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章 良机?

作者:浮沉的命运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陛下,臣愿率兵前去西北,为我大金国夺回兰州三地。”


    朝中强硬派完颜陈和尚上奏,慷慨激昂,看来对放弃失地还不死心。


    “陈和尚,大金连年征战,退于黄河以南,已无力支撑同时对宋军和鞑靼用兵。成吉思汗病死,鞑靼大军退去,我大金正好借此养精蓄锐,以备鞑靼大军再来。”


    参知政事李蹊面色沉重,心头很是不满。


    等蒙古内乱平息,这些如狼似虎的蒙古贵族,一定会继续南下攻金。眼前的局势并不乐观,大金直接和大宋交战,下下之策。


    宋军已露强军本色,最好的局面就是宋蒙死磕,金国置身事外,趁机恢复,坐山观虎斗,不要牵扯其中。


    夹缝里生存,这或许就是大金唯一的良机。


    “陛下,宋皇赵竑曾在这里起誓,若是他登基称帝,绝不会和鞑靼联合。反而会和我大金国一起对抗鞑靼大军。因此,在臣看来,不如暂时和宋皇和议,趁机恢复国力。这是目前最好的选择。请陛下明鉴。”


    完颜赛不郑重其事,和李蹊的看法略有不同,却也是大同小异。


    蒙军毕竟势大,凭宋一己之力,似乎不能抵抗外侮。只有宋金双方一致对外,齐心合力对抗鞑靼大军,似乎才能破了鞑靼大军的步步紧逼。


    “臣附议平章政事!”


    “臣附议李相公!”


    大殿上的臣子纷纷点头,附和完颜赛不的观点。


    鞑靼和大金世仇,窝阔台们虎视眈眈,灭金之心不死。这个时候,能不和宋人开战,自然是最好。


    “难道就任由宋人夺了我西北三地,我等束手无策,甘受这奇耻大辱吗?若是如此,朕岂不是愧对天下臣民,让天下人笑话吗?”


    完颜守绪已经意动,但还在嘴硬。


    “陛下,宋皇赵竑做事,天马行空,非常人所想。以臣看来,此人妇人之仁,他既想救了西夏百姓,又雄心勃勃,想要开疆拓土,夺取河西的养马之地。这从他的诗词中,可见他的志向。陛下想要收复临洮府三地,恐非易事。”


    参知政事李蹊无奈,只有继续充当恶人,苦苦上奏。


    诗如其人,还是汉人了解汉人。共同的文化传承,一脉相承。不像粗懂诗文的赤盏合喜,就从赵竑的诗词中看不出什么东西,也不懂完颜守绪的苦衷。


    “陛下,李相公所言极是。以我大金国目前的实力,不足以与鞑靼和宋人同时开战。临洮府等地历经战乱,满目疮痍,不如暂且“租借”于宋人,日后再图恢复。”


    完颜赛不接着李蹊的话说道。大金国国势衰弱,陕西、河南天灾不断,皇帝并不愿意出兵。


    这些话,皇帝不能说,他这个肱骨大臣得说,何况李蹊已经率先垂范。


    “这么说来,赵竑不会归还临洮府等地,我大金国只能忍气吞声了?”


    完颜陈和尚沉下脸,一脸的不愿意。


    “要真是这样,岂不是让将士们心寒,也让宋人看轻了我大金国?”


    完颜合达板起脸来,直接顶撞起完颜赛不和李蹊来。


    完颜赛不和李蹊这一对国家重臣,谨慎有余,进取不足,在宋人面前太过软弱,真让他们齿寒。


    完颜守绪看了一眼愤愤不平的将领,眉头一皱。


    完颜赛不和李蹊的话,或许是对宋军挥兵入河西最好的解释。


    自比秦皇汉武的赵竑挥兵挺近河西,勇气可嘉,让他为宋军捏一把汗的同时,自叹不如。


    金国但凭自守,已是捉襟见肘。而孱弱的宋人,却不惧艰险,要向外扩张了。


    宋人,还是以前的宋人吗?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何况关乎我大金国的安危和存亡。”


    完颜赛不毫不理会两位武将的咄咄逼人,黑起脸来,唾液横飞。


    “陛下,宋军要挺近河西,兰州临洮府等地承上启下,宋军必不会归还。至少短期内不会归还。宋军占领河西,直面鞑靼大军的冲击。臣以为,我大金国只能忍辱负重,可作壁上观,静观其变,不要轻言和大宋开战。”


    “两位将军,两河之地大部已失,鞑靼大军虎视眈眈,我大金国已经是焦头烂额。你们要和宋军动兵,岂不是置我大金于死地?置我大金皇帝于险地吗?”


