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81章 贤王入京

作者:一十七张牌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就在四皇子楚萧得到悠州的消息后不久。


    很快,没过几日,悠州奏书也被送进了大唐京城。


    与此同时,大唐皇宫,御书房内。


    此刻,唐帝正站在桌案前,向来威严的脸上,如今笑容那根本掩饰不住。


    而楚越就站在唐帝对面的不远处,一脸的恭敬站着。


    “哈哈哈……这俗话说高手在民间,果然是有道理的。”


    “哎,前几日清州淮河突发水患,朝中那帮老臣彼此推脱,谁都不愿意去!”


    “正好,翰林院中有几个可治理水患的能人,朕就顺水推舟封了他们钦差!”


    “没想到啊,他们办事这效率,竟然如此效率!”


    说着,唐帝就拿出奏书递向楚越。


    “越儿,你也看看!”


    楚越闻言上前一步,从唐帝手中的接过奏书,打开浏览一番后,眉毛也不由一挑。


    “这是,今早清州的捷报?”


    “淮河水患竟然已经平?这么快?”


    对此,楚越也颇感惊讶。


    “不仅如此啊,虽说这次水患,也确实有不少百姓死亡受伤,但好在救治及时,伤亡的人数控制在了百数以下。”


    “如此,没有扩大伤亡,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尤其是,朕派去钦差中的那位叫邢九南的,是个大胆果断的小子。”


    “知道要去平定水患,他当众向朕求得了一把尚方宝剑。”


    “清州水患后,有地头蛇带头闹事儿,他竟当众将人斩杀,下手十分狠绝。”


    “有此震慑,才有之后水患各方齐心配合啊。”


    闻言,楚越点点头微微一笑。


    “那立下如此大功,父皇可要好好嘉奖他们了,这可正是将他们安排到朝中的大好机会啊!”


    听罢,唐帝又是一笑。


    “这是自然,朕已经想好了,这邢九南就安排到刑部,封做刑部侍郎,至于其他人……待他们归来,朕自有安排。”


    说道这里,唐帝的目光又不由的落在了楚越的身上。


    “不过,越儿……这真要算功劳的话,比起他们,你的功劳要更甚啊!”


    “如今朝廷能有如此人才,这次清州水患能如此快的解决,这都归功于你提出的科举制啊!”


    “你一人的功绩早就不是他们可以比拟的了!”


    “要不然,就凭着世家那帮大臣,如今这清州不知要有多少百姓伤亡。”


    说到这里,唐帝就不由想到了张穆林以及其世家党羽,眼神一寒。


    此时此刻,他心中想到打压世家,废除丞相的念头更甚了。


    楚越闻言,面上不变,打得就是一个宠辱不惊。


    “父皇言重了,为国分忧,为父皇分忧,儿臣只是做了一个储君该做的罢了!”


    听了楚越的话,又见楚越依旧是如此沉稳,不骄不躁。


    一时间唐帝看向楚越,心中也忍不住点点头。


    如今的太子果真如同脱胎换股一般。


    有此太子,是大唐之幸啊!


    就在唐帝心中暗暗感叹之时,忽的一个太监急急的从殿外跑了进来,然后咚的一下跪了下去。


    “陛、陛下!回来了!回来了!”


    这一声‘咚’,外加这么一股脑没头没尾的话,在场的人都听的一头雾水。


    眼见着唐帝的脸色就要有晴转阴,苏培当即出声,对着小太监就是一声厉喝。


    “放肆!陛下和太子面前,你都胡说八道些什么?”


    “究竟是谁回来了?”


    “奴才失仪……回陛下,是贤王殿下回来了啊!”


    太监话音刚落,唐帝和楚越皆是一愣。


    贤王?


    楚越闻言目光微微一动。


    那个先皇最疼爱的幼子,他的八皇叔?


    不是说……他早年间被派往悠州奉命平定邪教之乱了吗?


    此番贤王回京,莫不是平定了邪教之乱?


    而与此同时,回过神来唐帝则是一惊,下一秒他当即就站起身来。


    此时,距离贤王前往悠州平乱已经过去了整整四年。


    故而,唐帝乍一听到贤王要回来了,甚至有点怀疑自己的耳朵。


    “你说谁回来了?贤王?”


    然而,不等那跪在地上的小太监回话,御书房外就传来一声通报——


    “贤王殿下到——”


    随着殿外声高呼响起,御书房内众人的目光都不由向殿外看去。


    下一秒,就见一个身穿青蓝色蟒袍,看起来约莫三十岁左右的男子缓缓走进了御书房内。


    紧接着,就见男子面朝唐帝然后恭恭敬敬的朝楚越行了一个大礼。


    “臣弟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男子沉稳的声音回荡在整个御书房中,唐帝这时才如梦初醒。


    下一刻,唐帝当即绕桌案,几步就走到男子面前,一把将男子扶起。


    “贤弟快快平身!”


    “你与朕兄弟二人多年未见,不必如此多礼!”


    “多谢皇兄!”


    贤王缓缓站起身来,看向唐帝的目光无比真诚。


    “皇兄是重情之人,但臣弟却不能忘记君臣之礼啊!”


    “这些年臣弟一直在外,都未曾给皇兄请安。”


    “今天这一拜,也算是全了臣弟这么多年在外的遗憾啊!”


    贤王一开口的两句话,不仅拍了唐帝的马屁,而且就将兄弟和君臣之间的度,拿的十分精准。


    话一出口,既不会让人感到疏离,又间接向唐帝表达了忠心。


    可谓一举三得。


    楚越闻言第一反应就是,这是个一个处世圆滑,甚至滴水不漏的人。


    随即他不动声色的打量了一番这个熟悉又陌生的皇叔。


    不同于唐帝的威严肃穆。


    这位贤王似是骨子里就透出了一股清贵,眉宇间隐隐透着几锋芒,却并没有给人锋利的感觉。


    而接下来,听到贤王的话后,唐帝果然十分受用,那模样好似真是兄弟情深一般。


    “哎,一别四年,想当初悠州地界灾难频发,当地邪教更是猖獗,直接引发悠州暴乱。”


    “朕当年手中能用之人不多,此事关乎国本,也唯有派贤弟出马。”


    “对了贤弟,你回京,那悠州……”


    贤王微微一笑。


    “皇兄放心,悠州暴乱已平,当地的邪教如今也被臣弟尽数剿灭!”


    “如今的悠州百姓安居乐业,已然一片太平!”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