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十七章 大郎,该喝药了

作者:寒梅惊雪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翌日。


    顾正臣从疲惫中醒来,感受着酸痛的胳膊,不由苦笑。


    这副身体,着实太差。


    早年间兵荒马乱,逃命入山,营养不良,好不容易安家滕县,又是整日读书,固穷有节,既不收庄稼,也不砍柴火,以致于文弱不堪。


    得锻炼啊。


    万一哪天因为发烧感冒,惊动了孟婆,非要喂自己一碗汤咋整……


    宝源客栈。


    掌柜正翻看账册,时不时拨动下算盘,伙计正擦拭桌凳,听到门口有动静,伙计看去,只见门口出现了两名魁梧的军士,盔甲在身,腰佩长刀,面色森冷,大踏步走来:“掌柜,可有一位名作顾正臣的住在此处?”


    “军爷?”


    掌柜脸色一变,连忙走出来说:“军爷要找人,且坐下稍候,待我查明便安排伙计去寻。”


    “快点!”


    军士声大。


    掌柜记忆中是有这么一位姓顾的,还给自己还价来着。查明房号,安排伙计去请。


    伙计不敢怠慢。


    梁家俊跟着顾正臣走了出来,见来人是全副武装的军士,不由地瞪大眼,看向顾正臣:“你这是惹什么麻烦了?”


    顾正臣淡然一笑,走上前,拱手道:“在下顾正臣。”


    为首军士打量了下顾正臣,抱拳,声音粗犷:“标下五戎,都督同知沐英护卫首领,奉命邀请顾神医登门赴大鱼宴。”


    “都督同知,顾神医?”


    梁家俊有些凌乱,看向顾正臣的目光充满敬畏。


    梁家有点关系,也只是找几个文人谈谈天气,问候下长辈,可你竟然与大都督府的武将有关系。


    行啊,隐藏得够深!


    怪不得父亲梁恒几次告诫,要好好跟着他混,感情这顾家的水,比梁家想象的更深。


    顾神医又是怎么回事?


    他不会医术啊,你们是不是搞错了?


    顾正臣看向一脸疑惑的梁家俊:“梁兄,可愿意跟我一起去赴大鱼宴?”


    “不,不去了。”


    梁家俊紧张地拒绝。


    自己不是武将,混的是国子学,和武将混在一起算什么事。何况人家邀请的是你,没提我的名,这要去了,被人一大脚踢出去多难看。


    都督同知啊,大都督府的实权人物,没事还是不要见的好。


    顾正臣留下顾诚、孙十八,跟着五戎走出客栈,上了早已备好的马车,五戎一声令下,车夫拍了拍马,车轱辘转动起来。


    沐府位于中城,估衣廊以东,香铺营街以西,北面是鸡鹅巷,算得上是热闹繁华。


    马车停下时,沐府的大门已然打开,门口站着两名威风凛凛的军士。沐府管家谢芳立于门内,见马车停稳,迈门槛走出来迎接,免不了一些场面话。


    沐府整洁宽敞,小路曲直分明,树木对称,如列队之军。


    不见垒石环山,更无雕梁画栋,整个府邸透着朴实无华,整齐有序。


    “顾神医,老爷在后院训武场等候。”


    谢芳引路。


    顾正臣看到一个独臂之人正在担水,不由皱眉。


    谢芳似乎看穿了顾正臣的疑惑,解释道:“不瞒顾神医,府中下人多是战场上淘下来的伤残老弱。都督同知心善,怜悯军士,这才招入府中,给他们个活计。”


    顾正臣看向谢芳,这才注意到此人左手竟只有半个手掌,不由地肃然起敬:“沐都督同知有大义。”


    谢芳正色:“能跟着都督同知,是我等之幸。”


    顾正臣对沐英心生好感,要知大明立国,是一场又一场战争打出来的,而每一次战争结束之后,都会有伤残军士。


    史书都在关注帝王将相,没有记载这些伤残军士都去了哪里,如何生活。


    可以想象,一个残疾军士,带着几匹布、几百斤粮食,几贯钱的赏赐回到家中,自此成为累赘,即无谋生手段,也无谋生之能,日复一日等死是何等的煎熬!


    他们也曾是英勇无畏的军士,曾是杀敌报国的猛士,到最后,只能在无人关注的角落,凄冷地死去。


    沐英看到了这些,他伸出手,将一些人从凄冷中拉了出来,给了他们再生的机会。


    这样一看,蓝玉未来收养上千个手脚完好,又能舞刀弄棍的义子,从为人品性上就不如沐英。


    顾正臣走在后院的长廊中,看着不远处的训武场。


    训武场南面扎有十几个草人,地上有马蹄踩踏出的坑洼,东西有影墙,北面摆着兵器架子,上面也没有十八般武器,只有刀、枪、剑、斧,旁边还挂着三张弓与箭壶。


    长廊尽头,是一六角亭。


    沐英正在阅览《六韬》,听闻动静,见顾正臣来了,连忙将书放在石桌上,起身拱手:“顾神医。”


    顾正臣还礼:“沐都督同知。”


    “你去安排下早膳。”


    沐英对管家谢芳吩咐,然后拉着顾正臣坐下,带着几分歉意:“一早就来邀请,实在是因相见恨晚……”


    顾正臣直白地说:“确定不是怕我反悔不教?”


