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二十二章 编经书纂教材,在书房得意趣

作者:迷糊又无奈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爷真真天赋异禀,想法也真真是天马行空!”


    “若非看着爷苦思冥想才写出来的,我都怀疑爷曾亲见。”


    对于这样的话,冯一博只能笑而不语。


    妙玉对此惊为天人,只以为是他胡编。


    却不知这些正是他所亲见而改。


    比如关于天国的描写,还有与妖魔战斗的场景。


    天国是按照现代社会的模样,随便描写了一些生活场景。


    比如可以“言出法随”,也就是通过语音控制。


    比如可以“千里传音”,或者知晓千万里之外的事。


    比如坐在不同的神器中,可以“飞天遁地”一日万里。


    比如人在家中,念头一起,就有“黄巾力士”送山珍海味和各类物品上门。


    而还有诸如没有实体的金钱,只要轻轻一扫,就完成了交易。


    虽然这些在神话传说中也算有迹可循,但却远远不如冯一博描写的这么细致入微。


    不说其他,至少要比“流着奶和蜜”的野神有想象力多了。


    而和妖魔斗法就更简单了。


    冯一博深谙“爆炸就是艺术”,导致黑龙王随手都是毁天灭地的景象,


    为此还专门描写了爆炸之后,蘑孤云升腾,冲击波纵横。


    人死了都没尸体,只留残影在残垣断壁。


    一副末日景象跃然纸上!


    不仅如此,按他所写,黑龙王已经灭了所有妖魔。


    为此付出的代价,就是让一个个世界化为虚无。


    经书上所说,这个世界原本有亿万世界组成。


    正是黑龙王与妖魔的战斗余波毁天灭地,导致很多世界就此消失。


    从此妖魔再无踪迹,也只余三千大世界!


    而在无限大的宇宙之中,每个世界都如一粒沙尘,彼此距离非人力所能逾越。


    因此,在这个世界之外,到处都是一片荒寂。


    即使能出得了这里,也见不到别的生命迹像。


    不仅如此,冯一博还为黑龙王没有显化找好了借口。


    说正是因为神力太强,黑龙王的真身不敢踏足这里。


    以免对仅有的这些世界造成破坏。


    只偶尔会有化身降世,引领各界生灵走向正途。


    毕竟他写这篇经文的目的,除了排挤别的宗教,还想起到一定的教化作用。


    话说,,,..版。】


    为了利于传播,冯一博还将不少劝导之言编成顺口熘。


    他准备让人写在各村镇的大街小巷,并安排专人讲给不识字的人听。


    这些教化,主要都是围绕着劝人向善,勤劳勇敢,团结合作之类。


    诸如:


    勤劳致富美名扬,诚信传家众望归。


    辛劳耕耘三餐饱,懒惰无人嫁作妇。


    有德之人相扶持,无能之辈窝里横。


    众人拾柴火焰高,单打独斗尸骨寒。


    当然,为了增强效果,也难免也有一些私货。


    诸如:


    海上何人敢称王,唯有东海黑龙王。


    口中常念黑龙王,海上平安又顺畅。


    心中寄托黑龙王,勤恳踏实又善良。


    一人信了黑龙王,全家奋发又向上。


    一村信了黑龙王,全村繁荣又富强。


    等等。


    洋洋洒洒几万字,通篇气势恢宏。


    几天时间,经书就定稿了。


    其实编写经文的时候,别说妙玉被惊到。


    就连冯一博自己也暗自赞叹。


    他觉得自己果然是个天才,可惜前世没有发掘出来。


    若是在前世去写,一定是个能日万的网文大老!


