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七十二章 刘长官真好

作者:夺鹿侯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延安卫因刘承宗这只蝴蝶扇动翅膀,聚起了一股旋风。


    试百户杨彦昌那日与刘承宗分别,突然意识到自家守着金山银山却挨饿,这不符常理。


    金山银山,自然是军械甲仗。


    说起来,大明九边卖买军械早已成风,甚至长城边上的墩堡都已经卖到再无可卖的地步。


    可是在延安卫,这种活动还仅限于卫所内部的左手倒右手。


    一般是将领卫所里的东西攒一蹿,收拾收拾能用的,发给家丁。


    普通旗军的倒卖军械,仅限于驻卫军余把些刀枪箭矢卖给百姓防身。


    大宗军械走私,不是不想卖,实在没人买。


    府城是延安府军事防御的重心,府城周围方圆百里没有大贼,即使贼人流动进来,也很快就被剿灭。


    否则像甘泉虎将那样数百人规模,劫掠富家的小贼根本不至于四日就被剿灭。


    而除了贼,有需要、有财力购买大量军械的士绅,完全有能力通过官方渠道向府衙县衙购买、请求调拨军械。


    况且走个指挥使的关系,调个百户,五十一百人直接驻在家里,平时种地,武器装备都在围子里放着。


    不光有武力保护,还能创造经济效益。


    走私多没意思,又贵,还要担风险。


    直到刘承宗找上杨彦昌,给这位穷困潦倒的试百户打开新世界大门。


    粮食对打算当逃兵的杨彦昌没有用处,但三石粮食能救济不少留在卫所的弟兄。


    而且在他看来,这是个能够长期使用的办法。


    逃兵在外抢围子,旗军分批逃跑,逃跑前把卫所兵器运出去,粮食救济旗军。


    运出去的火炮能加强逃兵力量,抢更多围子,救济更多旗军。


    这不是当逃兵。


    这是创业啊!


    杨彦昌回去挑挑找找,很快在兵器库锁定自己的目标。


    那是门铸铁涌珠炮,长一尺七寸,周长八寸,重四十五斤,炮身用五道铁箍加固。


    装药八两打一斤二两合口大弹与二十颗一两弹。


    这门炮铸造于万历三年,炮身编号两千二百四十一,这一型号的涌珠炮在那年朝廷一共造了两千四百门,用来搭配车营。


    在陕西边军,这种炮也分配给马军,五十人马队装备一门。


    小型炮,是弓弩火枪的火力补充。


    全炮由炮身、方形炮架、炮弹箱组成,全重不到二百斤,能用一匹驮马背着满地跑。


    “这炮没炮架,杨百户想拿它去玩玩?”


    看管军库的老旗军坐在库门前,眼中带着看淡一切的睿智:“火药弹药库里可不给出。”


    杨彦昌瞪起眼来:“没炮架怎么打?”


    涌珠炮的炮架,是个长三尺、宽一尺五、高一尺的实木块,上面有和炮身五道铁箍相合的槽,两面四个拉环,用宽皮带固定炮身。


    打放时需要在木架下垫木块,基本上射击就是用炮口垫高一寸、火力远多少步这种计算方式。


    没木架圆筒炮身放地上根本没法打。


    老库兵老神在在:“哟,这可怨不得我,自打小老儿接手看库,这位爷爷就没架子。


    万历十八年叶公总督陕甘军务,炮架都换成三轮轻车。


    后来轻车被你家千户挂上毛驴拉回家了,咱也不知道他拿个炮车弄回去干啥。


    反正后来就没还回来,说让把从前炮架找回来将就着用。


    可那么些年过去,木架子早不知被谁弄出去打家具了。”


    还被谁弄出去打家具,杨彦昌觉得就是这老旗军弄出去打家具了。


    不过他也没说,一脸嫌弃边报怨边往外走:“没炮架、没弹药,我要它干啥?”


    表面一脸实际内心狂喜,再不走非得被看库老头儿瞧出他的喜悦。


    连着炮架炮弹箱不到二百斤,想弄出去不容易。


    可单单一门涌珠炮。


    这四十五斤的小玩意儿,拿个床单子一卷裹着不就走吗?


    简直天赐良机!


    至于没架子没炮弹,就让刘承宗去操心吧,反正说好的炮是给他了。


    随后,延安府出兵的消息下发至卫所军官,陕西定于六月三日兵分三路剿贼。


    整个延安卫乱糟糟的调派军械人马。


    趁这机会,六月初一晚上,杨彦昌动手了。


    他授意三名旗军。


    一个混进军库用破棉袄裹着涌珠炮扔出院墙。


    一个在院墙外等候多时,像怀里抱了个胖娃娃东躲西藏,交至最后一人手中。


    最后这青年叫任权儿,十九岁,小个子,祖上七代都是军户,五岁起就在卫所听人使唤干活了。


    他提起破棉袄连夜去了老虎腰。


    路不熟,又饿得有夜盲,挂树上了。


    刘承宗早上带人跑步,才把他救下来。


    把杨彦昌教给他的涌珠炮注意事项、炮架制式告诉刘承宗。


    比起火炮,刘承宗更在意人。


    炮已经到了老虎腰,就不会跑。


    但这脏兮兮的任小个子身上有没有传染病,可不好说。


    一番盘问。


    他没别的病,就脚上有伤。


    是俩个月前晚上用裁缝剪子剪脚趾甲,把脚趾伤着了。


    旗军在卫所不能闲。


    军屯田里能种地的时候要下地干活。


    不能种地的时候,也要下地干活。


    把没发芽的种子刨出来,一刨刨一天,回去正好凑半碗。


    总这么干活,脚上发炎,好了烂、烂了好,跑不快。


    如今卫所没粮,别人还有个战场立功的念想,他这身体不符合出征条件,就动了当逃兵的想法。


    刘承宗问清楚情况,转头一挥手叫郭扎势给他绑了。


    吓得任权儿哇哇大叫。


    “叫什么叫!你这脚不好说,扎实去弄桶水烧了,一会我给你把腐肉剜了,歇俩月估计能好。”


    边军大多都懂点治疗外伤的方法,刘承宗对外科也有所涉猎。


    最早是秋防跟长城根二皮匠学的缝死人,后来读过几本像《外科正宗》之类的医术。


    但手边没药,他对这伤也没更好的办法。


    只能清理干净叫他歇着。


    一时间把任权儿惊呆了。


    不为剜肉。


    让他歇俩月。


    一再追问刘承宗,歇俩月不得饿死?


    得到‘歇着就行,管饭’的答复后,把这五岁开始就没歇过的军户娃感动坏了。


    对刘承宗来说,这叫现学现用,承祖大哥给他交换的惩罚心得。


    在士兵受伤、得病的时候,主将细心照料,最容易收获人心。


    刚进行到洗脚这步,任权儿已经泪流满面。


    等剜肉时哪怕疼得浑身发红,都硬忍着不动。


    说什么也不给刘长官添麻烦。


    完事后抱住刘承宗痛哭流涕,一个劲儿念叨:“刘长官真好,刘长官真好!”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