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64章:大局初定

作者:犹似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楚庄楼苦笑摇头:“是岳大郎高义,他主动说服了杭州郡那些豪商,让他们让利灾民,助朝廷赈灾,几大豪商联合一起,将赈灾物资的价格压低了半成,杭州郡大小商绅又拧成一股绳,联合一起迫使携了物资来杭州的外来商人,跟着一起让利……”


    他就是那个,被岳大郎说服的豪商之一。


    “听说岳辰多了一个外号,叫岳扒皮。”姜扶光意外也不意外。


    岳大郎没有代表世家来新安县平灾,却坐镇杭州,联合世家商绅,揽下了整个杭州物资统筹一事。


    但凡有他出马,粮药商绅纷纷慷慨解囊,不仅愿意借出更多物资,便连价格也比市价低了一两成。


    因此,杭州城大小商绅及外来商人们,一听到岳辰的名号,就跟老鼠见了猫似的,避之而唯恐不及。


    只要被岳辰盯上的人,羊毛都要薅秃。


    岳扒皮总有各种办法让你心甘情愿出钱出力,完事了,一拍额头,麻爪,又被这个大忽悠给忽悠瘸了。


    姜扶光将名册交给黄景州。


    作为赈灾监察史,黄景州早就了解过赈灾物资的市价,同时也拟定了心理价格,楚庄楼的报价低于他的心理价位,黄景州哪有不同意的道理,仿佛担心楚庄楼反悔,立马盖上了赈灾监察史大印。


    姜扶光同时加盖了县衙印章,以及长公主印玺。


    物资供应商定之后,有关赈灾详情,就是身为赈灾监察史该全权负责的事。


    接下来,从各州借调的粮种陆续送来,黄景州按照户籍人口,陆续且优先发给地势较高,水退得较快,已经可以耕种的乡镇灾民。


    部分灾民白日在田地劳作,夜里回到镇上集中安置。


    第二日,大理寺监察史文轩礼,从杭州赶来拜见长公主。


    文轩礼四十余岁,祖籍杭州临安,祖上也曾是显赫一时的世家大族,后因战乱落魄。


    “有关杭州城大小官员贪赃妄法、违法犯纪的一应文书,下官均已查实,相关案犯也均已捉拿审问。”


    姜扶光有些讶然:“不愧是大理寺,办起案子就是雷厉风行。”


    文轩礼来杭州也才十余日。


    “不当长公主谬赞,”文轩礼谦虚道,“长公主派羽林卫协助下官办案,又为下官扫清了杭州郡所有障碍,还为下官提供了诸多线索,若下官还不能尽快查实,那就是下官无能。”


    姜扶光笑:“你太谦虚了。”


    “光杭州这一郡查获的私盐,目前已有三十余万引,所涉官员及世家商绅,高达三百余人,羽林卫继查抄文书之后,又查抄了他们家财,光白银就查抄三百余万两,黄金也有十余万两,还有为数庞大的珠玉财宝,古董字画,古籍珍本,但凡值了价的东西,更是堆满了郡衙大堂。”


    文轩礼面色凝重,万万没想到杭州郡大小官员全部沦陷了,当真是三年‘清’县令,十万雪花银。


    “部分赃银赃物,均登记造册,请长公主过目。”


    璎珞接过厚厚一摞册子,姜扶光道:“待孤查阅完毕,加盖长公主玺印,派驻防军将脏银分批押送回京,尽数充入国库。”


    文轩礼应下。


    姜扶光又道:“孤奏请陛下,恳请陛下让你兼领巡盐史,彻查江南私盐案,并允你携陛下手令,必要时可调地方军协助办案,陛下已恩准。”


    抓了王有财这条大鱼后,她看到了私盐背后蛛丝网结一般,庞大且复杂的利益,牵涉之广,让人难以想象。


    她向陛下奏明情况,提出给文轩礼一些办案特权,让他多一些筹码,才不会被地方束缚手脚。


    她郑重地捧起任命文书,及陛下手书,交到文轩礼的手中。


    文轩礼立马高举过头,跪地谢恩:“臣,文轩礼,定不负皇恩浩荡,不负长公主所托。”


    姜扶光又拿过桌子上一个箱子,交给文轩礼:“这是杭州贩私头目之一,王有财的口供,及从他多个临时落脚处,查抄出来的贩私证据,他们是浙州最大的贩私势力,案件涉及浙州大小官员、当地世家、商绅,以及匪徒势力。”


    文轩礼觉得手中的盒子,重逾千斤。


    当天下午,姜扶光拟以奏报,将新安县灾情、疫情,及私盐案的进展一一奏报。


    并恳请陛下另择贤能,填补杭州郡一应空缺,强调新安县此番受灾,派到此地的官员应尤为慎重,要上能行令,下能抚民,方不堕朝廷之威信。


    姜扶光向朝廷察举了人选。


    “岳家大郎岳辰,虽面容有瑕,却在联合商绅,统筹整个杭州物资调配上,展现出惊人的筹划,堪为第一流,臣荐他暂代新安县令一职,助赈灾监察史平定灾情,免百姓苦。”


    南兴帝接到奏报之后,见私盐所涉之重大,免不了一通怒火。


    户部石尚书一听,光杭州一郡每年私售定额盐引,就高达三十万引,心里的算盘敲得啪嗒直响。


    石尚书的心在滴血,捂着胸口差一点晕过去。


    “三十万引,折合银两就是十余万两白银,浙州十二郡,每年就有一百多万两白银,进了那些贪官污吏的口袋,这是要了臣的老命哟。”


    他当即站出来,请求陛下严查私盐,甚至要派出户部官员,辅佐新任巡盐史文轩礼一起彻查私盐。


    南兴帝准了。


    接下来,派谁前去新安县接任县令一职,南兴帝越过了吏部,采用了长公主的建议,启用岳辰。


    顾相一干人等,均无异议。


    眼下新安县诸事庞杂,百废待兴,需要派熟知地方民情之人前去,才能迅速投入灾后诸事统筹,助长公主平定灾情。


    如此一来,人选就很有局限性,朝廷一时半会也无法迅速做出安排。


    可灾情刻不容缓。


    长公主和黄景州没有地方官员协助,两人身上的压力与重担可想而知,万一分身无暇,岂非误了灾情?


    岳家也是当地颇有名望的世家,在杭州根基深,由岳辰暂代县令一职,更能迅速整合地方资源,赈济灾民。


    至于岳辰面容有瑕,朝臣们都不太在意。


    古往今来,总有一些大才之士,被朝廷破格任用。


    么么,新书因为比较冷门,所以各大榜单没有读者基数上不了,唯有月票榜可以拼一拼,小伙伴们一定要助力我登榜呀~有月票,且喜欢本书的读者,要投月票呀~


    (本章完)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