    冯一博将经书交给狗子,又叮嘱了些执行细节。


    都被狗子一一记在纸上。


    最后冯一博又留下他,让狗子在家里过了年再走。


    对这本经书,冯一博寄托了极大的希望,同时也信心满满。


    毕竟是自己的地盘,不信也得信。


    有感于妙玉的博学多才,冯一博再次叮嘱妙玉不要对人说起这些,同时还让她以后也都来书房帮忙。


    因为下一步,他准备完成编写教材的工作。


    海外虽然没有举人进士,但落第秀才还是有些的。


    公立的新式学堂,也已经按照冯一博的要求建了不少。


    现在每个乡镇至少一座,由这些落第秀才充任老师。


    事实上,只要生活富足,大多人都希望孩子能识文断字。


    公立学堂由黑龙府兴建,还不收任何学杂费。


    因此生源倒不是什么问题。


    只是之前教的都是那套儒学经典,四书五经之类。


    最多加了算学、账目,由冯家培养的账房来教。


    对此,冯一博早打算革新一下。


    从流求回来之后,他就已经开始着手教材的事。


    每天晚饭之后,他都要到书房奋笔疾书。


    现在借着这次机会,冯一博就留妙玉帮忙整理成册。


    想必在狗子离开前,就能有数本新教材问世了。


    数学、语文、物理、化学。


    这些教材都是些粗浅的知识,用来给学堂新生开蒙。


    其中的语文,自然还是以三百千为主。


    但多了拼音的内容。


    其实这个时代也不是没有注音,相反方法还有很多。


    比如:直音法、读若法、叶音法、反切法。


    但现代拼音可以简化这些方法,让人更容易学会。


    同时,冯一博也是在为字典做准备。


    数学也是一样,很多码头其实都有草码。


    不过冯一博还是用了他最熟悉的阿拉伯数字。


    教材开篇就是数字、符号和汉字的对照,内容则是加减乘除这样的基础运算。


    物理需要从零开始,冯一博主要针对常见的现象进行些归纳。


    比如杠杆、滑轮、摩擦生热、水的三态等等。


    化学也是如此,诸如燃烧的条件、酸碱的中和,肥皂制作等等。


    这些东西颇为浅显易懂,算是为他计划的新式学堂打基础的。


    后续他还会继续编写,逐渐由浅入深。


    慢慢才能培养出所需要的人才。


    妙玉不知冯一博有黑龙王的身份,开始就惊讶于他帮黑龙王写经书。


    现在看到这些教材,她不由更是疑惑。


    “爷,您用新方法注音的三百千倒是不错,这新式算学也有些用。”


    妙玉对于语文、数学一看就懂,还觉得颇为简便。


    可再看另外两本……


    “可这物理化学,都是玄之又玄的……法门吗?”


    冯一博笑了笑,随口解释道:


    “这些算是归纳世间万物之间的规律,你可以当作是‘道’的一部分,只是现在还很浅显,看不出什么。”


    开蒙的书里只归纳了现象,并未列出什么公式。


    因此难免让人看了会莫名其妙。


    妙玉听了一愣,皱眉道:


    “那爷到底是在格物,还是在修道?”


    她本来以为物理就是“物之理”,所以算是格物。


    但化学又像是道家的丹士,这不禁让她有些迷惑冯一博的方向。


    冯一博沉吟了一下,道:


    “物理算是格物,但化学并非是修道,实际上两者都是对世间万物之间,一些本就存在的规律进行归纳总结。”


    说到这里,他微微一笑,道:


    “我写这些,是希望后人能对此深入钻研,掌握这些规律。”


    妙玉不解,还拿着化学书稿好奇问道:


    “那为何水火都是五行,却一个是物理,一个是化学?”


    冯一博没想到她问的是这个。


    他微微一愣,随后耐心解释道:


    “水是一物,虽有三态,但本质上都是水。”


    “火并非是一物,燃烧过的东西也发生了质的改变。”


    说到这里,他又总结道:


    “本质是否发生变化,就是物理和化学的最大区别吧。”


    妙玉依旧不解,皱眉道:


    “所以化学就是化作其他?”


    “这个……差不多吧。”


    冯一博点点头。


    妙玉沉吟了一下,又问道:


    “可水和火都是五行之一,爷为何说火不是一物?”


    没想到妙玉听得还蛮仔细,冯一博笑着回道:


    “火是其他东西燃烧时候产生的现象,会发光、发热、还能变色,本质上就和太阳光差不多。”


    这下妙玉彻底听不懂了,但还是好奇道:


    “爷为何会懂这些?”


    “认真观察,归纳总结。”


    妙玉显然不信,但也没再追问。


    因为冯一博已经将她抱了过来。


    这个小秘书问题太多,只能先将她的嘴堵上一会儿。


    “罪过罪过!”


    唇齿一分,妙玉满脸通红念了声佛,道:


    “亏爷还是个读书人,书房岂可亵渎?”


    冯一博闻言,脸上不红不白,还大言不惭的道:


    “夫妻敦伦,阴阳相协,亦是圣人大道,岂有亵渎之意?”


