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三十三章成为刘胜后,我和邓绥母慈子孝了(四十四)

作者:安离不失眠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四十四)


    多少都有点儿跨界!


    指不定还会被抨击封建迷信,妖言惑众。


    “瞎编的。”


    她和太史令,一个敢说,一个敢信。


    还真是珠联璧合,臭味相投。


    “是吗?”


    “臣不信!”


    太史令的眼神中就好似有一簇簇明灭不定的小火苗,如暗夜星辰,思索之际,透出一股高深莫测。


    “陛下绝对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太史令断言。


    荪歌呵呵一笑“寡人说自己是不死不灭的神,你可信?”


    只要太史令爱听,她可以继续编。


    太史令:……


    都命不久矣了,还大言不惭不死不灭。


    信口开河,胡编乱造,也稍微顾及在实际,要不然他怎么假装相信。


    “不逗你了。”


    “有缘,自会重逢。”


    显而易见,缘分浅薄的如同四月化尽的雪。


    重逢?


    如同皇帝的新衣,只有傻子才会信。


    但太史令郑重其事道“若有朝一日能重逢,臣心甘情愿尊您为师。”


    荪歌扶额“太史令不地道!”


    “寡人待你赤诚,你竟给寡人降级。”


    太史令一时没反应过来。


    “天地君亲师!”荪歌幽幽补充道。


    太史令:……


    无言以对!


    太史令和荪歌是真正的心有灵犀的狐朋狗友。


    荪歌敢指点,太史令就敢冠以天象之名。


    一来二去,是真的培养出默契。


    “若能相见,便足以证明,臣道法指路人是陛下。”


    “陛下,徒弟是可以给师父扫墓的。”


    言外之意,论亲厚,师徒在君臣之上。


    荪歌油盐不进“盼着寡人死,寡人懂!”


    “别说了,你辞官去吧。”


    太史令表示,陛下不是油盐不进,是只进油盐。


    “陛下,要不再等等?”


    这几年时光,对于太史令来说,恍如一梦。


    惬意,奇幻的不像话。


    是君臣,又非君臣。


    荪歌抬了抬眼皮,凉凉道“那要不别走了,你的忠心寡人从不怀疑。”


    “有你暗助母后,寡人走的也安心。”


    “陛下,保重。”


    “张衡为太史令,比臣强。”


    “臣重追寻虚无缥缈的东西,张衡重现实,必能造福于大汉,成为太后娘娘的臂膀拥抱”


    太史令庄重严肃的给荪歌行了个大礼,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荪歌:有感情,但不多。


    换句话说,太史令被她惯坏了,她若驾崩,太史令由奢入简太难了。


    不过,邓绥中意的太史令人选也不错。


    张衡,也有一大堆的马甲。


    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


    这人脾气略有些古怪,才高于世,淡泊名利,一生不图钱财富贵,曾多次被征召入仕为官,但从未应命。


    直到两年前,邓绥以公车特征张衡进京,拜张衡为郎中,张衡才正式的踏入仕途。


    可以说,这是个样样精通的全才,别人是术业有专攻,而张衡则是打遍天下无敌手。


    既然应邓绥召,进京入仕,张衡必然是认同邓绥的。


    此时的张衡,已经不年轻了。


    但,无论是年龄,还是转行,对于张衡来说都是小菜一碟。


    正如太史令所言,若张衡接任了太史令的官职,于国于民于邓太后而言,都有益处。


    毕竟,张衡是邓绥亲选的人,用起来顺手。


    她培养起的太史令,旁人貌似无福消受。


    太史令好似早早就准备好了辞官的奏疏,当天便递交给邓绥,言辞恳切,辞官意向坚决。


    邓绥思索,是她想提拔张衡之事泄漏了风声吗?


    再说了,她还打算让张衡在郎中的位置上磨砺磨砺再晋升呢。


    太史令好歹是胜儿的人,邓绥不想表现的如此凉薄。


    邓绥有意挽留,但太史令一句寻求大道无惧艰辛让邓绥闭嘴了。


    修道,修道,竟连人间富贵都不顾了?


    太史令再一次表示,家境殷实,不缺钱。


    “陛下可知?”


    邓绥不愿越俎代庖伤了母子情分。


    太史令点头“陛下应允了。”


    见此,邓绥便没有再挽留。


    但念及太史令近年来的功绩,邓绥大手一挥,难得奢侈的赏赐了太史令。


    太史令也没有推辞,开开心心的收下。


    闲云野鹤的隐居修道也是需要钱支持的。


    陛下说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若他手头不宽裕,等待他的就不是访仙问道,而是辛苦劳作了。


    他是修道,不是自找苦吃。


    太史令并没有再去向荪歌辞行,悄无声息没有惊动任何人,离开了洛阳城,不知去处。


    待刘祜得知消息后,太史令已经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了。


    刘祜伤心了,就好似霜打的茄子。


    虽说太史令的年纪比他大了不止一点,但他并不介意与太史令做忘年交啊。


    洛阳城中,他鲜少有亲朋好友。


    当年先帝爷在位时,总是毫不吝啬的偏爱父王,官宦子女多对他簇拥。


    但先帝驾崩,父王先是被强硬要求离开洛阳,后又薨逝,他质子的身份尴尬。


    簇拥着他的朋友,都陆续散去。


    后来,他逐渐与陛下熟络,形势好转,也懒得去经营那些浮于表面的关系。


    如今,陛下命不久矣,太史令竟也走了。


    为何要走,他登基后,明明也可以给太史令足够的信任和偏信。


    荪歌翻了个白眼,好意思吗,让一个快死的人做解语花。


    所以,荪歌摆烂了。


    太史令离开后,荪歌按照太史令的要求一点点抹去对他的记载。


    而张衡上任后,也是有声有色。


    除了刘祜隔三差五惦记着太史令,好像越来越多的人忘记了这个总是跟在少帝身侧的太史令。


    四月乙未,荪歌似有所感,坐在了那棵早已枯死多年的大树下,树影斑驳,日影婆娑,微风鸟鸣。


    荪歌看到枯树边的地上有新的绿芽冲破了泥土,冒了头,幼小纤细却又绿的纯粹。


    荪歌不知,这算不算是大树的新生。


    也不知,汉和帝刘肇看到这一幕,是否会了却心中的遗憾。


    “秋霜姐姐。”


    荪歌已经不记得她有多久没有唤过秋霜姐姐了。


    她为帝王,一声姐姐,便能要了秋霜的命。


    “秋霜姐姐,离宫吧。”


    “我为你准备的地契店铺就在寝殿的那个匣子里,你知道的。”


    (本章完)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