    李蹊脸色铁青,数落起完颜合达二人来。


    既然宋皇赵竑野心勃勃,那就让他好好替大金国守边,体验和抵挡鞑靼骑兵的无坚不摧吧。


    大金国,已经经不起折腾了。


    “李相公所言甚是!臣附议!”


    果然,一提到皇帝安危,完颜合达不再坚持,立刻改口,支持起了李蹊。


    确实,如李蹊所说,只要宋金不发生冲突,刀兵相见,只要暂且忍耐,便能让大金国获得喘息之机。


    “臣附议李相公!”


    完颜陈和尚也改变了想法,肃拜称是。


    形势不由人,内忧外患下,连皇帝都不支持,他又何必硬撑?


    “臣附议李相公!”


    “臣附议!”


    众臣心知肚明,纷纷开口。


    光凭金人自己的力量,根本无法承受蒙军的冲击。有大宋这个盟军掣肘蒙军,心里要踏实许多。


    而且,宋军能痛击蒙军第一猛将速不台所部,让众臣对宋军的实力,也多了一份期待。


    “既然诸位卿家都同意临洮府一地租借事宜,朕也就不再勉强。张天纲和完颜合周准备一下,去一趟宋境,和大宋缔结盟约。”


    果然,完颜守绪面色平静,徐徐说了出来,不忘殷殷叮嘱。


    “鞑靼亡我大金之心不死。宋金虽是世仇,但毕竟已过百年,且宋人礼仪之邦,不如鞑靼如狼似虎。此番前去,忍辱负重,切不可使宋人和鞑靼缔结和议,共同对我大金用兵。两位卿家知道其中的利害与否吗?”


    “臣(等)明白!臣(等)领旨!”


    完颜合周和张天纲相对一眼,赶紧领旨。殿中大臣,人人都是心领神会。


    皇帝苦心孤诣,知道隐忍,若能和大宋结盟,大金就能避开腹背受敌的窘境。


    想起赵竑对温国公主的话语,张天纲一时有些犹豫不决,不知道在大殿上把这事说出来,是不是一个好的时机。


    完颜守绪看了一眼张天纲,张天纲肃拜一礼,退回列班。


    这种私事,似乎似下里讲更为妥当。


    “诸位卿家,你们说,速不台的数万大军,真的被宋军击溃了吗?”


    完颜守绪又是眉头一皱,狐疑地问了出来。


    如果宋军真的击溃了蒙古第一猛将速不台部,那么宋军的战力,绝不容小觑。


    “陛下,成吉思汗病死,鞑靼军心涣散,已无战意。宋皇赵竑御驾亲征,精兵强将十万,六军用命,此消彼长。速不台胜仗打惯了,麻痹大意,碰上宋军处心积虑,难免吃了败仗。”


    完颜合达久经沙场,他的分析,合情合理,殿中群臣都是点头。


    宋军实力再强,和强大的蒙军相比,还是稚嫩了些。


    “陛下,宋军是瞎猫撞死耗子,宋皇趁着成吉思汗病死发兵来救,可见宋军心虚。宋军要真是兵强马壮,完全可以正大光明,在鞑靼大军进入夏地时和其正面交锋。宋人孱弱,陛下不必忧心。”


    猛将完颜陈和尚上奏,对宋军的轻蔑,溢于言表。


    完颜合达和完颜陈和尚的话,让大殿上的张天纲暗暗皱起眉头。


    这些骄兵悍将们似乎忘记了,蒙军侵入西夏,金军没有胆量发一兵一卒。而孱弱的宋军,发兵增援西夏不说,还击杀了数万蒙军。


    金人如此看轻宋人,不知道是故意为之,还是心有不甘。


    他们难道不知道宋金世仇,一旦惹怒了宋人,来个联蒙灭金,金人哭都来不及?


    “陈和尚,你这身子骨太过瘦弱,回去好好调养一下。完颜合达,陕西荼毒已久,正要安抚军心,招募流民,恢复民力。国家诸事繁杂,还要靠你们这些国之栋梁。”


    完颜守绪点点头,温声说道。


    有完颜合达、完颜陈和尚这些猛将,他这心里,也放心许多。


    “陛下天恩,臣粉身碎骨,难报万一!”


    完颜陈和尚单膝跪地,向皇帝谢恩。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