的家人,安排好抚恤钱粮。”


    赵竑仔细叮嘱,陈隆之赶紧听旨。


    皇帝褒奖英烈,振奋军心,来得正是时候。


    “陛下,据潘福和薛晓宇禀报,鞑靼大军从华阳道、阳明道南下,如今他们又破了武休关,看来,鞑靼铁骑,马上就要兵临汉中了。”


    孟珙看了一眼陈隆之,后者心领神会,赶紧劝道:


    “陛下,鞑靼大军就要到达,陛下不如撤往利州大营,坐镇后方。这里就交给臣和赵将军和孟将军他们吧。”


    皇帝在这里,万一兴元府城被攻破,皇帝被杀或被俘虏,那可就玩笑开大了。


    “陛下一国之君,身系大宋江山社稷,千万军民之望,绝不能出现任何差池。还是请陛下坐镇后方,将士们才能安心杀敌!”


    兴元府统制官赵溍,跟着苦劝。


    这万一兴元府城给破了,皇帝被杀,或者成了俘虏。他们这些人,可就百死莫赎了。


    “你们以为朕是什么,临阵脱逃吗?”


    赵竑微微一笑,摇了摇头。


    “西北十万大宋锐士,难道还保护不了朕吗?要真是如此,朕就只能自认倒霉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