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9章 淮东(2)

作者:浮沉的命运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杨妙真怒不可遏,李福满不在乎,分开众人上来。


    “恩堂,各位兄弟,刘庆福杀了许国的幕僚,又迫使许国自杀,以至于朝廷发给咱们的钱粮是越来越少。你们说,他不该死吗?我不该杀了他吗?”


    对李全的部下而言,存亡与否,视钱粮的取得而定。自嘉定四年蒙古南侵以来,山东民不聊生,相率食人,粮荒极为严重,两河地区更是赤地千里,人烟断绝。众人之所以名义上归宋,实则是因为宋廷的粮饷支援。


    “老子杀了刘庆福,把他的人头给了姚翀,那老小子当时就吓傻了!我想,他这会一定正在给宋廷写奏折,让宋皇拨发粮饷给咱们!”


    看众将不吭气,李福继续开口,得意洋洋。


    想起姚翀那副唯唯诺诺的嘴脸,李福心里乐呵,满脸都是笑意。


    “你说什么?你把刘庆福的人头给姚翀了?”


    杨妙真大吃一惊,厉声问了起来。


    姚翀胆小如鼠,没有任何担当,让李福这么一吓,八成要逃离楚州城了。


    这可比自相残杀后果严重多了!


    “怎么了?这有什么不对吗?”


    李福懵懵懂懂地问道。


    吓吓姚翀,也许他会立刻上奏,把忠义军的钱粮全数给要回来。


    “二哥,你可坏了大事啊!”


    杨妙真的智囊国安用,眉头紧锁,忍不住一声叹息。


    “你这个自以为是的蠢货!姚翀胆小如鼠,你拿刘庆福的人头给他,他以为早忠义军内讧,城外又这样窝里斗,搞不好会连夜逃出楚州城。这样一来,朝廷以为忠义军要反,咱们和宋廷之间,就没有任何缓冲的余地了!”


    杨妙真暗暗叫苦,没好气地挥起了马鞭。


    “全军都回军营!否则军法从事!”


    杨妙真打马就走,余将面面相觑,纷纷上马赶上。


    要是真把姚翀给吓走了,天知道会闹出什么乱子。


    如今的宋皇,可不是个善茬。


    杨妙真带领部下匆匆进城,一路直奔州衙,州衙空荡荡,到了后院,迎面碰上姚翀两个花容失色的美妾。


    “两位夫人,在下有军事禀告姚相公,姚相公在吗?”


    杨妙真和颜悦色问道,暗暗松了口气。


    娇妻美妾还在,看来姚翀还在州衙,没有被吓走,只是躲起来了。


    “……不……知道,府里的……金银细软……全都没了!”


    其中一个美妾,畏畏缩缩回道。


    “快去找!”


    杨妙真心头一紧,让军士四下找寻,却是毫无踪迹。


    不用说,这个卑鄙无耻的老匹夫,独自偷生去了。


    “要你们两个有什么用!”


    杨妙真脸色阴沉,气急败坏之下,忽然抽出刀来,“刷刷”几刀,砍翻了姚翀的两个美妾。


    “恩堂,有人发现,姚翀从城墙上槌城而出,逃之夭夭了。”


    智囊国安用过来,满脸沮丧。


    杨妙真没有吭气,愣在了当场。


    姚翀逃走,城中没有了大宋官员,楚州城已经是忠义军的天下。


    只是,忠义军要这个破败的楚州城何用?没有了宋廷的粮饷供应,楚州就是一座死城。


    “恩堂,现在该怎么办?”


    一众随从将领,人人都是脸色难看。


    楚州丢给了忠义军,这可真是不作不死,逼着宋廷和忠义军之间没了退路。


    “我怎么知道怎么做?”


    杨妙真看着眼前跋扈的众将,气不打一处来。


    李福是丈夫的亲二哥,她总不能割了李福的脑袋,向朝廷负荆请罪吧?


    “恩堂,这下子闹大了,没有了退路!”


    杨妙真的智囊国安用冷静下来,他看了看众将,凑近了杨妙真耳朵。


    “恩堂,事到如今,不如杀了李福,拿他的首级向朝廷请罪,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必要时,有些人也不得不……”


    国安用眼中寒芒一闪,杨妙真大吃一惊,连忙摇头否决。


    “不能这样!要是这样做了,怎么对得起恩府?千万不能这样!”


    “恩堂,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要是犹豫不决,恐怕忠义军自己就先乱了!”


    忠义军本就是人心各异,以前有李全在,有宋廷的钱粮撑着,忠义军才能不乱。


    李全生死不明,宋廷钱粮供给断绝,忠义军怕是要出大乱子了。


    “有我在,谁敢造次?先派人去山东,打听一下恩府的动向吧。你的话,休要再提!”


    杨妙真断然拒绝,心乱如麻走开。


    车到山前必有路。走一步,看一步吧。


    国安用心事重重回到住处,第二天一早醒来,忠义军的几大将领结伴来访,众将进了大堂,悍将张林直接开炮。


    “国安用,现在怎么办?坐着等死吗?”


    “姚翀跑了,不管是死是活,宋廷都会以为咱们反了。一旦断了钱粮,吃什么喝什么?”


