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06 插手南洋

作者:萌俊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何定贤并不觉得揭开地产行业的前景是件大事。


    因为,市场的风向,从来不是什么秘密,因为,每个老板都有各自的想法,因为地产行业的门槛高,并非人人都可以做


    开口白牙讲一讲道理,谁都会,可要真金白银的砸进去,够胆的人可真不多。


    为乜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能赚钱?


    因为他够勇啊!


    事实上,绝大多数企业家,进入一个新行业,都会十分保守,走一步看三步。


    这就导致只有等真正风卷云啸之时,才会有大批企业投入地产行业,信息自然昂贵,但是信息在流传之中,不可避免会给人收到风,更加昂贵的是胆!


    有脑子的人多。


    有魄力的人少。


    直到大会落幕,都没有一个商会老板表态要进入地产行业,更多人还在深思熟虑,还在想看一看


    何定贤倒是真希望有人跳出来喊,要进军地产业,请求商会支持,但够资格玩地产的都得有些家底,有家底的人却舍不得掏,想大干一票的却连入场卷都买不起。


    商场是如此的现实,何定贤说了基本等于没说,也对,他要不是亲眼见识过地产业的兴起,知道未来港岛楼市走势,也不敢轻易投资霍官泰的立信置业。


    毕竟楼市起起伏伏都是几百万,几千万,乃至上亿的利益!


    “何生,昨天有八间银号前来公司提合作,主要是通汇和兑换业务,另外,一周内有一百三多间公司在银庄开设了账户。”一周后,何定贤坐在东方银号的茶室里,饮着茶,倾听大掌柜汇报。


    “目前,新开设账户的公司,共储港币七百三十万,其中有一间塑花厂就存了五十万。”


    何定贤没想到成为商会理事之后,第一个获得好处的地方,竟然是集团的银庄,看来同乡会员们很给面子啊。


    “呵呵,都是冲着我商会理事名头来的。”他放下茶盏,心中有数:“储息可以稍微给高点。”


    邱德更道:“我明白,会按照行情适当调整。”


    “同立信置业的合作呢?”何定贤问道。


    邱德更忙道:“前款已经打过去了,同时派了一组会计入驻公司核账。”


    “好。”


    何定贤轻轻点头。


    他亲手签了合同,知晓集团当下持有立信置业百分之三十七点八的股份,是仅次于霍老板的第二大股东,算是正式在地产业站稳脚跟。


    东方银号也到了正式挂牌的时候


    “你到金管局运作一下,重新注册一家公司,挂牌东方银行。”


    邱德更表情一惊:“何生,银行业不见得比钱庄好做。”


    以利益而论,维持钱庄规模,其实比转型银行更好。


    就像摆摊炒面和开面馆一样,摆摊真的更容易赚钱,而何定贤却道:“总不能一辈子挂着银号牌吧?没出息!”


    “虽然银行要受到监管,要交数,要为政策服务,但是,许多业务也只有银行可以开展,比如合法的抵押贷款,银号的贷款单子拿到法院,鬼佬法官可不管你。”


    虽然,银号一样可以提供贷款服务,但是,催债只能使用暴力手段,银号债务却可以借助政府利用。


    何定贤是立信置业的第二大股东,将来肯定是“发楼花”的,银号转变成银行之后,便可以合法的给一大批客户放房贷,每个月收息收到手软。


    一收就是几十年。


    洪水都能长流!


    两条路,要么跳楼,要么还钱!


    钱是你自己借的,没拿枪顶着伱头,让你签字画押吧?


    这笔钱赚的问心无愧,天经地义,还可以多针对华人进行放贷,早点让华人上车,继而做好风控,铺展出更多银行业务。


    这么大规模的“楼花”不可能再用银号的牌照,因为“银号”两个字担不起。


    现在距离“霍兴堂置业”成立不到三年时间,是时候提前拿个银行牌照了。


    邱德更作为银庄第二大股东,虽然只是三个点,但是大掌柜的身份让他很有话语权,不过他在敏锐嗅到大老板有新业务方向之后,毫不迟疑的道:“我马上着手申请银行牌照。”


    何定贤看了他一眼:“我知道你的担心,做小生意与做大生意不一样嘛不过,我们现在也罩得住一家银行了,虽然我的位置不高,但是,银行里大大小小二十几号股东,有鬼佬,有华人,这张网谁撕得开?”


    “可以先学恒生一样挂着银行牌子,一边做银行,一边做钱庄,慢慢来嘛.”


    邱德更自是应诺:“没关系,大老板,我会用心经营的。”


    何定贤吐出口烟雾,弹弹烟灰,转头看向旁边的肥佬:“阿仔,你说陆运涛想见我?”


