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八百四十八章 病逝

作者:苍穹之鱼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荆州大战暴露出吴国非常多的弱点。


    最直观的就是人心动荡,全靠陆抗撑着,才没有轰然倒塌。


    自从吞并中原之后,吴军投降将领前后共有十九人之多,大多率领部众或者城池归秦。


    大秦的疆土直接抵近长江。


    当初吴人对钟会寄以厚望,希望他是扶危救难的诸葛亮,但这么多年过去了,江东还是那个江东,国中形势并未比孙皓在位时强多少,地方上的叛乱此起彼伏,军队调动频繁,百姓负担也没有减轻多少,钟会与陆家的暗斗,让江东更加风雨飘摇。


    各地童谣不胫而走,传江南各地。


    钟会在此时登上越公之位,其心昭然若揭。


    江东的有识之士纷纷失望。


    而北面大秦无为而治,这两年风调雨顺,中原各地均田减赋,任用马隆、张辅、庞青等人打压士族豪强,国力不断增长,对地方的控制也不断加强。


    江东百姓看在眼里,荆襄、江夏、淮南、岭南等接壤之地的百姓纷纷携家带口投奔大秦。


    到了年底,各郡统计上来的人口,超过户部的预估。


    杨峥大为欣喜。


    人口不是简单的数据,而是国家良性发展的讯号。


    张辅调到山东之后立竿见影,专门跟士族豪强过不去,清理出大量人口和田地。


    不过半年内,针对他暗杀、袭击,多达十七次。


    有五次“山贼”不知怎的杀入城中,攻打官衙。


    山东豪强的对抗比蜀中豪强更为激烈。


    但张辅是“过来人”,早有准备,麾下八百中军精锐,杀的“山贼”丢盔卸甲。


    兖州驻扎的两万铁骑应声而动,直奔山贼的老巢。


    武力对抗不可能,就转为流言蜚语。


    山东各郡弹劾张辅的奏表如雪花一样飞入大兴城。


    什么贪赃枉法、欺压良善、勾结贼人、意图不轨等等,杨峥看的只想发笑。


    动静越大,说明张辅办事越有力度。


    汉武帝时就启用了张汤、杜周、王温舒等酷吏打击豪强富商。


    曹操也启用满宠、杨沛、杜畿等人,打压豪强,连宗室都不手软。


    治国肯定不会一团和气,杨峥从来没有马放南山刀枪入库的想法,治理天下如履薄冰,走错一步,就会万劫不复。


    曹丕如此、曹叡也是如此,历史上的司马家看似赢了,却带着华夏向黑暗深渊狂奔,司马家从上到下就是错误……


    凡是弹劾张辅的奏折,杨峥全都交给镇抚司,去查查他们的底。


    “父皇为何不动幽州豪强?”杨旭问道。


    “你说为何?”杨峥笑道。


    杨旭也就找个话说说,道理自然明白,“幽州本是苦寒之地,豪强能戍守一方,抵御外族,打压他们,会消耗他们的实力,外族会壮大。”


    杨峥点点头,“旭儿可见过黄河?”


    班固的《汉书》中有言:河水重浊,水一石而泥六斗。汉时百姓咸称“黄河”。


    “自然见过,只不过经常泛滥成灾。”


    “凡事有利有弊,河水重浊,却能灌既两岸田地,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君之道,见其害亦要见其利,权衡利弊。”


    其实主要想说的是平衡。


    穿越之前,杨峥对士族豪强恨之入骨,但这么多年的过去了,早就不那么天真了。


    没了士族豪强,会有宗室勋贵,没有宗室勋贵,地方上会有士绅……


    总会有东西无声无息的成长起来。


    总有一款会适合你。


    没有东汉的外戚、宦官,魏晋就长出士族豪强,唐末没了士族豪强,长出了牙兵牙将……


    弱宋没了牙兵牙将,全国都是没节操的文人,被别人骑在脑门上欺负。


    杨峥觉得士族豪强虽然不怎么样,但毕竟有那么一丁点节操,比起宋、明时的文人还是强一点点。


    “儿臣懂了,士族豪强就是黄河,泛滥了就要打压。”杨旭两眼忽闪忽闪的。


    杨峥欣慰的点点头。


    完全消灭豪强,说实话,根本办不到。


    除非杨峥学黄巢,杀的尸山血海,杀的中原千里无人烟,百里无鸡鸣,然后自己挂了,另一个版本的五胡乱华降临。


    “陛下,南中有急奏。”赵阿七禀报道。


    “南中?”杨峥有种不好的预感。


    看了急奏,心中顿时一凉,霍弋病逝!


    武陵之战,霍弋亲冒锋锐,虽然兵败,但也重创了陆抗。


    只是,此时的霍弋已经六十七岁高龄了,这时代的南中、武陵都是蛇虫鼠蚁、瘴疫丛生之地。


    霍弋本就年事已高,兵败之后自责不已,不幸染病,卧床三月,还是驾鹤西去了。


    “苍天不佑,损朕一员大将!”


    当初南中动荡,只要霍弋点头,就可以割据自立,大秦想平定此地,必然要花大力气。


    而他却毅然选择归秦,忠孝仁义,堪为当世之楷模。


    这才是杨峥心目中士人的形象。


    南中也因为他在,使大秦没有后顾之忧。


    其麾下将左,杨稷、毛炅、解系、孟月、马融、李松、王承、董元等人,皆是忠勇之人。


    “封霍彪为南中都督,承袭霍弋之爵位,封七皇子杨晃为滇王,出镇南中。”杨峥思索一阵后,下了两道诏令。


    霍弋长子早夭,剩下两个儿子能力平平,都是文吏,恐怕很难驾驭南中形势,只有霍彪在青营多年,文武双全,忠勇可嘉,还是杨峥的女婿,自然是最适合的人选。


    七子杨晃只有十二岁,但非常时期,为了江山社稷,也就管不了那么多了。


    多少百姓家的孩子十二三岁就已经是家中不可或缺的劳力。


    再说让他去南中当王爷,不是派他上战场。


    身为大秦宗室,就要有为国牺牲的觉悟。


    “父皇当追封霍都督,以示朝廷之器重。”杨旭提醒道。


    “旭儿提醒的是。”


    第二日大朝,群臣商议,追封霍弋为太尉,加封云南郡公,谥号“襄”。


    辟地有德、甲胃有劳、因事有功、协赞有成、威德服远曰襄。


    大兴为之举丧三日,以示对霍弋的敬重。


    霍彪临行前泪流满面的跪在杨峥面前,“有霍家在,南中永为大秦国土!”


    杨峥勉励一番,“霍家素来忠义,卿何须多言!”


    南中疆域非常大,大秦并没有完全掌握,更没有精力去经营。


    中原还有很多无人区……


    所以封霍家,再封一个亲王是最佳选择。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