    “李福这个蠢货,这是把咱们逼上绝路啊!”


    大将阎通和刑德跟着开口,抱怨连连。


    国安用不动声色,慢慢喝茶,阎通等人面面相觑,纷纷坐了下来。


    “国安用,你得想个法子。兄弟们不能坐以待毙啊!”


    张林心情烦躁,忍不住开口。


    李全被蒙古大军兵围山东青州,音讯全无,肯定无法补给楚州。现在楚州知州姚翀又逃走,宋廷的钱粮供给恐怕要中断。


    没有了宋廷的钱粮,忠义军岂不是要被饿死?


    “直娘贼的!要不直接南下攻打扬州?宋廷不给,咱们难道不会抢吗?”


    阎通阴沉着脸爆出一句。


    “攻打扬州?就凭咱们?你以为杜杲是吃素的吗?”


    国安用终于开口,冷冷一句。


    扬州知州杜杲用兵大家,麾下数万精锐,还有所谓的火器,扬州防御,早已非比从前,岂是那么容易攻打?


    “你们说,山东那边,恩府会不会投了鞑靼吧?”


    刑德低声一句,转移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李全要是还在,他们都不敢轻举妄动,以免日后引来杀身之祸。


    “不会!恩府是个孝子,他娘和他大哥都死在鞑靼大军刀下,他怎么可能投敌?依我看,恩府恐怕已经阵亡了。要不然,也不会这么久没有个音信!”


    阎通摇摇头,断然一句。


    金至宁元年,蒙古大军进攻山东,李全之母、长兄都被乱兵杀害。李全为复仇,才和二哥李福聚众起兵。血海深仇,李全不可能投降蒙古大军。


    “哪里还管得了那么多!宋廷不给钱粮,三天后就要饿肚子!还是管管眼前吧!”


    张林愤愤一句,情绪低沉。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没有了钱粮,忠义军马上就要散了。


    “你们什么意思?”


    国安用看着几位将领,暗暗惊诧。几个人一起前来,恐怕已经有了打算。


    “杀了李福!”


    张林目光狰狞,低声一句。


    “不错!宋廷最恨李全,如今李全已死,杀了他兄长李福,再杀他的妻子,将首级送到临安,负荆请罪,兄弟们才有可能逃过一劫。”


    刑德又是一句,国安用沉思片刻,摇了摇头。


    “不管杀谁,绝不能动恩堂,她对咱们兄弟不薄,咱们不能忘恩负义!”


    众将面色悻悻,刑德点点头道:


    “兄弟们有今天这些麻烦,都是李福造的孽。杀李福李家人就是,不牵涉恩堂!”


    “要不再等等看,万一宋廷息事宁人,继续供给粮饷。咱们岂不是多此一举?”


    阎通又犹豫起来。


    “继续供给钱粮,宋廷是傻子吗?如今的宋皇,可不是等闲之辈!”


    “就是!上次楚州之乱,刘庆福杀了许国,宋廷就对咱们不满。宋皇刚刚登基,才忍住气不动咱们。现在的宋军非同一般,金陵和扬州就有近十万大军。宋廷绝不会忍!”


    张林和刑德摇头否认了阎通的天真。


    国安用点点头,也对宋廷供给钱粮不抱希望。


    京湖淮东两地,宋军都是数万之众,宋廷并不惧怕忠义军。楚州一闹再闹,宋廷应该不会再妥协。


    “将军,扬州来的漕船到了高邮军,又给退了回去!”


    众人正在说话,士卒进来禀报,让众人都是一惊。


    “你这个蠢货,你怎么不把船劫下?”


    张林气急败坏骂道。


    “将军,宋军的船上有火炮,兄弟们不敢动。再说了,朝廷的漕船,也没说要劫啊!”


    “滚滚滚!”


    张林没好气地挥挥手,士卒赶紧退了出去。


    “杜杲这老贼,果然断粮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宋皇刚猛,咱们没有退路了!”


    “这可怎么办啊?”


    众将大眼瞪小眼,都是沮丧。


    仅仅一夜功夫,扬州军方就断了粮饷,反应不可谓不迅速。


    “劫了漕船也没用!能劫一辈子吗?”


    刑德断然一句,转过头来看着国安用,眼神炽热。


    “国安用,事已至此,兄弟们要动手,你不会再阻拦了吧?”


    张林等人,也是一起看着国安用,人人目光都是狰狞。


    “真的没有选择了吗?”


    国安用涩声一句。


    忠义军走到这种地步,看起来只有惩治元凶李福一门,向宋廷摇尾乞怜,似乎才有一线生机。


    “我声明一句,不得动恩堂,不得引起军中动乱,这是我的底线。”


    众将心意已决,国安用无可奈何,只能顺水推舟。


    兴庆三年春,楚州忠义军李全部以军粮不继,怨声载道。李全部将国安用、张林、阎通、邢德等五人为获宋廷钱粮,杀李全兄李福及李全二子、李全之妾刘氏,将首级函送临安。


    宋廷得去四川途中的皇帝赵竑旨意,檄文盱眙军总管张惠、范成进、时青三将并兵进驻楚州,尽杀李全楚州余部。杨妙真携李全长子李璮潜逃山东,不知所踪。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