    夫妻之间,也称周公之礼。


    周公正是儒家圣人,说是圣人大道也不算错。


    何况冯一博来了兴致,哪还管什么圣人?


    “青天白日……”


    妙玉有些难为情,还想再说什么,却被冯一博几下拨云见日。


    当下也只能从修书改为论佛。


    一时妙玉满脸通红,口中还不时道:


    “阿弥陀佛,罪过罪过!”


    书房意趣,难以言表。


    只是桌上书稿飘洒满地,又要重头整理。


    年前几日,冯一博就和妙玉忙于将教材整理成册。


    宝钗因年事,直忙到了腊月二十九。


    府中各色终于齐备。


    从内到外,换了门神、联对、挂牌,新油了桃符。


    阖府上下处处焕然一新。


    除夕这天,冯一博开了宗祠,又着人打扫。


    宝钗则穿着诰命的行头,和李孟氏一起去宫里朝贺。


    五品以上可称为诰,五品以下则是敕。


    尤老娘是六品的安人,因此倒是无缘宫中。


    等宝钗行礼领宴回来,才和冯一博一起到祠堂祭祀祖先。


    冯家也不是什么大户人家,丁口也还只有夫妻二人。


    两人奉上三牲贡品,又奉上酒果。


    再续上几柱清香,祷念几句便算了结。


    冯一博未见过面的二叔冯石,是宝钗的正牌公公。


    牌位前还摆着赐婚和兼祧的圣旨。


    宝钗亲手为他上了香,口中祈求这位公公庇护冯家。


    心中还默念,祈着尽快有个子嗣,为冯家二房延续香火。


    随后,阖府摆了席面,吃起年夜饭。


    一夜人声嘈杂,语笑喧阗。


    还有爆竹声声,络绎不绝。


    第二天,大年初一。


    夫妻俩又早早起来,带着三个妾室到李守中院去拜年。


    各房下人又给夫妻俩拜年,一一分发了喜钱。


    如此,转眼就到了初二。


    冯一博让人备好了车马,带上礼物。


    和宝钗一起到梨香院回门。


    两边见了礼,拜了年,又说了会子话。


    冯一博便笑着道:


    “岳母大人,等过完年,出了正月,您和舅哥就到我那住吧。”


    小两口来之前,冯一博就和宝钗商量。


    想把薛母也接过来,让宝钗能在膝下承欢。


    宝钗有些犹豫,但架不住冯一博的规劝。


    得知冯一博是真心尽孝,宝钗便欣然接受了这个建议。


    毕竟贾家虽也是实在亲戚,但终究不如在自己女儿家随意。


    何况梅家的事也都解决,再住下去也没什么意义。


    若是薛母愿意走动,这里距贾府也不远。


    就算每天过去,也不过和冯一博去部里上班差不多的路程。


    见薛母面露犹豫,冯一博又道:


    “那边修建的时候,我就给你们留好了别院,格局和梨香院这边仿佛,地方还要大着不少呢。”


    没等薛姨妈说话,薛蟠却接口道:


    “薛家在都中也有宅子,就在北城,我早让人收拾好了,年后就准备搬过去了。”


    冯一博似笑非笑的看他一眼,薛蟠的声音越来越小。


    显然,他是不想去冯府,被冯一博拘着。


    之前冯一博的每一次警告,都让他提心吊胆。


    若是真的搬去冯府,怕是以后什么也做不得了。


    呆霸王怕是要把“霸”字去掉,只能做个呆子了。


    薛母本还有些犹豫。


    毕竟贾家刚帮忙把事办妥,立刻走了有些不好看。


    可看薛蟠的模样,薛母顿时下了决心,道:


    “正好,我也舍不得宝钗,那就去你府上小住一阵吧。”


    “妈!”


    薛蟠喊了一声,又见冯一博还盯着他。


    只能带上痛苦面具,把后面的话都吞回了肚子。


    薛母见此,越发觉得这个决定是对的。


    随后,薛母带着宝钗去给史老太君请安。


    薛蟠则一脸苦相的备下酒宴,小心翼翼的陪冯一博这个杀星妹夫喝酒。


    没过多久,莺儿就过来禀道:


    “爷,珠大奶奶说,‘冬藏社’要开一社。”


    说到这里,她忍不住掩口轻笑两声,才道:


    “姑娘们都让我来问问,看爷有没有兴致,也和她们胡闹一回呢。”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