    “是呀,贤哥。”


    猪油仔穿着白衫,手臂夹着皮包,点头哈腰道:“陆运涛一个四眼仔,在南洋做的风风火火,号称什么才子,来港岛还不是得拜贤哥的码头?”


    “本来我是将他视作对手的,不过,正好想在南洋搭一条线,安排个地方同他见面吧。”何定贤语气随意地道:“让阿宏随我一起去。”


    “知道了,贤哥。”


    猪油仔俯身答道。


    陆运涛在港岛成立“国际电影公司”之后,试着在港岛开机了两部国语片,都是拍摄期很短的戏曲片,送到南洋异常卖座,大大增加了“国际影片发行公司”的竞争力,佐证了在港岛开设片场是个正确选择。


    同时左派电影公司“新长城”改组之后,接连出品几部电影大放异彩,特别是去年上映的《娘惹》,专攻南洋市场,在国外掀起一阵热潮。


    前年刚刚受“新长城”著名导演李萍倩挖掘的女演员“夏梦”,凭借《娘惹》打出海外,声名鹊起。


    迄今“夏梦”也不过刚刚来到双十年华,正是青春靓丽,貌若桃李的年纪。她十八岁即出演处女作《禁婚记》,一出道就以女主角身份,两年时间越来越红,已经有成为长城公司台柱的风采。


    去年,港岛光是印有“夏梦”照片的海报就卖了三十多万张,东方日报专栏的办公室里都贴了好几张


    邵氏父子公司在“国际影业”与“长城公司”的夹击之下,已经出现颓势,业绩下滑。


    “何先生,我想借助贵院线在港岛发行电影。”两天后,半岛酒店茶座,陆运涛穿着白色西装,系着领带,气质斯文儒雅,待人有礼有节,看起来教养十分不错。


    他在一番寒暄与自我介绍之后,也主动提出了生意上的合作。


    何定贤对他的感官还不错,但聊到生意就是谈钱,笑着问道:“贵公司在南洋也有做发行生意,据说旗下院线还不小,请问贵司在南洋的院线收多少钱。”


    “如果有保底的话,一部电影,一间影院收一万保底费加百分之五十的分成,如果没有保底,要收到百分之六十。”陆运涛实话实说,表现的很是诚恳。


    其实他来港岛不仅是要出品电影,也希望能在港岛做一条院线出来,但是港岛目前适合开院线的地方,要么被邵氏院线所占据,要么被东方院线插上旗。


    陆运涛除了收购零散影厅老板之外,已经开辟不出新院线了。


    港岛地板就这么大,手快有,手慢无啊!


    他不想放弃港岛市场,便只能与本地院线合作,会与他合作的只有东方院线。


    虽然南洋电影市场远远超过港岛本土,但是,港岛作为汇集大批内地影视人才的天堂,是打响招牌的好地方,也是一块试金石。在港岛火的电影,在南洋一定火,在港岛不火的电影,在南洋也有机会赚到钱。


    而且唯有在港岛本地火热的电影公司,才能吸纳到最好的影视人才,继而拍出更好的电影。因此,港岛电影的大票房都在南洋,但是大的电影公司都汇聚在港岛。有些公司在本地发行是不想给海外发行公司吸血,可像陆运涛这种本就海外发行公司的老板,依旧想打进港岛市场!


    这是港岛电影工业的土壤。


    何定贤望着他笑道:“陆先生,我欣赏你的坦诚,所以,我打算在这基础上加五千块的保底费,以及五个点的抽成。”


    “要么一万五保底和五十五的抽水,要么纯分成,一部电影我抽百分之六十五,你觉得怎么样?”


    陆运涛听的瞠目结舌,但最终化作苦笑:“好,我们可以先签三年的合同。”


    他试图利用三年时间,以电影票房为筹码,下次再谈一轮分成比例。


    “陆先生真爽快,据我所知,南洋的邵毅夫已经回到港岛,接手了邵氏父子的拍摄厂,决定在港岛打出邵氏兄弟的牌子,眼下的情况对陆先生所有不利啊。”何定贤笑道:“陆先生和邵老板都是在南洋起家的人,港岛争锋,影响的是两个市场。”


    “我一个兄弟在南洋讨生活,如果陆先生可以安排影院给他和兄弟们开工,我愿意主动把抽成降一降。”


    “阿宏。”何定贤扭头叫道。


    蒋天生上前一步,双手递上名片,出声道:“陆先生,我是港岛义群公司的话事人,我叫蒋天生,我弟弟蒋天养在南洋负责海外业务。”


    “这是我和他的名片。”


    陆运涛接过两张名片,礼貌性的扫过两眼,心里充满警惕地把名片收好,出声道:“何先生,我是拍电影的,恐怕与江湖社团搭不上边。”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