    沐英有些郁闷,你这也太直接了吧。


    读书人不都是花花肠子,弯弯绕绕一个金陵城才开始说正事,你小子是不是读书人,咋不按套路说话。


    顾正臣拿起桌上的《六韬》,随意翻看,念道:“军中有大勇、敢死乐伤者,聚为一卒,名曰冒将之士;有勃气壮勇暴强者,聚为一卒,名曰陷阵之士;有学于奇正、长剑、稠弧,接武齐列者,聚为一卒,名曰锐骑之士……”


    沐英听得连连点头,看着沉思的顾正臣:“你也懂兵法?”


    “不懂。”


    顾正臣干脆利索地回答。


    沐英有些郁闷,不懂你念“练士十二卒”干嘛,害我以为遇到了奇才。


    顾正臣放下《六韬》,皱眉说:“我虽不懂兵法,但觉得强军之路,只靠这练士十二卒,这《六韬》远远不够。”


    沐英眼神一亮,起身施礼:“还请先生教导。”


    不耻下问,善于学习,这恐怕是沐英不可多得的优势。


    顾正臣不敢受礼,避开之后,走向训武场,指着远处的草人说:“我心中的强军,譬如弓弩,可以居在远处,消灭一切来犯之敌!若弓弩不能担此重任,那就应该用火铳,火炮。”


    沐英听闻,目光中有些失望:“火炮笨重,不利急行。火铳击杀缓慢,一击之后敌人已近,无力还击。”


    顾正臣站在弓前,伸手摘下,入手微沉,弓身长三尺,弦长二尺三寸,抽出了三根箭,一次性搭弓弦上,对准南面一个草人:“火炮笨重,你就不知道造点小型火炮,可以一个人扛着走的?火铳击杀慢,你就没想过,弓一次可以射一支箭,也可以射三支箭,就像这样……”


    “嗯?”


    “我去!”


    顾正臣深呼吸,再次拉动弓弦,弓弦只微微动了动,连个像样的弧度都没有……


    沐英看着脸涨得通红的顾正臣,小心翼翼地说:“那什么,你拿的是二石五斗的弓,要不试试那一把一石的……”


    五戎识趣地递上去一把弓。


    顾正臣重新搭箭:“弓能一箭三矢……我……靠……”


    该死!


    古代的弓这也太费力气了,你妹啊,这还能不能好好做朋友了。


    沐英看向五戎:“给他拿把五斗的弓。”


    五戎苦着脸:“咱府上没五斗的大弓,要不把小少爷那把一斗小弓给他拿来?”


    沐英想了想也是,就顾正臣这体质,也只能用儿子的弓了。


    不久之后,不满六岁的沐晟哇哇大哭,娘亲啊,有人抢我的弓……


    顾正臣终于拉开了弓,一箭三矢,结果一根箭都没飞出十步远,还有两根直接掉在了脚前面,看得沐英、五戎目瞪口呆,你这箭法,想说好,我们都找不出来词啊。


    沐英心思急转,上前夸赞:“顾神医这射箭的姿态,还真是不同凡响……”


    顾正臣咬牙切齿。


    古代的武将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当的,这双臂若没有一两百斤的力气,连个弓都拉不动。像自己这体格,也就只配和六岁的孩子玩一样的弓……


    沐英看着地上零落的三根箭,一道闪电划过脑海,顿时明白过来,激动地伸出手抓着顾正臣的肩膀,摇晃着说:“你,你的意思是说,火铳可以制造为三个孔,一次发射三个孔的铁石?是啊,我怎没想到这一点,若当真可行,火铳作战大有可为啊!”


    “疼,疼……”


    顾正臣感觉肩膀似乎被两只铁钳给抓住,自己连反抗的力气都没有,再这样摇下去,自己胳膊都要废了。


    “住手!”


    一声清亮地声音传出。


    沐英回头看去,不由地瞪大眼,连忙上前行礼。顾正臣直抽冷气,胳膊很疼,估计是被捏淤青了。


    来人紧走两步,到沐英近前低声说:“你我无须多礼,今日我是奉父皇的命而来,莫要泄露身份。”


    沐英连连点头,看来陛下对起死回生的神通还是很重视,要不然也不会派太子亲自前来。


    “你就是顾正臣?”


    朱标上前,来回打量。


    顾正臣痛得很,顾不得其他,开口就是:“你又是谁?”


    沐英刚想说不得无礼,朱标毫不介意地笑了笑:“我叫朱大郎。”


    “大郎?”


    顾正臣脑子里顿时浮现出一个躺在床上姓武的男人,旁边还有一个端着汤药的美女子,正柔声细语:“该喝药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